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5 草船借箭教案.docx

    • 资源ID:11941881       资源大小:316.36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5 草船借箭教案.docx

    1、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5 草船借箭教案5草船借箭文本分析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主要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课文用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展开矛盾冲突

    2、,因而人物形象鲜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入情境,揣摩人物内心,加深理解。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妒忌、委托、神机妙算”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基本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4.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体会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5.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体验并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特点。2.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认真分析高潮部分

    3、,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巧安排上。教学难点1.体会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写法,感知不同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2.了解“草船借箭”的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神机妙算”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和“草船借箭”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想。导语:

    4、“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故事之一,其主人公就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典范诸葛亮。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就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预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箭了吗?怎么借的?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一生著作颇

    5、丰,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他的代表作。其他作品还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等。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上段落序号。(3)圈出生字、新词,在重点句子下面画横线。3.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学习停顿和对话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识记字词,教师相机纠正。d妒 j忌 co曹军 都d督 wi委托 l鲁肃 zh遮 水zhi寨li擂鼓 n呐喊 ch插满 周y瑜 mn幔子 弓n弩 chn

    6、丞相识字方法:“遮、擂、呐、插”等字可用演示动作来帮助记忆;“督、寨”可用图片来进行识字;“妒”可结合其形近字进行识记,还可用古诗词名句帮助识记。需注意的字音:“忌”是第四声,读“j”,不读“j”;“曹”是平舌音,“丞”是翘舌音,不要读错。需注意的字形:“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寨”的最下边是“ ”,不是“小”。多音字:调 dio 调度 调查 调兵遣将Tio 调整 调解 风调雨顺更 n 四更 万象更新 更深人静n 更加 更胜一筹 更上一层楼形近字示例:妒(妒忌)护(保护)炉(火炉)驴(毛驴)寨(水寨)赛(比赛)塞(边塞)寒(寒冷)(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

    7、错误等;指名默写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3)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推却拒绝,推辞。军令状指接受任务时所做的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迟延耽搁,拖延。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分别找出写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2.师生共同概括“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确: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按期交箭。

    8、3.交流学习感受,尝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为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层的大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周瑜不给配齐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也可尝试用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接受任务。第二部分:做好准备。第三部分:草船借箭。第四部分:按时交箭。四、回忆课文,复述故事1.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复述本文应

    9、注意的事项。过渡:同学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以后,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向身边的人讲讲这个故事呢?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预设:复述要尽量忠实于原文,把结构复杂的长句变成短句,把书面语言口语化。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1)画图复述。就是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画成图,再根据图来复述课文。如:将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的内容画成图画,文中两人对话的主要内容可在画中反映出来,这样,这部分内容就成了直观性比较强的图,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2)列提纲复述,又叫小标题复述。就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列成提纲或写成小标题,再按照所列的提纲或小标题进行复述。(3)抓关键词复述。

    10、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段落时,这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例如:复述第7自然段时,可抓住“大雾漫天”“看不清”“靠近水寨”“船头朝西”“船尾朝东”“擂鼓”“呐喊”“不敢派兵出来”等词语进行复述。(4)表格梳理。有的课文内容较多较复杂,在复述时可以采用画表格的方式,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复述,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先在小组内复述一至两个自然段,然后推举复述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复述故事,师生共同评判。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简单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故事中,

    11、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充分展示了他们两个人的个性。他们在这个故事中各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鲁肃在故事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一代枭雄曹操又为什么中了诸葛亮的计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小结: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明白了“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划分了层次,并且用自己的话复述了故事,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示例: 同学朗读课文声音洪亮,非常流利; 同学识字快、准; 同学在学习新词时,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 同学复述故事时既忠实了原文,又富有创意,还使用了恰当的肢体语言,使同学们身临其境,不愧为“故事达人”。老师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积极、大胆

    12、地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二至四十六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及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为下节课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作好铺垫。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及对话目的。2.全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了解本文矛盾双方斗智斗勇的经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谋过人,同时分析周瑜、鲁肃、曹操

    13、的性格特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妒忌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军令状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呐喊 神机妙算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委托”的“委”不要写成“枯萎”的“萎”;“预计”的“计”不要写成“记录”的“记”;“军令状”的“状”不要写成“壮观”的“壮”。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

    14、识、才智过人。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进“草船借箭”的现场,认识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1)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用文中的话回答)(2)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在重点句子下面做上记号,思考: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造箭?时间紧、任务重,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为什么头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为什么诸葛亮要到第三天去“借箭”?为什么曹操不出兵?周瑜对诸葛亮“借箭”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评价?明确:周瑜

