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8套大题规范练.docx

    • 资源ID:11998448       资源大小:48.33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8套大题规范练.docx

    1、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8套大题规范练大题规范练(一)(分值:37分,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早年以“儒”为业,“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洒困,何有于我哉”。他除了通晓迎生送葬的礼仪外,还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办私学,授徒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提出了“人唯有不忍人之心”的性善论,“不忍人之政”的仁政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道观,“由博返约”的认识论,“养吾浩然正气”的人格论,其主要学说体现在孟子一书中。荀子一方面强调人自

    2、身的修养,强调圣人,君主对人民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看到只讲礼义,不讲法度,只生教化,不重刑罚,并不能维持社会统治秩序。因而他的思想不局限于个体的仁义孝悌,而且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田苗苗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材料二方(克立)先生指出,现代新儒家主张“复兴儒家文化”、“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呼唤和推进“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其根本精神不在于复古,而是要畅通民族文化生命的本源大流,使之不至于割断和失坠,保存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所谓“现代新儒学”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方先生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并与之展开交流对话之始,乃至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他实际上一

    3、直在强调和凸显马克思主义较之现代新儒家具有更为开放、多元、理性和健全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方先生强调指出,与现代新儒家偏狭的新道统论、中体西用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更为开放的文化视野,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实行开放的文化政策,睁开眼睛看世界,对东方和西方各民族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对近代先进的科技成就,均采取兼容并包、为我所用的态度。 很明显,这两派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胸襟和开放态度应该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比较顽固守旧派有着相对多元开放立场的现代新儒家,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相比显然还是要逊色得多。林存光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

    4、文化主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1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我们应对“大陆新儒家”这一思想流派的态度。(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教材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分封制的瓦解和诸侯争霸;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和士的崛起。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知,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荀子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主张礼法并重。第(2)问,第一小问,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等方面概括“大陆新儒家”出现的时代背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与现

    5、代新儒家偏狭的新道统论、中体西用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不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更为开放的文化视野”可知,公开自称“大陆新儒家”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现代新儒学思潮并与之展开交流对话,批判地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答案】(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需要人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士”(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发展脉络:春秋晚期孔子兴办私学,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创立儒学;战国时期孟子将孔子的思想系统化并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荀子强调集体的礼法纲常,

    6、主张礼法并重,发展了儒学。(2)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西方现代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态度:公开自称“大陆新儒家”的观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儒学;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上认清历史上儒学的本质及其现代命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

    7、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牟世安鸦片战争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郑

    8、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解析】这道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根据材料,围绕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一主题提炼观点,然后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观点,可以提取出一个贯穿三则材料的观点,如“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也可以是围绕其中一则材料提出观点,如“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无论提取怎样的观点,在论证时,都要将三则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及其相关史实用上,也可以再结合三则材料之外的史实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论证的观点即

    9、可。【答案】示例: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之前,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国人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加之专制政府的腐败,国人民族意识淡薄。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深深刺痛了中国人的民族情结,他们开始奋起反抗,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国人的民族意识初步觉醒,开始救亡图存运动,并开始从政治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特别是日本的全面侵华,促成了全民族的抗战,凸显了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中国的民族觉醒是伴随着外国侵略的不断加剧过程中形成,同时也伴随着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大题规范练(二)(分值

    10、:37分,建议用时:20分钟)1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宋代标志着独裁的增长,这在内藤对唐宋转型的阐释中是核心内容,因为它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事实上没有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独裁应该受到谴责的观念为解决中国的落后问题提供了一个办法:人们首先关心的是改

    11、革中国的政治体制,而让别的国家来指导中国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中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实现了我们当代西方人所重视的东西。摘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材料二与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错,西方列强为主角的竞争和战争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形成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和社会矛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摘自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的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表现,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

    12、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得出教育和科举使平民获得社会上升空间;根据材料“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为代表”得出商业发展改变税收结构,并带来城市商业化;根据材料“文化变化为代表”得出市民文化日益发展,礼下庶人的理学形成;根据材料“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可以得出皇权失去制衡,专制独裁增长。第(2)问,第一小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表现有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可以从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的贫穷和落后、政府的压迫和腐败

    13、、改良的对立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教育和科举使平民获得社会上升空间;商业发展改变税收结构,并带来城市商业化;市民文化日益发展,礼下庶人的理学形成;皇权失去制衡,专制独裁增长。(2)举例: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任举一例说明即可)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的贫穷和落后;政府的压迫和腐败;改良的失败;深刻的阶级对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化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

    14、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史学界把世界近代化的类型分为两种:“早发内生型”(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近代化)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启动多是源于外部的刺激与挑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化的类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楚)【解析】根据材料“史学界把世界近代化的类型分为两种:早发内生型(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近代化)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启动多是源于外部的刺激与挑战)”可以得出近代化的两种类型:“早发内生型”近代化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方面加以

