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十二章 古海洋学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x

    • 资源ID:1202283       资源大小:368.56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十二章 古海洋学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x

    1、白垩纪末生物灭绝事件的始末;大洋缺氧沉积特征和意义;新生代大洋海面的变化;海水溶解作用与古CCD线的升降;沉积碳酸盐和大洋生产力变化;综合若干地质事件勾划出新生代古海洋的演化 历史。,研究的局限性:,DSDP/OD钻P孔只限于某些区域,难以真正掌 握全球信息;岩芯采取率仍不理想;年代精度不够;生物扰动干扰了一些底层顺序;沉积物成岩作用在各地有差异,影响对环境 的推断。,研究古海洋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将今论古、比较转化的思想方法:将今 论古是把现代环境参数用于古代,以此来分 析并解释古代环境,用今天的成果和结论反 演古代情况;比较法则是指进行研究时,借 助于体系或系列的比较分析来地得出处结论;

    2、全球变化思想方法:分析问题时从全球 大尺度的角度加以考虑和分析;,强调动态古地理时空研究的思路:以运动 的方式恢复古地理,强调时空关系,以动态的 观点分析古海洋;强调事件地质的研究方法:每一个异常事 件都有其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整个海洋 演化史就是依靠许多的异常事件串连起来的。把每一事件的前因后果弄清楚,然后按照时间 顺序连接起来就是一部海洋演化史。,古海洋学与现代物理海洋学的差异:,古海洋物理参数的估算是通过间接途径 得来,而现代物理海洋学参数是通过直接测 量和计算得来的;古海洋学的时间尺度包括几十年、几百 年、千年至百万年,而物理海洋学只包括几 年甚至当年参数变化的尺度。,二、古海洋环

    3、境标志,古水温测定:氧同位素法古盐度测定:硼含量法:海水中硼的浓度变化与盐度呈 函数关系,粘土矿物对硼的摄取与盐度成正 比,故硼存于粘土矿物和细粒沉积物中。沉积磷酸盐法:即SMP法。在淡水中磷酸 根与铁结合成磷酸铁;在咸水中磷酸根与钙 结合成磷酸钙。,3.古水深测定,以古生物标志古水深:肖普夫综合出三种 基本方法,1)以某些生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 能力定水深;2)利用生物的机械适应性定水 深;3)利用微体生物的种、群组合定水深。以沉积物能量带标志古水深:不同水深波 能大小和作用方式不同,由浅至深,可划分 成若干个能量作用带和能量分级界面。以沉积物中某些矿物、沙波底形和粒度参 数推断水深。,4.大

    4、洋古生产率计算,大洋生产率:生物在能量循环过程中固定能 量的速率,即单位面积海洋,单位时间产生 有机质的数量,单位为g/cm2a或g/m2a。Muller等(1979)根据现代生产率等参数计 算沉积时的古生产率公式为:C有机=0.003RS0.03/s(1)100,5.古洋流,古洋流和现代洋流一样包括表层环流、上升流和 底流,但研究方法不同:古表层流的研究:古地理模拟法;古生物古 地理调查分析法。古上升流的研究:硅藻壳特别富集;生物的 相对含量变化。古底层流的研究:利用水下沉积底形及其沉 积构造研究;利用侵蚀印痕研究底洋流;粒度组 分。,三、原始海洋和前中生代的大洋演化,(1)DSDP/OD表

    5、P明,海底沉积层的年龄均不超过 170Ma,现有格大洋洋底是近200Ma以来海底扩张的 产物;(2)最古老的沉积岩见于格陵兰西南部伊 苏瓦地区,年龄约3800Ma B.P;(3)大洋水是漫 长地质历史中地球内部随火山排气作用的产物,在 距今2500Ma前,海水的体积已颇具规模;(4)海洋动物群见证海洋演化。,第二节古海水,一、白垩纪末的生物灭绝事件白垩纪末,世界上共有生物2868个属,至第 三纪初期,只剩1502个属,这一现象称为 生物灭绝事件。(一)灭绝事件的研究“陨石撞击地球说”,该假说的论据:,粘土层中铂族元素剧增;粘土层中石英晶体的分子结构特征证明曾受到 过高压作用(即星体撞击);陨石

    6、撞击地球时会释放巨大的热量;小行星撞击地球,可扬起大量尘埃,散布于大 气圈内数月不散,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止,引 起食物链的崩解,危及一系列生物;陨石撞 击地球释放的能量足以使大洋表层50cm深的海 水以及大气圈对流层下部的温度上升510;水蒸气的温室效应也使气温升高。,二、白垩纪古气候与新生代降温事件,(一)始新世末至渐新世初的降温事件古海洋第一降温事件:始新世晚期,水温急剧下降,据Shack Leton等(1975)研究,西南太平洋亚极地海域水温 从早始新世的20,至中始新世骤降至13,晚始新世低达11,即始新世渐新世之交 的急剧变冷时期,距今38Ma。,(二)中中新世的变冷事件第二降温事件

