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必修四.docx

    • 资源ID:11753150       资源大小:31.1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必修四.docx

    1、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必修四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文言文复习必修四 文言文复习一、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可予不(“”通“”)2.拜送书于庭(“”通“”)3.召有司案图(“”通“”,)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二、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今义:指美貌女子古义: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明年复攻赵古义:今

    2、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8.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从前、过去,表时间9.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今义:连词,表结果10.不忍为之下古义:今义:不忍心三、一词多义1.负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秦贪,负其强( )决负约不偿城( )肉袒负荆(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奉 相如奉璧奏秦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3、之间(出师表)(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3.幸 而君幸于赵王( )大王亦幸赦臣(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并序)( )4.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5.使 臣愿奉璧往使( )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6.请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4、)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 )7.病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论语)(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揠苗助长)(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舍相如广成传()(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其从者衣褐()2.名词作状语(1)间至赵矣()(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3)卒廷见相如()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秦王恐其破璧()(2)宁许以负秦曲()(3)毕礼而归之()(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

    5、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大王必欲急臣()(2)完璧归赵()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 2.而君幸于赵王。()翻译: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翻译: 4.君何以知燕王?()翻译: 5.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翻译: 6.以勇气闻于诸侯。()翻译: 7.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翻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翻译: 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 10.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翻译: 六、语句翻译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6、,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翻译: 2.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翻译: 3.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翻译: 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翻译: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翻译: 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翻译: 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翻译: 8.已而相如出

    7、,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 9.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翻译: 答案解析一、答案: 1.不否2.庭廷3.案按审察、察看4.缪穆5.孰熟仔细二、答案:1.妃嫔侍从2.指给看3.遵守约定4.(事件发生的)第二年5.走上前去进献6.扬言7.的原因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8.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9.介词,趁此就10.不甘心三、答案:1.使承担/凭借,倚仗/违背/背着/辜负,对不起2.恭敬地捧着、拿着/接受,承担/进献/赐予,给予/侍奉,侍候3.宠幸/

    8、幸好,幸亏/希望4.白白地/只,不过/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光着5.出使/使臣/派/致使/假如6.请求/请教/表示请求对方允许说话人(即“我”)做某事/恭敬地取7.生病/重病/担心,忧虑/疲劳四、答案:(一)1.(1)安置住宿(2)杀(3)穿2.(1)从小路(2)向西(3)在朝堂上3.以为先以为后(二)(1)使破碎(2)使承担(3)使结束(三)1.(1)尊重(2)撞碎2.(1)使急(2)使完好无缺五、答案:1.判断句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2、3.被动句2.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3.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却白白地被欺骗。4.宾语前置句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

    9、以依靠呢?5、6.状语后置句5.愿意同赵王和好,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6.凭勇敢而在诸侯各国间出了名。7.定语后置句想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8.省略句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侍从观看。9、10.固定句式9.(“孰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怎么样”)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10.(“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拿走我的和氏璧,而不给我城邑,怎么办?六、答案:1.秦王请求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秦国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采分点:曲、以、负)2.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

    10、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站定,背靠殿柱,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采分点:前、指示、因)3.蔺相如拿着璧玉斜视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璧玉,就婉言道歉,坚决地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采分点:睨、破、辞谢、固、案)4.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采分点:度、负、衣褐、怀、亡)5.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决明

    11、确地遵守约定的。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采分点:坚明约束、见、间)6.(秦王)左右的人要杀相如,相如瞪起两眼再喝一声,他们吓得直倒退。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盆缶。(采分点:刃、靡、怿)7.“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采分点:素、为、宣言、辱)8.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子回避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门客一齐对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前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采分点:引、于是、所以、亲戚)9.只是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

    12、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如果两只老虎相斗,那结果当然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采分点:顾、所以、先、后)二、苏 武 传一、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同“”,)2.与旃毛并咽之(“”同“”,)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同“”,)4.空自苦亡人之地(“”同“”,)5.信义安所见乎(“”同“”,)6.请毕今日之(“”通“”)7.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同“”,)(“”同“”,)(“”同“”,)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今义:动词,两方面差不多;形容词,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2.汉天

    13、子我丈人行也古义:今义:岳父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今义:供出售的物品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今义:连词,因为这个,所以5.卧起操持古义:今义:料理、筹划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今义:指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8.兄弟亲近古义:今义:形容词,关系密切;动词,(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9.武等实在古义:今义:形容词,诚实,不虚假;副词,的确;副词,其实三、一词多义1.与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与民除害(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 )2.屈 屈节辱命( )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 )此人

    14、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理屈词穷( )3.阴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4.通 数通使相窥观(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乐毅之徒通其意(过秦论)( )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中通外直(爱莲说)(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并序)( )5.当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当其欣于所遇(兰亭集序)(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一夫当关