    15、论述。“早发内生型”近代化,如英国,18世纪中期,英国近代化的因素已具备(社会内部自身力量产生近代化):英国首创君主立宪制(政治);拥有广阔的世界市场;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为近代化提供资金和自由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积累了技术经验(经济);政府奖励技术发明(科技)。这些因素促成英国率先启动并完成近代化,英国是“早发内生型”近代化的典型。“后发外生型”近代化,如中国,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代化的因素开始具备(近代化的启动多是源于外部的刺激与挑战):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为近代化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军事、经济、教育逐渐开始近代化;在洋务企业和外商

    16、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发展,也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经济);甲午中日战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上的近代化(政治),中国是“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典型。【答案】示例一:“早发内生型”近代化,如英国。18世纪中期,英国近代化因素已具备。英国首创君主立宪制;拥有广阔的世界市场;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为近代化提供资金和自由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积累了技术经验;政府奖励技术发明。这些因素促成英国率先启动并完成近代化,英国是早发内生型近代化的典型。示例二:“后发外生型”近代化,如中国。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近代化的因素开始具备。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

    17、解体,为近代化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军事、经济、教育逐渐开始近代化;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并发展,也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中日战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上的近代化。中国是“后发外生型”近代化的典型。大题规范练(三)(分值:37分,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界重新定向”。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18、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材料二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

    19、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徐弃郁帝国定

    20、型:美国的18901900(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观点。(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与传统大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可知,其核心观点是中国的崛起将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和引起世界动荡。第二小问,从多角度进行对第一小问得出的观点进行驳斥,如从政治、经济、思想、历史、现实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

    21、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崛起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建立“无边界的资本帝国”;不与传统大国(英国)军事争锋,积极扩张自己的实力。第二小问,从对美国、世界和其他国家三个角度来分析其影响,如促进美国崛起,使其成为“世界国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侵犯了相关国家的主权完整及经济利益。【答案】(1)观点:中国的崛起,将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和引起世界动荡。驳斥:儒家倡导“和为贵”,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

    22、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国不谋求霸权”是我国外交的基本路线,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事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中国的崛起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等已经充分说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任答其中四点即可)(2)不同: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建立“无边界的资本帝国”;不与传统大国(英国)军事争锋,积极扩张自己的实力。影响:促进美国崛起,使其成为“世界国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侵犯了相关国家的主权完整及经济利益。2阅读材料

    23、,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学、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

    24、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示例2: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

    25、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示例3: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大题规范练(四)(

    26、分值:37分,建议用时:20分钟)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

    27、“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材料二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因之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洪梓也因之取“适者生存”之意改名为胡适;五四时期,陈独秀则作了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

    28、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但在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扳。”(1)根据材料一,概括“进化论”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和严复“误读”、“误译”的原因。(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对进化论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

    29、”得出从生物领域扩大到人类社会再到专门指人类社会的演变。第二小问,对于欧洲:根据材料一“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得出是领先世界的优越感;根据材料一中“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得出是为殖民侵略作辩护。对于严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严复的个人经历和中国面临的国情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天演论中,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到“严复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得出由最初的推崇学习到后

    30、来的反思。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梁启超、陈独秀和胡适等人对进化论的态度可知,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答案】(1)变化:从仅适用于生物界到既适用于生物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再到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原因:欧洲:领先世界后的民族优越感;为殖民侵略作辩护。严复:儒家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冲突;受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变化:由初期将进化论运用于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认为西方制度优于中国,主张学习西方;到后期认识到不能完全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要保

    31、持“国种特性”。影响:进化论传入中国后,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改造,成为反对封建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武器。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今于国史,若细心留其动态,则有一至可注意之事项,即我民族文化常于“和平”中得进展是也。一民族一国家历史之演进,有其生力焉,亦有其病态焉。生力者,即其民族与国家历史所推进之根本动力也。病态者,即其历史演进途中所时时不免遭遇之顿挫与波折也。人类历史之演进,常如曲线形之波浪,而不能成一直线以前向。若以两民族两国家之历史相比并观,则常见此时或彼升而我降,他时彼降而我升。只横切一点论之,万难得其真相。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

    32、人类历史之演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根据材料“一民族一国家历史之演进,有其生力焉,亦有其病态焉”得出认为民族国家的演进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式。结合题目要求“中国史”,从明清时期的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进行分析:一方面可看成封建社会孕育着社会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可从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论述,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向近代转变明清时代的中国也出现了近代的萌芽。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虽然不能在社会经济中占主体,但是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思想方面,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虽然没有上升到批判封建制度的高度,但是其反对君主专


    注意事项

    本文(版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训练8套大题规范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