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真题.docx

    • 资源ID:1159086       资源大小:42.83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真题.docx

    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真题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众传播 2.反馈 3.传播者 4.控制实验法 5.编码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创新扩散论的基本内容 2.简释传播选择的或然率公式 三、论述题 1.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可以分为哪些部分?试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15分) 2.试论“传播”-它的概念含义和研究类型。(25分) 199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国外关于受众(受传者)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流派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_论

    2、”、“_论”、“_论”、“文化规范论”等。 2.德国学者伊丽莎白内尔纽曼于70年代初发表文章,提出“沉默的螺旋”的观点。她认为,舆论的形成,包括_、_、个人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看法的理解这三个方面,以及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解释下列概念(每个4分,共20分) 1.受众 2.民意测验 3.法兰克福学派 4.内在效度 5.内容分析 三、辨析(每题10分,共30分) 1.传播与舆论 2.信息与讯息 3.“热媒介”与“冷媒介” 四、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每个10分,共20分) 1.传播媒介的发展受社会结构的制约。 2.人际新闻传播活动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五、论述(共25分) 1.

    3、传播的主要功能(15分) 2.大众传播的反馈类型的方法。(10分) 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符号 2.个案研究法 3.麦克卢汉 4.人际传播 5.把关人 6.传播媒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传播的类型 2.简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的互动关系。 2.谈谈你对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的看法。 200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每题5分,共30分) 1.信息 2.BBC 3.新闻 4.组织

    4、传播 5.拉斯韦尔 6.因特网 二、辨析:(每题10分,共20分) 1.反馈与前馈 2.“有限效果论”与“强效果论” 三、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类型。 2.简述“两级传播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 1.比较分析传播学中的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 2.举例分析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的传播特点。 200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传播 2.施拉姆 3.枪弹论 4.编码 5.试验法 6.知识沟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受众选择信息的

    5、过程 3.简述教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报刊的四种理论”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媒介整合的看法 200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专业知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广告 2.NHK 3.舆论 4.卫星电视 5.黄金时间 6.“第四媒体” 7.调查统计法 8.时代华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2.简述有限效果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说服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谈谈你对我国媒介集团发展的认识 2.试论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 200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

    6、解释(6个,每个5分,共30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大众传播的四项主要功能 3.纽约太阳报 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5.申农韦弗的线性传播过程(可以用图示) 6.施拉姆 二、简答题(4道,每道15分,共60分) 1.简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办报活动 2.“黄色新闻业” 3.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4.简介电视的“教养理论” 三、论述题(2道,每道30分,共60分) 1.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理论最初是由谁来验证的?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主要采取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发现,这项研究对传播活动或者传播研究有何现实意义)?试举例加以说明。 2.传播学者总结出

    7、哪些著名的宣传策略和方法?试举两三种具体说明,并以政治宣传或者广告宣传200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刻板模式 2.法兰克福学派 3.符号 4.创新扩散模式 5.把关人 6.伊利县调查 二、简答(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传播学在美国产生的原因 2.简述归因理论的三个假设 3.简述预防接种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 试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的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2.用三种假说来说明你对电视暴力效果的认识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拉扎斯菲尔德

    8、【参考答案】 拉扎斯菲尔德,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应用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他的研究对早期传播学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对媒介在总统选举中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48年这次研究的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这部著作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和“舆论领袖”的概念。这项研究被称为大众传播学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它推翻了“枪弹论”,宣告了传播效果研究“有限效果论”时代的到来。 2、五W模式 【参考答案】 五W模式是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先驱者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的一个线性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

    9、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说(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个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主要的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研究,对后续的传播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其单向性,忽略了反馈,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3、组织传播 【参考答案】 组织传播是由各种相互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而是组织外传播,两者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传播的功能主要包括: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和行成共识。 4、信息主权 【参考答案

    10、】 信息主权的概念是随着国际传播领域斗争逐步发展的产物。简言之,信息主权就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5、内容分析法 【参考答案】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研究定量研究方法之一,又拉斯韦尔引入传播研究,其主要用途在于对传播内容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主要步骤包括:提出假设;制定分类表;将传播文本按分类表进行编码归类;统计计算;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二

    11、、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媒介霸权理论的基本含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被广泛地用于媒

    12、介分析和媒介批判。按照葛兰西的论述,要理解大众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从社会秩序或国家形成及维系的过程来了解,所以,“霸权理论”对于传播学者在进行媒介分析和批判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启发:第一,必须弄清统治阶级对媒介的控制方式及程度;第二,必须了解大众传媒生产的基本功效;第三,必须认识媒介意识形态的社会功效。 2、马克思主义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有哪些?试简述之。 【参考答案】 本题请参考传播学史第四章。三、论述题(共80分) 1、新技术与大众传播媒介关系如何?推进新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经济、社会动因何在?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之。(30分) 【参考答案】 技术问题是传播媒介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论题

