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食品化学与分析检验》实验讲义11130.docx

    • 资源ID:11708544       资源大小:35.18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食品化学与分析检验》实验讲义11130.docx

    1、食品化学与分析检验实验讲义11130实验一 全脂乳粉中水分含量的测定(直接干燥法)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水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2. 掌握直接干燥法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3分析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二、原理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放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蒸发的水分,干燥前后样品的质量之差即为样品的水分含量。三、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全脂乳粉2.仪器(1)电热恒温干燥箱(2)玻璃制称量瓶:内径60mm,高30mm (3)干燥器(4)分析天平四、测定步骤1. 称量瓶的准备取洁净称量瓶,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0.5h1.0h 后,盖好取出,置干燥器内

    2、冷却0.5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2. 样品测定称取2.00g10.00g磨细的试样,放入已称至恒重的称量瓶中,试样厚度约为5mm,弄平,立即加盖,精密称量后,置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h 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 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再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五、结果计算1. 数据记录称量瓶质量m0/g烘干前样品和称量瓶质量m1/g烘干后样品和称量瓶的质量m2/g123恒重值2. 计算公式 m2-m0 X=-100 m1-m0式中:X样品中的水分含量,%;m0称量瓶的质量

    3、,g;m1称量瓶和样品的质量,g;m2称量瓶和样品干燥后的质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六、注意事项1. 本法适用于在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且对热稳定的食品;2. 经加热干燥的称量瓶要迅速放到干燥器中冷却;干燥器内一般采用硅胶作为干燥剂当其颜色由蓝色减退或变成红色时,就及时更新,于135条件下烘干23h 后,再重新使用。3. 直接干燥法的最低检出限量为0.002g,当取样量为2g 时,方法检出限为0.10g/100g,方法相对误差5%。思考题1. 在下列情况下,水分测定的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1)样品粉碎不充分;(2)样品中含较多挥发性成分;(3)脂肪的氧化

    4、;(4)样品的吸湿性较强;(5)美拉德反应;(6)样品表面结了硬皮;(7)装有样品的干燥器未密封好;(8)干燥器中硅胶已受潮。2. 干燥器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使用和维护干燥器?3. 为什么经加热干燥的称量瓶要迅速放到干燥器内冷却后再称量?实验二 莜麦中总灰分含量的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食品中总灰分测定的意义和原理。2. 掌握测定灰分的基本操作技术及测定条件的选择。二、原理将样品经炭化后置于500600高温炉内灼烧,样品中的水分及挥发物质以气态放出,有机物质中的碳、氢、氮等元素与有机物质本身的氧及空气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水分而散失,无机物以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氧化物等无机盐

    5、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即为灰分,称量残留物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三、材料与仪器1.材料莜麦粉2.仪器(1)高温电炉(马福炉);(2)坩埚钳;(3)带盖坩埚(瓷坩埚);(4)分析天平;(5)干燥器。四、测定步骤:1. 瓷坩埚的准备将坩埚用盐酸(14)煮12h,洗净晾干后,用三氯化铁与蓝墨水的混合液在坩埚外壁及盖上写上编号,置于马弗炉中,在55025下灼烧0.5h,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准确称量,并重复灼烧至恒重。(两次称量之差不超过0.5mg)2. 样品的预处理准确称取1.00g-2.00g预先粉碎均匀的莜麦粉样品于已知质量的坩埚中进行炭化。

    6、3. 样品的炭化:以电炉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炭化至无烟。4. 样品的灰化:将炭化后的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在55025灼烧灰化至碳微粒小时样品呈灰白色为止(4h)。冷却至200以下后,用坩埚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至室温,在称量前如灼烧残渣有炭粒时,向试样中滴入少许水湿润,使结块松散,蒸出水分再次灼烧直至无炭粒即灰化完全,冷至200以下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后,准确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五、结果计算1. 数据记录表空坩埚质量m0/g样品和坩埚质量m1/g残灰和坩埚质量m2/g123恒重值2. 计算公式 m2-m0 X=-100 m1-m0式中

    7、:X样品中总灰分的含量,%;m0空坩埚的质量,g;m1样品和坩埚的质量,g;m2残灰加和坩埚的质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六、注意事项1. 样品炭化时要注意热源强度,防止产生大量泡沫溢出坩埚;只有在炭化完全,即不冒烟后才能放入高温电炉中,且灼烧空坩埚与灼烧样品的条件应尽量一致,以消除系统误差。2. 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3. 灼烧后的坩埚应冷却到200以下再移入干燥器中,否则因热动对流作用,易造成残灰飞散,且冷却速度慢,冷却后干燥器内形成较大真空,盖子不易打开;4. 对于含糖分、淀粉、蛋白质较高的样品,为防止

