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Word下载.docx

    • 资源ID:1188660       资源大小:138.9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Word下载.docx

    1、C加剧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D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A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4.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信设施的完善5.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A图一反映的是创

    2、办于北京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图三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6.下图是小慧同学复习科举制度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 B C D7.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作家及其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A鲁迅阿Q正传B郭沫若女神C茅盾雷雨D老舍骆驼祥子8.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抗战时期,以此为题创作了鸿篇巨作愚公移山的画家是( )A徐悲鸿 B齐白石C曹禺 D茅盾9.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

    3、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A愚公移山 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 D狂人日记10.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二、材料题(11题16分,12题14分,共30分)11.张謇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下面让我们一起追随某电视台的报道,通过对张謇人生历程的了解,来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历程。材料一 闻知天下他(右图人物)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被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喜讯传到家乡不久,他父亲就撒手人寰,按清朝规矩,他得在家守制3年。1898年他

    4、到北京销假,此时正值“百日维新”时期,他的恩师翁同龢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1)他为何弃官而兴办实业?(4分)材料二 财经报道据某电视台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与了9个公司的投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12年,就获利白银1 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2)张謇创办的企业,在哪一时期发展很快?为什么?材料三 实话实说张謇先生因病去世,他的企业也随之衰落。对此,人们如是说:胡适: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

    5、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丁文江: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3)上述两位人物是如何看待张謇的?胡适称张謇的失败是“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你认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什么?(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12.近代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完成探究任务

    6、。【史料说史】材料一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1)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2分) 【图片展史】图一 图二(2)图一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它有什么地位?(4分) (3)图二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叫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哪些书籍?答案一、1C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与表格时间不相符,错误,B、D两项排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正确,A项排除,故选择C项。2D 解析:张謇弃官回乡办企业时清朝还未灭亡,A项排除;1913

    7、年属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此时的北京政府不可能决心铲除三座大山,B项排除;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到抵制作用,C项表述错误,排除。 “对所有商办公司进行保护和维持”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3D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取消了“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故选择D项。4B 解析:表格主要归纳了近代发式、服饰、称谓、礼节等的变化,由此可见,表格反映的是近代习俗风尚的变革,故选B项。5A 解析: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故选择A项。6D 解析: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

    8、终正寝,故选择D项。7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成就。雷雨的作者是曹禺,故选择C项。8A 解析:愚公移山的作者是徐悲鸿,故选择A项。9D 解析: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作品,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故选择D项。10D 解析: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由此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的共同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择D项。二、11(1)他认为官场险恶,决心远离官场;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剥削中国人民,张謇认为要挽回中国利益,必须发展实业。(2)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3)肯定了张謇的功绩。原因:大战结束后,

    9、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在中国大量倾销棉织品,纱厂的商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4)说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2(1)在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2)1872年。它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3)商务印书馆。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因为当传播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时,大众传媒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使人们“开卷有益”;当传播的内容反动消极时,大众传媒就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反而有害。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8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单元测试第1单元 第8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8单元综合检测8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