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ppt

    • 资源ID:11855405       资源大小:3.91MB        全文页数:18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ppt

    1、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神话,诗经,史家之文(历史散文),诸子之文(说理散文),楚辞与屈原,诗经、笙诗、二雅风雅、比兴、变风、变雅、四家诗、六义说,楚辞、风骚九歌、香草美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第一编,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 初民的歌谣 在人类的早期,歌唱和舞蹈成为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吕氏春秋古乐篇),愉快的劳动生活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易归妹上六)思恋之歌 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候

    2、人歌)再现劳动过程的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弹歌)特征: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第二节 上古神话传说,一、神话释义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基本特征: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反映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4.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二、我国神话系统,古代神话散见

    3、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战争神话,(一)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最为著名: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这类创世神话提出了后来宗教、哲学与科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宇宙的起源。,女娲造人中国神话中,被学者看作“大母神”的女娲乃是人类的创造者。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

    4、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女娲造人的神话,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应分作两个部分,分别产生于两个时代:第一部分产生于母系社会,阶级尚未出现;第二部分则产生于父系社会乃至父系社会的晚期,已有阶级的萌芽。,(二)自然灾害神话,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洪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

    5、土以定九州。从鲧为治水而不惜献身到鲧禹父子相继,可以看到人类不屈的意志。,夸父逐日干旱和洪水一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驱除旱魔就成为部落首领的重要任务。山海经海外北经:夸夫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桃)林。夸父逐日应是一个驱除旱魔的巫术。同鲧一样,夸父也是在杀神仪式中为部落献出了生命。,精卫填海山海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三)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应是最著名的战争神话

    6、。它描述了原居住在西北的黄帝部落(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蚩尤部落为争夺冀州而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代表先进农耕文化的黄帝部落最终战胜尚处游牧阶段的蚩尤部落,这对于中华文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黄帝,三、中国古代神话的影响,首先,神话中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和它所特有的崇高美与悲剧美,成为一代又一代作家的精神养料,从而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不断得到体现。其次,神话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精神的源头,它极大地激发着中国文学的想象力,标志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中国的诞生。第三,神话中包含着大量文化的心理原型,它为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母题,成为题材与灵感的重要来源。,第二章 诗经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诗经的编订,一、采诗说 据古代典籍记载,古有所谓“采诗之官”,专于民间采诗,献诸朝廷,作为统治者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mdu)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8、(春秋公羊传注疏卷十六“宣王十五年”何休注语),二、献诗说 所谓“献诗”,乃指统治阶级中的贵族文人,有目的地做诗以献王者,意在“补察其政”。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弭谤),三、删诗说 司马迁称古诗原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删、取之,定为三百零五篇,此即所谓孔子“删诗”之说。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诗经的分类,诗

    9、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160)、雅(105)、颂(40)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即指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第一节诗经的内容,一、祭祖颂歌 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二、农事诗 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最伟大的价值是史料价值,研究古代农

    10、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的学者都必须参考。艺术上,也受到很多的称誉。清代崔述:“读七月,如入桃源之中,衣冠朴古,天真烂漫,熙熙乎太古也”。,三、燕飨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出现了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这些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如:

    11、小雅中的节南山、雨无正,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等。,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五、战争徭役诗 战争与徭役为主要题材的叙事和抒情诗称为战争徭役诗,这类诗大概有30首。小雅采薇秦风无衣大雅常武大雅江汉 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从总体上看,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

    12、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周民族农业文化的心理特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王风君子于役,艺术特色诗中主要运用“赋”的手法,语言本色质朴。仅用“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耐人寻味。方玉润诗经原始:“傍晚怀人,真情真景,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13、许瑶光雪门诗抄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和母题。,六、婚恋诗 婚恋诗中写得最多的是情歌,例如:周南关雎 邶风静女 王风采葛 朱熹“郑、卫之乐,皆为淫声”,而“郑声之淫,有甚于卫。”(诗集传卷四)在婚恋诗中,最能反映社会问题的是“弃妇诗”。以卫风氓和邶风谷风为代表。,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宨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宨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宨淑女,钟鼓乐之。,1、解题关

    14、雎是“国风”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首篇。2、讲析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全诗充满著男子的浪漫情怀,深刻细微而不失理性平和,感情热烈又不陷於难以自拔的痛苦呻吟。诗大序(言此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孔子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艺术特色:(1)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使情感的表达深长悠远,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2)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深化了诗歌情感的表达、增强了音调的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15、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艺术特色:(1)出色的景物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高度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2)迷离恍惚、缥缈朦胧的艺术意境“首先水限制了异性之间的随意接触,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于礼仪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获得了与礼仪相同的象征意味,其次也正因为水的禁忌作用,也使水成为人们寄托相互思慕之情的地方。”(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3)重章叠句和叠字词的运用,“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16、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国风郑风溱洧第一章)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卫风木瓜),第二节诗经的文学成就,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东汉郑玄、西晋虞挚)南宋朱熹从“诗言志”的观念出发,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其中,赋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明谢榛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

    17、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四溟诗话卷二),国风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中比的用法也很广泛。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陈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在诗经中运用也很广泛,通常用于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小雅鸳鸯:“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小雅白华:“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

    18、三其德。”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三章兴句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三、体裁(句式)、章法、语言,1、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2、重章叠句的章法特征(如:芣苢、蒹葭)。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许慎说文

