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docx

    • 资源ID:11771835       资源大小:26.2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docx

    1、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教材剖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开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

    2、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二、学情剖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相熟。一局部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白话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精确地说分明终究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精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三、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能用过滤的方法别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别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

    3、解问习题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别离出来。五、教学准备:小组:烧杯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滤纸3张、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六、教学过程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条理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故事导入,提醒课习题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吞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我顺势引出“溶解”一

    4、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丰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比照,通过研讨和报告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

    5、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在活动二的验证实验中学生们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的溶解特征处于食盐、沙子两章。种物质的中间状态,但是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引出“过滤”顺理成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解说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这样的课件:“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靠着三层滤纸那边(3)烧杯紧靠

    6、玻璃棒。播放完课件后,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别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播放课件后的老师演示能为下一步学生分组实验正确操作提供帮助,确保分组实验效果的成功率,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但能加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协作精神。)(三)课后

    7、延伸,开阔视野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练题: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这样的练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材剖析: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课,让学生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个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第二个问习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它们在

    8、水中迟缓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进行比较。第三个问习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这一课选用一些学生生活、学习中非常相熟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在充分电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溶解概念。学生剖析:学生经历了三年级下半学期混合单元和溶解单元的前2课活动以及平常的生活经验,对溶解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三年级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对现象和提出问习题的能力;已能简略地制定计划、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

    9、的重要性;已有初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特别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取证据)的能力,理解搜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能对一些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和对别人的研究评价的能力;能具有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开展的意义。学生初步形成剖析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教学目的:一些液体能平均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具准备:醋、酒精、食用油、洗发液、胶水、

    10、两个透明杯、一个搅拌棒、三个试管、滴管、小勺、试管架、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教学流程规范:一、复习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探究的主习题复习学生旧知,试举一例,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二、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老师引入: 我们先来看看胶水和洗发液。2.老师发问:你打算怎样做?3.组织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渐渐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标。)4.引导学生观察:

    11、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轻轻搅拌后有什么现象?搅拌后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5.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注重描述)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记录单上。三、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1.组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老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5.组织讨论:醋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

    12、溶解有什么雷同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在水中吗?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7.整理记录:我们如何来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容易溶解的现象?三、拓展: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学们看实验后的试管上布满了油,谁能帮帮教师想个好规定,将这些油清洗掉。学生报告。是什么启发了你?解释这个现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的】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讨论、设计比照实验。【教学准备】

    13、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细竹棍2根、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小纸片20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很快乐,因为教师了解到有许多孩子在做家庭实验,而且有的孩子还拍了实验照片。我们在课堂上也做过一些实验,用到了我们身边容易找到的食盐、小苏打、粉笔末、沙子等。大家发现,不论是在课堂上做实验,还是在家里的厨房做实验,像食盐、小苏打等这些物质,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如果取一杯水,把食盐或小苏打放进水中,那么能溶解在这杯水中的食盐会多一些,还是小苏打会溶解的多一些?二、设计: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比照,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2.这

    14、个比照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哪些条件必须雷同?(两杯水一样多、都要搅拌、每次分别加入的量要一样多、等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都不能再溶解时停止实验。)怎样取50毫升水?怎样判断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了?3.你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食盐、小苏打、烧杯、搅拌棒)4.教师还为大家提供了小纸片,你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均匀分)5.做实验,必须有记录,你打算怎样来记录。(老师提示)6.你觉得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习题?(依照记录单中的要求,最后一份是否要计算?)7.怎样让教师知道你们组的实验已经完成了?(整理实验桌面、坐正、举手)三、实验:1.分组实验。2.交流讨论。3.点评小结。(全班交流)小提示

