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09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docx

    • 资源ID:11561010       资源大小:46.0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9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docx

    1、09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09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选修内容例9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史记o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A B C D【错解分析】本题考生易错选D或A。原因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全面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和选项一 一对照。【解题指导】运用排除比较法解题。从材料中归纳,无项奖励耕织内容。根据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得出废分封,行县制,根据为开阡陌封疆,

    2、而赋税平,得出废井田,根据平斗桶权衡丈尺,得出统一度量衡。【答案】C 练习91:李斯谏逐客书中写道: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商鞅之法,移风易俗的主要表现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 提倡少数民族学习和采用汉族先进文化D.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例9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3、D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错解分析】本题考生易错选A。原因是:不能正确把握改革的性质、实质和时代特征,误认为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指的是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解题指导】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主观目的之一是为民族资产阶级参政入政开辟道路。根据改革的性质和时代特征,为变法而争求上书在当时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性质、实质、目的,并掌握时代特征。【答案】B 练习92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在政治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如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这些上谕的颁布

    4、( )A.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B.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C.国民言论自由不再受到限制D. 完全符合民族资产阶级预定的愿望和要求例9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了( )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 官吏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A B C D【错解分析】本题考生易错选D。原因是:不能准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和选项一 一对照。【解题指导】运用排除比较法解题。从材料中归纳,无项内容。提举使复以多散

    5、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反映出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有利可图,提举使对各郡定额、强制分配,把它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答案】 B 练习93:王安石变法的经验教训留给我们的启示有( )变法不可能一帆风顺变法者要有坚定的信心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要树立变法图强的意识变法的实施过程要得当, 监督到位,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A B C D 例9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

    6、民力均矣。 -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请回答: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

    7、你有何看法?(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错解分析】(1)在回答第一问和三问时,不能根据设问要求,获取材料信息,概括分析问题;(2)在回答第二问和第四问时,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回答问题的角度。【解题指导】回答第一问,从两则材料对募役法的不同态度出发,归纳其理由;第二问,从阶级本质出发来思考;第三问,从两则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相同态度及其认为对封建社会的影响程度来说明;第四问,从变法的性质及根本目的角度思考。【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一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二反对,理由是募役法使富者更富、穷者

    8、更穷,使人民失业。(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为害大。但材料三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为百姓之害,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为害久远。(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练习9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

    9、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材料三:歌颂王安石功绩的诗: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北宋)韦骧钱塘集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2)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4)你怎样理解材料三这首赞诗?例9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举行交响音乐会)材

    10、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一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请简要说明理由。(2)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4)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

    11、革有哪些共同特点?(5)中国的改革最终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请指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错解分析】第一问,回答理由抓不住角度,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不能从内容出发分析影响。第二问,不能从近代化高度看待文明开化,不能宏观分析问题;第三问,不能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问答问题不全面,不准确,层次性差。第四问,把握不住回答问题的角度,即从经济基础入手,看改革派和保守派力量对比。【解题指导】第一问,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从内容出发看影响;第二问,从明治维新的文化措施及作用角度思考;第三问,归纳光绪帝言论中的主要结论;第四问,从变法方式、内容及相同局限性去思考;第五问,从改革与保守力量

    12、的对比角度思考。【答案】(1)第一种看法:不真实;这是作者美化统治者,因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第二种看法:真实。通过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认为是沙皇赐予的,感激统治者;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赎买份地。(2)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倡导文明开化。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3)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5)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派势力十分强大,力量对比悬殊。练习95 :【历史上重大改革

    13、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14、布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

    15、)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例9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欧洲强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开始对外扩张之时,弃旧图新的日本人开始寻找图强之路。被称为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之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明治维新帮助日本,摆脱了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五条誓约材料二

    16、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已诱导人民。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有赖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在于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材料三 涩泽荣一被誉为整个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祖师爷。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涩泽子爵话论语 (1)从材料一中,五条誓约