    15、的一句话,点明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这句话就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机妙算“借人心”识人心(1)借周瑜的陷害之心。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自由读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对话部分,体会人物性格。(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造箭这件事陷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表面上是共同商议军事,暗地里却是设陷阱陷害诸葛亮)周瑜明知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却还要问诸葛亮,周瑜不动声色的话反映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阴险、狡诈)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 周

    16、瑜:“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实则暗藏杀机。“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 诸葛亮:“用弓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追问:三天造十万支箭,即使是在今天也很难完成。如果完不成任务,诸葛亮会怎样?为什么?明确:会死。因为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过渡: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便能造好十万支箭,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诸葛亮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

    17、密安排。他借助的还有什么?(2)借鲁肃的忠诚、老实之心。分析理解鲁肃的性格,体会诸葛亮懂得与正确的人合作的重要性。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言而有信、顾全大局)诸葛亮即使再足智多谋也不可能一个人成就大事,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诸葛亮不但善于与人合作,更能慧眼识人)小结:诸葛亮借助周瑜的陷害之心,主动和他立下军令状;借助鲁肃忠诚、老实的性格为自己服务。那么,诸葛亮又是怎样利用曹操的多疑之心,靠近曹营向他借箭的呢?(3)借曹操的多疑之心。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

    18、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1 通过交流知道:诸葛亮的判断是对的,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认为 ,果然 ,这里体现了 。2 顺学而导,抓住“笑”感受诸葛亮识人心。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学生谈理解:(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小结:周瑜的嫉贤妒能、处心积虑,鲁肃的言而有信、顾全大局,曹操的

    19、生性多疑、谨慎小心,诸葛亮都心知肚明。与其说诸葛亮是利用草船借箭,不如说他是借了人心巧借箭。(板书:借人心)神机妙算“借天时”知天时过渡:诸葛亮取得了鲁肃的信任,并成功地瞒着周瑜借到了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多名军士,现在他们正在江面上,朝北岸开去。读读第6自然段,想想在借箭的过程中,诸葛亮还借助了什么?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1)学生谈体会: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三天前就知道今天有大雾,我觉得他很了不起。(2)教师引导: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诸葛亮没动静,完全可以这样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

    20、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课件出示对比句)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3)学生谈理由:不能改。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沉得住气、胸有成竹。更主要的是,这样写能够看出诸葛亮早已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更能体现出他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4)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5)教师引导:想象鲁肃的心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

    21、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1: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该怎么办?生2: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想象诸葛亮的心情: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明确: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立下军令状之日就已料到了。(6)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小结:看来,作为军师,仅能慧眼识人还不够,还要懂得天文和气象知识。刚才我们说诸葛亮是借了人心巧借箭,而这回他是借了什么巧借箭?(板书:借天时)神机妙算“借地利”懂地理过渡: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人物性格并借助天时,可谓神机妙算。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呢

    22、?(1)结合以下句子谈体会。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读句子,小组合作画出船一字摆开的示意图,说一说为什么这么画。学生谈体会。生1:从“一字摆开”可以看出这样既便于军士统一行动,避免军士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生2: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以借到更多的箭。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小组合作演示:诸葛亮是怎样指挥军士掉转船头借箭的?(可借助教室的道具或同学)学生

    23、谈体会。生1:从“仍旧擂鼓呐喊”可以看出军士依然在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以吸引曹军的注意。生2:从“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可以看出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生3:诸葛亮谋划之周密、安排之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小结:厉害呀!一个简单的掉头就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真是神机妙算呀!(板书:晓地理)(2)提问:诸葛亮借箭成功准备满载而归了,但这时江上的雾散了,如果曹操发现自己上当后,立刻派船去追击,假如被追上了会怎样?(生擒被俘或全军覆没)(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曹操

    24、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过渡:看样子巧妙地利用地利也是取胜的关键。刚才我们说诸葛亮是借人心、借天时巧借箭,而这一段中,诸葛亮又借到了什么?(板书:借地利)难怪连心高气傲的周瑜在得知诸葛亮借箭成功后也会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3)追问:诸葛亮真的是能掐会算吗?(不是)你们认为呢?(学生自由讨论)小结:正是因为诸葛亮能够“借人心、借天时、借地利”,才能巧妙地借到了十万支箭。(板书:巧)难怪他的对手周瑜在最后不无感慨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板书:神机妙算)3.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过渡:“草船借箭”最终能成功,