    15、:科学家通过使用测试证实:通常情况下,20 的水中,50毫升水能溶解约18克的食盐或约5克的小苏打。四、拓展:1.这节课我们用厨房里常见的食盐和小苏打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发现,一定条件下,它们的溶解能力不同,那么其他固体呢?2.气体也会溶解在水中吗?一定条件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我们先来看一段比较简略的实验视频。(呈现气体溶解在水中、从水中析出的视频资料)3.课外探究:(1)上网查资料,了解气体(比如氧气、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吗,溶解能力大小雷同吗?(2)汽水瓶实验。自己探究课本第30页的实验,然后思考并尝试创新这个实验。【板书设计】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盐固体? 溶解能力

    16、 强?弱?小苏打公平 比照 溶解的快与慢教材剖析:教材提供了四个活动素材:哪一个溶解得快;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教学方法哪一个溶解得快?老师引导学生研究“搅拌与不搅拌” “加热水和加冷水”两个比照实验,在教学中便于观察,我用红糖替代了教材中局部方糖,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照得出“搅拌和温度都对溶解有影响”的结论,并学会“如何进行比照实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先讨论“哪些方法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然后小组选择喜爱的方法进行实验,知道了怎样使方糖溶解得快的方法。糖块溶解的名次记录(吃糖比赛)。“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前一局部研究活动结束后,

    17、老师安排学生体验并说说不同的方法溶解糖块时舌头的感受,记录不同方法溶解完同一种糖块的先后次序。尝试讨论得出:糖块又咬碎又搅拌,为什么能溶解得更快的科学道理。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比照实验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加快溶解的方法。课前准备: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红糖 、方糖、糖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溶解”,现在你们能说说哪些物体在水中能溶解?这节课我们研究溶解的快与慢这个问习题。(板书课习题。)二 、“哪一个溶解的快?用哪些方法可以使糖溶解的快些?假如并说说自己的理

    18、由。你们准备怎样证明自己的假如?指导各组制定研究计划(假如,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讨论怎样做“搅拌与不搅拌” “加热水和加冷水”的比照实验。搅拌与不搅拌”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雷同的杯子;(2)取两份同样多的红糖;(3)把两份同样多的红糖分别放入两个杯中;(4)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课件出示)。“加热水和加冷水” 实验步骤:反复做上边的实验,但是要把其中的一杯水换成热水,并且都不搅拌。学生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1)哪一杯中的红塘溶解得更快一些?(2)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吗?(3)温度能够影响物质的溶解吗?4)如果水的温度再高一些,红塘的溶解能

    19、更快吗?填写“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小结:搅拌和温度对溶解有影响。(课件出示。)三、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把一块方糖放入水中,怎样才能加快溶解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如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搅拌;改变水温;将方糖捣碎。)实验要怎么做?(1)搅拌:拿出两个杯子,都装满纯净的水,温度必须雷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2)改变水温:一杯冷水,一杯热水,水量雷同,每个杯子里各放入一块方糖,并且都不搅拌。(3)将方糖捣碎:准备两块糖块,糖块的大小要一样,捣碎其中的一粒糖块,把两种糖块放在水温、水量一样的杯子中都不搅拌,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

    20、巡视指导。(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先填上实验汇报单,然后材料员根据实验汇报单领取材料。根据实验提示,进行实验。)学生报告实验结果。课件出示:、搅拌能加快溶解;、热水可以加快溶解;、捣碎可以加快溶解。四、吃糖比赛游戏看大家做实验这么仔细,教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生讨论吃糖方法。课件出示吃糖方法,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吃糖。报告比赛结果。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2科学技能:在实验研究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

    21、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研究制定“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计划。【教学难点】如何对加入的盐精确计量。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教学准备】可供选择的材料:食盐、小勺、玻璃棒、50 毫升的小烧杯、天平、砝码、量桶、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学生剖析】答案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重。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习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二、教学策略:我的教学策略分为以下三步:(一)、开门见山,聚焦

    22、重点。(二)、着眼设计,创新思维。(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详细过程如下:(一)、开门见山,聚焦重点。在第一局部: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这一局部内容相对简略,学生都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知道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老师可以开门见山的展示一杯水,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为这杯水可以溶解多少盐?可以无限的溶解盐吗?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肯定知道不会无限的溶解食盐。接下来老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二)、着眼设计,创新思维。第二局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在这个实验设计中,首先要明确“一杯水”终究有多少?这是学生最容易疏忽的问习题。老师可以准备50毫升、500毫升的两个容量迥异的烧

