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习题.docx

    • 资源ID:11687632       资源大小:148.4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习题.docx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习题古代印度导学案班级: 姓名: 组名: 1、【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 3.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 二、【重难点】重点:种姓制度、佛教及早期传播难点:正确认识种姓制度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0-13,用笔划出关键词 )1、概括古达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2、了解种姓制度的出现、内容以及特点 3、了解佛教的起源、创始人、教义、传播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材料: 种姓制度它要求各种姓的人在种姓内通婚。如果不得已而与其他种姓的人通婚,只许高级种姓男子娶低

    2、级种姓女子,称这为顺婚;而反对高级种姓女子嫁低级种姓的男子,称此为逆婚。 从上述材料分析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五、【当堂训练】1、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例如“摩亨佐达罗 城市遗址”位于( )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地中海沿岸2、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某国是( )A希腊 B.埃及 C.印度 D .巴比伦3、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

    3、.首陀罗4、小林同学在网上查阅历史资料时,编写了以下资料,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B.古代印度的民主政治繁荣 C.种姓制度出现在两河流域 D.汉谟拉比法典用楔形文字刻在花岗岩石5、2017年6月16日,印度以所谓的“保护不丹”为由非法进入西藏洞朗地区而导致中印两国一度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中印同属亚洲文明古国,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是( )佛教 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 汉谟拉比法典A B. C. D. 6、当你听到人们谈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最可能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犹太教 D.印度教7、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4、料一: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种姓制度在印度法律上已经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材料二: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1) 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哪几个等级?其中哪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2) 该制度有什么特点?(3) 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目的: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当堂训练】1、A 2、C 3、B 4、C 5、A 6、B 7、(1)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贱民;吠舍、首陀罗和贱民是被统治阶级(2

    5、)不同等级各自固定的职业,世代沿袭,等级不同的人不能来往,更不能通婚(3)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古代印度基础练习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3.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 )的制度。A埃及 B中国 C印度D西亚4.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

    6、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居民从低到高分成四个等级是( )刹帝利 吠舍 婆罗门 首陀罗A. B. C. D.6.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7.在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8.几位同学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一部短剧,以下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

    7、度的史实是() A.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B.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9.在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个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渗透着宗教的影响。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C伊斯兰教 D道教11.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12.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

    8、物()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C“真主”安拉 D宙斯神1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你知道这首诗词与哪一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14.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1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 ) A经济发达 B地处大河流城 C人类出现较早 D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参考答案1.【答案】A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D

    9、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A15.【答案】B古代印度提高练习1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与乐山大佛相关的宗教是()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2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博得了众人的喝彩,与这个舞蹈相关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3下图中反应古代印度文明成果的是()A B C D4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息相关的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5、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

    10、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 ( )A. “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 “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 “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 “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6、在古代史上,原来生活在中亚高原,后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了当地居民的是 ( ) A 腓尼基人 B希伯来人 C雅利安人 D阿卡德人7、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 )的制度。A埃及B中国 C印度D西亚8、( )、( )、

    11、( )和( )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族制度。9、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 ),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10材料一:印度独立60年来,种姓制度的残余继续在社会中顽固存在。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应该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儿童的平等观念,彻底解决高种姓人对低种姓人的歧视。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上千年历史,这种把人划分为尊贵和卑贱的传统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社会有所体现。印度政府2006年9月14日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 请回答: (1)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等级,各有哪些人组成?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今消除种姓制度的两种

    12、方法,分别是什么? (3)今天印度为什么要消除种姓制度?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乐山大佛迄今已有1298年的历史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乐山大佛座落凌云山上,脚下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的汇合处。这是中国佛教徒为人类文化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故选A。考查学生对佛教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能力。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千手观音是佛教中的人物,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与佛教有关的内容还有大慈大悲、六根清净、功德无量、唯我独尊等。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13、。3【答案】C【解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选C。图片材料型选择题必须准确识别图片或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判断分析确定正确选项。4【答案】A【解析】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

    14、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和教义等。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国王虽把持军政大权,但婆罗门属于最高统治地位。B、C、D项均正确,故选A。考查学生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6【答案】C【解析】来自中亚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7【答案】C【解析】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

    15、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考察学生对古印度的理解。8【答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印度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考察学生对古印度的理解。9【答案】佛教【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古印度的基础知识的考查。考察学生对古印度的理解。10【答案】(1)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指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的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终生从事最低贱的职业。(2)重

    16、视对整个国民的教育;奖励不同种姓的人通婚。(3)种姓制度会加深社会矛盾,给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解析】分析:材料一主要是重视对整个国民的教育;材料二主要是奖励不同种姓的人通婚。点评:考察学生对古印度的理解。古代印度培优练习1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 ) A神化种姓制度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C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麻痹人们的斗志2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形成了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刹帝利 首陀罗 吠舍 婆罗门 A BC D3见右图,

    17、此人创立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4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佛教起源于 (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印度 C巴勒斯坦地区 D日本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第一是“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即通常所说的造孽),造业就不免受轮回(转生)之苦;第三是“灭谛”,说明必须消灭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磐”境界,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第四是“道谛”,说明要达到“涅磐”必须修道。佛教主张修行以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宣扬“众生

    18、平等”,不承认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的权威性,反对杀生献血的祭把和烦琐复杂的宗教仪式,否认必须通过婆罗门祭司才能修行得道。请回答:(1) 这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创立的?(2) 它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它的“众生平等”针对的是婆罗门教的什么制度?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根本目的,四个选项都是目的之一,但根本目的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2【答案】C 【解析】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等级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3【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图下的文字“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创立的宗教是佛教。4【答案】B5【答案】(1)佛教。公元前世纪,乔达摩?悉达多。(2)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务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将人分成不同等级的种姓制度。知识点: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解析】本题是对古埃及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佛教教义的核心内容即四谛,所以判断是佛教。点评:考察学生对佛教的产生,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理解。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导学案+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