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通案完整.docx

    • 资源ID:11763362       资源大小:72.19KB        全文页数:18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年级数学上册通案完整.docx

    1、二年级数学上册通案完整教学设计二次备课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

    2、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6课时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

    3、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

    4、?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4)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

    5、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活动延伸。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归纳升华。同学们,

    6、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三、知识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四、总结提升(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板书设计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教学反思:第2课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7、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长际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

    8、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刻度线认识1厘米。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2)用厘米量。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说一说是怎样

    9、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授课日期: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

    10、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

    11、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铅笔长15米。()课桌高70米。()一棵树高16厘米。()(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认识线段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

    12、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学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征。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13、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 看看线段的特点。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出示拉直的绳子。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2)完成“做一做”(3)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4)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讨论汇报。(5)量线段长。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四

    14、、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画线段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探索新知(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教师强调:

    15、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直观感知。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演示,直观感知。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操作,亲身体验。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教学反思:第六课时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8及

    16、“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操作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

    17、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使用交流。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三、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汇报。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五、总结提升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六、课外延伸教材练习一第9题。板书设计长

    18、度单位的合理选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

    19、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

    20、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 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1

    21、2+713+52+174+138+1214+3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口算。摆小棒法。拨计数器演示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35+237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说出列式理由。(4)教学例2。35+ 3267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35+3243+26(2)当医生诊断。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高完成教材13页“做

    22、一做”第2题。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35+237(人)35+3267(人)3535+2+323767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授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发现法。教学

    23、准备:第14页例3图、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列各题。25+4236+2124+35(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5+37尝试计算。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竖式算法。学生尝试竖式计算。提问: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样写?比较总结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反馈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积累提高(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2)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四、总结提升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35+37

    24、7235个位和个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3 7 十位和十位对齐 1 从个位加起5+277 2 满十向十位进1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511题,教材第14页“思考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

    25、: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26+87+2517+75+5742+3030+52(2)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指名板演29+5436+4576+18学生完成,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独立完成第9题(2)完成练习二第58题。第7题,指名板演。请你当医生独立完成第6、8题。(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4)完成教材第14页“思考题”。三、积累运用(1)练习二第10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四、总结提高通过练习总结两位数加法的注意事项。教学反思:第四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17

    26、、1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充分利用情境图上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2)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视频|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

    27、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资料,以及颁奖欢庆场面,激发学生热情,然后出示第17页情境图。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几枚金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3623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汇报交流。归纳算法各小组代表上台板演。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反馈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指定2名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三、积累运用(1)集体完成练习三第1题。(2)合作完成练习三第2题。(3)完成练习三第3题。四、总结提升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36231336 36 3623 23 23 3 13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过程


    注意事项

    本文(二年级数学上册通案完整.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