    23、杯,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一杯水”的概念太含糊,要详细的量化,书上举荐的是50毫升水。其次“溶解多少食盐”的问习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因为“50毫升水能溶解18克盐” 的这个概念不是关键,老师完全可以直接给学生答案,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上。因为根据平常的执教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采取的都是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学生事先预习、参考书本有关。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相同,实际上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老师事先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课件,然后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兴许学生想

    24、到新的实验方法、兴许没想到),老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密切搭档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盐一份2克的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克了。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就是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外表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盐质量,加多少勺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了。第三种实验方法。首先用天平称量12个小组盛有5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盐,加到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老师这儿称量出质量,记为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为-克。(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

    25、量)(小烧杯50毫升水的质量+加入盐的质量)-(加入盐的质量)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老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持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标准。如何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天平的使用;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将搅拌、静置等重点问习题进行强调。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习题、解决问习题,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报告实验结果,这时老师

    26、可以给出参考答案:5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18克盐。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一下研究结果: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精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发现:第一种实验方法: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知道加了多少盐,就必须知道每次加的盐的质量,然后用加法相加就可以了。但是实际操作实验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习题。材料准备不明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进行材料的准备时不分明要准备多少份盐?兴许学生会参考书本准备4份盐。但是实验过程中,8克盐马上完全溶解了,学生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终究还要准备多少份盐才够用,只有称2克用2克。实验结果不严谨。学生会发现2克2克的加盐,这样计量误差太大,不需要加

    27、2克时,还是要加2克,这样结果不会很精确;其次加盐时可能会将盐弄洒,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当然实验材料也可以由老师准备,但是工作量太大。常温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克(即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盐),50毫升就能溶解18克左右。依照书本上的方法,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9份盐,加上学生可能的误操作将盐弄洒,老师还要每个组额外多准备几份盐。以每组10份盐为例,我校四年级6个教学班,每个班60多个学生,实验分成12个小组。那么老师一共要准备61210720(份)盐!,光是称量盐就是不小的工作量,还要将720份盐一份一份盛装好想想就可怕!若教师来准备不现实。第二种实验方法:最简略、易操作,符合学生的

    28、认知特点。但是学生实验时,发现随着刮的力度、深浅不同,还有将盐弄洒等一系列问习题,都会导致加入的盐每勺都不一样,这样实验结果也会产生较大误差。而且我校的小药勺与它的完全不同,更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经常引起小组成员的争议。第三种实验方法:实验的可操作性大大提高。首先不存在事先称量盐或者担忧实验中将盐弄洒的问习题;其次如果有学生不小心将水弄洒甚至小烧杯泼了,只需重新盛50毫升水,就可以展开实验了。没有前两种实验的诸多限制。实验结果更严谨,更科学。老师事先实验过:取一个50毫升的小烧杯盛上50毫升水,称量为83.5克;加盐致饱和,称重为101.3克,加入盐的质量为101.3-83.517.8克,接近理

    29、论数值18克。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也比前两种更精确。不足在于学生加盐时量的控制与把握有问习题。这三种实验的都报告比较以后,老师引导学生对三种实验方法用一个进行词总结归纳。学生普遍认为第一种实验方法:最费事;第二种实验方法:最简略;第三种实验方法:最科学。这样对三种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拓展空间,启迪智慧。三种实验方法报告剖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老师可以加以拓展。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 50毫升能溶解多少味精、多少糖?它们溶解的会和盐一样多吗?我们怎样来研究呢?将本课的内容进行稳固和延伸。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将内容与下一节课联络起来,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搜集起来,以供下次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别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目的:科学概念:食盐融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中析出”的研究活动。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开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习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用加热的方法别离食盐与水。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了解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食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与科学《溶解》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