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DOC.docx

    • 资源ID:11793177       资源大小:30.8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DOC.docx

    1、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DOC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演义中袁绍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姓名: 袁 劲 院系名称: 文 学 院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 班 级: 2011级(2)班 学 号: 201110025257 指导教师: 佟 博(讲师) 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演义中袁绍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姓名:袁 劲 指导教师:佟 博(讲师) 内容提要:三国演义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人物名留青史,有的人物遗臭万年,有的人物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作为拥有“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的袁绍在东汉末年这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少年豪侠,中年勃发,

    2、智取公孙瓒,鹰扬河朔,文臣武将尽入其毂,乃是当之无愧的“一时之杰”。然而官渡一战,被老友也是老对手的曹操以少胜多,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从此一蹶不振。关于袁绍失败的原因,许多学者都有看法,莫不是说袁绍性格“好决少谋,优柔寡断”,识人才而不能用其才。本文将对袁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索其成败之因由,从而进行论证、阐述,并得出笔者的观点。关键词:三国 袁绍 人物形象 英雄 Does not discuss the hero by the success or failureAbstract:Three Kingdoms portrays many heroic characters, each cha

    3、racter has a different character. Some people go down, and some characters notoriety, some people drown in the dust of history. Historical period as has IV Excellencies, Yuan Shaos family background of this period of turmoil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juvenile gallant, middle-aged blooming, out

    4、smart Zan, Eagle Heshuo, Wenchen make into its hub, but well-deserved. Inchcape moment. However Guandu war, was an old friend of Cao Cao is an old rival to win with fewer, loss of soldiers off, defeated and go, never recovered. Yuan Shao on the causes of failure, many scholars have views, could say

    5、Yuan Shao character good decision to seek less, indecisive, rather than using their knowledge of talent befo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characters Yuan Shao, discover the cause of their success or failure, and thus to demonstrate, elaborate, and draw 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Key words: Three Kingdo

    6、ms Yuan Shao Characters Heroes目 录一、引言 1二、经学世家的贵族血统 1(一)“四世三公” 名门之后 1(二)嫡庶有别 隐忍积强 21.丫鬟所生 非是家奴 22.同父异母 兄弟有隙 2三、不负皇天的铁血英豪 3(一)清君侧 除阉宦 心系大汉 3(二)言见血 刀出鞘 不畏强权 4(三)举义旗 召诸侯 讨伐董卓 51.山东盟主 威震天下 52.各怀异心 同盟离散 5四、摆脱束缚的乱世之杰 5(一)智取冀州 谋略之显 5(二)群贤毕至 鹰扬河朔 6五、一败涂地的至性男人 6(一)官渡之战 尘埃落定 6(二)治世豪臣 乱世庸雄 71.真实的男人 72.庸碌的领导 83.

    7、慈爱的父亲 8(三)成也英雄 败也英雄 9参考文献: 9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演义中袁绍人物形象分析 一、引言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是当之无愧的贵族血统;年轻时诛宦官、伐董卓,一心匡扶社稷,不失为是铁血英豪;及至汉家名存实亡,他灭诸侯、定北方,傲世群雄,被世人赞为“一时之杰”;官渡之战,一败涂地,多年的积累付之一炬,他在悲叹中身销命殒,在怜其至情至性之时,又不得不憎他无断无谋。曾经年少意气风发、名重天下,却只留给了后世一个昏庸无断的印象,屈身成为衬托他人的影子。袁绍曾经在东汉的历史天空划下了一道厚重的痕迹,至今翻看依旧风起云涌。若只以成败论英雄,这世间哪里还有英雄?他们都败在了历史的烟尘

    8、、时间的车轮、后人的笑谈中。二、经学世家的贵族血统(一)“四世三公” 名门之后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当时士族门阀的代表。“三公”即指太尉、司徒、司空三职,是皇帝以下最高军政大权掌握者。袁家四代便出了五位这样的高官,故有“四世三公”之称。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和“征辟”出仕。所谓“门生”,不单指学生, “也可指那些投靠在有名望的官僚地主门下的人”。“故吏”指的是主官的从属官员。这些官员职位得以升迁,很大程度是靠私人关系,会对其故主怀有知遇之恩。袁家世代高官,所以其旧部人数不仅多,也多居于高位。因此门生故吏遍天下表明袁家势力很广。袁家是官场名门,同时也是经学世家。俗话说:“留