    15、,万夫莫开(蜀道难)(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6.去 与武决去 (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公然抱茅入竹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 并序) (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天雨雪()(2)羝乳乃得归()(3)杖汉节牧羊()(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2.名词作状语(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2)其一人夜亡()3.名词的使动用法空以身膏草野()(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

    16、)(2)反欲斗两主()(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4)屈节辱命()(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何久自苦如此()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单于壮其节()(2)诚甘乐之()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翻译: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翻译: 3.何以汝为见?()翻译: 4.子卿尚复谁为乎?()翻译: 5.为降虏于蛮夷。()翻译: 6.送匈奴使留在汉者。()翻译: 7.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翻译: 8.见犯乃死,重负国。()翻译: 9.劾大不敬。()翻译: 六、语句翻译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翻译: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

    17、此时降武。翻译: 3.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翻译: 4.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翻译: 5.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翻译: 6.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翻译: 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翻译: 答案解析一、答案:1.畔叛背叛2.旃毡毛织的毡毯3.去弆收藏4.亡无没有5.见现显现6.欢7.霑沾沾湿衿襟衣襟决诀辞别二、答案:1.抵押2.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3.一般财物4.

    18、趁这时5.拿着6.年纪7.栽培,提拔8.亲近的侍臣9.确实还活着三、答案:1.和、同/替、为/亲附,亲近/给予2.使受屈/弯曲/委屈/理亏3.暗地里/阴冷/山的北面,水的南岸/阴暗/树荫4.派遣/通达/沟通/通晓,精通/通达,顺利/贯通,顺畅/遍,次5.判处/对着,面对/在,正在的时候/任,充当/占据,把守/通“倘”,连词,如果6.离开/距离/往,到去/表动作趋向/过去的四、答案:(一)1.(1)下(2)生子(3)执、拄(4)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抬,扛2.(1)向上(2)在夜里3.使肥沃(二)(1)使投降(2)使争斗(3)使归(4)使受屈;使受辱(三)1.使受苦2.(1)以为壮(2)以为乐

    19、五、答案:1、2.判断句1.缑王是昆邪王的姐姐的儿子。2.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3、4.宾语前置句3.要见你干什么?4.你还又为谁(守节)呢?5.状语后置句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6.定语后置句送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79.被动句7.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8.(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9.被指控为“大不敬”。六、答案:1.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采分点:谋、何以、降)2.苏武的伤口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此时使苏武投降。(采分点:晓、会论、降)3.单于召集苏武的随属官员,(除去)以前已经投降和死去的人

    20、,跟随苏武回去的一共有九人。(采分点:以、物故)4.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呢!”(采分点:辞、屈、辱)5.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采分点:壮、收、系)6.单于听说我与您交情一向很好,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单于准备以礼相待。您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采分点:素、虚心、亡)7.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上栽培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

    21、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的确甘心乐意。(采分点:成就、亲近、效、蒙、甘、乐;被动句:皆为陛下所成就)三、张 衡 传一、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2.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4.覆盖周密无际古义:今义:周到而细密5.振声激扬古义:今义: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6.寻其方面古义: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7.衡下车,治威严古义:今义:从车上下来8.上下肃然古义: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二、一词多义1.观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2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廉颇蔺相如列传)(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咸怪其无征( )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并序)( )3.就 连辟公府不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瞬息可就(活板)( )4.善 衡少善属文(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并序)( )5.奇 大将军邓骘

    23、奇其才(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奇货可居( )6.少 衡少善属文(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2.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妙尽璇机之正()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翻译: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翻译: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翻译

    24、: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翻译: 5.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翻译: 6.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翻译: 五、语句翻译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翻译: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翻译: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翻译: 4.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翻译: 5.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

    25、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翻译: 答案解析一、答案:1.言谈举止适度得体2.不去(应荐)3.特地征召4.四周严密5.声音激越响亮6.方向7.官吏初到任8.敬畏恭顺二、答案:1.观摩,游学/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象/观察2.征召/应验/离乡远行的3.赴任,就职/看,观赏/成功/靠近,接近/完成4.善于,擅长/善良的,美好的/好事,好的行为/交好,亲善,对好/好好地,友善地/喜好,羡慕5.以为奇/特殊,罕见/零数/珍贵的6.年轻/数量少,不多/缺少/年轻人三、答案:(一)1.递眼色2.当时(二)1.道理,规律2.以为奇四、答案: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26、。2.状语后置句外表装饰着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3.宾语前置句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件事。4.省略句、被动句永元年间,(张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5.省略句果然在陇西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很叹服地动仪的精妙。6.被动句向皇帝上书请求退职回家,却被下诏书封为尚书。五、答案:1.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采分点:善、因、观)2.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采分点:拟、因、讽、谏)3.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算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公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采分点:雅、善、特征、迁)4.(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事实来检验,(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必修四.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