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11956599       资源大小:143.6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1、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含答案2020-2021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对某个生产工具描述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此工具是A水排B风车C筒车D曲辕犁2“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

    2、掌握重兵的武将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 B唐太宗C唐玄宗 D武则天5“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6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A越窑、邢窑 B越窑、定窑 C汝窑、邢窑 D汝窑、定窑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创设了科举

    3、制度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8“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这“事物”是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9“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10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 BC D11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

    4、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12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BCD13下列唐朝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A长安B扬州C洛阳D成都14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下图),横批应为(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15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宋岳飞抗击金军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C唐玄宗倡导节俭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

    5、望16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17杜甫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材料中的“乱世”是指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黄巢起义18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

    6、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19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20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2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

    7、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22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白居易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23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221年 C581年 D589年24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

    8、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5“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A张骞 B郑和 C玄奘 D鉴真【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故C符合题意;A是东汉的冶铁工具;B用于谷物清选加工;D是唐朝的耕作工具,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本

    9、题需要灵活运用唐朝筒车的相关史实。2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因此C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实质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使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3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权衰微,地方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他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BC

    10、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4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发展。科举制指的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它创立于隋朝。改变了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标准,不问出身贵贱,只问真才实学,相对比较公平。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开始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标志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考点:人教

    11、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政治局面是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严重被削弱。由题干可知,各个藩镇不听从中央号令,俨然是“国中之国”,这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加深。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从题干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提取关键信息:“擅自署置”、“贡赋不入 于朝廷”、“实非王臣也”可以判定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越窑、邢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A解析

    12、:AC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隋炀帝创设了科举制度,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ACD三项符合题意;“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与本题所提到的朝代不相符,B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CD。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中信息“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可知,这一“事物”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很类似,答案为D。9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

    13、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最终导致黄巢起义;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集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人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10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新罗仿唐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骆驼载乐俑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玄奘西行的史实。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故B正确;A

    14、C推动中日文化交流,D推动中朝文化交流,故ACD错误。故选B。12C解析: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它改善了用人制度,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3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4D解析:D

    15、【解析】【详解】依据提干的对联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是唐太宗时期,远赴天竺,学习佛法的人物,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先进的文化,这属于两国之间的文明和文化的学习和借鉴,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史实是单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历史观点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评价。B项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属于观点,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都属于对历史事实的单纯表述,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16、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出自杜甫的忆昔中的诗句,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7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天宝(唐玄宗后期年号)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末年,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而杜甫的许多诗正是反映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状况,被称为诗史,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乱世”是指安史之乱,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8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

    17、”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可以推动教育发展、能够防止政权覆灭,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1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隋朝科举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本题选B。考点:科举制的创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

    18、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20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骆宾王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却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武则天欣赏骆宾王的文采,爱惜人才,结合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期间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

    19、能的人,如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姚崇等,B项符合题意;AC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故选B。21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国际上影响大、声望高,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汉开丝绸之路,故A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不同诗人的诗歌风格不一样,主要是因为生活背景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B符合题意;ACD项都会导致诗歌的风格不同,但不是导致不同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选择B。23D解析:D【解析】【

    20、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增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文化发展,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李刚高度评价“混南北为一区”的功绩主要就是结束了南北分裂,完成统一,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与夏朝建立有关,排除;B项与秦朝建立有关,排除;C项是隋朝建立时间,排除。故选D。24B解析: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文

    21、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唐朝时期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产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所以这一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文官”“读书人阶层”,由此可以想到科举制度,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即可做出正确选择。25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的西行取经,就可以判断出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联系所学知识,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西汉时期通西域,B项是明朝时期七次下西洋,D项是唐玄宗时期六次东渡日本。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