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1935782       资源大小:29.2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1、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全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单元二课时第二单元二课时第三单元二课时第四单元二课时第五单元二课时期中考试课时第六单元二课时第七单元二课时第八单元二课时复习、期末考试二课时全册共计八个单元,三二篇课文。在三二篇课文中,精读课文有二四篇。如我的老师,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向上、坚强,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强烈的爱;阳光很活泼赞美了儿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颐和园的长廊让我们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此外,略读课文八篇

    2、。本册课文有写景物的,也有写人物的,还有叙事,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二、全册教学要求(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

    3、5万字。(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三、教学思路(一)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的要求。我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

    4、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本册默读的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语速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

    5、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做重点指导和点拨。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

    6、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二)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8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本人觉得略读课文的教学大体步骤如下:

    7、先是教师出示阅读提示或学习目标,再是学生根据其阅读提示阅读课文与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检查读书效果。(三)“积累与运用”的教学“积累与运用”的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温故知新”与“语海拾贝”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和积累语言,学生只要能做到熟读会默写就可以。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互动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与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短文后的问题,边读边思考,尝试自己回答问题,教师酌情检查。“口语交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交际的欲望入手,是学生明确围绕话题交流、讨论或辩论,要尽可

    8、能地是学生积极参与,得到锻炼。在“习作百花园”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进度计划第一、二周第一单元共二课时第三、四周第二单元共二课时第五、六周第三单元共二课时第七、八周第四单元共二课时第九周 复习前四单元内容第、一周第五单元共二课时第二、三周第六单元共二课时第四、五周第七单元共二课时第六、七周第八单元共二课时第八、九周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目录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1、看海2、古诗两首3、三峡之秋4、游漓江积累与运用(一)第二单元 单元计划5、捅马蜂窝6、我没有钓到那条鱼7、藏羚羊的故事8、蝈蝈积累与

    9、运用(二)第三单元 单元计划9、母鸡10、一只贝11、狼群12、美丽的眼睛积累与运用(三)第四单元 单元计划13、少年闰土14、弹琴姑娘15、高斯智断瓶中线16、诗两首积累与运用(四)第五单元 单元计划17、不平常的信18、革命烈士诗两首19、许世友四跪慈母20、海娃积累与运用(五)第六单元 单元计划21、我的老师22、阳光很活泼23、信任24、网上呼救积累与运用(六)第七单元 单元计划25、鹬蚌相争26、自然之道27、蜘蛛脱险28、心田上的百合花积累与运用(七)第八单元 单元计划29、颐和园的长廊30、女娲创造人类31、古诗两首32、埃及金字塔积累与运用(八)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本单元的教材,

    10、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既注意了美词佳句、写景方法的复习巩固,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语海拾贝”是积累古诗中的写景佳句;“综合性学习”旨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介绍世界自然风光,扩展学生眼界,提高语文素养;“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将本单元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用于写作实践创造了条件。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

    11、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1、看海作者:徐蔚南 精读课文(讲授课)教材简析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教具准备收集

    12、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 情感朗读法 指导点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了解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顺序。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教师: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想象一下大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感受大海的美。)导入: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

    13、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二、紧扣“看”,引导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2、强调题目中的动词“看”,再读一读题目。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围绕“看”字,你的脑子中蹦出了那些小问号呢?4、学生反馈,教师归纳。(1)什么时间看?站在什么地方看?(2)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看了大海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三、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画出点明看海时间或是地点的语句。(3)用“ ”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

    14、机指导。注意指导:隙()间、澎湃()、潮汐()的读音。理解“照耀”和“前赴后继”,并造句。3、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4、师: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 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5、简述

    15、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作者看海的时间和角度,还跟着作者一起领略了海的美丽景色。下节课,我们再随着作者的步伐,继续去看海。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潮的壮美。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下列词语征服 照耀 石隙 前赴后继 激荡 澎湃 遐想2、导入:作者说“看海是一件

    16、愉快的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登上海边的山,去感受一番。二、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1、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潮水的柔美。(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2)齐读第二自然段。师: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动词。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美。)(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2、品读第三段,体会潮水的壮美。(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

    17、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18、。(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三、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1)“潮涨潮落,日复一日,但看潮的人却永不觉得单调无味。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a、指名说说

    19、“遐想”的意思、b、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潮水,你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想到的画面或情景)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本文的作者观察细致,按照方位的顺序把他所看到的大海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老师希望你们也能用心观察,写下我们身边的美丽景色。五、课堂作业布置(1)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2)小片段: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 六、板书设计1、看海从山上望柔美在沙滩上看壮美在石块间有趣不觉得单调无味(热爱 赞美)教学反思:2、古诗两首作者:杜甫、王安石 精读课文教材简析古诗两首,一首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一首是王安石的书湖阴

    20、先生壁,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感情。2、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学习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喜悦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万物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赞美

    21、过春天,你们还记得哪些描写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二、初读古诗1、介绍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情况。(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它一共有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点评: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

    22、舌音。)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4、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要想把诗读出它的韵味来,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查注释,补省略,换词序,了解背景,联系上下文)三、自学理解古诗1、师: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四人小组之间利用这些方法,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懂的?(评: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预设:东:向东。倚:靠,拂面而来。懒困:懒洋洋的。换词序:倚春风:怎样靠春风呢?能靠住吗?我们知道古

    23、人为了押韵,常常颠倒词序,我们只要交换一下两个词的位置就行了,春风倚。春风拂面而来。补省略:春光懒困:明媚的春光里,人懒洋洋的。一簇:一丛,形容花开得茂盛。可:究竟,到底。2、研读“可爱深红爱浅红?”师:“可”是究竟的意思。这是一个问句,作者在问谁?联系上下文(课题)问自己,他是怎样问的?爱,就是喜欢,喜爱。这一句用自己的话说:究竟是喜欢深红的还是喜欢师:让我们看看图,用补省略的方法,想象一下诗人眼中的桃花?这深红的桃花像。这浅红的像。请生填。指名读。3、指导读“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1)师:如果你是诗人,当你在春风中困意来时,全身懒洋洋,看到这大片鲜艳美丽的桃花,你会有什么感受

    24、?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指导读出一种惊喜。(2)走近些,看看深红的桃花如火,多艳丽,很美,再看这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粉嫩嫩的,也很美丽,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呢?作者这时问自己。指导读:可爱深红爱浅红?读出疑问的语气。是啊,作者也说不清,究竟是深红的美丽还是粉红的美。它们在诗人的眼里都很美丽。(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一下桃花的美丽。四、说诗意1、古诗学到这,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2、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那么诗中有哪些景物呢?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后两句又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读读这首诗。4、今天我们跟

    25、随杜甫一起看到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其实还有很多描写桃花的诗,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找一找,积累一下。5、完成课堂作业。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诗人把对和平宁静的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使诗的意境更深远。“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因而成了千古名句。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抄写生字“懒”和“倚”,并组词。七、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借景:古塔、江水、桃花、春光、春风抒情:对春光的无比热爱与赞美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材简析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

    26、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

    27、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庭院墙壁上。二、诵读,明诗意。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三、精读,悟诗情。1、默读,抓

    28、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2、 汇报交流:(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2)湖阴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3、 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4、 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5、 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6、 再次感情朗读。7、 尝试背诵。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王安石访问朋友湖阴先生,即兴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歌。全文

    29、景与人处处照应,融化无痕。五、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六、板书设计书湖阴先生壁借景:庭院内:净 庭院外:护、绕抒情: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七、教学反思3、三峡之秋作者:方纪 精读课文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的一篇美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中秋这一天中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教学难点: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第一课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