    9、子黄金,不如留子一经”。袁家先祖袁良“通晓孟氏易”,并一代传一代,成就了许多大儒。袁家首先治学,其次为官。经学伦理思想在氏族子弟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三国演义中袁绍的一系列举动,都有着经学伦理思想的体现,如第二回袁绍出场,乃是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召集部众商讨对付宦官之时,一句“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宦,扫清朝廷,以安天下!”便能赢得满朝忠义之士拍案称好,足见其忠。又如第三回末尾,董卓欲废长立幼,满堂不语,袁绍挺身而出,怒斥董卓,一句“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再次体现绍之忠勇。另外,裴松之在校注陈寿三国志中提到绍 “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庐六年”。范晔的后汉书中也记载绍“遭

    10、母忧去官。三年礼竟,追感幼孤,又行父服”。说明袁绍在孝道上是无可挑剔的。袁绍出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名门世家,可谓其幸,也可谓其不幸。幸其享祖宗荫庇,经济政治人才资源丰厚;不幸其深受封建思想禁锢,导致他顾虑太多。 (二)嫡庶有别 隐忍积强 1.丫鬟所生 非是家奴 袁绍是袁逢的长子,却是为庶出。根据裴松之的看法:“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其中“则似实成所生”一词引人深思,袁绍看似过继给袁成,而其实就是袁成所生。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即可知道,绍母是袁成家的女眷。因此

    11、袁绍的亲生父亲是袁逢,袁逢是和他哥哥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生下了袁绍。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因为袁成没有子孙,袁氏家族不能让袁成绝了后,袁逢便将庶出的袁绍过继给了袁成。作为封建家族代表的袁家重视礼乐,故庶出的袁绍在袁家的地位并不是很高的。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此处“父”指的是袁成,也就是袁绍名义上的父亲,而非生父袁逢。“二公”指的袁逢与袁隗。袁逢不光是像袁隗一样因为袁绍少孤,作为家中长辈因为宗族原因,还是会对袁绍多加照顾,更加是在照顾自己的儿子。当然,袁家长辈更为看重的还是袁绍的个人能力强。袁绍 “少为郎”,而且“有姿貌威容”,赢得了家族广大长辈的赞许。袁绍因为身份,更加

    12、注意自身修养与名声,为以后袁绍成为一方霸主也奠定了基础。袁绍在为人圆滑,内博取长辈欢心,外借以家声博得忠孝名声。他以庶子之身,成为袁家这一代头号后起之秀,并非是一个“飞鹰走狗”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懂得隐忍,懂得积蓄力量的有志青年。2.同父异母 兄弟有隙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即后来也成为一方诸侯的袁术。两兄弟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的。袁术经常在人前提袁绍是其“家奴”,看不起袁绍的出身。十八路诸侯形成同盟,众人推举袁绍为盟主之时,袁术虽然没有公开反对,但心里却对这个哥哥是极度不服气的。袁绍少年豪气,未满二十岁为郎,袁术同样“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袁绍“四世三公”,名门之后,袁术同样也是袁家

    13、的人;袁绍作为渤海太守领兵来讨伐董卓,匡扶汉室,袁术同样也是南阳太守领兵而来。为什么这个庶出袁绍成为了盟主,而嫡长子袁术却未能当盟主?袁术的心里不服气,不甘心,这也是他们兄弟不能同心同德的原因。二袁都是一时豪杰,相比于袁术,袁绍还是更有才干的。他“折节下士,士多附之”,而袁术自命清高,出了名的看不起出身低下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回刘备与二袁初见,二袁虽然都有些轻视刘关张,但袁绍还是礼貌的让刘备坐下了。在华雄连挑联军数人之时,关羽请求出战,袁术当即喝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这说明袁术不但不能识人。另外,袁术部将孙坚在前方作战得力,袁术怕“江东猛虎”坐大,听信谗言,不

