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docx

    • 资源ID:11718773       资源大小:28.7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docx

    1、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篇一: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误会后的奖赏1940年12月下旬的一天,彭德怀在一队战士的护卫下,途经襄垣,到武乡王家峪参加总部召开的重要会议。当一行人要行近史北镇下庄村时,被此村的岗哨队员发现了。他们警惕性很高,远远地看到有一队人马从山梁朝村里走来,误认为是日军又来“扫荡”了,就大声吆喝起来:“鬼子来了,快跑啊!”这一带的老百姓吃够了日军“扫荡”的苦,听到喊声,便纷纷扶老携幼,慌不择路地向山沟里跑去。彭德怀知道群众误会了,连忙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南铺村与下庄村仅隔一道山沟,那里的民兵隔沟望见这支身穿黄军装的部队,又看见下庄村的老百姓四处乱跑,也以为日军又来“扫荡

    2、”了,就开了火。这一打,使护卫彭德怀的战士们着急起来。彭德怀见状立即命令:“迅速卧倒,谁也不准还击。”说完,他纵身一跃跳下马来,走到高处大声喊道:“乡亲们,不要打,我们是八路军,途经这里去王家峪的!”洪亮的声音响彻山谷,民兵们见对方没有还击,才知道是自己人,闹了一场误会。排长马新成带着民兵爬上山来,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羞愧地道歉说:“首长,请处分我吧!”彭德怀笑呵呵地说:“这有啥关系,误会嘛!本来,我们应事先派人打个招呼的,可考虑到一告诉你们,你们又要搞什么欢迎和慰劳了,徒然给群众增添麻烦,所以就想悄悄地过去,谁知会造成误会,反而还给群众带来了惊吓,怪我考虑不周。不过,无意中也考验了你们,警惕

    3、性还不低,也勇敢,好样的!”马新成不好意思地接话说:“首长,差点闯下大祸,还表扬我们呢!”彭德怀语重心长地接着说:“当然,也要批评你们。第一,你们的枪法不准,子弹都飞上了天,造成浪费。第二,战法不对。你们都直立山坡,目标太大,为什么不利用地形地貌?假若你们今天真的遇上了鬼子,像那种打法,一个也跑不掉。还有第三,应该先掩护群众转移。你看今天,随便喊一声,群众就乱跑,要是真的敌人来扫荡,我看大家都要被包围。要记住,组织群众安全转移是民兵的重要责任啊!”彭德怀这番分析精当、透彻,马新成和民兵们听得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这种结合实战事例的讲解令他们获益颇深,这堂别开生面的军事实战课让他们终生难忘。这时,

    4、一个民兵深有感触也很风趣地说道:“多亏我们的枪法不准,要不然今天就把亲人打坏啦!”一阵笑声过后,彭德怀严肃地说:“我今天倒是感谢你们的枪法不准,但误会毕竟是偶然的,更多的是与日军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准确的射击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你们县独立营营长赵永堂不是号称神枪手吗?你们能不能都成为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赵永堂?”这时,下庄村的群众也都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放心地回村来了,连同南铺村的群众把彭德怀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彭德怀亲切地大声对群众说:“乡亲们,今天的误会使你们受了惊吓,对不起啦!但反过来讲,说明你们村里的民兵有着高度的警惕性,而且有胆量,不简单哩!我留给你们20颗手榴弹,500发子弹,算作误会后

    5、的奖赏吧!”民兵们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大家对共产党、八路军的佩服与尊敬、拥护与支持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决心认真练好过硬的杀敌本领,齐心协心力抗击顽敌。指导“论文”写作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一天,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顿时紧张起来。他连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向彭德怀敬了个礼,感到手足无措。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和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

    6、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知识,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是呀,”彭德怀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你所学的知识,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安排,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别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对付日本鬼子,暂时只好让知识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心情也觉得轻松了许多。他略微思索了一下,说:“

    7、行,彭总,我服从组织决定。”彭德怀抓住时机,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知识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许多科学知识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为了培养这些青年尽快成长,总部机关举办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几个业余培训班,组织机关里的干部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彭德怀经常抽空去给学员们讲课。他还督促他们记学习笔记,而且经常阅读他们的学习心得及笔记,指出他们学习中的优缺点。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心里十分高兴,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

    8、。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许多老百姓惨遭杀害。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反“扫荡”结束之后,抗日干部战士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夏纳亲自参加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对学习军事知识产生了兴趣,于是,便琢磨研究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彭德怀看完文章后,对夏纳进行了适时的指导和鼓励。他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该好好研究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