    13、。关于第一问,这里必须要从媒介技术发展史的角度阐明技术对于媒介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同时需要指出技术决定论的缺陷,而要放在唯物史观的事业中看待媒介本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实的关系。第二问应当从技术适应现实需要、经济利益价值生产、社会文化动因等角度分析技术应用于传播媒介的潜在动力。第三问要求运用传播理论来分析,可以参考的理论比较多,诸如因尼斯和麦克卢汉的理论、贝尼格的控制革命理论等等,都可以用来分析技术发展与媒介,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2、论述知识沟假说的产生背景及主要内容,你认为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沟”有哪些表现?试论这种现象的政治学及社会学意义。(30分) 【参考答案】 本

    14、题可以参考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的相关章节。关于最后一问,知沟现象的政治学和社会学意义,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来阐述: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社会发展的均衡性问题,这既是一个政治学议题,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议题,即社会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另外还可以考虑文化认同的问题,即媒介所带来的知识沟问题,已经在文化领域造成了文化认同的分裂,这种分裂的主要表现就是文化上的割裂,这一结果的主要成因之一就是媒体的大众文化本身的倾向性特质。 3、传播学的基础学科(社会科学)有哪些?试述传播学与其中一门学科的渊源与互动。(20分) 【参考答案】 具体请参考北京大学2002年传播学试题简答题第二题。这就提醒广大

    15、考生注意,在复习过程中有必要了解其他院校的历年试题,以其作为补充,检测自己的复习情况,为考试作准备。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传播 2、知情权 3、社会顺从理论 4、媒介控制 (法兰克福学派) 5、格伯纳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内容。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有哪些?请简述之。 三、论述题(第1题、第2题各30分,第3题20分,共80分) 1、社会认同与阶层分化的社会心理学及传播学原理是什么?结合我国的传媒实践,论述上述概念的运用及价值。 2、你怎样理解大众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

    16、性?请联系实际论述之。 3、结合目前我国媒介改革的现实,谈谈你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国际化的看法。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名词解释 1. 贝特森 2. 参考群体3. 证词法 4. 定量分析法 5. 媒介即讯息 二、简答 1、拉斯韦尔的宣传观 2、举例说明大众传播对于社会的真实建构三、论述 1、试论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 分析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伦理道德问题,应该说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传统而又有着深远意义的话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面临越来越多的物质诱惑的情况下,新闻从业人员如何保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传统的题目也有其便于解答之处,考生可根据所

    17、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予以阐述。 参考答案新闻伦理建树是中国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是大众媒体能否树立起公信力,成为主流媒体的关键。新闻伦理为媒体传播新闻提供全过程的价值取向,成就媒体的权威与尊严。媒体间新闻伦理的抗衡,将是媒体品牌时代无可避免的“内功比拼”,谁能够建树伦理谁就能够“战胜于朝廷”。 目前,在标榜人文关怀的媒体中应该说存在一些偏见与歧视。这种偏见与歧视不是产生于媒体本身,而是产生于社会的部分人群,但最终被媒体放大了。比如现在报道中的普遍流露的“仇穷现象”,一些报道有意无意地将城中村定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将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矛头指向流动人口,或是将个别败类的个案上升为行业监督报道的

    18、“一叶知秋”做法,就是典型表现。 媒体暴力往往比现实暴力更为恶劣,媒体暴力在对报道对象隐私权和名誉权赤裸裸地侵犯,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是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信念与承诺。这需要媒体从大众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立场、传播效果方面对自身行为进行掌控与规范,努力获得社会成员在社会习惯和社会心理上的认可。作主流媒体,除了遵守公共的法律规定外,新闻伦理的建树更是一家大众媒体能否树立起公信力、成为主流媒体的关键所在。 建树新闻伦理,除了满足主流媒体的功利目的,更是我国媒体发展的必然。我国媒体有着国家包办、新闻报道方针国家制定的发展历史,在这个历史阶段,媒体有着国家赋予的“天

    19、然的权威与尊严”。但在自由竞争的历史阶段,媒体的社会地位基于公正、独立的报道,需要努力用自己的日常报道表达出自己的道德内涵,赢得读者的信任与支持。但目前很多媒体的思维还存在于“国家赋予权威”的阶段,从而出现忽略伦理建树甚至出卖伦理的现象。表现在“新闻暴力”时而发生,甚至突破社会道德底线谋取媒介私利。媒体不建树新闻伦理,将如约瑟夫、普利策当年担心的那样,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理念,报业将难以为大众服务,甚至会变得十分危险。 新闻伦理已经成为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成功的主流媒体及他的从业人员必须将新闻伦理内化为自己的意志。新闻伦理更是新闻行业迈向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它为媒体的新闻传播行

    20、为提供专业的价值坐标,提供全过程的价值取向。新闻伦理的建设需要新闻传播人员增强道德责任感,建立起稳固的职业操守和业务道德规范.2、对于网络文化的了解和评价 分析网络文化可以说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网络文化现象。除了在大方向上的把握之外,学界对此也并没总结出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这类题目的解答可以说是比较宽松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去分析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