    8、其发泡溢出,炭化前可加数滴纯植物油。5. 新坩埚在使用前须在盐酸溶液(1+4)中煮沸12h,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分别冲洗干净并烘干。用过的旧坩埚经初步清洗后,可用废盐酸浸泡20min 左右,再用水冲洗干净。6. 反复灼烧至恒重是判断灰化是否完全最可靠的方法。因为有些样品即使灰化完全,残留也不一定是白色或灰白色,例如铁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褐色;锰、铜含量高的食品,残灰呈蓝绿色;而有时即使灰的表面呈白色或灰白色,但内部仍有炭粒存留。7. 灼烧温度不能超过600,否则会造成钾、钠、氯等易挥发成分的损失。思考题:1. 测定食品的灰分的意义何在?2. 为什么样品在高温灼烧前,要先炭化至无烟?3. 样品经

    9、长时间灼烧后,灰分中仍有炭粒遗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4. 如何判断样品是否灰化完全?实验三 果汁中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食品酸度的测定意义及原理。2. 掌握滴定分析法的操作技能和正确判断滴定终点。3.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二、原理食品中的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乙酸等其电离常数均大于10-8,可以用强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至终点(pH=8.2,溶液呈浅红色,30s 不退色)时,根据所消耗的标准碱溶液浓度和体积,可计算出样品中总酸含量。三、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 浅色果汁2. 仪器:(1)滴定装置;(2)移液

    10、管;(3)分析天平及常用玻璃仪器。(4)研钵。3. 试剂(1)NaOH 标准溶液(0.1mol/L):配制:称取氢氧化钠(AR)120g 于250mL 烧杯中,加入蒸馏水100mL,振摇使其溶解,冷却后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放置数日澄清后,取上清液5.6mL,加新煮沸过并已冷却的蒸馏水至1000mL,摇匀。标定:精密称取0.6g(准确至0.0001g)在105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50mL 新煮沸过的冷蒸馏水,振摇使其溶解,加二滴酚酞指示剂,用配制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30s 不褪。同时做空白试验。精确浓度计算: m1000 C=- (V1-V2) 204.

    11、2式中:C标准NaOH 溶液的浓度,mol/L;m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V1标定时所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空白试验中所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mL;204.2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g/mol。(2)酚酞乙醇溶液(0.2%):称取酚酞0.2g 溶解于100mL95%乙醇中。四、测定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20ml果汁样品,移入250 ml 的容量瓶中,用无CO2 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过滤, 滤液备用。2. 样品分析准确吸取上法制备滤液30ml 于250ml的锥形瓶内,加酚酞指示剂34 滴,以0.1mol/LNaOH 标准溶液至微红色30s 不退为止。记录消耗

    12、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V1)。同一被测样品须测定两次。3. 空白试验用水代替试液。以下按2.操作。记录消耗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V2)。五、分析结果表达1. 数据记录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滴定时取样液体积/V/ml滴定样品消耗标准NaOH 溶液体积/ V1/ml空白试验消耗标准NaOH 溶液体积/ V2/ml2. 计算公式:总酸以每kg(或每L)样品中酸的g数表示,按式 c(V1-V2) KF X=-1000 m式中:X每公斤(或每升)样品中总酸的克数,g/L;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V1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

    13、液的体积,ml;V2空白试验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m样品体积, mlF试液的稀释倍数;K酸的换算系数。各种酸的换算系数分别为:苹果酸,0.067;乙酸,0.060;酒石酸,0.075;柠檬酸,0.064;柠檬酸,0.070(含一分子结晶水);乳酸,0.090;盐酸,0.036;磷酸,0.033。六、注意事项1食品中的酸式多种有机弱酸的混合物,用强碱滴定测其含量时,滴定突跃不明显,其滴定终点偏碱,一般在pH8.2 左右,故可选用酚酞作终点指示剂。2对于颜色较深的食品,因它使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可通过加水稀释,用活性炭脱色等方法处理后再滴定。若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用电位滴定法

    14、。3样品浸渍、稀释用的蒸馏水不能含有CO2 ,因为CO2 溶于水中成为酸性的H2CO3 形式,影响滴定终点时酚酞颜色变化,对测定有干扰,故在测定之前将其除去,驱除CO2 的方法:将蒸馏水煮沸15min,并迅速冷却备用。必要时须经样液抽真空处理。4样品浸渍、稀释之用水量应根据样品中总酸含量来选择,为使误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一般要求滴定时消耗0.1 mol/L NaOH 溶液不得少于5mL,最好在1015 mL。5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如两次测定结果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两测定结果的算述平均值报告结果。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思考题:1 标准溶液滴定食品总酸,为

