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师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docx

    • 资源ID:11819981       资源大小:26.0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师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docx

    1、教师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取决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或者说,正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具体而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所谓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这里所讲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由于教师劳动的示

    2、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念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由于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教师综合素质是教育劳动中最主要的劳动手段和工具;由于教育劳动者不仅对其劳动“产品”形成终身性的重要影响,而且通过这些“产品”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而广的影响。因此,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各个社会和阶级都对教师道德水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教师要“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而不以私利为从教动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他认为,教师是为别人树表率,因此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而不可掉以轻心,“为人师者,可

    3、无慎耶!”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里,列举了十多条教师道德要求,主要是:教师应以身作则;必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应做人民的朋友,应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及“对儿童教育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等等。在其他文献里,陶行知还要求教师做到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生活共甘苦、向民众学习、放下先生架子和师生严格界限等。在国外,对教师道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1948年,美国师范教育委员会在组织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向全国教师发表了题为我们时代的教师的报告,对教师提出了十三条道德要求:(1)教师要自爱爱人;(2)教师要富于社会意识;(3)教

    4、师要能够理智地处理一切事务;(4)教师要善于与人合作;(5)教师要能在专业素养中培养其一般的优良特质;(6)教师要继续不断地求知;(7)教师要熟悉传授知识的技术;(8)教师要热爱学生;(9)教师应了解学生;(10)教师应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11)教师应是学校、社会中的良好分子;(12)教师对自身及学生的成就要有正确的评价能力;(13)教师要有专业的信心。这些要求不仅全面,而且标准很高。事实也说明,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时代,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作为人类道德继承和发展的主要桥梁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历代教师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不管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何、待遇如何,总是凭

    5、着自己的良心,尽心尽责地教书育人。所以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相比,一般较能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正如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所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这句话绝不是随随便便讲的,更不是一种职业上的自我夸耀,而是基于对教师职业深刻认识而提出来的正确论断。说教师是“先进分子”,具体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教师必须坚持较高的标准,达到较高的水平。否则,就不配为人师。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思想根据。只有在正确、高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才可能做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高水准首先体现在道德意识上的高水准,具体表现在正确而深刻的道德认识、

    6、丰富深厚的道德情感,坚定崇高的道德信念、顽强的道德意识等方面。就道德认识而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从而为自觉地遵循教师道德要求,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奠定科学的、理性的基础。作为一个教师,要懂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从职者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非常严格的。要做一名称职的老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就必须灵魂纯正,道德高尚,就必须比一般人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准,有着更好的道德修养。如果一个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有较多缺陷的话,那么他肯定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他肯定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正如俄国教育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如果儿童的怀疑

    7、涉及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这就是说,一个缺少道德修养的人,一个在学生中缺乏道德威信的人,是不配做教师的。道德素质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被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们所强调和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曾说:“教者必以正。”指出,古人之所以“易子而教”,是为了避免“父子相夷”。父亲的缺点儿子比较熟悉,因此独生子对于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容易产生不服,容易和父亲顶牛。孟子以此提示了教育别人的人必然首先具备良好的品性,以德服人。如果一个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16世纪法国教育家蒙台涅认为,教师的智慧和道德比他的知识学问更可贵,更有价值。“只有高尚

    8、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对儿童的爱好采取宽宏态度,才具有指导他们的能力。”19世纪俄国教育家杜勃罗留波夫也认为,教师除了应具有高度的知识素养和教育修养外,还应具有明确、坚定、正确的信念,热爱儿童,是高尚道德的典范,而老师的缺点是教育工作中最可怕的失败因素。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育劳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都认为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每一个教师都应当从这些教育家的论述中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师的道德人格是其立身、立教之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将使自己在整个人生航程中始终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唯有基于这样深刻的职业道德认

    9、识,教师才有可能自觉地遵循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道德情感而言,主要是指教师应当培养和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深厚的职业情感。诚然,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对本职业的热爱和忠诚,但从事神圣而平凡、复杂而艰巨、与升官发财无缘的教师职业,就需要更深的爱和更多的忠诚。热爱教育事业,意味着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热情、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可见,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的爱,是激励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兢兢业业、尽心竭力、有所作为的强大的内在情感动力。相反,不忠于教育事业,不安于教师职业,就肯定不专于教育,不勤于教育,就必然表现为一种消极怠倦的工作态度。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许多教育家

    10、都强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在教育劳动中的意义和作用。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就曾说过:“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即改行。”他认为,孔子能够诲人不倦,就是因为他“领略得个中趣味”。在此,“领略得个中趣味”即热爱教育、以教为乐,是“诲人不倦”即勤于施教、无私奉献的情感支柱。日本当代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其著名师道一书中认为,教师的工作不单是传授知识。教师必须具有坚韧的伟大信念,应该热爱这一职业,一个看不起教师职业的老师是培养不出伟大的人来的。教师应当有独立、自尊、自信、自恃的伟大精神,应具有天下第一流人物的自豪感。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的热爱之情,