    21、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 在人类既往文明交流史上,由于地理阻隔、语言不通和科技手段落后等原因,不同地域的文明之间很难进行文化交流,它们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地域性。这种独立性、地域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们的产生、发展与形成往往是不同步的,各自有各自的文化时空。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勃兴,各个文明之间逐渐加大了交流的深度和沟通的力度,但是,各个文明之间尤其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网络的横空出世,彻底粉碎了文明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隔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强力

    22、推动下,网络把各个不同文明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今天,西方国家的网络发展同东方国家的网络发展没有大的差别。就某些表现而言,有的东方国家甚至还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可以预料,网络文化发展的全球性和同步性必将给各种现有的文化带来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网络文化由于几乎不设门槛,没有政党、财团、社会集团和社会团体的力量规制,既无“把关人”之碍,又无专业身份之限,只要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和想法。现在,网络文化中最彰显个性的就是“客”文化,如播客、博客、威客、炫客、掘客、闪客、维客、印客、拼客、黑客、骇客、粉客等等,多种多样的“客”文化充分展示了网络文化的平等性和互动性,也显示出网络这

    23、个平台确实是非常适合个性的生存与发展。网络博客是“客”文化中一种富于特征的表达方式。一般平民、文人、明星乃至政治家们都喜欢使用它。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前,就巧妙地把个人博客作为竞选的有力武器,赢得了选民的拥护。 以往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具有各自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在传媒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地位。传媒文化的丰富性,正是来自于它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可是,网络文化的出现似乎对以往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威胁。在信息发布与传播的速度方面,在信息内容的存量方面,在信息表达的方式方面,网络把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书籍、音像等具备的优点、长处和功能集于一身。上网看报、上网看书、上网购物、上网看电影、上网看期刊、上网听

    24、音乐等,现在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传统的传媒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意见领袖,完全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性短信,完全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越大。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十分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虽然网络的连接已经实现全球化,在今日世界,网络文化不可不注意国别性。任何文化都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

    25、,我们要充分享受网络这个人类文明最新、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像我国这样正在加快前进的发展中大国,尤其要注意结合国情,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像抓传统媒体那样大力抓网络文化队伍建设。3、根据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中都有哪些制度改革?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法2.熵3.赖利夫妇模式4.社会责任理论5.英尼斯二、简答题1.简述芝加哥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2.简述罗伯特帕克对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命题三、论述题1.比较中西方的媒介产业制度,论述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2.当今

    26、大众传播已经走向“小众传播”,但一些如世界杯,奥运会的媒介事件却仍能吸引大量受众,请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3.用说服理论分析下面国务院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对台湾的义正严词的讲话中用到的传播技巧分段写)“公投制宪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举动。陈水扁为了谋求自己连任,不惜将台湾的利益作为竞选工具,把广大台湾人民作为赌注,把台湾同胞推到与祖国大陆冲突的边缘,这是极不道德的,是在破坏台海和平。其所作所为,是要把台湾同胞多年来的艰辛成果毁于一旦。”王在希说,“台独”是一条底线。我们一再表示,我们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因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不愿看到兵戎相见。但最终能否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祖

    27、国大陆方面。如果台湾的当权者,与社会上“台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一起公开搞“台独”,公然向祖国大陆挑衅,那武力恐怕就难以避免。“台独”就是战争,也就是这个道理。他指出,李登辉为了给“台独”分裂势力壮胆,为了消除中间选民对他们搞“台独”的忧虑,一再误导舆论,甚至说什么“中共是纸老虎”,宣传什么如果大陆对台动武,美国会保护台湾。这是很危险的,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王在希指出,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法理上看,台湾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过去一直的共识。任何人企图用公投的方式,达成“台独”分裂的目的,都是不能容忍的,也是非法的。打着民主的旗号搞“台独”,利用民意搞分裂,

    28、这是陈水扁的一大特色。陈水扁当局推动“公投立法”,就是试图为其今后搞“台独公投”提供法律依据,图谋通过公投来实现“台独”主张。对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我们一直认为是台湾内部的事情,我们不会介入。但对利用选举大搞“台独”分裂活动,我们将旗帜鲜明地坚决予以反对,这是我们的一贯立场。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刻板模式2.沃尔特李普曼3.随机抽样4.受众商品论5.符号互动论二、简答题 (每题20分,共40分)1.试评述“媒介技术论” 。2.简述媒介专业主义的原则。三、论述题(第一题20分,后两题每题30分,共80分)1.胡锦涛总书记到“人

    29、民网”视察,结合这一现象解释新媒体对社会的意义。2.结合今年趋冷的全球经济形势,评述文化依附理论。3.结合实际谈谈态度劝服理论对大众媒介舆论引导的作用。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1、杜威2、符号3、刺激反应机制4、发展传播学5、女性主义研究二、简答1、什么是“受众商品论”?怎样开发受众的价值?2、什么是传播制度?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三、论述1、你怎样看待“网络乌托邦”?试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2、简述你对大众传播文化效果的认识3、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热点问题,请根据相关理论分析这一问题并说明其媒介在其中的作用及表现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传播理论与历史试题一、名词解释(6分每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理论与历史1999真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