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年级阅读教案.docx

    • 资源ID:11932129       资源大小:37.08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阅读教案.docx

    1、六年级阅读教案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墨梅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二、读诗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请同学们试着

    2、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三、解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A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这是一幅画,

    3、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四、品诗1品“淡墨”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2品“清气”老师这儿有一个

    4、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3升华: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齐诵墨梅!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001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石灰吟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

    5、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 1教师板书:石灰吟。朗读课题。 在上新课之前,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诗

    6、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同学们了解了于谦的一些知识,现在学习一下他写的这首诗。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指名读。教师及时的评价 3教师范读。之后师生互换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1、读了这首诗,石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石灰的制作过程。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2组织交流,教师提升: 【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 (2)读了这两句你有何感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

    7、焚烧”(主要表现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 (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学生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相机说说这是赞扬石灰的什么?) (3)我们再来读这两句诗(指导读一读) 4教师总结: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四、走进石灰,体验于谦的坎坷人生 1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是在写谁呢? 2石灰如人,人

    8、如石灰。这首诗正是于谦人格的印证与际遇的预兆。 3赞颂石灰,体会诗人的无限情怀 写这首诗时,于谦才十二岁,意气风发,壮志满怀,他会怎样来吟诵这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经背过了,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吧。 4.面对这样伟大的于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总结 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和志向。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一些诗。一起来朗读一下。六、作业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马诗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2体

    9、会诗中的情感。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这篇课文,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一个多音字“燕”。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4品读第一、二句。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钩:战场上用的武器。这两句描绘

    10、了战场环境。燕:多音字,本课读yn,指地名:燕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指导朗读。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5品读三、四句。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

    11、呢?)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板书设计: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写景何当金络脑,抒情杀敌报国快走踏清秋。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西游记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游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情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1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1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段描写选自我们刚刚学习的课文生答(猴王出世。)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生答(孙悟空),同学们对机智、勇敢,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继续阅读了西游记这本原著。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2关于这部著作,专家评价: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书。如果没有西游记,古代神魔小说将黯然失色。二、指导略读,整体感知1学生展示手中的西游记,说说是什么版本?这本书由几个部分组成?

    13、(前言、简介、目录、正文,后记)2指导略读前言或简介,想想作者吴承恩在什么情况下写西游记?书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主要写了哪些人物?3快速略读书的目录,说说你最想读其中的哪个故事或你读过哪个故事情节?同学们掌握的知识可真不少,大家读书可真仔细,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西游记,羡慕那些长生不老、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神仙;惊叹那些曲折离奇、妙趣横生的故事,有些情节至今想来还觉得趣味盎然。4相信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说说其中的趣人妙事了。四人小组先交流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注意,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要说一次,而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把这段故事说得生动有趣。可以选一个代表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14、内容,也可从表情、动作等方面提供一些意见。 5学生代表发言。三、精读片段 贯穿全书 1指导精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抓题眼产生疑问读懂其中的人物和精彩的情节。 交流描写白骨精“三变”的句子,穿插介绍原著的精彩描写,体会原著的精彩,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交流描写孙悟空“三打”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情节描写精彩的特点。 2体会全书反复叙事的写法。引导可用精读的方法读西游记中其它精彩故事。 (四)鼓励探究 拓展延伸 1讨论:唐僧师徒各有特点,你欣赏谁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师小结 是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

    15、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获得通读证书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老师还希望同学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有关通读整本原著,细读经典片断的方法,走进名著!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饮酒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内涵。2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3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通过“采菊”“见”等表示动作的词,理解诗人的生活志趣。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 历来有“岁寒

    16、三友”、“花中四君子”之说。请问1:“三友”、“四君子”各指代什么物?(展示多媒体课件)问2:透过诗句,你们能说说它们各自的品性吗?有一句公益广告说得好:“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乡居天地,去感悟他的爱菊情结。 学生抢答:松、竹、梅预设:1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一)分节奏朗读。(二)解读诗句。提问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明确:常言道:“心境自然凉”,作者能做到这

    17、点正是因为“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呢?作者的心已经远离了世俗名利、内心非常平静,所以觉得自己的住处很僻静了。提问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追问:你们还记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作什么吗?明确:很好。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提问3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明确: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18、。提问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明确: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提问5: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问:在这里作者达到了一种、什么心态很境界呢?达到了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境界。这

    19、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三)作业布置: 1查阅相关资料,摘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咏荆轲、读山海经三首诗,试比较它们的不同风格。2课外积累一些古代隐士的材料,如林逋、李愿、严光等。储备一些写作素材。 学生活动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

    20、。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二、介绍诗人及解题1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2诵读古诗。三、分析一句话概括全诗内容。他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雪景 送别) 板书:漫天大雪图 雪中送别图所以将全诗分为两层 将写景和送别的过渡句找出来 分两组 学习两层 要求:1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话叙述 2结合具

    21、体字词 分析诗句 例:“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一副雪花漫天飞舞的形象。“即”写作惊奇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

    22、穿不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以上描绘了“漫天大雪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 “寒”字来。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

    23、,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雪中送别图”全班读。三、教师总结1我们今天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2.四人小组表演读,四首送别诗一人读一首。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望岳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

    24、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3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做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2叙述板块题目(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李白的诗歌浪漫、飘逸、豪放,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歌沉郁、凝重,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25、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今天我们学习望岳,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1(1)配乐朗诵望岳(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1)巡视。随机指导。(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设问:(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风一个“望”字?(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4

    26、引导学生思考: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思维拓展(作业)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板书设计: 远望近望望岳凝望惊叹、赞美、陶醉、豪迈愿望 教学体会海头小学六年级阅读备课参考教案教师批注城南旧事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2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链

    27、接课文,激情导入。1链接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 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2师简单介绍作者。二、了解故事梗概。1师提问: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三、评故事中的人物。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1猜一猜:(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片段一: 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

    28、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指的是( 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

    29、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2)四人小组的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精彩片段,指名另一个四人小组的同学猜猜文字描写的哪个人物。师: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余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2评一评:师:在英子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1)小组合作。合作要求: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人说一说英子心目中或者自己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是什么样的人?(2)全班交流。抽一号组员代表小组汇报。(四)品故事情节。 1交流读完本书后最难忘的画面、难忘的情节。过渡: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阅读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