    15、什么要用酚酞作指示剂?2 实验结果若以mol/L 表示食品总酸浓度,应如何计算?3 对于颜色较深的样品,测定总酸度时终点不易观察,如何处理?4 食品总酸度测定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验四 谷物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一、目的与要求1、 学习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的原理与方法。2、 掌握索氏抽提法基本操作要点及影响因素。二、原理利用脂肪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在索氏提取器中将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反复萃取,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即为脂肪或称粗脂肪。三、仪器与试剂1、材料 谷物、豆类2、 仪器(1)索氏提取器(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3)干燥器(4)恒温水浴箱3、试剂(1

    16、)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或石油醚(沸程30-60)(2)滤纸筒、无脂棉线四、测定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均匀样品2-5g(精确至0.01mg),装入滤纸筒内。2、 索氏提取器的清洗将索氏提取器各部位充分洗涤并用蒸馏水清洗后烘干。脂肪烧瓶在1032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3、 样品测定(1) 将滤纸筒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抽提筒内,连接已干燥至恒重的接收瓶,由抽提器冷凝管上端加入乙醚或石油醚至瓶内容积的2/3 处,通入冷凝水,将底瓶浸没在水浴中加热,用一小团脱脂棉轻轻塞入冷凝管上口。(2) 抽提温度的控制:水浴温度应控制在使提取液在每6-8min 回流一次为宜。(3) 抽提

    17、时间的控制: 抽提时间视试样中粗脂肪含量而定,一般样品提取6-12h。提取结束时,用滤纸接取一滴提取液,如无油斑则表明提取完毕。(4) 提取完毕后取下接收瓶,回收乙醚或石油醚。待瓶内乙醚仅剩下12mL 时,在水浴上挥发残留的溶剂,于95105C 下干燥1h 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继续干燥30min后冷却称量,反复干燥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五、结果计算1.数据记录表样品的质量m/g脂肪烧瓶的质量m0/g脂肪和脂肪烧瓶的质量m1/g123恒重值2.计算公式 m1-m0 X=-100 m式中:X-样品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m-样品的质量,g;m0 -接收瓶的质量,g;m

    18、1 -脂肪和接收瓶的质量,g。六、注意事项1、 抽提剂乙醚是易燃,易爆物质,应注意通风并且不能有火源。2、 样品滤纸色的高度不能超过虹吸管,否则上部脂肪不能提尽而造成误差。3、 样品和醚浸出物在烘箱中干燥时,时间不能过长,以防止极不饱和的脂肪酸受热氧化而增加质量。4、 脂肪烧瓶在烘箱中干燥时,瓶口侧放,以利空气流通。而且先不要关上烘箱门,保持在90C以下鼓风干燥1020min,驱尽残余溶剂后再将烘箱门关紧,升至所需温度。5、 乙醚若放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当蒸馏或干燥时会发生爆炸,故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并除去过氧化物。(1) 检查方法:取5mL 乙醚于试管中,加KI(100

    19、g/L)溶液1mL,充分振摇1min。静置分层。若有过氧化物则放出游离碘,水层是黄色(或加4 滴5 g/L 淀粉指示剂显蓝色),则该乙醚需处理后使用。(2) 去除过氧化物的方法:将乙醚倒入蒸馏瓶中加一段无锈铁丝或铝丝,收集重蒸馏乙醚。6、 反复加热可能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重,质量增加时,以增重前的质量为恒重。思考题:1、 简述索氏抽提器的提取原理及应用范围?2、 潮湿的样品可否采用乙醚直接提取?为什么?3、 使用乙醚作脂肪提取溶剂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为什么?实验五 碳酸饮料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学习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并掌握其测定的操作技术。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了解

    20、影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二、原理将等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混合时,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立即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此络合物与还原糖共热时,二价铜即被还原糖还原为一价的氧化亚铜沉淀,氧化亚铜与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可溶性化合物,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成无色,溶液呈淡黄色而指示滴定终点。根据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还原糖的质量,以及测定样品液所消耗的体积,计算还原糖含量。三、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 碳酸饮料2、试剂(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 硫酸铜(CuS045H20)及0.05g 次甲基蓝,溶于

    21、水中并稀释至1000mL。(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 酒石酸钾钠、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3)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 乙酸锌,加3mL 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4)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 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5)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0g 至962干燥2h 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 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 葡萄糖。3、仪器(1)滴定装置(2)电炉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吸取样品10ml,加水40

