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docx

    • 资源ID:12085851       资源大小:162.46K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docx

    1、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导(2007年2月第四版)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 第二部分 习题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九、二十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十二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三部分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教学辅导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

    2、类专业本科生学科共同课,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经济学科,由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两部分组成。宏观经济理论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分析产出、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学问题;宏观经济政策以理论研究为依据,主要分析政府财政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和效应。本课程的体系安排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主体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由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的广泛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经济学课程建立理论基础,而且能够掌握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

    3、,用来认识和理解现实中的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总体上说,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第一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宏观经济学概述,介绍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宏观经济运行模型、研究对象与框架结构。二是介绍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理论,以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重要恒等式。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中,第二、三、四、五章是总需求分析模型,这一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在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也就不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

    4、量;第六章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的解释能力,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在总需求分析模型中,又包括二个具体模型,一是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即第二章,另一个是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即第三章。这两个模型的关系是,前者只分析总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变化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至于投资需求则假定为常数或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由于利率及其变动涉及到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不考虑投资变化实际上是假定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分析,只分析商品市场均衡问题;后者则引入投资变动分析或者说引入货币市场以及利率分析,引入投

    5、资需求后的模型即所谓的ISLM模型。至于第四章则是引入政府部门的作用分析,主要是宏观政策分析,第五章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作用机理与政策效果等。 第三部分包括第七、八章,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分析。前面各章的分析均建立在一个重要假定基础上,即封闭经济假定,然而这一假定并不符合现实情况,故有必要讨论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七章介绍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第八章将研究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四部分包括第九、十章,为宏观经济学问题分析,主要是对四个主要宏观经济学问题进行探讨,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第五部分为第十一章,介绍

    6、宏观经济学的目前动态、最新发展。主要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 (二)教学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原理,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国家的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机制与过程,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并为学生们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实践,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对策。此外,鉴于宏观经济学是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运行为研究对象,所以宏观经济学教学

    7、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们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与方法、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对其进行分析乃至批判。 (三)适用对象 财经类院校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 (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后续课程包括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经济学说史、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等。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相比较于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学生认为难学、教员感到难讲的课程,其原因至少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学的分析线索相对而言比较清晰与简单,因为以个体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涉及到的因素较少,学生学习

    8、时较为容易。但是宏观经济学却要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而来研究各种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换言之,它要同时考虑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就业量、工资水平、总消费、总投资、进口和出口、汇率、等各种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显得比较复杂。二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设计和评价服务的当代宏观经济学,其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本身流派层出且充满了冲突和分歧,而这些分歧又源于各家学说关于宏观经济理论假定的差异。冲突与分歧的存在以及假定的多样性极大地增加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动态性与理解上难度。 而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宏观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也从某一方面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这些特点是:第

    9、一,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结构基本上取材于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要求我们不仅要介绍其主要内容,还要对其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批判与借鉴,这无疑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第二,目前的宏观经济学中的内容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对象而建立的,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完整、市场体系的不健全,使学生们对市场经济运行缺乏一种直观的认识,这自然增加了教学上的难度。第三,宏观经济学中的数学工具的广泛运用,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兴趣。鉴于宏观经济学的上述特点,教师在从事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方法,而且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1、处理好西方宏观

    10、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西方经济学中的错误。2、处理好数学工具与基本理论(原理)之间的关系,教学中重在讲清基本原理,同时适时地、有节制地借鉴数学工具,为理论讲授服务。3、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积极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社会实践问题。4、处理好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同专业学生相同点与差别化的关系。在保证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内容、案例分析等方面要体现差别化。具体来说,可分为经济学类(即A类)和管理类专业(即B类)。A类适用于经济类各专业,如经济学、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和保险等专业。B类适用

    11、于管理类各专业,如工商管理、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等专业。三、宏观经济学学习方法概述很多同学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时,倾向于对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死记硬背,不善于将理论融会贯通。究其原因是对经济学学习方法缺乏掌握。实际上,要想把一个具体的经济学理论学深学透,至少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把握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历史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总是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而提出的。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很难了解这个理论产生的缘由和时代意义。而且,凡是有影响的经济理论都在当时或现实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结合经济史的学习和现实问题的把握来了解其巨大的

    12、理论与实践作用,无疑对我们了解这个理论是很有帮助的。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对实践没有作用的理论是不能称之为理论的,即使暂时被称之为理论,也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只有对历史有推动作用的理论才有可能被写进教科书。2、要精通理论的假设条件的运用。经济学中很多理论都有假定前提。比如在讨论需求曲线时,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收入不变”等;又比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假设的是“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ISLM模型假定“价格不变”等等。对于经济学中的假定前提问题,一些同学不能理解,认为,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中的假定条件太多,如上例中的“收入不变假定”、“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价格不变”等,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13、,现实根本不存在这些假定,因此经济学理论离实际太远,学习这种远离现实的理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并不能解释实际问题。必须指出,上述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经济学是通过行为假设来研究人的行为的。实际上,正是由于“假定前提”的存在,才使得经济学成为科学。任何理论都是相对的,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考虑前提条件的理论是“伪科学理论”!“假定”的运用不仅使经济学理论变得更加精密严谨;而且使一些问题的讨论更加简便易行。从某个方面来说,经济学的精髓与价值恰恰是假定前提的广泛使用。离开了假定,我们根本得不出“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离开了假设条件,经济理论往往不能自圆其说。经济学的

