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

    • 资源ID:11770193       资源大小:244.5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

    1、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的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右图为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大字赫然醒目;钟的背面镌有钟的灵魂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钟有

    2、关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B.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 )A.协定关税B.公使驻京C.割让土地D.开放口岸4.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5.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

    3、表现在 (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 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A. B. C. D.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的邮票,以下关于这张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 ( )这张邮票发行于1953年 他描绘的主要是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可能是画面的主要内容 画面中可能涉及拜上帝教的内容 A. B. C. D. 7.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主权纷争中的立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

    4、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你认为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9.19世纪末流行一则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该民谣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0.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右图所示(五色旗)国旗使用时期是( )A.清政府时期 B.湖北军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

    5、期11.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C.第一个提出要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第一个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3.下图是陈东鹏同学拍摄的国民党“一大”旧址照片,同学们就这张照片进行讨论时以下评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这次会议

    6、召开于1924年广州 B.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 C.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思想的终结D.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14.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个资料说明,当时五四运动已经发展为 (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运动具有坚定的斗争性A. B. C. D.15.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大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

    7、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6.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7. “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某部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直接原因是 ( )A.王明的“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B.我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日本扩大

    8、侵华,要抗日必须北上18.民国十七年,美国作家赛珍珠在亚细亚杂志撰文认为:“中国的所谓共产主义,只是旧时反叛行动的一种新形势,完全不是来自苏俄,而为中国所固有。”中共下列哪一活动能够支持这个观点 ( )A.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城市起义 C.开展土地革命 D.建立工农政权19.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0.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浦路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举行,下

    9、图反映了侵华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递交投降书的情景。下列有关这场民族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B.八年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C.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取得的D.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1“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22.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表现出和平的诚意 全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

    10、蒋介石 “假和平、真内战”A. B. C. D.23.2013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4周年纪念日。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反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 D.胜利进军阶段24.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历史场景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A. B. C. D.2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

    11、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注:左图是“大总统誓词”;右图是“新中国成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时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的封面(见下图):材料二资政新篇中指出:“兴车马之利,以利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兴银行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材料三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

    12、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资政新篇请回答:(1)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哪些重要主张。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3)材料三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所有制方面的主张有何不同?27.(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材料二 法国明信片上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材

    13、料三 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使也。梁启超请回答:(1)“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谭嗣同的“春愁”来自哪一事件?(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谭嗣同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感慨”?(3)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一役”“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28.(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请回答:(1)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2)图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 (3)你如何理解图二中的内容?(言之成理即可)(4)图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5)上述宣传漫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29.

    14、(10分)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请回答:(1)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表。重大事件历史意义图1图2图3图4(2)图1和图2反映的事件结局如何?分别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什么经验和教训?(3)以上事件的发生,体现了什么问题?30(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图(1) 1839年 图(2) 1919年 图(3) 19371945年 图(4)1949年4月21日材料二从1840年到

    15、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指出材料一中图2、图4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4)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参考答案1.A【解析】仔细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16、可知,本材料以比较的方式说明大炮的危害不如鸦片。2.B【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而不是割整个香港地区给英国。3.D【解析】开放口岸是三个条约都涉及的内容。4.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统治的同时,也打击了列强的侵略,事实上已经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5.D【解析】是二者不能实施的共同原因,因此肯定入选,而题目提供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D包含,故选D项。6.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851年,其百年纪念应是1851年,时间错误;定都天京是在1853年,故表述错误。7.C【解析】清政府是龙旗;湖北军政府是十八星旗;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是五

    17、色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故选C。8.D【解析】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所以D项的画面不应该出现。9.D【解析】“不杀洋人誓不完”揭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合“哪怕皇上服了外”综合分析,判断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C【解析】以辛亥革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其依据是辛亥革命担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表现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上。12.A【解析】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美国也实行民主共和制。13.C【解析】据所学可知

    18、A、B、 D项符合史实。故C符合题意。14.D【解析】本题较易,重点考查考生对与五四运动相关材料的理解。材料突出了工人运动的作用;工商学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学生率先罢课,体现其先锋性;斗争态度坚决,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体现了运动斗争的坚决性。15.D【解析】A项在中国历史上,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项对应中共的工农联盟策略;C项只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D项是从推动政治近代化的角度而言,符合题干要求,即选D项。16.C【解析】两次起义都是在城市发动的,结果都失败,这就说明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故答案选C。17.C【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红军长征

    19、的直接原因是“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8.C【解析】民国十七年即1928年,结合材料内容“不是来自苏俄,而是中国固有”,说明是指中国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D两项是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但只有C项与苏俄完全不同。1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0.C【解析】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故C项说法错误。21.C【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全民族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的史实,符合这一史实的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

    20、举。22.B【解析】要注意右侧人物在桌上谈判的握手,及桌下拿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23.C【解析】此题主要测试对平津战役过程了解情况。24.D【解析】中国近代史是的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标志的,而鸦片战争最终的结果是1842年中英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约地点就在南京。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标志就是1949年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因此符合题意的是。2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左图信息为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右图为开国大典

    21、,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可知二者都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新发展,A项符合题意,B项只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影响不是二者的共同点,C D两项仅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也不是二者的共同点。26.【解析】第(1)问要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第(2)问,主张可以从材料中提取,从工业、交通、金融和税收等方面进行归纳;目的需要从当时太平天国的处境来分析说明。第(3)问要求学生能解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不得毁谤国法”即不准干涉我国内政。第(4)问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所有制方面”。【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

    22、观规律,是一种无法实行的空想;由于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而无法真正实行。(2)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近代交通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私人建立银行,发展近代金融业;建立管理工商业的机构,征收关税。目的:振兴太平天国。(3)观点: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但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4)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起公有制;而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27.【解析】本题材料较丰富,既有诗词又有图片。第(1)问根据“天涯何处是神州”,可判断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作者的“春愁”;第(2)问,关键是明确材料二中的漫画的寓意: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第(3)问,材料三表明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

    23、争。【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2)日本的 “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3)原因:面对民主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始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28.【解析】解图片材料题,关键是解读图片中的文字信息,结合历史背景和所学知识,迁移运用。【答案】(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或1911年、1912年左右)。(2)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只要言之成理,总结出2条以上即可)(4)国家主权在民。(

    24、5)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9.【解析】 第(1)问可结合四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内容及影响、意义组织答案;对各项事件意义的回答要简洁,要注意从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这一角度思考。第(2)问要注意从民主革命的任务来看,五四运动并没有最终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北伐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整个国民革命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第(3)问要注意从革命阶段的变化来总结四件大事说明的问题。【答案】(1)图号重大事件性质历史意义图一五四运动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二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图三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图四北伐战争民主革命使国民革命达到高潮,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

    25、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结局:图一: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图四: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经验和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和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3)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30【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幅图反映的分别是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第(2)问根据时间信息,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即可回答;第(3)问,中国现代化发展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而

    26、辛亥革命在民主政治方面的建设,根据所学知识扼要叙述即可;第(4)问,分析材料,归纳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整个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志士反侵略、求民主。第(4)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的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映了中国反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主题。材料二“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反映了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反侵略,求民主。故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答案】(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2)图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4::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3)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