    22、ml,在水浴上加热煮沸10分钟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备用。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乙液,置150ml三角锥形瓶中,加水10ml,从滴定管滴加约9ml 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摇匀,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要求控制在2min 内沸腾),然而趁热以每两秒1 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显示淡黄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后滴定的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0.51.0ml 以内,否则。增加预加量,重新滴定。3、样品溶液预备滴定吸取5.0

    23、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乙液,置于150ml 三角锥瓶,加水10ml,摇匀,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 滴的迅速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溶液消耗体积。当样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再进行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约在10ml 左右,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作为正式滴定参考用。4、样品溶液正式滴定吸取5.0ml 碱性酒石酸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 三角锥瓶,加水10ml,从滴定管加入比预备测定体积少

    24、1ml 的样品溶液至三角锥瓶,摇匀,同上法滴定至终点。同法平行操作三份。五、结果计算MX=-100 V1V21000 - 250X: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M:10毫升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5.0毫升)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V1:样品处理时吸取样品体积,ml;V2: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体积,ml;六、注意事项及说明1、实验中的加热温度、时间及滴定时间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在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标定和样品滴定时,应严格遵守实验条件,力求一致。2、加热温度应使溶液在2min 内沸腾,若煮沸的时间延长,耗糖量增加。滴定过程滴定装置不能离开热源,让上升的蒸汽阻止空气侵入溶液,以免影响

    25、滴定终点的判断。3、甲、乙液应分别存放,临用时以等量混合。4、本法是与定量的酒石酸铜作用,铜离子是定量的基础,故样品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蛋白质沉淀剂。5、滴定速度应尽量控制2 秒钟1 滴,滴定速度快,耗糖多;滴速慢,耗糖少。滴定时间应在1min内,滴定时间延长,耗糖少。因此预加糖液的量应使继续滴定时耗糖量在0.51.0mL 以内。七、思考题1、预习测定步骤,思考正确完成实验的操作要点是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预备滴定?3、为什么滴定过程要保持沸腾?4、滴定至终点,蓝色消失,溶液呈淡黄色,过后又重新变为蓝紫色,为什么?5、根据实验结果及实际操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6、若要测定蔗糖、糊精、淀粉含量

    26、,应如何进行实验六 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食品中淀粉含量的分析原理及分析方法。2、掌握用酶水解法和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方法。第一法 酶水解法二、原理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三、试剂1、0.5淀粉酶溶液:称取淀粉酶0.5克,加100毫升水溶解,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2、碘溶液:称取3.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加入1.3克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毫升。3、乙醚4、85乙醇5、6N盐酸:量取50毫升盐酸加水稀释至100毫升。6、甲基红指示液:0.1乙醇溶液。7、20

    27、氢氧化钠溶液。8、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 硫酸铜(CuS045H20)及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9、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 酒石酸钾钠、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中。 三、操作方法 1、称取2-5克研磨后浆状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再用约100ml80乙醇分五次洗去可溶性糖类。2、将残留物移入250毫升三角瓶内,并用50毫升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三角瓶内,将三角瓶置沸水浴上加热15分钟,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20ml淀粉酶溶液

    28、,在55-60保温1h,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液,应不显现蓝色,若显蓝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毫升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加热至沸,使酶钝化,冷后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定容,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3、取50毫升滤液,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沸水浴中回流1小时,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毫升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人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4、测定:按照还原糖直接滴定法测定所生成的葡萄糖量。同时取50ml蒸馏水,按照操作方法中2开始操作做空白试验。四、计算淀粉含量= W=(

    29、F5000.9/ m1000)(1/V1-1/V0)100%第二法 酸水解法一、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二、试剂1、乙醚;2、85乙醇溶液;3、6N盐酸溶液;4、40氢氧化钠溶液;5、10氢氧化钠溶液;6、甲基红指示液:0.2乙醇溶液7、20乙酸铅溶液8、10硫酸钠溶液9、碱性酒石酸铜甲液。 (配制见前)10、碱性酒石酸铜乙液; (配制见前)三、操作方法1、样品处理称取一定量样品于研钵中捣碎匀浆,称取5-10g匀浆于250ml锥形瓶中,加30ml乙醚振摇提取(除去样品中脂肪),用滤纸过滤除去乙醚,再用30ml乙醚淋洗两次,弃去乙醚。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分数次洗涤残渣,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并滤干乙醇溶液,以100ml水洗涤漏斗中残渣并转移至250ml锥形


    注意事项

    本文(《食品化学与分析检验》实验讲义11130.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