    14、假设未必能准确地刻画这个世界,未必能反映经济的全貌。但经济学的价值正在于它的逻辑基础的片面性。建立在不够全面的行为假设基础上的经济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它使我们关注于约束条件和制度建设,而不是其它。从理论上讲,公理体系的要害不在于公理假设本身是否正确(与现实相符),而在于它们之间是否满足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也不在于这个体系的逻辑结论是否正确(与现实相符),而在于从公理假设到逻辑结论的推导是否严谨可信。当然,人们不会凭空建立公理体系,并且,当公理体系的逻辑结论被检验为不正确(与现实不相符)的时候,人们就会修改这个理论体系的公理假设,或者抛弃这个理论体系。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可以用与现

    15、实不相符的假设构造出完美的公理体系。尽管由与现实不相符的假设所构造出的理论体系的逻辑结论是与现实不相符的,但这个理论体系仍然是完美的。一个完美的逻辑体系不需要要求假设与现实相符合。所以,经济学是一套思维架构。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一个分析问题、看事物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一套分析问题、看事物的工具和方法。一门经济学,就是一门方法论。3,要把握理论的具体研究对象与核心要点。经济理论是庞杂的,每一个具体的经济理论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对象。掌握理论的研究对象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个理论的具体研究对象,才能正确地把这个理论同其他理论区别开来。另外一定要把握一个经济理论的核心要点。一个具体的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往往

    16、就是那么一两句话。当你能用简短的一两句话、用最通俗的语言来概括经济理论时,你就算是真正地弄懂了这个理论。一些同学学了经济学后,能够用中国的成语或俗语来进行概括,这说明他真正地弄懂了经济学的道理。因为中国的成语和俗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例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中国的俗语“肥田出瘪稻”所要说明的道理;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论”可以用“两优取重、两害取轻”来概括;凯恩斯的“扩大公共工程开支”的消除萧条对策与“以工代赈”是相通的。等等,等等。4、要把握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或者说要掌握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传承关系。理论不是平空产生的,更不可能是登峰造极,空前绝后的,它总是继承了前人的理论而发

    17、展来的,而以后别人又要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掌握一个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可以使我们对理论的把握变得更加容易。所以,我们要知道原有理论的不足和新理论是如何发展来的。比如,学习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离不开他对古典利率理论的否定。凯恩斯通过一个极端的假设推翻了古典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的理论。这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收入为0时,利率上升还能增加储蓄吗?显然不能。所以,凯恩斯认为,储蓄不是利率的函数而是收入的函数。也许有人会说,凯恩斯说的只是一个极端或特例,对于特殊情况,理论可以不予考虑。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试想:如果一个理论不能解释特殊情况,那么很显然,这个理论对现实的解

    18、释力就是不强的,其应用意义也是不大的。相反如果有另外一个其他的理论不仅能解释一般情况,而且也能解释特殊情况,那么无疑原来的理论就应该要被抛弃。又如,理解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离不开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掌握;哈罗德的增长理论离不开凯恩斯的理论等等。其实,经济学中很多理论之间都存在着继承关系。因此,在学习经济理论时应多读些经济学说史方面的著作。历史上凡是成大器的经济学家一般都是经济学说史或经济史方面的专家。5、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统一。科学精神是指同学们对经济学理论要有“大胆怀疑”的勇气和精神,要培养不迷信权威人士和权威理论的学术批判和反思精神;科学的方法是指同学们在“大胆怀疑”后,一定

    19、要本着“小心求证”的态度来进行精心的理论论证,要在掌握前人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再评价其理论的优劣、得失,不能带有色眼镜来看待理论,要注意理论的假定前提。对别人的理论和观点进行否定时,要能做到有自己的新理论和新观点。换言之,既要善于“破”,更要善于“立”,要有“破”有“立”,不能只“破”而不“立”。一般而言,经济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在论证阶段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往往出在假定前提上。所以从经济学说史上看,对权威理论的质疑一般都是从前提条件的放弃开始的。比如,凯恩斯学派讲市场需要干预,需求管理是有效的;古典学派讲市场不需要干预,需求管理是无效的。谁错谁对?因为凯恩斯学派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

    20、古典学派假定“名义工资弹性”,它们的前提条件不一样。在短期里,名义工资刚性,经济表现出凯恩斯学派的特征:总需求的变化既影响产量又影响价格;在长期里,名义工资弹性,经济表现出古典学派的特征:总需求只对价格有影响。 四、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选择依据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2004年9月出版。本教材除了力图完整反映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全貌,并注意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包括不同阶段的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比较外,还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强调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各种宏观经济学说时,强调各学说的假定前

