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发展心理学理论.pptx

    • 资源ID:12101170       资源大小:8.49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发展心理学理论.pptx

    1、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而没有具体研究的理论是空洞的康德,第一节:成熟势力说第二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六节: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观点,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即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太龙钟的儿童。卢梭,Arnold Lucius Gesell 1880-1961,一、格赛尔生平格赛尔(1880-196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2、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心理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深受霍尔影响而开始研究儿童发展问题。1907年任威斯康星州立师范学校教师。1908年任洛杉矶州立师范学校教师,不久,调入耶鲁大学任教教育学助理教授。1915年获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建立了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著作主要有学期儿童心理发展(1925)、儿童发展研究(1948),二、基本观点成熟势力说依据: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结论,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

    3、推动发展;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三、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1.追踪式研究或纵向研究2.着重测验的研究:他编制出自己的儿童发展量表,叫做耶鲁量表。耶鲁量表包括从出生到五岁的各种行为的发展常模,每一个年龄包括运动、语言、适应和社会行为四个项目。3.运用摄影记录,评价格赛尔强调成熟虽然只是表明身体成长为心理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物质基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成熟论过于注重基因规定的顺序,对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关注不足。,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创始人Freud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 Arikson,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生平1856年5

    4、月6日1860年移居奥地利维也纳1881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882年临床神经病医生1886年结婚1885年赴巴黎进修精神病学,此后弗洛伊德的发展有三个时期:1895年癔病研究1900年梦的解析1920年超越快乐原则1923年患口腔癌1938年移居伦敦1939年12月23日病逝,(二)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人格结构模型,本我 是本能的心理能量的贮藏室;是完全无意识的,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 是本我与环境的调节者,使本能能根据外界现实在适当的时机满足本能需要;其活动遵循“现实原则”,超我 对自我满足本我需要的方式、方法起着监督和指导作用,包括良心与理想;其活动遵循“道德原则”,本我

    5、年龄越小,本我越重要;初级思维过程:不能分辨满足需要的意向是否合理,自我 自我是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二级思维过程,超我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成熟儿童逐渐不需要外部的支持,他们的超我扮演惩罚和奖励自己角色。,(三)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力比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部位不一样,弗洛伊德把这些不同的部位称为“性感带”。性心理发展五阶段口唇期(出生-1岁)肛门期(1岁-3岁)前生殖器期(3岁-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器(青春期之后),固着与退行弗洛伊德描述性心理发展阶段的两个概念。如果儿童的基本性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过多满足,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就不能顺利进行,成年后就会不断寻求象征性满足,

    6、即发生“固着”。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阶段发展倒退到某一较低的发展阶段,即产生“推行”。,(四)评价1.他的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的形成与儿童的早期经验有关,与家庭关系、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经验、早期教育和儿童期心理卫生等问题的研究有极大的影响。,2.弗洛伊德把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格发展中本能、现实化境和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有助于改变传统心理学中重理念轻意欲,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是一个重大贡献。,3.但弗洛伊德的观点还是受到人们的批评:首先,该理论过分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发

    7、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其次,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的理论的依据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很难重复验证。其三,该理论是基于性压抑的精神病患者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它可能适用于19世纪维多利亚社会,但并不适用于其他社会文化。最后,弗洛伊德并没有直接研究儿童,因此他关于儿童发展的力量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克莱因),“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具有伟大品质的人。他是一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考着用一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他是一个领袖他的观念日益扩展,直至他的有关人类动机的全部思想普及于心理学家们和普通人之间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一部心理学

    8、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这里你便可有一个伟大的最好标准:身后的荣誉。”美国心理学史家 波林,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心理-社会发展观Psychosocial Development,由于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所以又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一)生平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爱利克洪柏格)1902年 德国 法兰克福1927年小学美术教师 学习精神分析1933年移居波士顿 私人诊所1939年入美国国籍1944-195

    9、5年任教加州大学1961-1970年哈弗大学任教1970年退休,(二)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主导和整合作用。,强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自我同一性的渐成发展阶段。,同一性渐成说,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内,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八个发展阶段,解决八对矛盾。,(三)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第一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5岁)第二期: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5-3岁)第三期:主动对内疚(3-6岁)第四期:勤奋对自卑(6-12岁)第五

    10、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2-18岁)第六期: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第七期:精力充沛对颓废停滞(中年期)第八期:完善对失望(老年期),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岁)主要任务是建立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即“充分信任他人以及自己也值得信赖的一种基本感觉。”(安全感)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岁)双重渴望:获得支持和放手 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同时又能提供及时的帮助(自信心)。,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对儿童的主动探索进行严厉惩罚的父母,会让儿童对自己天性中的强烈要求感到“内疚”,而这种内疚感将会对这个阶段及后续阶段产生持续的影响。(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

