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题.docx

    • 资源ID:12120925       资源大小:430.9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题.docx

    1、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题2015-2016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一、单选题:共30题 北京时间(东八区)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始。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1阅兵式正式开始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2阅兵式正式开始时,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是A.0时 B.7时 C.14时 D.21时3阅兵式当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A.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由太阳直射点

    2、向南北两侧递减 D.由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4阅兵当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状态是A.全球昼夜平分 B.南回归线上各地昼渐长,夜渐短C.北回归线上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D.锦州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5这一天中,关于锦州(41N,121E)物体影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地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 B.北京时间12时,影长为零C.北京时间10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 D.正午时刻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6这一天,赤道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大于0,小于2326 B.大于2326,小于6634C.大于6634,小于90 D.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7阅兵式正式开始时,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是A.由

    3、0向西至180经线 B.由20W 向东至160EC.由20W向西至160E D.由30E 向东至180经线8关于这一天后地球的公转速度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公转速度渐快 B.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C.公转速度渐慢 D.公转速度达到最慢【答案】1C2D3C4B5A6C7B8A【解析】1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阅兵式正式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接近赤道,所以最接近秋分日(9月23日),故选C。2北京时间(东八区)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阅兵式正式开始,此时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为:10(58)=3,结果为负值,日期向前推一天,时间要加上24,所以华盛顿时间是9月2日21

    4、时,故选D。3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阅兵仪式当天,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选C。4阅兵当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故选B。5锦州位于41N,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日影最短,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D错误;锦州纬度较高,不能得到太阳直射,北京时间12点时,当地时间是12:04,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是90,所以影长不可能是0,B错误;北京时间10点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日影朝向西北,C错误;当地时间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日影朝向正北,A正确。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5、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阅兵当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所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634,小于90,故选C。7阅兵仪式开始时,北京时间(120E)是10点,此时0点所在经线是30W,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是新的一天;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所以该日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新的一天的范围是由20W 向东至160E,故选B。81月初,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故选A。 下图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

    6、a)分布图(局部)”,据此回答问题。9此时,甲处的风向为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0此时,乙处的天气为A.阴雨 B.晴朗 C.炎热 D.暴雪【答案】9D10B【解析】9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甲处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10此时,乙处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处高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受其控制气候严寒,故选B。 下图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S 盛行下沉气流 B.10S20S 盛行东南风C.20S30S 盛行西北风 D.30

    7、S40S 盛行西南风1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南非开普敦所处季节的气候特征正确的是A.甲表示7月份、炎热干燥 B.乙表示7月份、高温多雨C.甲表示1月份、温和多雨 D.乙表示1月份、炎热干燥【答案】11B12D【解析】11甲图中气压带向北移动,010S 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10S20S 受东南信风控制,盛行东南风;20S30S受副热带高圧帯控制; 30S40S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故选B。12甲图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表示7月,乙图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表示1月。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1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7月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故选D。 下图示意“某年4

    8、 月份的某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图”,据图完成问题。13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D.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14下列能正确表示图中甲、乙两地所在的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的是【答案】13A14D【解析】13由题意可知:图示天气系统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甲地受冷锋控制,盛行西北风,形成降温、大风、阴雨、沙尘等天气;乙地受暖锋控制,盛行东南风,阴雨连绵,故选A。14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A、B错误;读图可知,

    9、甲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乙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C错误,D正确。 下图示意abcd四点所在位置,下表示意四点的气压值,四点之间存在热力环流,据此回答问题。15热力环流中四点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abcda B.dbacd C.ca db D.ba cd ca16根据四点气压数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a处气压低于c处,a处气温比c处高B.c处气压高于a处的原因是气流运动的结果C.由于b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有可能b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D.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有可能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答案】15B16D【解析】15根据表中数据可知,c、d位

    10、于近地面,且c地气压高于d地,则c地气流下沉,d地气流上升,近地面气流从c到d,高空气流从b到a,故选B。16c位于近地面,a位于高空,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对流层大气中,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c地气压高于a,气温高于a,A错误;c地海拔低于a,大气密度大于a,所以气压高于a,B错误;高、低压中心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大小的比较,b、d由于海拔差异造成气压差异,天气系统对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指近地面,b地位于高空,d地位于近地面,且是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阴雨天气,C错误;由于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所以有可能c处为晴朗天气,d处为阴雨天气,D正确。 下图是“某岛屿沿东西方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11、,下表是“该岛屿甲、乙两地1月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据此回答问题。17该岛屿最有可能位于A.印度洋北部 B.地中海 C.大西洋赤道附近 D.西北大西洋18形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影响地表状况A. B. C. D.【答案】17A18C【解析】17读题可知,甲地7月降水多于乙地,此时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1月降水多于甲地,此时乙地位于迎风坡,所以该地7月受偏西风影响,1月受偏东风影响,符合印度洋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特征,所以该岛屿位于印度洋北部,故选A。1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降水差异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正确,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

    12、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19图示区域中,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云贵高原2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同,据图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高低 B.天气状况 C.地形地势 D.空气稀薄程度【答案】19B20C【解析】19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故选B。20我国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我国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低,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故选C。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略图”,据图完成问题。21图示区域主要地势特点是A.南北高,中