    14、发孙坚粮草,致使孙坚被华雄打败,这就显现出其心胸狭隘,不能容人。所以士人肯定更加倾向袁绍也是有袁术自己的原因的。袁术看不起袁绍,袁绍也是不认同这个对自己有看法的兄弟的。但是袁绍更加有胸襟一点,当袁绍成为讨董联盟盟主后,立即便任命自己的兄弟来负责粮草,而粮草对于军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一旦粮草出了问题,那就不战而败了。所谓“打虎亲兄弟”,袁绍此时还是给予了袁术绝对的信任。可惜袁术扣押孙坚部的粮草,导致前方战事失利,这很是让袁绍失望。袁绍虽然明的没有责罚袁术,但是心上却是多了一道坎。袁绍得了冀州后,袁术去讨要马匹,也被袁绍拒绝了。后期袁术逆天称帝,诸侯群起而攻之,术在败后一无所有才想起要去投靠这

    15、个“便宜”哥哥。袁绍虽然接纳了却未派兵去接应,纵容刘备在来投路上截杀了他。袁家享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其兵多将广,势不可谓不大。然则二袁终是一败涂地,与他们兄弟不和是有很大关系的。袁绍和袁术一直以来就有争家主之位的激烈斗争。袁术骄躁,袁绍隐忍,避其锋芒,暗中积蓄力量,所以后期的较量之中,袁绍占尽了优势。三、不负皇天的铁血英豪 (一)清君侧 除阉宦 心系大汉 东汉王朝的政权风雨飘摇,与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政分不开。毛宗岗评论曰“东汉之亡,亡于宦竖也。”宦官把持朝政后,横征暴敛,弄得大汉王朝民不聊生。灵帝时期,宦官依然炙手可热,灵帝常言“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势力的发展,直接损害了士族门

    16、阀的利益。袁绍出仕正逢外戚何进与“十常侍”政治斗争尖锐时期。袁绍不想过早卷入这场政治斗争,故托守孝之名,明里与世无争,暗中交由士人,储蓄力量。袁绍“不应辟命”,张让便对别人说“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太傅袁隗知道这件事后,立即警告侄儿袁绍,绍不得不应了大将军何进的征辟。袁绍作为士人的代表,本来就与祸乱朝政的宦官形同水火。袁绍多次向何进请命诛宦官,清君侧。“续汉书曰:绍使客张津说进曰:黄门、常侍秉权日久,又永乐太后与诸常侍专通财利,将军宜整顿天下,为海内除患。进以为然,遂与绍结谋。”三国演义第二回详细描写了这一情节,何进与众人商议诛宦官,曹操出言阻止担心泄密而招致祸患,被何

    17、进骂了一通。何进然后问谁敢“正君讨贼”时,袁绍挺身而出,说道:“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宦,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三国演义在这一段描绘出了出了一个妒恶如仇、赤胆忠心的袁绍形象。袁绍领兵收了蹇硕,劝何进将宦官一网打尽,何进听取其妹何太后之言,决定不再追究张让赵忠等宦官。袁绍失望的叹息:“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袁绍此时一腔热血,行为处事是果敢坚决的,与后期的优柔寡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常侍重新得势后,袁绍又一次劝谏何进早做打算。何进怕自己的妹妹何太后不答应,袁绍只好给何进出了一个下下之策:召外兵入京对付宦官。后人将董卓之祸强加给袁绍一人承担责任是偏颇的,笔者认为袁绍之计是

    18、妙的:借外豪强之手除去宦官,此为一益;堵住了何太后之嘴,免得何进难做人,此为二益;豪强入京,便以封赏之名邀其入宫,缴其兵权,不费吹灰之力一郡可平,此为三益。奈何造化弄人,何进不听劝告,独自一人入宫被数十宦官诛杀,以致事败。正是“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何进被杀后,袁绍面对一团糟的局势,当机立断,杀入宫中。三国志记载“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馀人。”袁绍对宦官的毫不留情,基于其对大汉的忠诚,本来其一计可安天下,却被宦官的阴谋破坏了,难免冲

