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 资源ID:12073943       资源大小:164.3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1、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最新】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新世界人爱新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边走边吃,随意乱丢包装袋 B未及时冲厕C志愿爱护环境 D随意践踏草坪、破坏公物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火药的使用 B用铁矿石冶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O2的验满 B 收集O2C 滴加液体 D 检查气密性4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

    2、身的质量减少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C催化剂可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5元素铅的质子数为82,相对原子质量为207,求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A42 B43 C82 D83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和质量变小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有四种元素B属于阳离子属于阴离子C的化学性质相似D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8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3、。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A3个质子,没有中子 B2个质子,1个中子C1个质子,2个中子 D3个中子,没有质子9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下列相关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溶于水B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

    4、气可能具有可燃性C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中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D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10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雾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放一层水1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其量筒内的液体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其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6 mL B小于6 mL C等于6 mL D均有可能12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

    5、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A氖 B氩 C甲烷 D水蒸气13实验室测得某溶液含有Mg2+、Al3+、Cl、SO42 四种离子,其中Mg2+、Al3+、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3:3:1。则推断出该溶液中Al3+、SO42、Cl离子个数比为( )A3:1:13 B13:2:3 C3:3:13 D1:3:1314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

    6、,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二、填空题15请以化学用语进行填写(1)由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与大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写一个)_(2)3个镁离子_(3)氨气分子_(4)依次请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原子、离子各一个_(5) 300m3氧气可压入300dm3钢瓶内。对此进行微观解释_16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n=3,则m=_,该粒子的名称是_;(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的最大值为_;(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 (得到或失去X个电子);(4)若m=17,且该粒子为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

    7、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三、简答题17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三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甲_;乙_;丙_;(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从反应能量转化角度_(只答四点即可);(3)丙实验中铁丝上系根火柴的目的是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_;(4)在做甲、乙、丙实验时,集气瓶内会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分别是甲:_,乙:_,丙:_。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2)查

    8、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_; 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_;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填元素符号)。(3)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了全新的飞跃时期,118号元素是由俄罗斯科学家人工合成的,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4)元素周期表中隐含了很多规律,仔细研究你发现的规律有:_;_。四、实验题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_。(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该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用装置C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若用装置A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需要补充_,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_

    9、 (填字母)。(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检验是否为氧气的操作是_。(4)通常状态下,H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极易溶于水形成盐酸。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HCl,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气体_e(填字母)。(5)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 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有_、_。(6)为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某同学利用中间凹陷的软质塑料瓶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盐酸与石灰石可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I甲着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要使甲中反应发生的操作为

    10、_。II实验步骤: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后点燃丁处酒精灯,观察到丙处无显变化;放开乙处瓶身,_(填具体操作),丙中红磷燃烧,产生白烟。结论: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实验中,先捏住乙处瓶身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III戊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污染物五氧化二磷,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五、推断题20有A、B、C、D、E五种元素,A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B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C2+比B原子多2个电子;D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D的离子结构与氩原子结构相同;E和B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比B多一层。(1)写出A、B、C、D、E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 B:

    11、_ C:_ D:_ E:_(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画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4)决定A、B、C、D、E五种元素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微观原因是_。六、科学探究题21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蔗糖受热时可以发生分解反应;铜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成员进行了下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一(如图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打开甲仪器的活塞2待排尽装置中空气后,加热蔗糖玻璃管右端有小液滴产生,C中_蔗糖在氧气中加热,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二(如图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先用酒精灯加热铜丝处,并反复

    12、推拉注射器活寨2再将酒精灯移置蔗糖处加热铜丝变成黑色_蔗糖受热分解生成水(解释与结论)(1)从微粒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故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补全实验一中实验现象:_;(3)已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则二氧化碳是由_元素组成;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分析,不能确定蔗糖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原因是_;(4)写出实验二步骤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该步骤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5)补全实验二的现象是_;(6)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蔗糖是由_元素组成的。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

    13、分析解答。【详解】A、 边走边吃,随意乱丢包装袋,会污染环境;故A错误;B、未及时冲厕,会污染环境;故B错误;C、志愿爱护环境,符合保护环境要求,故C正确; D、随意践踏草坪、破坏公物,会造成环境破坏,故D错误。故选C。【点睛】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D【解析】A、火药的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氮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用铁矿石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烧结粘土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睛: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3B【详

    14、解】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A错误;B、氧气不溶于水,氧气密度小于,氧气从短导管进入,水从长导管排出,图中排水法收集合理,故B正确;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以免污染滴管,故C错误;D、由于没有形成密封的体系,装置中的气体容易从漏斗中逸出,不能用图示方法检查气密性,故D错误。故选B。4C【详解】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正

    15、确。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B【解析】【详解】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铅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207-82=125;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2,铅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125-82=43。故选B。6B【解析】【详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A正确;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和质量不变,故B错误;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C正确;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