    11、既来自于对教师职业社会价值和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深刻认识,也来自于教育劳动实践中的自觉陶冶和培养。一个教师,只有认识和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虽然十分平凡,但却崇高而伟大;虽然复杂艰巨,但却正因此而充满了创造性与艺术性;虽然辛苦,但却苦中有乐、乐趣无穷,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热爱它。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敌,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这里,天伦之乐,对得起天理良心而产生的内心宁静和满足,都是基本的,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所产生的快乐是人生快乐的最高境界。这既是孟子长期教育劳动实践的经验之谈,也是他整个价值观念的必然结

    12、论。在他看来,仁德有大小之分,譬如,把人一个个地背过河去是一种仁德,但却不如为大家搭一座桥仁德更大,因为两者比较,前者对人们的帮助是有限的,而后者对人们的帮助是无限的。同样,分人以财、教人以善等虽然也是好事,但却比不上培养能治天下的人才于民所造的德大。能培养出天下英才,尧之得舜、舜之得禹,其恩惠广大无穷,虽“王天下”之荣华富贵也比不上它,难道不值得快乐吗?由此可见,孟子正是深刻地看到了教育劳动的某种特殊的、深远无限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才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视为人生的最大乐事。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也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陶冶和培养了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支撑

    13、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于教育岗位。1985年9月10日,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来临的时候,山东大学教授臧乐源先生,写了一首题为我的美好心愿的诗,表达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臧先生在诗中写道,他的“美好心愿”是“永做一名教员”。那么,这种心愿的原因是什么呢?臧先生写道:“青年朝气蓬勃,给我生命火焰”;“青年炯炯双目,给我智慧宝山”;“青年尊师热诚,给我欢快无限”;“青年人才辈出,给我信心倍添”。臧先生用朴实优美的语言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教师职业是一种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生乐趣的崇高职业,这种崇高的人生乐趣只有真正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人们才能找到。教师的道德情感,不仅表现为热爱教育事业,

    14、同时也表现为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劳动过程始终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所以,教育劳动中劳动者与其劳动对象之间的情感历来就是一个优秀教师内心深处的一种高尚情感,师生之间的情谊历来就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之一。师爱对学生来说是关注、是信任、是尊重、是荣誉、是希望、是鼓励,这不仅是促使学生进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形成师生之间爱的“对流”、优化师生道德关系的重要手段和基础。爱生之情对教师来

    15、说是其献身教育、诲人不倦的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如果具有深厚的爱生情感,就会时刻把学生挂在心上,就会为学生的进步而欣慰,为学生的退步而焦虑不安,为学生的错误而痛心,就会毫无保留地为学生献出自己的精神和智慧。诚如孔子所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在他看来,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心是为学生操劳服务、尽职尽责、乐于教诲的内在动力。特级模范教师于漪也曾说过:“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充满献身精神。”爱生之情不仅是教师努力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而且这种情感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体验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乐趣。上海市小学特级教师毛蓓蕾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视为一宗“法宝”,

    16、她说:“正因为我爱他们,所以我的精神生活始终是充实的,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征途中我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甚至会为找不到恰当的方法而苦恼,但我一想到孩子,就有了力量,就会感到苦中有乐,其乐无穷。”总之,一个教师只要热爱学生,就会努力具备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一切品德和智慧,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做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事情。正因为爱生之情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对教师,还是对整个教育事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热爱学生”历来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许多教育家甚至把它看做是师德之本。同时,这种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感也历来为所有优秀教师包括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所珍视。就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

    17、而言,主要是指教师在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都能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偏见、诱惑和困难,矢志不渝地献身教育事业。古往今来,许多有见识的人们都给予教师及其劳动以很高的评价。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培育鲜花的园丁”;有人说教师是向野蛮和无知发动进攻的统帅。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是这样赞美教师的,他说:“一个教师如果不落后于现代教育的进程,他就会感到自己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

    18、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看来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们手里。”教师既然在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他们的劳动就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他们的社会地位就应当是崇高的,他们就应当具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由于种种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教育事业社会价值的模糊认识和肤浅理解,存在着对教师职业的轻视和偏见。即使是在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师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仍有一些人不重视教育事业,看不起教师职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19、,合理健全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的社会现象还远远没有消除,教师的生活还比较清苦,各方面的待遇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必然使一些教师的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弃教从政者有之,弃教下海者有之,身在曹营心在汉,不甘于当穷教师的人更有之。因此,在新的条件下,教师道德信念的确立和坚持就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坚定道德信念,才能使教师不为各种偏见所左右,不因各种诱惑而迷茫,始终保持身为人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当然,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确立自身的道德信念。但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来说,就更需要有崇高的、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这不仅是由于历史上和