    7、,进入中新世中期的大洋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变 冷时期,距今14Ma左右。东南极大陆冰块形 成,海冰进一步扩展。北极也出现冰盖。Kennett(1975)认为,至晚中新世,大洋底 层水温已接近冰点,东南极冰盖扩大至大陆 海岸,其规模已与目前接近。南极冰盖形成 后一直延续至今,全球气候再未恢复到早 中新世的温度。,(三)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的第三降温事件,中中新世的水温降低事件,延续时间较久,直至晚中新世还有下降。上新世早、中期有 短时期增高,南极覆冰有明显退缩,并导致 海侵。上新世晚期,气候复又转冷,海水表 层温度明显降低,即新生代第三次大规模降 温时期,从距今3.2Ma开始,其重要标志是北 半球冰川

    8、的发展和冰盖的形成。,三、海平面变化与海侵海退事件,引起海面升降的因素:海洋水量的变化;构造使洋盆容积变形引起海面变化;沉积物填于洋盆,使洋面上升,按现代速率 每1Ka可使海面上升4mm,每1Ma升40m;冰川、水和沉积物的均衡作用使洋底下降,容积增大,从而引起海面变化;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引起海面升降。,四、古洋流的演变,(一)现代洋流洋流是指大洋海水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水平 或垂直运动。表层洋流称为环流,包含流速、流向和流量三个参数。现代洋流的流向受控 于全球风系,科氏力、惯性力和补偿力,温、盐、密分布以及地形等五个因素;垂向环流 主要是上升流;底流是由极地冷水团引起的 沿洋底流动的海水。,(二

    9、)古洋流格局的演变,1.第一次洋流事件距今38Ma的大规模降温事件,使南极冰川到 达海边。南极周围形成冷水团,该冷水团顺 洋底向北移动,形成由高纬向低纬的垂向环 流。环流的建立使白垩纪以来主要由大洋盐 度驱动型环流转变成由温度驱动的环流,从 而增强了底流的动力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这使多处洋底被冲成沉积间断。,2.第二次洋流事件绕南极环流的形成,在始新世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分离,但南美洲与南 极洲间、南极洲与塔斯马尼亚岛间仍有狭窄陆地 相联,故环南极流尚未形成。早渐新世,塔斯马 尼亚海峡开通,使南印度洋高纬地区的较冷表层 水流入罗斯海。而在此以前,罗斯海主要受较暖 的东澳大利亚洋流的影响,故表层水温

    10、很低。新 的冷水进入罗斯海,使水温降低,形成海冰,并 产生地层冷水。南美洲与南极洲间的德雷克海峡 于晚渐新早中新世开通,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形 成绕南极环流。,3.第三次洋流事件,巴拿马海峡形成后,赤道暖流(古特提斯洋暖流)被分隔成数块,形成现代的环流格局,从而增强了各大洋南北向的热量交换,进一 步影响了世界气候。,4.第四次洋流事件,起源于冰岛法罗海脊的沉没,其是自格陵兰经 冰岛和法罗岛至挪威的一条水下海脊。始新世晚期:海脊成北冰洋与北大西洋之间的屏 障,阻止北冰洋冷水流入北大西洋;渐新世末期:海脊部分断落沉没于海面之下,北 大西洋表层水得以注入挪威海。中新世中期:海脊全部沉没于海面之下,北冰洋

    11、 的高密度海水流进大西洋乃至世界大洋。,五、缺氧沉积和大洋缺氧事件,海洋缺氧沉积与古海洋环境密切相关,海底 有机碳的大量堆积与保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上层海水的生物生产率很高,大量有机 质源源不断地沉落到海底,沉积速率很高;二是地层海水缺氧,堆积在海底的有机质不 能被有效地氧化,得以保存下来。,六、古海洋CCD线的升降史,(一)CCD线与海洋环境的关系CCD线又称深海雪线,海底一定深度之上存 在碳酸盐沉积,而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全部 融解并保存下来,这个深度即碳酸盐补偿深 度。,(二)CCD升降史及其事件四次CCD升降事件,白垩纪时CCD线较浅,一般在3600m之下;渐新世三大洋的CCD线变得

    12、很深;中新世的CCD线又普遍变浅;到距今10 15Ma,CCD线又回升到3700m;晚中新世至今,各大洋的CCD线一直在急剧增 深,目前估计在45004900m,成为地质历史 上CCD线的最大深度时期。,七、大洋古盐度与地中海盐度危机事件,(一)大洋古盐度海水盐度取决于以下因素:蒸发与降水的关系、结冰与融冰、陆源河水汇入、洋流运动等。盐度大小变化的作用:影响海区生物属种变化,进而导致生产力改变;影响海水成分、沉积速率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层厚度;影响气候 环境的变化。,(二)地中海盐度危机事件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导致许多边缘海干 涸成孤立的湖泊。地质时期,地中海曾多次 与大西洋隔离,变成湖泊,沉积了蒸发岩。1970年DSDP在地中海的钻探揭示其厚度达1000m以上,其间夹有海相沉积层。蒸发盐层 形成于一个短暂的时期,属于中新世最晚期墨西拿期至上新世早期,这一事件意味着 地中海曾一度干涸,致使地中海的海洋生物濒于灭绝,故称为盐度危机事件,也叫墨西 拿事件或麦申事件。,


    注意事项

    本文(第十二章 古海洋学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