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x

    • 资源ID:11905384       资源大小:36.1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x

    1、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历史复习提纲 二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历史悠久1原始时期,耕作上是刀耕火种,形成南稻北粟局面。2、商周时期,耕作上是木耒石锄,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丰富,人们生活走向定居。3从汉至唐的农耕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犁壁,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3)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深浅)。二精耕细作:1、工具不断革新:A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B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C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

    2、备的曲辕犁(可以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深浅)。2、耕作技术不断进步:春秋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技术;宋稻麦轮作3、重视水利灌溉:战国西汉曹魏唐朝明清-三、男耕女织1、形成原因:铁器牛耕-土地私有-男耕女织;2、特点:A、以私有制为基础-有利于提高积极性;B、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很小-十分脆弱。C、家庭内部小型分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分散性;四中国古代赋税徭役制度1赋税(1)劳动者或者经济单位对国家被迫承担的经济义务。(地租是土地承租人对于土地所有者所支付的代价)(2)中国古代赋税的种类(名目):征收形式:劳役、实物、货币征收依据: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赋税形式,还

    3、有很多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2徭役(力役)(1)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2)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这些工程既有公共工程(如水利、交通、国防、城建等),也有私利工程(始宫室、陵墓等)。3赋税和徭役造成的影响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农户缴纳的赋税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沉重的赋税使农民破产离开土地,过度的徭役使农民长期耽误农时,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总结: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土地氏族公有土地国有土地私有(土地集体

    4、所有)集体耕作个体耕作;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第2课 中国古代手工业一、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源于夏商,历史悠久;A、夏商周时期官府垄断青铜铸造等手工业;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待业都收归官营; B、官营手工业质量优良,产品精美;(集中优秀工匠,选用上好原料,进行大作坊生产,产品主要满足统治阶级需要因而要求严格) 2、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世界领先;A、冶金: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繁荣,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礼器;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南北朝出现的灌钢法使我国的冶铁技术直至16世纪一直领先世界;B、瓷器: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出现成熟青瓷;北朝出现白瓷;唐朝时期形成

    5、“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朝时期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是著名瓷都;明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至今被奉为珍品。C、丝织:养蚕缫丝始于中国,四五千年前已有丝织品;商朝时期出现织机;唐朝吸收波斯织法与图案;宋朝织锦品种繁多;明清时期的缎为当时丝织品的代表。(棉织业出现于北宋,元时南方技术向北方传播,明朝时棉织品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衣料来源)。二、艰难的民间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主,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少量剩余作为商品;2、民营手工业出现于春秋时期,产品主要投放市场,供百姓使用;历经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发展后,在魏晋时期受到摧残,唐宋时期得以发展,元朝时期棉织业在民间迅速发展;明代

    6、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产品超过官营手工业,在江南的某些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三、享誉世界的中国手工业品(丝绸、瓷器、茶叶)1、西汉时期,丝绸开始远销亚欧,形成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友谊之路:从东方传去,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等;从西方传来,瓜果蔬菜、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等。)2、唐朝时期,瓷器开始大量出口亚欧非;3、明清时代,通过海上丝绸

    7、之路,瓷器出口量更大;明代专门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4、中国古代用工业发达的原因:中国人民的勤劳秘智慧;发达的农业基础;频繁的民族交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第3课 中国古代商业 一、商业的发展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出现,商人地位提高;3、秦汉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进步;交通发展;民族交流增多。)4、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进来,出现了柜坊和飞钱;5、两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交子;商税成为政府收入重要财源;(商业环境相对宽松)6、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货币税

    8、和货币地租的实行);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二、城市的发展1、宋朝以前:因城设市,坊市分开。(在政治军事中心设立与居民区分开的专门交易场所);2、宋朝时期:官府监管放松,坊市界限和经营时间限制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3、城市兴起:A、政治中心、军事重镇-长安、洛阳、大都;B、交通要道如丝绸之路、大运河沿岸、长江沿岸-敦煌、扬州、汉口;C、沿海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广州;D、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佛山、松江等江南各市镇三、对外贸易1、西汉时期: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统一,疆域广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2、唐代:海路贸易发展,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

    9、口,政府设市舶使;3、两宋:中国与亚非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南宋收入重要来源;4、元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仅广州对外通商,由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6、朝贡贸易:中国古代外贸的重要形式,但不是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以满足统治者的需求和加强海外各国联系为目的。第4课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氏族公有;2、夏商西周-井田制(土地国有,层层分封;土地不得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要向分封者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为贵族耕种土地);3、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生产力发展导致私田出现;土地逐步私有化,鲁国“初税亩”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10、,因此井田制逐渐走向瓦解;)4、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各国先后仿效)5、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由于土地兼并,土地大量向地主集中,故称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2年中国大陆完成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根源: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买卖,少数富有阶层通过各种手段不断侵吞小农土地,土地逐渐向少数人集中,是为土地兼并。危害:土地不均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无业流民增多导致社会动荡;对策:抑制兼并-为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统治者往往实行抑制兼并的政策,如均田制及丈量土地,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根源-)6、1956年-土地集体所有制,集体经

