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册人民版必修3.docx

    • 资源ID:11545546       资源大小:137.47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册人民版必修3.docx

    1、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册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他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基础的是()A“奖励耕战” B“崇尚自然”C“君轻民贵” D“无为而治”3下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荀子C. 墨子 D韩非4温总理在指挥青海玉树救灾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

    2、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 B孟子C老子 D韩非5某班在模拟稷下学官诸子辩论的场面,其中代表法家的同学说()A“民贵君轻,社稷次之”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兼爱非攻,互助互爱”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6“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了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A老子 B孟子C墨子 D荀子 7.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A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8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该设想把孔(子)孟(子)

    3、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下列言论不属于这四人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9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10学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乙:英语老师着装

    4、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A甲 B乙C丙 D丁11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12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

    5、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13阅读下面两幅图(图选自三联出版社蔡自忠漫画),然后回答问题。图(a)图(b)(1)图(a)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6、2)图(b)表现的人生态度是什么?(3)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

    7、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材料三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二汉代儒学1自汉代以来,有人称“焚书坑儒”为“灭学之祸”,主要是因为它()A加强了专

    8、制统治 B摧残了思想文化C阻碍了儒学发展 D践行了法家主张2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顾炎武3一首陕北民歌这样唱道:“老天爷爷你睁睁眼,下场大雨哥哥留一留。”歌词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观点有关的是()A君权神授 B三纲五常C天人感应 D心外无物4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D明朝八股取士5下列哪项不是太学兴办的影响()A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

    9、官的规矩B非贵族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C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D全国包括地方的教育系统也得以建立6“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C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7西汉宣帝时发生了一次日食,宣帝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做法体现了()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的思想 C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D“无为而治”的思想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

    10、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9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10“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

    11、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11下图主要反映了()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A董仲舒向皇帝提倡儒学B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各个学派在讨论学术思想D儒家经典备受汉代学校教育的重视12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a) 图(b)(1)图(a)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图(b)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 (3)图(b)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12、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有人说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13、这在上述言论中有无体现?并阐述理由。14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秀才看榜图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下列说法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失去了对用人权控制D实现了选贤任能三宋明理学1北宋张载对理学的创立所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B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C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D建构了包括万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 B孟子C董仲舒 D荀子3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

    14、,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A孟子 B董仲舒C朱熹 D李贽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A. 董仲舒 B. 朱熹C王守仁 D李贽5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6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守仁7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由于下图几个人的努力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理学阶段。他们的共同主张是()程颢程

    15、颐朱熹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提出发展工商业等经世致用的思想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8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C“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D“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9“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10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

    16、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先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

    17、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三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

    18、影响的认识。14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的基本观点是()A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道统”思想B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C推崇“尊王攘夷”,批评唐代政治D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

    19、,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材料三曾经有一个关于王守仁的传说,说是王守仁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知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守仁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 “五十年后王守仁,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王守仁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中华读书网”材料四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

    20、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象山先生全集请回答:(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3)材料三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5)据材料一、二、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

    21、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2焚书何心隐论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A遵循学以致用 B倡导婚姻自主C挑战正统思想 D鼓吹专制集权3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的是()A李贽 B黄宗羲C王夫之 D顾炎武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日知录C李贽续焚书D王夫之船山遗书5下列思想家中,其哲学思辨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顶峰的是()A周敦颐 B李贽C黄宗羲 D王夫之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

    22、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 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7清朝初年,唐甄在潜书中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这说明他的思想主张是()A批判专制主义君权 B要求推翻封建制度C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追求西方民主政治8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下列哪位观点与其对立()A黄宗羲 B. 李贽C顾炎武 D王夫之9黄宗羲认为:“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

    23、而刑措(废弃不用)矣。”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他们共同的主张是()A反对君权神授,主张民贵君轻B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C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众治”10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A应专攻儒家经典B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C应旨在经世致用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11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12黄宗羲、顾炎武、

    24、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13针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研究学问上的不足,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家提出了()A工商皆本 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 D发明本心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请回答:(1)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

    25、认识的共同点。(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5“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

    26、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练习册参考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A解析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2C解析 “君轻民贵”思想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人民

    27、放在君主之上,固然是重视民生,因而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3A解析 老子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4B解析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5D解析 本题考查再现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法家主张法治,中央集权,故选D。6C解析 本题考查再现历史知识能力。“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张。7D解析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甚至答复竟完全相反,说明孔子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答案,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D。8B解析 A项是孔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孟子的思想,D项是老子的思想。9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其含义是说,君主治

    28、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10B解析 深入理解各派学说的观点,其中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比较节俭与亲民,故乙说法错误11B解析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崇尚无为而治,强调一切顺其自然,提倡清心寡欲。12答案 (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材料四的主张。因为该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3答案 (1)孟子的儒家学说,在“仁”的观点之外,宣扬“义”的思想,体现了舍生取义的品质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2)老子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而且有辩证法的思想。(3)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解析 本题是一道情境题,有图有文,图文结合,有较大难度。解答本题注意图文和教材结合,弄清楚考查的是教材的哪一部分知识。14答案 (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2)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主张通


    注意事项

    本文(学练考高考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册人民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