    19、解字),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芣苢(f y)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du)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之。采采芣苢,薄言袺(ji)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之。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3、语言特色:朴素简洁,精练准确,绘声绘色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第三章 先秦散文,散

    20、文的勃兴散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早在三千多年的殷商甲骨卜辞以及稍后的钟鼎彝器铭文,便有当时巫、史的记事文字,皆已具文章的雏形。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说的散文集是尚书,其内容主要是政府的文告,主上的誓言,君王的命令,贵族的诫词。尚书的语言古奥艰涩,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先秦时期的散文可以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史家之文,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现存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善的编年史。,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又是杰出的散文汇编。,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尚书、春秋,一、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二尚书 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

    2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原为夏商周原始历史文献,主要记载帝王的命令和言论,后来成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三、春秋,1、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其所以名为“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的意思,后来就成为纪年史的专名。,2、作者 历来认为,孔子是这部春秋

    22、的作者。孟子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司马迁也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3、内容及思想春秋的主要内容,是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滕文公下),4、春秋笔法春秋的语言简练、准确,用词谨严。“春秋笔法”是指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在行文中不是用议论性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

    23、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比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第二节 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古文等。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有不少新特点,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一、左传的作者,1、左丘明(司马迁、班固等持此说)古本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24、之。”2、认为左氏非丘明,作传人不受经于孔子,左传不传春秋。(唐赵匡首次提出、王安石、朱熹等持此说)3、认为左传是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等持此说),二、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朱子语类),三、左传的文学成就,1、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清冯李骅读左卮言中盛赞左传“叙事全由自己剪裁”,并详加论析:“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之法)刘熙载:“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艺概文概),2、左传的另一突

    25、出成就是:善于写人3、左传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左传的叙述语言词约事丰、意蕴厚实。左氏春秋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刘知几史通申左:“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展喜犒师(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境,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

    26、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左传作品选讲,艺术特色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篇首受命于展禽一语包括到底,盖展喜应对之词,虽取给于临时,而其援王命、称祖宗,大旨总是受命于展禽者。大义凛然之中,亦复委婉动听,齐侯无从措口,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所谓子猷山阴之棹何必见戴也。真奇妙之文。”清王源文章练要左传评:“文如奕棋,一着得势,便任我纵横,破竹而进。此文开口提出先王之命,便有壁立千仞之势,下靡然如霏屑矣。将命作文,厥道唯一。”,第

    27、三节 国语,一、体例及作者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国语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国语十三篇,左丘明撰”(汉书 艺文志);但从西晋开始,有人对此提出怀疑,唐宋明清继续争论。直到今天,各种意见依然存在分歧。二、思想倾向国语的思想基本上体现的仍是儒家思想,“重民”、“尚礼”、“崇德”是其主要表现。,三、国语的文学价值,虽然总的说来,国语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也有自己的特色。1、国语虽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但已有将某个人的言行集中在一起,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2、国语的语言

    28、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既与尚书的诘屈聱牙大不相同,也有别于春秋的凝练含蓄。3、长于对话。,第四节 战国策,一、战国策的体例、作者及成书1、体例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2、成书情况 刘向战国策叙录:“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3、作者关于战国策的作者,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战国时人作。二是秦末楚汉之际人所著。三是一部分出自西汉时人(蒯kui通)之手。,二、战国策的思想倾向,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间杂

    29、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政治观上: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以智服人)“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人生观上: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如:苏秦得意还乡之时的一番感慨:“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张仪也亮出了“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的观点。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战国策的进步思想:1、反映了民本思想。2、有明显的“贵士”的倾向。附:有关“士”的介绍钱穆国史新论之中国文化传统中之

    30、士“中国文化有与并世其他民族、其他社会绝对相异之一点,即为中国社会有士之一流品,而其他社会无之。”3、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4、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出色的人物塑造。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外貌描写)和细节来描写人物。)2、机智灵活的论说方法战国策的文章,许多是当时游说之辞的记录。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春秋时期从容辞令的行人,演变而为剧谈雄辩的说士。不少文章,观察敏锐,见解深刻,方式巧妙,语言机敏,一直被认为

    31、是古典散文中的典范。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赵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策一),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其语言艺术的总体风格“辩丽横肆”、具体表现为:铺张扬厉、生动形象。(1)敷张扬厉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最值得注意的是铺陈、排比和夸饰的熟练运用。(2)形象生动 战国策士为达到游说目的,还善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抽象道理,其手法就是巧于比喻和善用寓言。,作品选讲: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艺术特点(1)语言凌厉,气势咄咄逼人(敷张扬厉)。(2)成功刻画了一位纵横家的典型代表苏秦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躬身自省和高度的自信;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

    32、精神(言行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诸子之文,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晏子春秋、管子、孙子、商君书、公孙龙子、列子,吕氏春秋,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代表作品:论语、老子,二、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代表作品:孟子、庄子三、专论体(战国后期)代表作品:荀子、韩非子,第六节 孔子与论语,一、孔子其论语简介1、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远祖:孔

    33、父嘉(宋国大夫),父亲叔梁纥(孔纥):鲁国武士。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伟大的教育家,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孔子也有过重大的贡献,司马迁说孔子“序诗、传易、正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2、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即言语的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二、论语思想内容,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1、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和“仁”。2、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论语生动记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3、美学思想(文艺思想)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和善的统一,及高尚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的统一。,论语述而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