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原始的农耕生活.docx

    • 资源ID:11705465       资源大小:36.48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原始的农耕生活.docx

    1、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

    3、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

    4、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五)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

    5、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臵: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臵: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6、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

    7、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12/63页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

    8、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9、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

    10、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四、 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

    11、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第6课 灿 烂 的 青 铜 文 明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 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 重点

    12、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 教法和学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四 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五 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2 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13、。3 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 设臵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5 教学小结: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6 课堂验收:摘星星专栏,以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本课知识重点。为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你认为我国是世界文明故国吗?学生大

    14、体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国,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横相联系,增强民族自豪感。附:板书设计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2、到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3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三星堆文化。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

    15、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提问:

    16、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一、春秋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1. 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臵。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

    17、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二)、晋楚争霸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春秋时期

    18、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二、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臵,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1、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2、 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

    19、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3、 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附:板书设计一、春秋争霸: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5

    20、、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二、战国七雄: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臵: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

    2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春秋、战国相关多媒体、形式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教学过程:一、 导入: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二、 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

    22、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 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1、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

    23、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五 、

    2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附:板书设计一、农业的进步:1、春秋时期,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秦国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二、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 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4、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

    25、原和编钟。2、 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相关多媒体、春秋战国古代文字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

    26、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教学过程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

    27、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1)什么叫历法?(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 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

    28、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三、扁鹊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四、屈原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六、整合知识: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七、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

    29、继续探究)1、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2、 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3、 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附:板书设计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5、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6、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7、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第十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

    30、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教法、学法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家简介、人物图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23/63页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1)、 思想:(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有何学说?(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2)、 教育:(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D时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3)、 文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诗


    注意事项

    本文(原始的农耕生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