    9、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如果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彭德怀从桌子上拿起那篇文章看了几眼,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重新换一个标题吧。”说罢,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研究”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对彭德怀的话进行了反复思考,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的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彭德怀看后,感到很满意,并且适当地对年轻人夸奖了几句。这样,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研究军事知识的劲头就更大了。不

    10、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前线杂志上发表了。彭总的“图书馆”1941年前后,八路军前方总部驻扎在距辽县(今左权县)城南40公里的武军寺村。彭德怀提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强总部机关的学习,使大家变成有文化的军人。他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日本侵略军作战、搞好革命工作,没有文化都是不行的。”在彭德怀的影响下,总部机关的学习搞得有声有色。白天,山岭上、小河旁、树底下,到处都有人在学习;晚上,油灯下,甚至月光下也成了大家学习的地方。彭德怀还经常向大家介绍学习方法,要大家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有一次,他说:“我看过红楼梦、水浒传和聊斋志异,这些书写得好呀!不愧是名著精品。过去能写

    11、出这样好的作品,现在就更应写出好作品来。写文章一定要接触实际。毛主席写东西,事先都是经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他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又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所以能写出好文章来。毛主席在长征路上行军指挥作战的情况下,总是在思考问题,有时就在膝盖上或马背上写东西,我们现在的条件比那个时候好多了啦!因此,必须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写出好东西来。”彭德怀读的书很多,除了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外,还有鲁迅全集等许多其他类书籍。这些书都摆在他的房子里,除自己阅读外,还借给机关干部阅读。他对大家说:“我的书就摆在那里,你们可以借着看。但你们看后一定要还给我。”无论谁向彭德怀借书,他都表示欢迎,问他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

    12、书,并帮助借书的同志一起找书。有时,为了检查借书的人是否认真读书了,彭德怀还会使个小“诡计”,事先用小饭粒把任意几张页码轻轻粘连起来。当借书者还书时,他就检查那几页粘连部分,当看到那几页纸分开了,就会高兴地说:“看来你从头到尾都看过了。很好,很好。”有时,同志们去还书时,彭德怀还会当面就书的内容测试他们,请他们解释书中的成语典故,回答书中讲的一些重要问题。对方若能够答上来,彭德怀就会绽放笑容,连声说:“好!好!没白学。”若是答不上来,他就要批评几句,但最后还是要鼓励对方认真学习。【篇二: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抗美援朝中的彭德怀晚年的景希珍跟随彭总十六春秋 山西亲人倾情讲述2010年7月7日10时

    13、25分,原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生前卫士长景希珍老人因肺癌在北京301医院去世,享年80岁。伴随他离开的是一张年轻时与彭总的合影,老人生前曾表示,还想在天堂继续陪伴他的“彭老总”。7月11日上午9时,景希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西院举行,200余人前往与景老告别。在告别仪式上,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原海军副司令员方强将军、原中纪委委员彭钢、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等中央机关领导向景希珍敬献了花圈。彭德怀元帅生前的秘书綦魁英、司机赵凤池、参谋王承光等被搀扶着,走向昔日战友的遗体,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的情景让人感慨不已。景希珍在山西的亲人和战友十多人也赶到与老人告别。8月1日,又一个建军节到来之际

    14、,记者在晋中市榆次区见到了景希珍的姐姐景娇莲和她的儿子郭先生。在亲人们的脑海中,景希珍的音容笑貌仍如在目前,往事久久难以忘怀。彭总称赞,“他们给我派了个好兵!”1959年9月,彭总搬到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居住。彭总在院子里开了许多块荒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彭总在水塘边亲自丈量了一分地,作为试验田。这一分地土质很好,整得很平整,准备种小麦。我问他:“为什么刚好开一分地呢?”他说:“既然是试验,就得讲个科学,一分地容易计算产量。”彭总把这块地深翻了一遍,每个土坷垃都敲得粉碎,还用手细细捏过。我说:“种庄稼都像您这样,一个人恐怕就只能种分把地!”彭总把话说开了:“人家说要深翻我就深翻,说要多下

    15、肥我就多下肥,说要密植什么的,我都照着做。我把力气都用在这一分地里,看一亩地到底产多少斤。”这一分地的小麦,长势一直很好。快收获的时候,彭总成天在地边守护着,不让麻雀去偷嘴。收打都很仔细,真正做到颗粒归“筐”,最后一过秤,九十来斤。彭总说:“一亩地才产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工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这段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一分试验田的文字,很多人都会感到亲切熟悉,这篇文章中的“我”正是文章的作者景希珍。景希珍,山西洪洞县人,原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生前卫士长。1950年,景希珍赴抗美援朝前线,担任彭德怀警卫参谋。从此,他与彭德怀元帅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景希珍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19