    17、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 (2)从材料二中看出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政策是如何实践的?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涩泽荣一提倡论语加算盘的看法?【错解分析】不能根据设问要求,阅读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限信息,加以概括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如,对材料一中的五条誓言的分析,对材料二 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 、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 的分析,对材料三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的分析。【解题指导】第(1)问,由材料以可以看出五条誓约要实行改革的决心与意志;第(2)问,由材料中兴办官立事业,是以示例 、人民是否勤勉于工业,联系课本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由对

    18、材料中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的分析即可作答。【答案】(1)制定了改革的施政纲领;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2)殖产兴业。创办国营企业,引导私人企业。后来政府转而扶植保护私人企业,将一批国营企业赠送或低价出售给民间资本家。(3)他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儒家重知识、重集体、重道德、讲奉献、提倡和谐的优良传统相结合。(仁与富的结合)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练习96 :阅读下例材料材料一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避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作、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

    19、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

    20、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或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试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例9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材料四 孝文帝诏曰:代人(即鲜卑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

    22、胤,混然未分。其穆、陆等八姓,皆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高祖崩,(元)禧受遗辅政。虽为宰辅之首而潜受贿赂。禧性骄奢,贪淫财色。(士族)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 -魏书(1)材料一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3)阅读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错解分析】不能根据设问要求,阅读和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和分析。如第一问从材料中找出实行汉制的依据,第二问从材料中概括出

    23、迁都的策略,第三问,据材料概括改革后的社会状况。【解题指导】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提炼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可以判断实行汉制的依据。第二问,根据外名南伐,其实迁也。可以看出迁都洛阳的策略。第三问,根据洛阳大市,周围百里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可得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根据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可得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疆域辽阔,民族融合;根据潜受贿赂。禧性骄奢,贪淫财色 、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等,可得

    24、统治阶级追逐奢华享乐之风逐渐滋长,腐化之迹可见。【答案】(1)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策略:以南征为借口。反映: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不是一帆风顺的。(3)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统治阶级追逐奢华享乐之风逐渐滋长,腐化之迹可见。练习9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初,百姓咸

    25、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前提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

    26、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例98:【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图片,结台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英国宪章派集会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回答:(1)上述图片从争取民主权利方面反映了工人运动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2)上述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了什么认识。【错解分析】审题失误,忽视了第一问的从争取民主权利方面这一要求,不能审清发展趋势这一设问要求,不能从经济、阶级、思想理论等角度分析原因。回答第二问,教材知识掌握不好。第三问

    27、,不能紧扣民主化进程的作用来回答问题。【解题指导】(1)审题时注意从争取民主权利方面的要求,发展趋势要答其发展变化。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原因从经济思想理论指导等方面分析。(2)影响结合课本知识作答。(3)认识应紧扣对民主化进程的作用。【答案】(1)发展趋势:从争取普选权到建立工人政权。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科学理论和国际工人组织的指导。(2)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公社为无产阶级建立新型民主政权树立了榜样。(3)广大工人阶级是民主化进程中-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练习98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8、 材料一 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 图1 矿道里的工人 图2 运煤的童工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材料三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

    29、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请回答:(1) 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例99:【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6年7月6日由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空言的核心思想就是这段举世闻名的文字: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为造物主赋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

    30、、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利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析政府。 -世界文明史中册第163页 材料二:美国革命者制定联邦宪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独立宣言所宣布的各项政治民主原则提供一个有效地保障。联邦宪法的制定者在热切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世界文明史中册第164页材料三:1955年,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采。1957年,美国政府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制度,这幅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荣获年度大奖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记录了当时生动的情景。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刚刚宣布解除种族隔离,黑人女学生多罗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学考入当地中学,但是运到种种阻挠,结果,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1000名空降兵到该地护送这九名黑人学生入学。但是,军队能压服暴徒,却压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观念。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学生后面出洋相,校方的两个护送人,神态也截然不同,一个是坚定神


    注意事项

    本文(09高考历史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7.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