    16、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故选B。7D【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根据核内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判断元素及微粒类型;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详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图中共有三种元素,故A错误;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2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B错误;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的最外层电子数

    17、分别是8、7,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8,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B【详解】解: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1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则“He-3”,3为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已知氦元素的质子数为2,故中子数为1。故选B9C【分析】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

    18、中的氨气,说明氨气溶于水,故A正确;B、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C、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故C错误;D、疏于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氨气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D【解析】【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色烟雾,故B错误;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能

    19、溶于水,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实验需要在集气瓶底放一层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11A【详解】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其量筒内的液体读数为18mL,液体的实际体积多于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其读数为12mL,液体的实际体积少于12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 mL,故选A。12B【详解】因为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之外,还含有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除去空气中的

    20、O2与CO2得N2样品还含有稀有气体(氦氖氩等)和水蒸气,其中氩气密度比氮气大,故等体积条件下,造成获得气体比纯N2质量大的原因是氩气的存在;故选B。13A【分析】根据电荷守恒解答,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由Mg2+、Al3+、SO42-离子个数比计算出Cl-的个数,然后做出判断。【详解】已知某溶液中含有Mg2+、Al3+、Cl-、SO42-,其中Mg2+、Al3+、SO42-的个数比为3:3:1,其中正电荷总数为:(32)+(33)=15,负电荷总数也应该是15,SO42-提供了2份负电荷,那么剩下的13份负电荷则全部由Cl-提供,一个Cl-只带有一个负电荷。所以可以推断Cl-

    21、为13份,故溶液中Al3+、SO42-、Cl-的个数比是3:1:13。故选:A。【点睛】溶液不显电性,因为在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原则。14C【详解】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二氧化锰可以做催化剂,同时生成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判断图中a:氯酸钾,b:高锰酸钾,c:氯化钾;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产生氧气;起催化作用物质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随着加热反应进行其质量先增大,直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二氧化锰质量保持不变。故选C。15Fe3O4 3Mg2+ NH3 HF、Ne、Na+ 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22、故300m3氧气可压入300dm3钢瓶内。 【详解】(1)地壳中各元素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是铁;空气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氧元素,两者组成的纯净物为四氧化三铁(Fe3O4)或氧化铁(Fe2O3);(2)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镁离子表示为:3Mg2+; (3)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氨气分子表示为:NH3; (4)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可以是水分子,也可以是H

    23、F分子或者是NH3分子或者CH4分子。具有10个电子原子只有Ne原子,具有10个电子离子可以是 Na+、Mg2+、Al3+、OH-、F-、O2-等; (5)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氧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300m3氧气可压入300dm3钢瓶内。1613 铝原子 8 失去2个电子 Cl- 【详解】(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若n=3,则m=2=8+3=13;该微粒为铝原子; (2)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大为8,则n的最大值为8; (3)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若m=12,则n=12-10=2;容易失去2个

    24、电子;(4)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知,若m=17,故其为氯元素,则n=17-10=7;容易得到1个电子,从而形成阴离子,结合其为形成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故应为-1价的氯离子,离子符号为:Cl- 。【点睛】掌握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 都放出热量 都是氧化反应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引燃铁丝 集气瓶底没有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内壁,使集气瓶破裂。 吸收生成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吸收生成物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详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5、铁和氧气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分别为:;(2)三个反应均为单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生成物均为氧化物,都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放出热量等;(3)丙实验中铁丝上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集气瓶底没有留水或细沙,铁丝燃烧的生成物溅落到集气瓶内壁,使集气瓶破裂;(4)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空气;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也会污染空气。所以,做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也要放少量的水,其作用分别是:吸收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气污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点睛】掌握符号表达式的

    26、书写方法和硫、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及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门捷列夫 12.01 S Na 118 同一周期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每一周期通常以金属元素开头,过渡到非金属元素,结尾部分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分析】(1)门捷列夫发现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依据对元素周期表的查找使用解决;(3)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4)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规律。【详解】(1)门捷列夫发现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依据对元素周期表的查找可知,碳的原子量是12.01,16号元素是硫元素,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

    27、可知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Na ;(3)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第118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4)从表中发现如下规律同一周期核电荷数依次递增;每一周期通常以金属元素开头,过渡到非金属元素,结尾部分是稀有气体元素等。【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反映的相关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铁架台 分解反应 催化作用 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留有气泡等 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 C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c d b a 易溶于水 密度小于空气 捏放软塑料瓶下端 捏住甲处瓶身一段时间 排除装置的空气与后面要做的实验形成对比 【分

    28、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符号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征、二氧化锰的作用、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3)氧气具有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4)根据HCl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氨气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6)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符号表达式;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详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该仪器为铁架台;故填:铁架台。(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用装置C收得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或集气瓶内留有气泡等;A装置可制取原料是固态的气体,但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要注意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管口应塞一小团棉花,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其收集装置应选C,这是因为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故填: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