    11、12岁)如果很勤奋,儿童将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从而感到很自信,否则感到自卑。,第五阶段:同一性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生理的剧变加之对未来的教育和职业做出选择的压力,使之对心理社会同一性产生怀疑。“我是谁”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问题。詹姆斯马西娅的四类同一性状态:过早闭合型、同一性迷失型、同一性延缓型和同一性获得型。,四种类型不仅仅是一种分类,也是一个建构过程;它们没有必然的好坏之分;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四种状态都可能经历过;四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准备与另一个体(一个友伴、配偶、竞争与合作的伙伴)形成一种新的“信任和亲密关系”。第七阶段:繁衍对停滞(成年中期)通

    12、过抚养孩子获得普遍关注,也可以通过其他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来化解。第八阶段:完善感对悲观失望(成年晚期)回想过去的生活,认为是有意义的、成功的、幸福的,或者是失望的、没有履行承诺和实现目标。,(四)简评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发展阶段上 从理论内容上,心理发展的8个阶段涵盖了人一生的发展,比较早地对成年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每个发展阶段都是多维的。,分析的重点从本能冲动的无意识方面转移到了自我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意识方面。,第三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生平华生 J.B.Watson 1878-1958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1

    13、913年发表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1914年读到巴甫洛夫关于条件发射的研究和思想,进一步把它作为理论基石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37岁)1920年被霍普金斯大学解雇1929年学术生涯结束(51岁),(二)机械主义的发展观1.否认遗传的作用机械唯物论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1)华生认为,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2)提出了教育万能论(3)华生的学习理论:条件反射,(三)对于儿童情绪的研究1.关于儿童的怕、怒、爱的研究:2.研究方法:利用条件反射研究儿童情绪的发生发展经典实验被试:B.Albert 11个月,非习得性惧怕非习得性愤怒非习得性爱,条件反射

    14、,习得性惧怕习得性愤怒习得性爱,小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的实验,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斯金纳)是一个神话中的著名人物科学家英雄,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技艺高超的技术专家敢于打破偶像的人,不畏权威的人,他解放了我们的思想,从而脱离了古代的局限。亨顿:心理学故事,(一)生平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1948-1974年间发明了“斯金纳”箱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9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年会授予的心理学毕生贡献奖,(二)基本观点两种行为的区分:,反应性(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操作性(应答性)行为操作性条件

    15、反射学习,(二)基本观点1.操作性条件反射关于强化的作用动物和人类往往重复导致愉快结果的行为,压制导致不愉快结果的行为。2.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1)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2)强化在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易于消退(3)强调及时强化,3.关于正强化与负强化正强化(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负强化(消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三)理论应用于实践1.发明育婴箱2.行为矫正3.程序教学,(四)新老行为主义的简评1.意义:重视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客观性,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很大,并为后来信

    16、息加工认知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缺陷:把心理简化为行为,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机械,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一)生平班杜拉,A.Bandura,1925-1925年出生于加拿大1952年在美国衣阿华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年受聘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至今197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兴趣在于把学习理论运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二)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1.概念:观察学习是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相应行为的过程。刺激反应学习:学习者通过自己实际行为,同时直接接收反馈(强化)而完成的学习。,2.观察

    17、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动机过程,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强化三类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评价1.贡献:广泛研究了社会行为的习得问题,给古老、狭义的模仿学习赋予了全新的定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2.存在问题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这是片面的;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知。,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瑞士 纳沙泰尔,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罗夏、宾斯旺格,就对世界文化和思想影响的深刻性而言,皮亚杰可以说远远超出他的前辈。有人认为,皮亚杰的思想和学说将会影响人类数百年。甚至他还被尊为与马克思、爱因斯坦齐名的思想文化巨人,也行这并非溢美之词。在认识

    18、论的实证研究及儿童心理学领域,皮亚杰更是一名大师级的人物,这已是学界之共识。,一、生平1896年 瑞士1912年 软体动物研究专家1915年 获生物学学时学位1918年 获博士学位1918年 弗洛伊德和荣格影响1919年 巴黎、心理病理学,精神临床病 诊断方法1920年 西蒙实验室工作象征思维和儿童的思维1921年 回到瑞士1923年 结婚1936年 儿童的智慧起源1937年 儿童对现实的构造1946年 儿童符号的形成1950年 发生认识论导论1955年 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1971年 退休 1980年 病逝,二、主要学术思想两大哲学问题:认识论(智慧是怎么来的?)和本体论(精神第一,物质第一?

