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七经文言文典篇目经典问题经典答案分析.docx

    • 资源ID:11748972       资源大小:62.74KB        全文页数:5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七经文言文典篇目经典问题经典答案分析.docx

    1、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七经文言文典篇目经典问题经典答案分析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七-文言文经典篇目、经典问题、经典答案汇总1、童 趣 沈复一、重点字词。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5、兴正浓 兴:兴趣、兴致6、方出神 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察:仔细观察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二、重点句子翻译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

    2、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译: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3、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译: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定下心神仔细观看。4、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译: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译: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观蚊如鹤之趣(夏日戏蚊)、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

    3、。2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3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4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2、论语十则一、重点词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这里指学过的知识;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有害)诲女知之乎!是知也。(女:同汝,你;

    4、是:此、这;知:通“智”;聪明。)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采纳,听从)(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大概、也许; 欲:想要的;施:施加。)二、重点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知道

    5、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不断学习、复习)。2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答: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3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答: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略。3、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一、重点字词: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 骤:急速。

    6、欣然:高兴的样子)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乃:才)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 。委:舍弃)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 。顾:回头看)7、尊君在不? (“不”通“否”)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您正午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三、读课文回答问题。1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7、答: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不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6你认为元方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4、寓言两则一、重点字词1、天雨墙坏 (坏:毁坏 雨:下雨)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3、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4、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6、居数月(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7、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8、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8、)11、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二、重点句子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译:靠近长城一带(边塞)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那边去了。2、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译: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十分之九(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三、读课文回答问题。1、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答: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2、塞

    9、翁失马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答: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5、伤仲永 王安石一、重点字词:1、世隶耕 (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就:完成)5、邑人奇之(奇: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可图)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谒:拜访)9、不使学 (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11、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12、贤于材人远矣

    10、 (于:比)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被)14、伤仲永 (伤:哀伤、叹息)15、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16、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17、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18、如此其贤也 (贤:(有)才能)19、固众人 (固:本来)20、即书诗四句 (书:写)二、重点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的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仲永的通晓、领悟

    11、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2、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6、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一、重点字词

    12、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当涂:当道,当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4、孰若孤 (孰:谁)5、蒙乃始就学(乃:于是)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刮目:擦擦眼)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9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二、重点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士别三日,即更刮

    13、目相待译:有志气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这么晚啊!4、写出自本课的成语(4个)答: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刮目相待)、开卷有益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答:劝学。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7、口 技 林嗣环一、解释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

    14、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2、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4、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5、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6、众妙毕备 (毕:全)7、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9、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10、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1、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 走:跑)12、群响毕绝(毕:全 。 绝:尽、消失)二、重点句子翻译1、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译: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2

    15、、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译: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声音直接地表现了火势的凶猛?哪些声音表现了大火中人们的行动?(用原文回答问题)答:火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人们的行动: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2、作者是怎样称赞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原文回答)答: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3、找出描写观众的句子,这些描写有什么

    16、作用?答:句子:(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作用: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逼真,具有巨大吸引力,突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4为什么文章结尾与开头都强调“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答:首尾呼应,并且通过强调简单的道具,突出品技表演者高超的演技。8、 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2、共工怒触不周山(触:碰,撞)3、天柱折,地维绝。(维:绳子; 绝:断)二、译句:1、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2、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地向东南

    17、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三、读课文回答问题:有人认为“夸父逐日”是自不量力,你认为呢?(略)9、狼 蒲松龄一、重点字词1、止有剩骨 (止:通“只”)2、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3、苫蔽成丘 (苫蔽:遮盖)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5、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打算。 隧:钻洞。)7、乃悟前狼假寐 (假寐:假装睡觉。)8、意暇甚 (意:神情。暇:狡猾。)9、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10、止增笑耳 (止:通“只”,仅仅。耳:罢了。)二、重点句子翻译。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译:(担中的)骨头已经(扔)

    18、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译: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本文主旨。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答: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10、桃花源记 陶

    19、渊明一、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1、缘溪行 缘:沿着2、甚异之 异:诧异3、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4、俨然 整齐的样子5、具答之 具:详尽6、咸来问讯 咸: 都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8、不复出焉 复:再9、延至其家 延:邀请10、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11、寻向所志向:从前的、旧的; 志:标记12、无问津者 津:渡口13、便扶向路。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14、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1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16、欣然规往。 规:计划17、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二、翻译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

    2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狗叫的声音。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文: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3、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答:黄发

    21、垂髫,并怡然自乐。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什么?(用原文)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6、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居乐业。11、陋室铭 刘禹锡一、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 德馨:美好的品德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6、何陋之有? 何:什

    22、么。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儒:大;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二、翻译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虽)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 统领全文的一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文中点睛之笔是何陋之有。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4、 表现陋

    23、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 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文中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来看是简陋,但由于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所以就不显得简陋。7、写出三组对偶句(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调素琴,阅金经8、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答:用诸葛亮、杨雄两位先贤自比,说明只要“德馨”,所居的陋室就不显得简陋;引用孔子的话,反问句式呼应前文“斯是陋室”,点明了文章主旨,表明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4、。12、爱莲说 周敦颐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3、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二、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

    2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三、回答以下问题1、 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答:莲,花之君子者也。2、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6、 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答:写菊和牡丹的目的是衬托莲的高贵品质,写菊是正面衬托,写牡丹是反面衬托。

    26、13、大道之行也 礼记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 子:子女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归:女子出嫁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二、翻译句子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3、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4、大道

    27、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译文: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6、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7、是故谋闭而不兴。 译文: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从哪几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答:(1)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2)人人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大同”社会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各种年纪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3)尤其对矜、寡、孤、独、废疾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3、文章从哪两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答:两方面,一是社会制度,二是社会公德。4、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答:天下为公14、三 峡 郦道元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七经文言文典篇目经典问题经典答案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