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题.docx

    • 资源ID:11929958       资源大小:56.20K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题.docx

    1、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题2020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2001年-202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一、01年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

    2、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 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答案】1C 2B二、02年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3、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17、“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三、2020年全国卷诗歌鉴赏(三)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

    4、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过去我们运用客观性命题的方法,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来考查这一能力,从2002年开始,运用了主观性命题的方法,2020年沿袭这一作

    5、法,继续采用主观性命题。试题用了王维的五律过香积寺一诗来赏析,题目的切入点为“诗眼”。现在一般提“诗眼”往往是用来指一首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但过去更多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宋以后不少人认为,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谓之“诗眼”,我们题目中讲的“诗眼”,也就是指这样的一个字。王维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一向为人所称道,前人对此评解甚多,如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引汪道昆的话说:“五六即景衬荒凉意,咽字冷字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咽与冷见用字之妙。”唐诗从绳中说:“五六是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成倒装句。”缆斋诗谈认为这两句写“泉遇石而咽,松向日丽冷,意自互用。”清人赵殿

    6、成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等等。可见,这两句中的诗眼当是“咽”、“冷”二字。这两句诗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再从全诗来看,诗人谓初“不知”有山寺,等到深入云峰,于古木林丛人迹罕到之处,忽然耳边传来了一阵阵寺院的暮钟之声,而方始知寺之所在。前面几句的描写其实也都勾画了香积寺外山中的一种幽微僻静之景。现在“咽”“冷”二字更加烘托出了全诗所表现的孤寂之境。对诗的赏析可以有

    7、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如采用字的活用、句式的倒装这样的方法对“咽”、“冷”二字进行赏析,或从修辞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来鉴赏“咽”、“冷”二字的作用,也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赏析得恰当,都可给分。本题难度0.527,区分度0.409。四、2020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四)甲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

    8、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体味其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古代诗人中,唐代张籍以语言平易通俗、意味深远浓厚著称,本题选用张籍的秋思一诗,是给考生一次很好的锻炼。诗中写游子长年客居洛阳,见到秋风之中一片凄凉萧条的景色,不可避免地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悠长思念。思念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自然就想提笔写家信,可是在铺纸研墨之际,一时却又涌起千头万绪,无从说起。但是捎信的“行人”出发在即,时间匆匆,于是千言万语无法细加考虑。及至捎信人

    9、就要上路,却又疑惑和担心刚才因为匆忙,是否漏写了什么,这种疑惑和担心越来越强烈,促使游子出现“又开封”的举动。此诗撇开游子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信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非常真切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之情。只要言之有理,对诗歌的赏析允许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关于本诗的细节,如果认为是游子在匆忙之中千言万语说不尽,等捎信人出发之际,又觉得有话要说,于是拆封补写,那也是可以认同的一种解释。(五)乙卷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

    10、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首词上半阙的一个重要词

    11、语是“渐觉”,正是这个“渐觉”引出了词人对春天景色的富有层次的感受,先是春水,后是柳烟,再后是杏火。上半阙另一个重要词语是“闹”,正是这个“闹”字写出了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宋祁因此词而出名,人称“红杏尚书”,可见词中“红杏”一句在文人中的影响。尤其是句中的“闹”字,王国维誉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当然,诗词的鉴赏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对这个“闹”字,古代也有人认为“写良辰而用此等字眼,无理甚矣”,因此考生如果从反面立论也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六)丙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

    12、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分析】第16题着重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领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本题选用欧阳炯的江城子,是对考生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检验。这是一首怀古凭吊

    13、的词作,开头三句点出了词人所在之地为六朝古都,从大处落墨展现了日暮时分金陵城外大江东去的景色,营造出空旷而寂寥、绚丽而苍茫的气氛,这就牵动了人们对于今昔兴亡的感触。第四句以后,写六朝帝王荒淫豪奢的生活全都“暗逐逝波声”,一去不复返。尽管历史上早已有吴王夫差的前车之鉴,可是六朝君臣却仍然重蹈覆辙,以致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只剩下姑苏台上的圆月还照临在城头。“水无情”一句从内容上说是全篇的主旨,它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腐败侈糜的王朝必将被历史所淘汰;从写作上说是全篇的枢纽,它不但承接前两句的景色描写,而且启导了以下诗句的怀古抒情。“空有”一句则不但喻指六朝和句吴,而且暗示眼前的封建王朝是否会重演相似的一

    14、幕呢?文学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考生在解题中可以跟这里的参考答案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七)丁卷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

    15、的感慨。【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体味其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晏几道的这首词表现了浪迹在外的游子的情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高中毕业生阅读欣赏是适宜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多,而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所以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

    16、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本词最后两句的直译是:“身处天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本题第一个问题只要答出根本原因即可。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考生的回答可以有所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八)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

    17、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林逋梅花诗云,“

    1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案】12、1. 2.13、(5分)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

    19、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九)福建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16“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十)广东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20、题。(6 分)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案】16(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

    21、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十一)广西卷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古人认为杜鹃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十二)湖北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次北固山

    22、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答案】16.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

    23、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十三)湖南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24、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第四句, 。【答案】16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十四)江苏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 柳中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

    25、”,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6.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十五)辽宁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

    26、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答案】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5分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

    27、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

    28、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十六)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8分)赤壁 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 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 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 荒矾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1分)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29、_”一句同说事。(2分)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5分)【答案】16对仗(或:对偶) 17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18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十七)天津卷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

    30、暗几重”的理解。【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十八)浙江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1 6(6分)“空字表

    31、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十九)重庆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高考诗歌鉴赏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