    11、营,产品统一分配;7、1978年-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农民家庭独立经营,按劳分配)。二、重农抑商1、根源: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商业发展导致贫富分化加剧;商人群体不易管理;-影响封建专制统治。2、表现:A、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本抑未,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长期奉行; B、西汉时期,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政策; C、明清时期,继续重农抑商政策,如专卖制度,重税制度等。3、影响:A、早期的重农抑商政策起到了稳定社会,促进封建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 B、后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

    12、社会进步。(工商业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资本积累不易;工商业资本最后流向土地无法扩大再生产)三、海禁与闭关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明初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明朝及清政府的一些敌对势力流亡海上继续抵抗。2、表现:明朝规定私人不得进行海外贸易,对外贸易只能由政府主持下进行; 清政府将沿海居民内迁,禁止所有人私自出海。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打击压制工商业者 清政府

    13、长期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陈旧落后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互相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1、原因:A、鸦片战争后洋纱等西方工业品涌入东南沿海市场;B、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 2、过程A、洋纱进入中国,逐渐取代土纱,导致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纺与织分离;B、洋布输入中国,逐渐取代土布,导致中国农村的织与耕分离;C、中国的丝茶等大量出口,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3、影响: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供应地;B、中国小农经济与民

    14、间手工业逐渐破产,自然经济不断瓦解;C、中国商品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 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洋务运动-近代工业、军事和教育的产生1、背景:20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部面临太平天国的斗争,外部面对着列强的侵略,一些开明的官员希望在不改变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15、以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奕 、曾、左、李、张3、过程:A、自强60年代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等;B、求富70年代开始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C、海防70年代开始筹划海防,10年间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D、教育为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开办新式学堂和选派留学生以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开创了近代教育。4、结果: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5、影响: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瓦解。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A、鸦片战争后,外商私

    16、自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获得丰厚利润;B、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起了诱导作用;C、中国的自然经济处于加速瓦解的进程中。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3、空间: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4、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5、特点:A、民间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采用代表近代生产力的机器生产,雇用工人。(本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产生于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发展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先天不足,后天不良)C、民族资本主义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同时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势力有一定的信赖。(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6、意义:在列强侵略和封建

    17、经济走向瓦解的过程中,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这一先进的生产方式,中国由此向近代化方向进一步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怎样兴起的?(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也不可能成长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了第10课 中国

    18、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列强竞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2、表现:投资数量和规模增加,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和革命派形成)二、短暂春天(1912-1919)1、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作用;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表现:新建的扩建厂矿增多,资本量大增;面粉业和纺

    19、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3、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结果: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三、较快发展(1927-1936)1、背景:A、国民党结束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式上统一中国;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工农业和交通运输。2、表现: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都有较大发展,部分工业品走出国门;国民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四、日益萎缩(1937-1945)1、原因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打击;B、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统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毁于战火或被日本吞并;国统区民族企业受到官僚资本压制而

    20、大量停产;五、陷入绝境(1945-1949)1、背景:A、抗战胜利后美国取得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B、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增加捐税,滥发纸币。2、表现:民族工业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经营日益困难,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所以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

    22、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哪几种形式?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2官僚资本主义经济3买办资本主义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第四单元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1、背景:建国初,工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交通瘫痪,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2、措施: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平抑物价;统一财经。3、结果: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为以

    23、后有计划建设创造了条件。二、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1、背景:A、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社会趋于稳定;A、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全面经济建设条件具备;B、国家制定了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成就:A、工业建设方面:鞍钢、一汽、沈阳机场厂和飞机制造厂投产;B、社会主义改造方面:1956年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4、意义:A、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主义初级阶段。三、探索与失误(1956-1966)1、1956年中共八大:A、背景:中国已经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制度;B、内容:提出当前国内

    24、的主要矛盾是:-同-的矛盾;-同-的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C、评价:八大的分析和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坚持执行。(原因:“左”倾急进错误开始发展)2、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映国民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经济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思想。3、大跃进:1958年开始,片面追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农轻重比较严重失调,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4、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追求更高层次的公有化。-超越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影

    25、响了农业生产。5、国民经济调整: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左”,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1965年调整和恢复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一些经济成就。四、经济劫难(1966-1976)1、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波及经济领域。1973年国民经济损失惨重。2、1971年周恩来主持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书面。3、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回升。不久邓小平被 打倒。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正视,努力纠正,体现党对国家

    26、、人民的忠诚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教训: 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基础。 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正确处理领袖、政党和群众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保证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防右又防“左”,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五、伟大转折(1978)1、背景: 粉碎“四人帮

    27、”,“文革”结束 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两个凡是”,引起全国不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2、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3、意义: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局面。六

    28、、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78-)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为乡镇和村委会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束缚,中国农村实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僵化体制,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处于徘徊状态。内容: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用: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2、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经

    29、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各方面积极性都不高,企业缺乏活力。内容: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一是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三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经济发展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作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

    30、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企业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背景:80年代未90年代初中国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阻力重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家遭遇挫折。B、过程: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目标具体化、系统化。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C、认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只有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开拓和开放各种市场,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才能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D、意义: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生产力迅速发展,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经济史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