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

    • 资源ID:11925550       资源大小:158.11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

    1、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第1课 春景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到沂河 2、表演:

    2、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 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

    3、。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 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 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4、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

    5、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

    6、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7、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

    8、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 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

    9、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 有情。 二、 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 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到沂河 教学重点:认识民族乐器柳琴 复习“ ”节奏。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它是与“ ”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 ”是“ ”的缩短,而“ ”与“ ”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 “ ”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 ”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重点:表

    10、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 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

    11、托。 (2)作情景表演。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 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 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

    12、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 ”,而B是“ ”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第3课 飞翔的梦教学目标: 1、聆听飞越彩虹和飞翔的女武神,能哼唱音乐主题,并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意境与情景。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2、用欢快、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和小白船,并能与同伴合作、用唱、走、舞

    13、等形式进行表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美好梦想的向往。 3、在学唱歌曲中认识和掌握i“反复记号”,能为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划分乐段。 4、能按试唱练习的要求唱一唱,并找出带有切分音的旋律。 教 学 内 容: 1、聆听:飞越彩虹、飞翔的女武神 2、演唱: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梦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飞翔的梦”的主题 课时:三课时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聆听飞越彩虹 1、从曲名入手,请学生谈谈:你怎么理解“飞越彩虹”这个名字?当你看到这个名字时,你会想到或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简介电影绿野仙踪的故事情节。 3、初听

    14、歌曲,感受歌曲飞越彩虹的意境。 4、跟琴轻声哼唱第一、第二句旋律,边唱边随旋律的高低,用简单的律动动作体验旋律的起伏。 5、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上听出歌曲不同的乐句、乐段。 6、对照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设问:主人公有什么梦想?你认为她的梦想能实现吗? 7、再次聆听歌曲。 二、演唱真善美的小世界 (一)激情导入 、听音乐,大胆想象,认为音乐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提问:两首乐曲的情绪是否相同?你喜欢哪一种? (师)同学们,老师也是喜欢欢快活泼的乐曲,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美,我们热爱美、追求美,我们的世界中处处充满了真善美。观看课件真诚的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美;明媚的自然

    15、风光给我们带来大自然的美;勤劳的双手给我们创造了美;和平的友谊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美;团结的友爱给我们带来温馨的美。这就是真善美的小世界,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真善美的小世界 (以上激情导入 ,不仅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从各个角度初步感知了真善美,为学习歌词、理解歌词奠定的基础。) 三、学唱新歌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思考:欣赏歌曲的同时,想一想歌曲演唱的顺序是怎样的? 3、分析结构,讲解反复记号D.C. (让学生观看反复记号D.C.动画的前进方式,明白反复记号D.C.的用法和作用,为演唱歌曲奠定基础) 4、用“”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与学生同唱的同时

    16、,手势提示弱起小节。 5、学唱歌词 着重解决“我们来唱歌,我们歌唱”这一句。 6、检验歌曲的掌握情况,随伴奏带演唱。 教师注意听学生是否有唱错的地方,并指出,通过听教师的演唱来改正错误。 7、激发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四、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1、表演小白船 2、聆听飞翔的女武神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聆听飞翔的女武神 1、从“女武神”的传说入手,简单介绍乐曲的背景及作者瓦格纳。 2、聆听主题2,感受“女武神”的英雄气概。 3、聆听全曲,感受乐曲中忽上忽下的“飞翔”形象。 4、再次聆听全曲,用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和情景。 二、演唱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17、。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 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

    18、部。 (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0.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1.演唱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

    19、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第4课: 你好!大自然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溪边景色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

    20、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1、聆听:溪边景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课时:三课时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溪边景色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演唱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

    21、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

    22、。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

    23、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溪边景色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溪边景色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初听

    24、溪边景色。 (1)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4.复听溪边景色,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1)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的?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3)完成教材中的作业:画出2、3曲调的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歌曲,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

    25、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

    26、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

    27、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学口风琴 三、课后小结第 三节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

    28、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

    29、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演唱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

    30、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 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演唱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第5课 京韵教学目标:1、能随京剧要学那泰山顶上一轻松模唱,并学做几个京剧的造型动作。 2、能听出乐曲京调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并能听辨出京调旋律取材于京剧唱腔苏三起解中的片段。 3、在演唱歌曲我是中国人和京调时,能表现出歌曲的京腔京韵,并背唱

    31、歌曲我是中国人。 4、乐于运用合作的方式,参与京剧“锣鼓经”的表演活动,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一段自己喜爱的地方戏曲。 教学内容: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京调,演唱我是中国人、京调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课时:二课时第一节 教学内容:1、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2、演唱我是中国人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1.复听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前奏音乐,请学生说出曲名,并复习唱一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这一句。 2、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的简要回顾,引出现代经济沙家浜的剧情简介。 3、聆听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看视频。 设问:为什么要学泰山顶上的青松?他有什么好的品质? 4、再听,请学生边听边随着快板段“一板一眼”,拍打节拍。 5、重点学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这一句。请学生模唱,掌握其韵味,感受和体会革命者的“青松”气质。 二、演唱我是中国人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以京剧小知识导入 (二)寓教于乐 1、“做一


    注意事项

    本文(五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