    13、间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南高北低22关于甲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 B.以山地地形为主C.以水田为主 D.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冬半年23船只从甲地出发,海上航线中航距最短的国家是A.美国 B.印度 C.法国 D.新加坡【答案】21B22C23D【解析】21图示区域是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故选B。22图中甲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故选C。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向南不远处就是马六甲海峡,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口处,故选D。 2012 年7月27日8 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

    14、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下图示意“英国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24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25英国A.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B.西部海岸线平直,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答案】24C25A【解析】24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特征较显著。7、8月,伦敦比北京气温低,日较差小,A错误;伦敦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浪较大,B错误;伦敦纬度高于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京,夏季昼长大于北京,C正确,D错误。25英国是群岛国家,受陆

    15、地面积和地形限制,河流短小;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沿32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问题。26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D.夏季A、B、C 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答案】26B27D【解析】26根据经纬网可知,A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故选B。27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

    16、四川盆地,C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位于外流区,以外流河为主;A地海拔高,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升温快,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B、C两地位于盆地或平原地区,昼夜温差比A地小,故D正确。 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28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29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30维多利亚湖形成的原因是A.由于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构造湖 B.断裂陷落形成的断层湖C.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形成的冰川湖 D.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

    17、山湖【答案】28B29D30A【解析】28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由于南北半球雨季分别在1月和7月,所以游牧活动随着雨季南北移动,故选B。29基塔莱位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是雨季,雨季结束后向南移动到多多马,而多多马的雨季是1月以后,所以到甲地时时间最可能是10月,故选D。30维多利亚湖是地面凹陷而形成的构造湖,故选A。 二、综合题:共4题 3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 两地均处在30N,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此时地球上除了作为日界线的180经线东西两侧日期不同外,还有一条经线的东西两侧日期也不同,这条经线是( )。(3)该日

    18、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区域占全球A.一半多B.少于一半C.恰好一半D.没有任何地方(4)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5)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 ( ) 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 ( ) 时。【答案】(1)(0,30W)(2)150E(3)A(4)160E180120W(或160E向东至120W)(5)618【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全球昼夜等长,说明太阳直射赤道。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根据图中经度可知,晨线为120W,晨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是6点,因为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所以120W 地方时是6点;经计算可知,12点经线是30W,即太阳直射点位于30W,所以太阳直射点坐标是(0,30W)。(2)

    19、日期分界线有两条,180经线是人为日界线,0点经线是自然日界线。题中所说的经线就是0点经线。根据上题分析可知,30W地方时是12点,所以150E的地方时是0点,所以除180经线外,150E经线东西两侧日期也不相同。(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150E向东到180,北京(116E)位于旧一天范围内,该区域占全球的一半多,故选A。(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20W地方时是6点,则60E地方时是18点,从60E向东到120W为黑夜;西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到20W,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160E180120W(或160E向东至120W)。(5)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20、6点日出,18点日落。 32读“澳大利亚区域分布图(图1)”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据图概括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征。(2)结合图2描述澳大利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3)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图1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答案】(1)地势东西高,中部较低;西部是高原,中部是盆地或平原,东部是山脉(山地)。(2)由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呈半环状分布。(3)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受到东南信风影响,甲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乙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两地沿岸的洋流性质条件不同,乙地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降水减少;甲地沿岸有东

    21、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地形条件不同:甲处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解析】(1)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地势高低等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图中信息,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应从降水分布、递变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由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减少,呈半环状分布。(3)甲位于南回归线大陆东岸地区,乙位于南回归线大陆西岸地区,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可以从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受到东南信风影响,甲地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乙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两地沿岸的洋流性质条件不同,乙地有西澳大

    22、利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使降水减少;甲地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地形条件不同:甲处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3【自然灾害与防治】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城市“逢雨看海”屡屡发生,与之同时,地下水水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并就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出了部署。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铺设渗透路面、渗水性停车场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材料二:我国

    23、某城市建设规划图(下图)。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理事物在应对城市内涝和地下水水荒中的作用。【答案】森林草地、绿色屋顶滞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地表径流;渗透路面、以及渗水性停车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城市居民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地下水下渗;地下储水池可以储蓄地下水,缓解地下水水荒。【解析】分析材料和图文,该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地理事物,包括森林草地绿化面积、河流湖泊、拦水坝、渗透路面、渗水性停车场、地下蓄水池。这些地理事物对水循环的环节的影响,森林草地、绿色屋顶滞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湖泊可以调蓄表径流,减少洪涝和内涝;渗透路面、以及渗水性停车

    24、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城市居民小区、拦水坝可以增加地下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地下储水池可以储蓄地下水,缓解地下水水荒,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城市内涝和地下水荒。 34【自然灾害与防治】2016 年1 月23 日,“霸王级”寒潮如期而至,“速冻”全国,据统计本次寒潮南方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北方,尤其是农业。(1)简析本次寒潮对我国南方农业造成危害较大的原因。(2)列举应对寒潮,减少农业危害的措施。【答案】(1)降温幅度大,速度快;正值农产品上市季节,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和运输,经济损失较大。(2)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等。【解析】(1)本次寒潮对我国南方农业造成危害较大的原因从灾害强度、受灾体等方面进行分析。(2)应对寒潮、减少农业危害的措施可从监测预报、改良品种、工程措施等方面列举,如: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等。


    注意事项

    本文(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