    19、冠一怒。“其滥如此”四个字表明陈寿对滥杀无辜的袁绍是不认同的。然而当时入宫参与诛杀宦官的并非袁绍一部,局势也远远不是当时之时一个小小中军校尉能够控制的。袁绍领兵诛宦,还是赢得了广大忠诚于大汉的士人的好感。时人受宦祸久矣,其所为是真性情。(二)言见血 刀出鞘 不畏强权 董卓把少帝迎回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干预东中央政权。满朝文武虽然对董卓的残暴行为诸多不满,但是为了明哲保身,却是不敢多言。并州丁原看不惯董卓的嚣张跋扈,却被董卓用离间计杀了,并且收了天下第一勇武的吕布,吞了并州人马,至此更是没有多少人敢明言反对董卓。董卓欲行废立之事,召诸大臣商议。当董卓按剑说道要废少帝,袁绍挺身而出,说出了天

    20、下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这句话铿锵有力,一针见血。董卓无言以对,暴露出暴躁的本性,当即拔出剑来威胁袁绍。袁绍同时也拔出剑来反对董卓,豪气干云地说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试看天下有此等气魄的,除了袁本初,还有何人?袁绍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当堂反对董卓,承担着袁家赋予他的使命:忠心卫汉。曹操虽然也是要为大汉除奸,可更看重自身性命,想借献宝刀之机杀暗杀董卓,在没有机会后,果断转为阿谀奉承,假献刀成了真献刀。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描写这一段时慷慨激昂,写出了袁绍的“豪侠”气魄。陈寿在三国志上并没有记载,裴松之解释这一段故事引用自献帝春秋,并且评曰“此语,妄

    21、之甚矣。”裴松之认为这一段“妄之甚矣”,陈寿也认为袁绍不是这样一个做事不考虑后果的“愣头青”,而罗贯中还是将这一段写进演义,不仅是因为这里袁绍快意恩仇,还是因为能说出罗贯中自己心中想说的。袁绍的坚决反董都是罗贯中愿意看到的。(三)举义旗 召诸侯 讨伐董卓 1.山东盟主 威震天下董卓废立成功后,变本加厉,更加残暴。曹操发布矫诏后,袁绍从渤海起兵,号召天下群雄讨伐董卓。曹操提议袁绍就任盟主之位,众皆同意,袁绍几番推诿后慷慨就任。在三国演义这一段,体现出袁绍的领导能力与感染力,当袁绍慷慨激昂的读完盟书后,众人“皆涕泗横流”。接着袁绍又提出“赏罚分明”的行军准则,赢得了诸侯的认同。然后命袁术总督粮草,

    22、差孙坚为先锋直逼汜水关,剑指洛阳,其余人众扼守险要作为接应。这一系列安排布置,无不体现出袁绍行为处事有条有理,顾全大局。袁绍当了山东联军的盟主,名动天下。董卓的极度恐慌,“董卓闻绍起山东,乃诛绍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师者,尽灭之。”。袁绍当了这一盟主,也将还在洛阳的叔父袁隗陷入了死地。自古忠孝两难全,在“忠”与“孝”二者之间,袁绍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忠”。董卓遣使前来要求解散同盟,被愤怒的袁绍和袁术杀了几个。董卓杀了袁家族人后,袁绍的内心也发生了变化,内心的仇恨从士人对军阀的仇恨转变为了家仇。 2.各怀异心 同盟离散 诸侯的同盟,是不稳定的。虽然成立了以袁绍为核心的山东联军,袁绍真正能够统属的部队是

    23、不多的。董卓的凉州军本就是大汉的精锐,加之吕布的并州狼骑,诸侯人马虽然多,大抵是临时招募的各州县郡兵,是不折不扣的杂牌军。杂牌军是不能与大汉精锐军马正面争锋的,诸侯都是明白这个道理不愿意以身试法。加之诸侯之间的明争暗斗,又是远道而来,补给远远跟不上。由此可见,盟军的失败是必然的。董卓听取李儒之计迁都长安,无形中给同盟瓦解加了一道引子。曹操欲追击董卓,袁绍推辞“诸侯兵困,进恐无益”曹操便独自率一万人马前去追击,结果不出意料的大败而归。袁绍在此前和曹操一样是热血青年,性命都不顾的敢为大义去对抗董卓,而现在为什么有要顾全自己的利益,而不像曹操一般去追击与他国恨家仇不共戴天的董卓呢?原因有三:一则同盟

