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 初一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1185862       资源大小:164.3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 初一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文档格式.docx

    1、(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的过程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师: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分为哪四段呢?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接

    2、哪五河呢?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思考并回答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问题一: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教师归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

    3、,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为开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的社会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诞生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这些豪门大族世代 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 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朝建立之初,还是沿袭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

    4、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德以参加统治,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四)隋朝的灭亡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游江南;营建一系大工程:营建东洛阳、开凿大运河;屡次战争:三次征辽东。(逼民反)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3.思考隋

    5、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三、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1.隋的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2.开通大运河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场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4.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 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 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 的一定的推

    6、动作用。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 恰当的评价。【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复习提问1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2 科举制创立的标志。二、导入新课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 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 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 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

    7、“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三、 讲授新课(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 定了全国。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 是唐太宗。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 才,知人善任。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 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 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8、”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 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2) 女皇帝武则天1.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 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 武则天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 试制度;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 产;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3.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 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讨论:你

    9、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三) 开元盛世1. 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人鼎盛时 期,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3. 学生讨论归纳: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1 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任用贤能(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整顿地方吏 治;崇尚节俭。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2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 明,经济有发展

    10、,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教师小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 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四、课堂小结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唐太 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 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 “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 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 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 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

    11、朝达到了全盛时期。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2)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大宗。(3) “贞观之治”。唐太宗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以进士科最为主要);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减轻劳役,鼓励发 展农业;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2. 女皇帝武则天3. 开元盛世 唐朝的鼎盛时期。第3课 盛唐气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髙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

    12、,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诗。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从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能够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如何从历史的

    13、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曲辕梨和筒车图等、复习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三、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1. 总述唐初的经济发展。2. 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1)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

    14、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2)学习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定了解(有

    15、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二) 民族交往与交融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内容: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髙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唐朝时汉族与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学习过程中,注意概括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刚健豪迈。原因:唐

    16、朝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开明,社会的开放包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1)唐诗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气象万千,名家辈出。(2) 最著名的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列表归纳:诗人生活时代称誉诗歌特色代表作李白盛唐“诗仙”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早发白帝城、萄道难杜甫盛唐转衰“诗圣”气魄雄浑,语言精练凝重“三吏”“三别”白居易中唐一通俗易懂秦中吟新乐府(3)选读几首唐诗,加深对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从“人、时、事”三个角度分别选择唐诗组织互动研讨:诗歌勾勒出的是由盛唐的繁荣到中唐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再到中晚唐的社

    17、会阶层贫富分化和矛盾尖锐,昭示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同时也看出不同创作者因为所处时期不同,视角不同,态度不同都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影响。 诗中有人:青年狂放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年失意离开长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晚年流放自省:“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诗中勾勒出他心境的变化。诗中有时:有“诗圣”之称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中看中唐安史之乱前后的变化:755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分化;759年“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战乱场

    18、景;764年回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盛世追忆,从宏观视角呈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局。诗中有事:新乐府诗人A居易卖炭翁节选:“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中的人、故事;“牛、车、骑、红绡、绫”等从微观展现历史细节。2.其他 (1)书法:颜真卿、欧阳询;(2)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3)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成就斐然。四、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

    19、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具】唐朝对外交往相关多媒体、图片一、复习(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

    20、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一)遣唐使(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曰本“遣唐使”来华情况。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

    21、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出示幻灯片)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二)鉴真东渡那

    22、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 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

    23、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三)玄奘西行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

    24、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出示多媒体)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

    25、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1) 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2) 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6、。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具】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 初一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优秀教案 单元合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