    20、现实生活中都曾存在过和仍然存在着轻视教育、看不起教师的种种偏见,而且是由于教育劳动本身需要更多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劳动是伟大的,却又是平凡的、“寂寞”的,它一般没有轰轰烈烈的、动人心魄的场面;它很少有引人注目、抛头露脸的机会;它一般总是在默默地、一点一滴中进行,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可言”;教师劳动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是“风吹不着,日晒不着,雨淋不着”的轻松活,它饱含着辛苦和操劳:白天上课,课余辅导,夜晚备课、自修、批改作业,周末家访,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所,只要有学生在,教师的工作就在进行,教师劳动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的”,既有体力的消耗,

    21、又有脑力的消耗;教师劳动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它常被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所漠视所有这些,都向每一位教师或即将选择教师职业的人提出了严正的挑战:缺乏奉献精神的人不适合做教师,名利心太重的人更不适合做教师。正因为如此,卢梭指出:“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是讨论了很多的。我所要求的头一个品质(它包含其他许多品质)是: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有些事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事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就会有献身职业的崇高追求。中国现代伟大的

    22、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留学回国,放弃教育厅长高官不做,抛开城市生活,终生致力于乡村平民教育,安于“粉笔生涯”三十载,赢得桃李满天下,真正实践了他多年抱定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格言。如此令人敬重的高尚行为,是建立在他对教育事业之价值的坚定信念上。陶行知曾说过,“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乡村学校是履行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而乡村教师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正是这样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综上所述,教师道德意识无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方面,还是在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促成了教师职业

    23、道德的高水准。第二,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道德行为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这是因为:首先,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着教师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性还处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正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在纪念第一个教师节发表的为教师讴歌文章中所谈到的:“我曾多次听到,小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老师说的。言下之意,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很多中学生崇敬自己的老师,一切都以老师

    24、为表率,就是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的同志,一经谈起自己的老师,往往也会肃然起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事实上,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表现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性,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都会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正如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他应该觉察到,他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有位教师也曾形象地比喻说:“学生的心灵就如长长的胶片,老师的一言一行,一

    25、举一动,都会在上面感光,留下永久的印迹。”可见,老师的一切言行品性,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私事。一个教师良好的言行,是对学生良好的现身教育。教师在如何塑造自己,就是在如何塑造学生。叶圣陶说过,一个学校的教师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质,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因此,一个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应当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其次,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如前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包括教师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而教师

    26、道德行为是教师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它必然在教育劳动中履行着教育手段和工具的职能。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师道德行为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当然需要“言教”,但同时也需要“身教”,而且身教胜于言教。这是整个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规律。为此,要求被教育者做到的,教育者自己必然首先做到,否则,被教育者是不会信服的。老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

    27、呼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这正是所谓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教师的道德言行在教育劳动中有着强烈的示范性,所以,自古以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成为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不同,但老师在品德上应起表率作用的观念却代代相传。第三,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道德更广泛、更深远。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跟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劳动的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差别。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教师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28、所谓教师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是指教师道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从学校输送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对社会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师道德面貌对学生们的道德面貌有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对此,清末思想家盛宣怀认为,教师道德状况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教师道德搞好了,有利于正本清源,有利于纯化社会风气。他说:“惟师道立而善人多。”尤其是现代社会,普及义务教育已是世界性的,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道德也就必然影响到更多的人,影响到更广大的青少年,影响到更多数量的成年人以至老年人,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再

    29、加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开放,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面越来越广泛,他们的道德也将越来越多地直接作用于社会。所谓教师道德影响的深远性,是指教师道德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所谓深,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关系到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塑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正是由于教育劳动的这种根本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的、灵魂深处的。每个人从儿童少年开始,他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他的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教师道德的影

    30、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道理所在。所谓远,主要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我国一位老科学家曾撰文说道:在所有经历过求学生活的人中,他的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里有重要的一席是属于对老师的,而且这种感情不以时间的流逝而淡薄,不以环境的更替而改变。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几十年前的往事都已印象模糊了,唯独老师的指点和教诲,记忆犹新,如在眼前。毛泽东在写给他的老师徐特立的信中说

    31、:“徐老先生: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称赞徐老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称赞徐老“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是“一切革命党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这感人至深的文字,充分表明了徐老对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的深刻影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道德素质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注意事项

    本文(教师培训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