    16、46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吕梁九分区五十六团担任班长、排长、参谋,先后参加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以及解放太原的战斗,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参加了解放甘肃天水等战斗,随后被组织上安排到教导团学习并任参谋,1949年底调入国防部办公厅。1950年,景希珍被派往朝鲜,担任彭德怀的警卫参谋。彭总曾对他说:“看得出来,你是个老实的小伙子,他们给我派了个好兵!”景希珍常和家人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作为彭德怀的警卫参谋,度过的那些难忘的日子。有一段时间,彭总常到金日成那里去,路上要经过一条封锁线。封锁线上有一座大桥,桥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彭总和警卫们几乎每次

    17、经过大桥,都会遇到敌机轰炸。轰炸时,离封锁线还很远,便能看到耀眼的照明弹排成一线,而志愿军的高射炮群也会隆隆地朝敌机射击。彭总和警卫们乘坐的汽车每次都是借着高射炮的掩护,飞也似地冲过桥头。那时候,美军占有空中优势,防备敌机空袭是保护彭总的一项重要工作。有一次,志愿军司令部响起防空警报,景希珍急忙往彭总的小屋跑去,外面敌机扫射,炸弹就在身边炸响,但景希珍完全顾不上这些,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将还在聚精会神看文件的彭总护送进防空洞。严守纪律,家人不知他是彭总卫士长景希珍的姐姐景娇莲今年已88岁高龄,关于弟弟景希珍的话题,老人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浓郁的洪洞口音,将时光带回到从前。从朝鲜回国后,景希珍和另外

    18、两位同志做彭总的保卫工作。不久,彭总把景希珍叫到办公室说:“小景,部队要精简人员,我是军委负责人之一,精简嘛,应该从我这里开始,你们三个同志商量一下,留下一个人就可以了。”因为景希珍在彭总身边工作的时间长,了解彭总的生活习惯,其他两个同志主张景希珍留下来。他们走后,彭总对景希珍说:“我们干革命工作,不能只想到自己,应该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这里精简了人,就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彭总十分关心景希珍,平时尽量减少他的工作量,还要求他好好学习文化。景希珍时常和家人念叨,彭总用的一切开支都是自己付钱,从不到公家那里领。有一年,彭总一下子买了几百万元(旧币)的公债,说买公债是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国家建设

    19、。还号召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买公债。景希珍曾说:“首长心里想着国家,想着人民,我也得这样。”作为彭德怀的卫士长,要遵守严格的纪律。老家的亲友们仅仅知道景希珍在北京工作,却不知道他具体做什么工作。有一年,他的父亲到北京探望他,因为工作要求,景希珍不能去火车站接父亲,更不敢将父亲接到自己的住所。后来,父亲才从别人那里知道,儿子是彭德怀的卫士长。1959年7月中旬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为民请命,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意见未被接受,反而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彭德怀回到北京后,提出搬出中南海的要求。不久,他迁往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有一年,景娇莲到北京看望弟弟,

    20、因景希珍与彭总同在吴家花园居住,景希珍便陪同姐姐与彭总见了面。景娇莲回忆,那时的彭总穿着普通的衣服,还带着补丁,但非常整洁。彭总喜欢干净,每天起床后,总要把屋里打扫一遍,衣服也是自己洗。后来,景娇莲才知道,彭总在搬到吴家花园之前,已经把元帅服、狐皮军大衣、几件军装、几枚勋章都上交给了党中央,后来还申请把负责自己生活的公务员也减掉了。景娇莲注意到,彭总居住的院门外有几个穿警服的人,这让她有点紧张。原来,当时的保卫人员奉命对彭总加强控制监视,不准彭总随意离开吴家花园。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被列为监视、审查对象。“他们是来看守我的,没事,你坐着吧。”彭总这样招呼景娇莲。谈话当中,彭总指着墙上的毛主席

    21、画像对景娇莲说:“我们是湖南老乡。”景娇莲注意到,彭总将主席称作“老毛”。景娇莲以普通百姓的思维方式告诫彭总,可不敢再叫“老毛”了,叫毛主席好听。谈了一阵子,景娇莲告辞。当时正是冬天,彭总坚持要送她。彭总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和口罩,将景娇莲送到大门口,彭总握着景娇莲的手说:“再见!”看到人民爱戴的彭总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景娇莲十分难过,喉咙哽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彭总对景希珍说:“你姐姐不但敢说话,也有些政治头脑呀!”不惧牵连,“保护彭总是我一辈子的任务!”景希珍跟随彭总,在吴家花园一住就是7年。1965年底,景希珍一家又随担任大三线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前往四川成都工作。景希珍生前回忆,彭总

