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x

    • 资源ID:12101583       资源大小:150.8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x

    1、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1湖北黄石模拟)下表为我国1957年和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63.5 1.85 1.55 1.55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当时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解析】 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农业生产,随后出现了19591961年

    2、的三年经济困难。故选A项。【答案】A 2下图为“1957年和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改革开放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最高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析】从图中工农业总产值的数值可以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工业总产值猛增,农业总产值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跃进”造成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答案为D项。【答案】D 3(2011江苏南通模拟)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

    3、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C. 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信息,“军政费用”与“经济建设”要有一个“比例”,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故选C项。【答案】C 4(2011江苏南通模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 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 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 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图中信息是研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要原始

    4、资料。【答案】A 5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这句话之后,各抒己见。下列推理最正确的是()A甲:不对,“一五”计划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确立B乙:对的,三大改造完成后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C丙:不对,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丁:对的,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解析】 三大改造完成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故A、C两项错误,D项正确。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答案】D 6(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

    5、时期的情况: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拔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材料中“以粮为纲”、 “以钢为纲”、 “三面红旗”等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即“左”倾错误;“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则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故选B项。【答案】B 7(2011潍坊模拟)建国初,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一分币正面图案为民用汽车,

    6、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A.“一五计划”成果显著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斯大林模式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解析】根据题干中“苏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效仿苏联。故选D项。【答案】D 8(2011黄冈中学模拟)武汉地区有多座长江大桥。右图中江面点点帆船,建桥工人正在弯腰劳作,瞬间将人们带到建设武汉长江大桥那个火热的年代。这个年代处于()A新中国成立之时 B“一五”计划时期 C十年“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抓住“武汉长江大桥”这一关键信息,其建造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即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故选B项。【答案】B 9(2011青岛

    7、二模)“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元旦献词或者元旦社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下列元旦献词的标题对应不正确的是()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B1954年: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C1967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D1979年:坚定不移地搞好经济建设【解析】1967年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搞阶级斗争。故选C项。【答案】C 10(2011湘潭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被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

    8、“改变”指()“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短短几年内实现农业集体化并大大地加速工业化” “将统治权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 B C D【解析】解题时抓住时间“1949年以后”即新中国成立以来。可用排除法解答,中“恢复自由市场秩序”的表述不符合事实,错误,应排除。1953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加速了工业化建设,正确。故选A项。【答案】A 11(2011晋中二模)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9、。你认为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解析】解题时抓住时间“1954年”,联系当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史实可知C项正确。【答案】C 12(2011淮安调研)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上图中反映出1957年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一个峰值,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因素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A B C D【解析】1957年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

    10、本完成的时间,也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而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故排除含的各项即可。【答案】C 二、非选择题13(2011山东实验中学打靶题)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始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1)你认为中国现代化开始于哪一时期?你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二1933年7月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针对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

    11、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的向往较为醒目。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刊发“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的时代背景。当时对现代化的讨论出现新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倾向的原因。材料三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材料四美国对中

    12、国近代史的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冲击回应”论,该观点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 【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4)依据所学知识阐述对“冲击回应”论的认识。(要求:以对“冲击回应”论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150字左右)【答案】(1)任选其一说明依据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魏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近代工业起步。维新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清末新政清政府自上而下改革,推动现代化。辛亥革命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

    13、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民主、科学观念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2)背景: 政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思想:近代以来,各种现代化的探索失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危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政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进行三大改造。(4)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同意这种观点,近代中国确实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开始进行被动的回应,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人开始强国御侮的探索,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兴办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中国为救亡图

    14、存,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综上所述,冲击回应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实质是西方中心论,过分夸大了西方在近代中国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中国自身进步的结果。从思想上,明末清初就已提出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经济上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西方的侵略中止了近代中国的发展。14(2011重庆一中模拟)不同时代的治国者都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说上曰:“至秦则不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

    15、少近古,限民名(占)田,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汉书食货志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官取其一,私取其十,穑人安得足食,公廪安得广储?望令百官集议,参酌古今之宜,凡所占田,约为条限,裁减租价,务利贫人。(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794年) 材料二清代农业发展状况表(16501850)(据国史概要有关内容编写)年代人口(亿) 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粮价指数(约数)1650 1.001.50 1.001.506.006.004.0010017502.002.509.004.503.6015018504.1012.102.95530材料三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

    16、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四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不能离开农业合作化而孤立地去进行的。首先,大家知道,我国的商品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生产水平,现在是很低的,而国家对于这些物资的需要却是一年一年地增大,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解决农业合作化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就会遇到绝大的困难,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回答:(1)根据材料一,西汉和唐代中期

    17、存在着什么相似的社会问题?董仲舒和陆贽提出的解决办法有什么异同?(2)根据材料二,清代中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因素加剧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挑战” 在具体内容和本质上有什么相似性?19世纪六十年代,中、俄两国统治者应对挑战的办法又有什么相同?(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及讨论的问题,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答案】(1)问题: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悬殊。相同点:限制土地兼并;不同点:陆贽进一步提出了限制地主地租剥削。(2)问题:人口猛增

    18、,人均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因素:重农抑商和闭关政策,严重抑制国内工商业发展,限制对外贸易;鸦片泛滥,银贵钱贱;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西方经济军事侵略,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等。(3)挑战: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部:对外战争失败。本质: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相同: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发展近代工业;并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4)观点:分散的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急剧增加的需求。(实现农业合作化,为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影响:农业合作化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但也存在过于追求农业集体化速度和规模的失误。(5)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注意事项

    本文(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