    25、是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很多方面,请同学们在上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明确: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大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诸葛亮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将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摆开,两面受箭。4.分析侧面描写,了解陪衬人物。过渡:“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无疑是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人物对诸葛亮这一主人公起到了衬托作用。现在,请同学们分别默读写周瑜、鲁肃、曹操的文字,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1)诸葛亮与周瑜的比较。预设:找学生朗读写周瑜的文字,然后通过比较,明确周瑜的性格

    26、特点。明确:聪明过人;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心胸狭窄;凶狠狡诈。(2)鲁肃的为人。预设:朗读写鲁肃的文字,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向鲁肃借船而不向周瑜借船?诸葛亮为什么嘱托鲁肃不要让周瑜知道借船的事?同学们可结合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鲁肃的为人。明确:忠厚守信,顾全大局。(3)曹操的特点。预设: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性格丰富、复杂的人,在本课,写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的作用不可小觑,正是他的性格特点帮助诸葛亮“借箭”成功。请同学们朗读写曹操的文字,看看他在本文中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明确:朗读第8自然段可知,曹操生性多疑,谨小慎微。(4)拓展:想一想,当曹操知道自己中了计后,他会怎么想,

    27、又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自行想象、交流,课后找出相关作品加以对比,说一说自己创编的故事与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三、积累表达,升华感受1.谈总体感受。过渡:现在,我们对课文的内容、人物有了很深刻、很全面的了解,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对课文的总体感受。交流预设:(1)写几句话赞美诸葛亮(可用颁奖词或小诗的形式)。颁奖词示例:你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你有胆有识,才智过人;你识人心,知天文,晓地理,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你的迷人风采,让无数人倾慕不已,你就是智慧的化身!小诗赞美示例: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2)把故事改编成短诗。改编示例:草船借箭不寻常,要论成败有文章。都督

    28、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应对。妙算天文雾漫天,通晓地理蒙曹操。洞悉人心妙计成,箭如雨下满载归。曹操醒悟时已晚,周瑜徒自叹不如。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扬。2.析标题之妙。提问:课题之巧,巧在“借”。讨论交流:仅仅指“借”箭吗?交流预设:“借”字作为线索,彰显了主人公诸葛亮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主人公诸葛亮的正面形象。说是诸葛亮“借箭”,实际上是他“借人心”“借天时”“借地利”,所以题目用“借”最妙,也最具概括性。诸葛亮不损一兵一将,不费一草一木,还让周瑜、鲁肃心服口服,“借”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能说明他是“智慧的化身”。用“借”巧设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学习写法。明确:本文主

    29、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好的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作风、身份和个性特征,给读者“闻其言,见其人”的感觉。本文就成功地用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展开矛盾冲突,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了解并阅读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示例:初出茅庐、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七星坛借东风、巧布八阵图、弹琴退仲达、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等。2.搜集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示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既生瑜,何生亮;三顾茅庐等。3.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仿照本文的对话形式,写一

    30、组人物对话。写完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注意学习组内同学优秀的对话描写。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抓住“笑”字,赏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诸葛亮的“笑”中能发现什么?生:我想诸葛亮的笑有对鲁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窃笑。师:天机不可泄露,诸葛亮是不可能对鲁肃一语道破的。生:我觉得诸葛亮的笑是自信的笑,因为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不会有一点儿差错。师:智慧过人的人都是自信十足的。生:如果我是诸葛亮,我也会将借箭的计划周密地思虑清楚,我也会这样豁达、气定神闲地笑的。师:诸葛亮

    31、确实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竟然通晓天文地理,能够算准这一天的什么时辰会有大雾产生,让人不得不佩服。师:嗯,你的词语运用得很准确。诸葛亮确实学识渊博,老师也特别佩服他。看来我们要一起努力了!生:诸葛亮对曹操的秉性早已烂熟于胸,所以他才敢这样揣测。不过,我还是替他捏了一把汗哪!万一曹操这一天忽然行为失常,真的派兵来攻,那诸葛亮岂不全盘皆输,甚至会赔上自己的性命?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个故事情节确实是惊心动魄!生: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下,面临大敌,诸葛亮竟能谈笑风生、举止自如,真不是一般人能及呀!师:也许这就是大智慧之人的大胸襟吧!生:诸葛亮就是我的偶像,我太崇拜他了!师:老师希望你们将来也能成为有大智慧的人。生: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努力学习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5 草船借箭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