    22、曾多次对他说:“小景,你不要在我这里工作了,你要求一下,到连队锻炼锻炼,或者去学校学习吧。在我这里会妨碍你以后的前程。”听彭总这样说,景希珍不由得落下泪来,他对彭总说:“我到您这里工作,是党组织派来的,只要组织上让我在这里,我愿意跟您一辈子。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跟着您的决心永不动摇。”听了景希珍的话,彭总很感动:“能有你这样的好同志,我感到高兴。”专案组曾要求景希珍交代彭总“里通外国”的问题。景希珍说,彭德怀访问欧洲8个国家,他不懂外语,与外宾交流全靠翻译。要搞什么“里通外国”不可能只凭翻译来实现,所以不存在这样的事。专案组威胁景希珍说,你这样的态度要考虑后果,景希珍这样回答:“彭德怀为国为民

    23、一片衷心,我问心无愧。”专案组抓不到把柄,彭总“里通外国”的事再没有提起过。1966年,大字报一夜之间遍布成都的大街小巷。彭总要求去看大字报,景希珍和綦魁英(彭德怀秘书)不愿意也没法子,只好同意。一次,彭总正在西南局机关看大字报,戴着大口罩的彭总被群众认出来了。彭总面对惊奇的群众微笑着说:“你们可以看,我也可以看嘛。”害怕出事的景希珍和綦魁英拉着彭总就往人群外挤。想不到群众纷纷鼓掌,有人大声喊:“彭大将军多保重!”景希珍听着这些感人的呼声,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景希珍曾告诉家人,那时,影射攻击彭总的文章已经发表,想不到百姓们还这样热爱彭总。当时群众的呼声,亲切的问候,含泪的目光,让景希珍感动不已

    24、。后来彭总被红卫兵揪上火车押往北京批斗,景希珍和綦魁英拼命挤上火车,想继续保护彭总。红卫兵拦住景希珍说:“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景希珍说:“彭总是我的首长,保护彭总是我一辈子的任务,这也是周总理给我的指示。”彭总在车厢里见到他们时,既惊讶又感动,问他们来干什么。两人表示想继续到北京保护彭总。景希珍还带来了彭总喜欢的半导体收音机,彭总泪流满面,却坚决不同意他们的请求。火车就要开了,红卫兵将两人推下火车,景希珍和彭总就此分别,再没有见过面。因彭德怀冤案受到牵连,景希珍被分配在四川工作,1970年开始担任四川省资阳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副部长、政委等职。1978年12月,景希珍和綦魁英从成都乘飞机,护

    25、送彭总的骨灰到北京。1978年12月24日,党中央为彭德怀元帅举行了追悼会。看着彭总的骨灰盒与朱德总司令的骨灰盒放在了一起,景希珍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景希珍的外甥郭先生介绍,景希珍于1979年春天调回北京,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检察院副检察长、总参政治部干休处政委等职务,1989年7月离休。离休后,景希珍一直致力于整理和撰写有关彭德怀元帅的回忆录和相关材料。他口述的两本著作在彭总身边跟随彭总都曾引起强烈反响。景希珍的妻子也是山西洪洞县人,“文革”中受到红卫兵的殴打,患了精神分裂症,1985年去世。景希珍悉心照顾妻子整整18年。景希珍一生为人正直,三个儿女先后参加工作,都没沾过父亲的光。2

    26、009年9月,景希珍喉部不适,送入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喉中有肿瘤,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扩展成肺癌。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老人一直忙于电视剧彭大将军剧本的审校工作。还让人帮他赶紧录完在彭总身边的再版补充录音,老人说:“再不说就来不及了。”“跟随彭总十六春,元帅品德永在心。别样甘苦云烟去,赤胆忠心慰英魂。”郭先生用这首诗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同时,这也是景希珍老人磊落一生的写照。(图片由景希珍家人提供)本报记者 郝晓林【篇三: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指导“论文”写作夏纳是抗大总校的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总部作战科当参谋,但他对分配给他的工作有点意见,心里不大痛快。彭德怀知道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找他谈一谈。一天