    21、提,由此推导出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使读者明了宏观经济学中各种分歧的存在实际上都源于各自假定的不同以及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 第二,在设计并强调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内在逻辑性和结构上严密性的同时,特别注意教材提供的信息量与可读性,使读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中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整体框架,增强其学习的收获感。 第三,适应本教材主要阅读对象(高等院校的学生)的要求与口味,综合运用经济含义阐述、几何图形和代数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理论,注意在明确经济含义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与工具,从而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经济学的精髓,另一方面帮助他们从各种不同角度理解宏观经济学说。五、学时要求与分配(一)总学时要求总学

    22、时为54学时,3学分。(二)学时分配周次授课次数授 课 章 节 与 内 容 摘 要教学时数备注11导论 概述、体系与研究方法222第一章第一、二、三、四、五节 GDP及核算、GDP相关量、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4作业31第二章第一、二节 均衡产出、消费理论2讨论42第二章第三、四、五、六节 两部门收入决定、乘数论、三部门收入决定及乘数、四部门经济451第三章第一、二节 投资的决定、IS曲线2作业62第三章第二、三节IS曲线、利率的决定471第三章第四节 LM曲线、282第三章第五、六节 IS-LM分析、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第四章第一节 财政政策效应4作业91第四章第二、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财政货

    23、币政策组合2102第四章第三节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案例分析)第五章第一、二节 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4讨论111第五章第三、四节货币政策、政策理论演变2作业122第六章第一、二、三节 AD曲线、AS曲线概述、 AS曲线推导、4作业131第六章第四节AD-AS模型2142第七章第一、二、三节 失业与通胀概述、通胀起因、影响与对策、失业与通胀相互关系4讨论151第八章一、二、三节 国贸理论、组织、金融体系第九章第一、二节 汇率、国际收支平衡2162第九章第三节 IS-LM-BP模型第十章第一、二节 经济增长概述、增长模型4作业171第十章第三、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周期2182第十一章第一、

    24、二、三节 概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4合计54六、教学参考资料1、 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汉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汉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3、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汉译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4、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7、 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

    25、社,1996年版。8、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9、 Olivier Blanchard, Macroeconomics, 2nd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0.10.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Richard Starts, Macroeconomics, 7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1998.七、课程的考核要求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时间为2小时(120分钟)总评成绩的计算依据:(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课堂

    26、小测验(至少两次)占5%,作业等占5%。(2)期终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以期终考试成绩为依据。如下表所示:平时成绩(30%)期终成绩(70%)总评成绩(100%)期中考试(20%)期终考试(70%)100%课堂小测验(5%)作业等(5%)期终考试命题设计:识记部分约占30;理解部分约占40;运用部分约占30。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选择、作图、计算、简答、分析论述等。八、宏观经济学的总体框架结构:文字表述与图形表述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围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可大体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十二章,介绍国民收入范畴以及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 第二部分:第十三十七章,主要

    27、介绍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具体分析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来展开的,即由“两部门(厂商居民户)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扩展到“三部门(厂商居民户政府)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再扩展到“四部门(厂商居民户政府国际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其中,第十三十七章是假定“不存在国际经济部门”,或 对“封闭经济社会”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第十九和二十章是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工具分为两大类:一是“总需求分析”(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制约或“假定供给无穷”。);二是“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引入“总供给”因素)。第十三十七章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总需求分

    28、析”模型及“需求政策”分析。“总需求分析”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方法,它以“经济危机或生产过剩”为研究对象,分析过剩经济社会中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换言之,这一模型假定总供给存在过剩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说假定需求变化时价格水平可以保持不变,所以总供给就不可能成为国民收入的制约力量。在总需求分析模型中,又包括二个具体模型,一是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这即第十三章,另一个是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这即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不考虑“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或制约,或者说都假定当“需求”发生变化时,市场“价格可以保持不变”(因

    29、为经济危机时的供给曲线是趋于水平的。);两个模型之间的不同之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分析总需求中的“消费需求”变化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而不考虑“投资需求”的变化问题,至于投资需求则被假定为常数,或者说假定投资需求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由于利率及其变动涉及到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不考虑投资变化实际上是假定不考虑货币市场均衡分析,这样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实际上是只分析产品商品市场的均衡问题,因此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又叫产品市场均衡模型;“扩大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则引入投资需求变动或者说引入货币市场以及利率分析,引入投资需求后的模型即所谓的“ISLM模型”或“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30、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政府宏观政策分析(以政策消除国民收入缺口,实现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是将“两部门经济模型”扩展为“三部门经济模型”,具体内容见第十三章的第七八节内容和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的有关内容。第十七章是以“非经济危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是“引入总供给”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由于总需求分析模型中的价格水平既定不变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这就严重地制约了总需求分析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因此,有必要研究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模型。第十九和二十两章是放弃“封闭经济”这一假定,对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介绍。其中,第十九章介绍国际经济学中基

    31、本知识;第二十章则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及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难题”分析。一个社会的宏观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其中,“失业”问题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前面的总需求分析模型中(因为,如前所述,总需求分析的对象是经济危机或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通货膨胀”问题在第十八章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在第二十一章分析。第四部分: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简介。即第二十二章, 主要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九、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与国民收入核算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流程,以及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和体系结构,让学生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并调动或增强他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并且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有关总量指标的含义、核算方法以及各宏观总量指标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加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