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

    • 资源ID:12114357       资源大小:22.9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

    1、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情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依据、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真理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情。二、授课学时:4学时三、本章基本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基本经验。四、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和基本经验。教学难点: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必然性、正确性的分析。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

    2、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一)近代中国的国情1、半殖民地国家的形成及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2、半封建国家的形成及原因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速了解体,虽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成为半封建的国家。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毛泽东说:“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

    3、,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5、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重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重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2、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战争与革命已经成为世界时代的主题,并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3、“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总之,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新民主主

    5、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中,逐步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实现工农联盟,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到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在1927年开始第二次国内革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总结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和分析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及条件后,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的成熟抗日战争

    6、时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革命总路线科学准确的回答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7、所以中国革命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首要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一个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对象。(三座大山)(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是革命的动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起领导作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最有组织性,最有战斗力的阶级,在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8、,冲锋在前,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领导作用。但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很低,中国无产阶级的数量也很少,仅仅凭借无产阶级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要实现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同其他阶级和阶层的人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向共同的敌人发动进攻。2、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农民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压迫最重、生活最悲惨。所以中国的农民阶级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中国无产阶级脱胎于农民阶级,且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同受压迫的处境,使他们成为天然的同盟军,能自觉地服从无产阶级的领导;加之

    9、农民阶级人数众多,正好弥补了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整体力量弱的弊端,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3、城乡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推动力。他们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日益趋向破产的边缘,使他们有强烈的革命欲望。同时,较高的文化水平,使他们能自觉地对中国社会进行理性的思考,来寻求救国的真理。尤其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思想和理论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共的早期党员多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如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没有文化的无产阶级正是接受了他们所宣传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才真正认识到自

    10、己的力量和历史使命。以说,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一直徘徊于的革命与不革命的边缘,无法实现自己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要求。尽管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有着相当多的联系,有时甚至是相互勾结,但在整个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来看,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第一位的。总的来说,他们还是革命的、进步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到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

    11、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并存的两重性。所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之间既联合,又斗争,这也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质上是要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要完成的任务。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

    12、领导呢?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所决定的。1、中国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产阶级在经济地位上的软弱性,造就了其政治上的妥协性;有产者的地位又造就了其在政治上的保守性。同时,资产阶级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指导思想,更没有想到要发动工农。这就注定了在中国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2、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特点和优势所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1)成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重压迫,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性比任何阶级都彻底,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2)中国的产业工人多来自破产农民,了解农民的要求,能结成

    13、紧密的工农联盟,增强了自身的力量。(3)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分布集中,纪律性强,便于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此外,中国革命之所以由无产阶级领导,也是历史赋予无产阶级的神圣使命。3、无产阶级如何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1)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无产阶级领导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前提。(2)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牢牢领导权,实行独立自主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要保证革命的成功,就必须注意与民族资产阶级争夺革命的领导权,这就是一个既联合又斗争的过程。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率领被领导者

    14、(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具体说,对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实现工农联盟,团结其参加革命;对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保护工商业,团结其参加革命。(3)掌握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坚强保证。中国革命实践告诉了我们,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就是武装斗争。“枪杆子里出面政权”。总之,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

    15、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性质,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有什么不同呢?(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是: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其革命的主体和动力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16、;其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制度;革命的经济内容是废除封建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第二,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第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3、新民

    17、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任何忽略或否认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的观点,不是犯“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

    18、误,就是犯右倾“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历史的教训说明了这一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说这两步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但两者是有相当联系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所谓必然趋势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环境,已经不允许中国再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道路,不允许中

    19、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这不仅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所不容的,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所不容,尤其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敌视态度,决定了我们为了寻求民族的独立,必然与资本主义分道扬镳。第二,由于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就必然产生和积蓄起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如无产阶级力量增长和国营、合作经济的出现,这些因素再加上有利的国际环境,便直接引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第三,只有进行第二步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地巩固民主革命的成果,彻底解放生产力,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就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最终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

    20、纲领(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没收封建地

    21、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

    22、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一个从城市武装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过程。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

    23、中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为了准备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并以此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敌人,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其次,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工人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革命战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革命军队的主体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的战士大多数是穿上军装的农民,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因此,无产阶级必须派自己的先

    24、锋队到农村去,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在农村发展壮大革命力量,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同时,在农村的革命可以直接地打击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对于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这种分裂状态就给予了中国革命力量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个生存发展的空间主要是农村和山区,这也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第四,中国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这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二)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的、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1、中国的红色政

    25、权能够存在的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可能条件。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

    26、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三者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首先,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其次,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再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在反对“左”和右的错误,主要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中形成的。2、实践意义

    27、(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它告诉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不能教条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而应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

    28、义建设实践的结合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则。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二)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用革命的暴力反抗反革命的暴力。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三)

    29、中国共产党是掌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1.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2.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败,因此,正确地确定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开展党的建设的前提。党的建设必须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3.党的组织建设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党的作风建设体现党的形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条件,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及其必然性?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