    24、名存实亡,此去徒增伤亡;二则家仇未报,不可意气用事;三则天下将乱,袁家却不能因此而落寞,此时已经实际成为袁家家主的袁绍是必须要考虑的。此时的袁绍明显是要比曹操成熟的,曹操如果不是因为几个叔伯兄弟拼死护他,恐怕也只能壮志未酬身先死了。在大局的把握上,袁绍要比曹操更加看的清楚。 可见袁绍此时的犹豫并不是后期的寡断。四、 摆脱束缚的乱世之杰 (一)智取冀州 谋略之显同盟离散后,诸侯互相攻伐。袁绍经历了家族巨变,已经不再是年轻时那个一心卫汉、匡扶社稷的袁家子弟了,而是一个要带领袁家在乱世中安身立命、图谋天下的袁家家主。三国演义第六回袁绍在闻知孙坚的了传国玉玺后,立即就有了想法,孙坚不给,便差刘表截杀。

    25、足见其志已不在大汉,而在天下。谋士逢纪提议他把战略目标定在冀州。袁绍依计假联公孙瓒,怂恿其攻打冀州。时冀州牧韩馥乃是袁家故吏,董卓诛杀袁家在京的家眷幕僚后,纷纷投向有忠义之名的袁绍。“豪杰既多附招,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为名。”韩馥见公孙瓒声势浩大,袁绍又遣名士前往劝让,韩馥畏惧,托词“吾衣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将袁绍迎到了冀州对付公孙瓒。袁绍到冀州后,立刻安排人事,夺得军政大权,真正兵不血刃的入主了冀州。“袁绍之取冀州,谋亦巧哉。”夺取冀州之战,三国演义敷衍陈之,袁绍智取冀州在以军事谋略为主的三国演义中显得不起眼,但是却不能忽略。当时以袁绍军力完全可以直接采用武力手段夺取

    26、冀州,但是却名不正而言不顺,必将受到道义上的谴责。袁绍明智的采用逢纪之计,名正言顺、兵不血刃的占了冀州,亦是谋略之显。(二)群贤毕至 鹰扬河朔 稳固冀州之后,袁绍听取谋私沮授之计,以冀州为根本,东定青州,还讨黑山,北灭公孙,威震匈奴,合四州之地,兴复汉义旗,建功立业。袁绍名望达到巅峰。袁绍采纳沮授的意见,果断而坚决,同时还加封其为监军、奋威将军,是重才、敬才、用才体现。袁绍取了冀州后,公孙瓒未能得到任何的利益,怀恨向冀州出兵。袁绍亲率大军与公孙瓒在磐河对峙。冀州保卫战双方交战多个回合,有胜有负,三国演义第七回大致描写了当时的情形。袁绍先遣猛将文丑斗将取胜,赢得首次交锋。而公孙瓒方赵云勇武,搬回

    27、一局。公孙瓒想用“白马义从”击败袁绍大军,袁绍令河北猛将麴义引八百弓手,一番安排埋伏后,杀得公孙瓒大败而归。此处说明袁绍在领军作战反面还是有些头脑的。当赵云冲入万军之中,挑了麴义,直接向袁绍杀来时,田丰慌忙劝袁绍躲到城中去,袁绍临危不惧,大呼:“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却是又体现出了他豪气的一面。也正是稳如泰山的坐镇,将士齐心死战,杀退了赵云。最后刘关张三兄弟加入战场,“袁绍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几乎狼狈。”三国演义以刘备为主,而刘备又在公孙阵营,故此罗贯中有故意贬低袁绍的嫌疑。后汉书中记载袁绍在与黑山黄巾余党争斗中,其他人“皆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容貌自若,