    27、,彭德怀来到夏纳的住处,一见面就开门见山地说:“你就是夏纳同志吗?我叫彭德怀。”一听是彭德怀,夏纳顿时紧张起来。他连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向彭德怀敬了个礼,感到手足无措。彭德怀看到他这个样子,温和地笑笑,尽量把神态放得随意一些,说:“听说你是从抗大总校来的,我们很欢迎。咱们这里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可是,据说让你到作战科你不很满意,是吗?”夏纳局促地说:“我学的专业是工程技术,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知识,我怕到作战科完成不好任务。”“是呀,”彭德怀深有感触地说,“按照你所学的知识,本该让你去搞工程才对。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允许我们这样安排,我们正在打仗。根据地里又没有什么工

    28、程可搞,要搞也只能等到抗战胜利才行。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跟日本帝国主义打仗。特别是作战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强工作。为了对付日本鬼子,暂时只好让知识服从抗战,你说是不是?”听了彭德怀这番话,夏纳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心情也觉得轻松了许多。他略微思索了一下,说:“行,彭总,我服从组织决定。”彭德怀抓住时机,趁热打铁,继续开导他说:“其实,什么知识也是从实际工作中学来的。别以为军事这门学问高不可攀,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肯学习多动脑子,许多科学知识也都是可以学习到的。到那时,你就会觉得学习军事,指挥打仗,还真有意思多了。”为了培养这些青年尽快成长,总部机关举办了政治、军事

    29、、文化等几个业余培训班,组织机关里的干部战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彭德怀经常抽空去给学员们讲课。他还督促他们记学习笔记,而且经常阅读他们的学习心得及笔记,指出他们学习中的优缺点。一天,彭德怀在作战科看到夏纳写的一篇题为论敌人的“铁壁合围”战术的文章,心里十分高兴,便坐下来认真地阅读起来。原来,这年夏天,日本侵略军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对华北根据地施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许多老百姓惨遭杀害。后来,在八路军前方总部的指挥下,经过广大军民的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勇抗敌,最终粉碎了敌人的“铁壁合围”。反“扫荡”结束之后,抗日干部战士都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夏纳亲自参加了两次反“扫荡”的激烈战斗,对学习军事

    30、知识产生了兴趣,于是,便琢磨研究一番,写出了这篇论文。彭德怀看完文章后,对夏纳进行了适时的指导和鼓励。他说:“小夏,你这样做是很对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青年应该好好研究点实际问题,尤其是敌人使用的那些战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不过,你写的这篇文章还存在某些片面性。你只从表面上说了一下敌人战术上的一些形式,没有从本质上明确指出敌人铁壁合围战术的特点和弱点。如果能够就如何打破铁壁合围战术做进一步的研究,这篇文章就会生动有力,有理有据,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彭德怀从桌子上拿起那篇文章看了几眼,又说:“另外,文章的题目也有点大,不够贴切。重新换一个标题吧。”说罢

    31、,他摸出钢笔,在原标题上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关于铁壁合围战术的研究”几个大字。彭德怀走后,夏纳对彭德怀的话进行了反复思考,将那篇文章做了认真的修改,又拿给彭德怀过目。彭德怀看后,感到很满意,并且适当地对年轻人夸奖了几句。这样,夏纳从实际工作和实战中学习研究军事知识的劲头就更大了。不久,这篇文章就在八路军总部创办的前线杂志上发表了。彭总的“图书馆”1941年前后,八路军前方总部驻扎在距辽县(今左权县)城南40公里的武军寺村。彭德怀提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强总部机关的学习,使大家变成有文化的军人。他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日本侵略军作战、搞好革命工作,没有文化都是不行的。”在

    32、彭德怀的影响下,总部机关的学习搞得有声有色。白天,山岭上、小河旁、树底下,到处都有人在学习;晚上,油灯下,甚至月光下也成了大家学习的地方。彭德怀还经常向大家介绍学习方法,要大家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有一次,他说:“我看过红楼梦、水浒传和聊斋志异,这些书写得好呀!不愧是名著精品。过去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现在就更应写出好作品来。写文章一定要接触实际。毛主席写东西,事先都是经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他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又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所以能写出好文章来。毛主席在长征路上行军指挥作战的情况下,总是在思考问题,有时就在膝盖上或马背上写东西,我们现在的条件比那个时候好多了啦!因此,必须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写出好东西来。”彭德怀读的书很多,除了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外,还有鲁迅全集等许多其他类书籍。这些书都摆在他的房子里,除自己阅读外,还借给机关干部阅读。他对大家说:“我的书就摆在那里,你们可以借着看。但你们看后一定要还给我。”无论谁向彭德怀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彭德怀的小故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