    19、)柏拉图:人的认识就是对先验的回忆认识论 洛克:强调后天的经验 康德:感性、知性和理性发生认识论:通过研究个体的认知形成来解释认识论。(1)探讨的是人的知识的起源(2)是一个多学科共同探讨的问题(3)着重认知结构和认知功能的分析(4)以运算逻辑描述人的认知结构和功能,1.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源于主体的动作(acting)。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思考两个问题:1.最初的动作源于何处?2.适应过程是怎样的?,儿童的动作来源于何处呢?皮亚杰认为,初生的婴儿具有从遗传得来的反射活动,如吮吸、抓握、眼睛

    20、注视外物等。被称为遗传性反射的动作图式。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的、可以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适应过程是怎样的?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已有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如,从吃奶改为吃饭,就需要儿童改变原有的动作图式或结构,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个体的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机体与环境不平衡,机体与环境平衡,适应,同化,顺应,2.心理发展的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1、)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1)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婴儿或年幼儿童通过他们的感觉和动作技能来探索周围的世界。这个阶段又可分为6个阶段:反射性图式阶段(0-1月):出生以后,适应环境的工具或手段是反射,特点是主客体不分,泛化的同化;习惯动作时期(1-4个月):在原有反射图式的基础上,习得一些行为或动作,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内容是把不同的反射联合起来(吃脚);有目的动作形成期(4-8个月):婴儿开始选择一些有趣的刺激,如婴儿床上的铃铛;,手段目的分化阶段(8-12个月):可以把更多的反射活动或图式组织起来,活动带有意向

    22、性,或者目标定向。特点,第一动作不是偶发的,第二客体永久性的形成(哥白尼式的发现);尝试错误阶段(12-18个月):这个阶段婴儿会尝试错误去发现新的手段以达到目的;,心理表征阶段(18-24个月):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例如,延迟模仿的出现。,(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时期形成了大量的标志性活动: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象征性游戏绘画表征这个阶段为什么叫前运算阶段呢?这里的运算不是我们理解的数字运算,皮亚杰认为,运算式内化了的动作系统。但是,内化了的动作系统要有几个特点才能称之为运算,其中之一就是要具有逻辑规则。这一时期的3个

    23、表现表明不具有逻辑规则:自我中心、泛灵论、不守恒,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并未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皮亚杰举一例说明之。一天,两个男孩子和他们姨妈一起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大一点的七岁男孩子挑选一串珠宝类的精美工艺品,三岁半的男孩子,选择一辆小汽车。这个小男孩并不是自私或贪心,他小心地包好礼物,带着期待妈妈喜欢礼物的表情,把它交给妈妈。他的行为是“自我中心”的,他没有考虑他妈妈的兴趣与他自己的兴趣并不相同,这与自私决不能等同。,三山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体的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思维特征:掌握“守恒”;不能抽象思

    24、维,皮亚杰举了这样的例子:爱迪丝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迪丝的头发比莉莎黑些,问儿童:三个中谁的头发最黑。这个问题如是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则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难以正确回答。但如果拿来三个头发黑白程度不同的布娃,分别命名为爱迪丝、苏珊和莉莎,按题目的顺序两两拿出来给儿童看,儿童看过之年,提问者再将布娃娃收藏起来,再让儿童说谁的头发最黑,他们会毫无困难地指出苏珊的头发最黑。,(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而当儿童智力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故儿童可以不很困难地答出苏珊的头发黑而不必借助于娃娃的具体形象。再次出现自我中

    25、心的思维特点,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生理上的成熟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和文化自我调节:同化和顺应,第五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一、生平1896年 莫斯科1917年 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24年 反射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926年 教育心理学1931年 高级生理机能发展史1934年 思维和语言 1934年 去世,二、理论观点(一)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研究基于以下两种观点:只有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文化历史所创造的符合,如语言、书写系统或计算系统,能帮助人们思考、沟通和解决问题。,

    26、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合系统为中介)。在维果斯基看来,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二)心理发展的原因心理发展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语言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外部语言阶段自我中心语言阶段语言的调节功能由外界变为内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27、谢谢!,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心这个玩具了。,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真的是“眼不见,心不想”吗?爱丁堡大学的汤姆鲍尔(Tom Bower)就进行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在其中一个实验里,他以8个月以下的婴儿为实验对象,让他们坐在桌前,父母在对面拿着可爱的玩具逗引他们。这时,鲍尔拿一块隔板从婴儿正盯着看的玩具前穿过,把记录心率作为婴儿对玩具的兴趣指标。在半数婴儿的试验中,隔板穿过后玩具仍在原处,在另一半试验中,隔板穿过后玩具消失。鲍尔认为,如果这些婴儿不具有客体永存性,那么当玩具消失时他们不会感到惊奇。而实际上,心率测量的结果显示婴儿在玩具消失时比在玩具重新出现时更惊奇。,


    注意事项

    本文(发展心理学理论.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