    28、不敢常度。”此见,袁绍是有大家风范,宠辱不惊的,并不是贪生怕死之徒。磐河之战袁绍守住了冀州,将冀州牢牢掌握,并且打得公孙瓒却是损兵折将。袁绍也因此战声名大噪,文臣猛将都投向袁氏阵营。文有沮授、田丰、逢纪、许攸、郭图等名士,武有颜良、文丑、张颌、麴义等名将。稳固冀州后,逐步实现沮授定下的战略,大胆用人,击败公孙氏,内取得河北四州,外联合北方少数民族,实力达到了巅峰,真正的“鹰扬河朔”。五、一败涂地的至性男人 (一)官渡之战 尘埃落定 袁绍虽然是在“官渡之战”后最终奠定了败局,但是在拱手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就已经有了败势。三国志中记载“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后汉书记载沮授说袁绍迎天子“

    29、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裴松之校注中也提到沮授的劝谏“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袁绍听取众多谋士奉迎天子的建议,却不采纳。袁绍此时还是有些犹豫的,一方面想趁乱世雄霸天下,另一方面又无法忘记袁家数代人的使命,想做忠臣,这是矛盾的。然而袁绍并没有把称霸和尽忠的矛盾处理好,导致他丧失先机,而让曹操坐大。而后来曹操假天子之名与他作战,天生上就有着政治上的优势,袁绍未战就先“义败”了。袁曹两军相峙于官渡,袁军数倍于曹军。这种局势下,应该选择打持久战。而袁绍选择冒进,先是将劝阻的田丰下狱,后又不听沮授劝告,没有派重兵守护粮草,而只想与曹操进行正面的

    30、决战。古语云:骄兵必败。此时的袁军占尽优势,已成骄兵,也使得曹操有机可乘。官渡之败的直接导火索是许攸投靠了曹操。许攸年轻的时候和袁绍曹操都是好友,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但确实是有点谋略。许攸在得到曹操粮草不济的情报后,劝袁绍分兵偷袭许昌,袁绍却怕中了曹操诡计不敢去。恰好此时又收到审配给许攸“穿小鞋”的书信,袁绍猜忌的心里瞬间爆发,将许攸赶了出去。许攸痛恨袁绍不能明断,更加痛恨审配杀了他的子侄,故怀恨投了曹营。许攸作为袁氏集团的重要谋士,掌握了许多军机要密,曹操对他礼遇有加后,立即向曹操献计袭击袁绍囤粮的乌巢。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贪杯,防范不足,被曹操打了个措手不及。张颌、高览二人要救乌巢,此时失去

    31、主意的袁绍却听郭图馋言,让二人去攻打许都,二人被围被迫降了曹军。曹操趁袁军人心惶惶,一举将袁绍挫败。(二)治世豪臣 乱世庸雄1.真实的男人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三国演义基本写出了袁绍性格的弱点,“优柔寡断,外宽内忌”,这是罗贯中给袁绍定的性格基调。毛泽东评点袁绍是“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范晔点评袁绍是“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官渡之战的败,首败即是败在袁绍自己的性格。曹操攻打刘备时,作为同盟的刘备请求刘备发兵相助,袁绍推以宠儿得病为由,拒绝发兵。田丰劝其趁机偷袭许都,确实是一个趁火打劫的妙计。而袁绍不用此计,不仅是因幼子

    32、得病,更是因曹操是虎,而刘备同样是狼,虎狼之争,而袁绍想坐收渔利。却没有考虑曹操是一只长成的猛虎,而刘备是一只落水的病狼。另为,曹操奸诈是出了名的,袁绍也怕曹操在许都有埋伏,曹操正是抓住了袁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的弱点,才敢大胆出兵。袁绍又一次的决策失误,错过攻取曹操老巢的机会,也害了刘备。三国演义在这处极写了袁绍的儿女情长,完全没有了英雄气场,也正是罗贯中恨袁绍未能出兵救刘备。袁绍武断起兵,而又犹豫进军,错过了军事上讲究“一鼓作气”的先机。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粗略写了袁军情况,借曹操集团的孔融与荀彧之辩,写出了袁氏集团的内部不和,“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袁绍有足够实力一战却畏畏缩缩,毛宗岗评曰“袁绍性慢,是无主意”。袁绍作为一个决策者,下属争辩之际不能拿出自己的主见。这也正是袁绍被评为“寡而无谋”的主要原因。前期能够舍死忘生,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