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589人教版物理人教版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案3.docx

    • 资源ID:11528224       资源大小:191.0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589人教版物理人教版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案3.docx

    1、2589人教版物理人教版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案3第五章 凸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1课时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制作

    2、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学生用: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瞬间导语:假如你在开幕式的现场,要想看清这美轮美奂的场面,你会选择什么工具呢?要想使这精彩的瞬间成

    3、为永恒,应该怎么办呢? 照相机、望远镜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透镜。设计意图:通过收看视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观看视频,感受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瞬间。望远镜照相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二、合作探究,建构知识一、照相机1、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导语:同学们,大家对照相机都不陌生,你都了解哪些关于照相机的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哪些关于照相机的知识?看一看1、出示老式照相机,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各小组交流对照相机

    4、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比赛看哪一小组收集的问题最多。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重点掌握镜头和底片的作用。2、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1、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光圈环: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调焦环:调节焦距2、成像过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在胶卷上,形成物体的像,胶卷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被记录在胶卷上,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做一做 自制照相机1、认识照相机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按照视频中的方法来制作模拟照相

    5、机。2、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屏幕上的图片,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过后进行问题讨论环节,促使学生对相关表象的认识深入一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小结:体验后学生很容易得出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实像还是虚像可以预设出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知识拓展要使看到的像再大一些,应该怎么办呢?此环节允许学生下位进行摄影体验,便于学生调整人与图片的距离,并注意调整镜头和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使半透明薄膜上呈现清晰的像。设计

    6、意图:开放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决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照相机成像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获取的过程,实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贴近生活数码相机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了解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 成像原理: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拓展运用拍完班级毕业合影照片后,再拍个人照片,应该如何调节?导语: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副精美的图片(透明胶片):两个小孩在草地上放牛,你们想看吗?老师想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清,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看一看1、出示老式投影仪,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2、观察精美图片从“安培和移动黑板

    7、”故事投影片中,拿出一张让学生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透明胶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预设,最后讲解)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把“安培和移动黑板”故事的五张投影片逐一放完,简介安培事迹。小结:体验后学生很容易得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实像还是虚像可以预设

    8、出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知识拓展:如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镜头应如何调节,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如何改变?设计意图:利用老式投影仪实际操作,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讲解。贴近生活: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它的结构和原理。崭露头角:在使用投影仪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字母“F”,则投影胶片上应是( )A.B.C.D.解答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的疑惑了解成像的过程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制作模拟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摄影体验利用自制相机,观察图片(如下图)并回答问题。照相机离图片近些镜头向前伸

    9、,离半透明薄膜远些解答学生在新课学习前的疑惑了解数码相机的原理想看,但看不清。投影仪根据实物图,认识投影仪,并回答: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物体经投影仪成 立、 的像,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像距(填大于、小于),平面镜的作用是 ,凸透镜的作用是 。通过安培的故事,启发学生要学习科学家们钻研科学的忘我精神,但不能学习在大街上思考问题,被车撞到可就麻烦了(玩笑)。学生讨论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和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得出:要想得到正大的像,应将投影片倒放。三、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做一做,看一看:1、利用桌面实验器材,想办法看清图片上的内容,尽可能多的找到不同的方法。2

    10、、你观察到的像有什么特点?3、如何能使看到的像更大些?知识拓展:用放大镜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们现在手上没有现成的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设计意图: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设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用放大镜实际观察正立、放大的像离物体稍远些装水的玻璃杯、装水的饮料瓶四、实像和虚像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像和物异侧虚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像和物同侧讨论交流:放大镜观察到的像与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实验演示:凸透镜成实像

    11、和虚像的实验动漫展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光路分析: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投影成像的光路图放大镜成像的光路图我来总结:实像和虚像的特征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和物异侧虚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和物同侧活动升华 设计一组练习(课件展示)采用学生分组强答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掀起课堂上的第二次高潮。既帮助教师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学生巩固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活动延伸 紧扣教学目标的观察实验活动结束了,但很多学生想弄清楚的照相机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得到解

    12、决,可通过两项安排来达到将活动延伸到课外的目的:一是利用校园局部专业网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二是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摄影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让活动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中,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学生畅所欲言,对比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的不同特点。仔细观察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会画会分析光路图学生通过实验和光路图总结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见附件1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收获与疑惑。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解答见附件2五、布置作业出示思考题题目 见附件3课后完成【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生活中凸透镜的应

    13、用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 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实像 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和物异侧 像和物同侧 【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们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让学生动手自制模拟照相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从“合作、探讨”入手,在充分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展示时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只能作为配角,或者只作为幕后的“导演”,不能去抢占“演员”的

    14、舞台,要充分相信学生,多鼓励他们有这个能力,他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3、已经学会,不再重复。在预习中已学会的问题,在探究中不再出现。4、超出目标,巧妙跳过。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超出本节要求的,我巧妙的跳过,不偏离教学重点。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预习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还需揣摩,要有思维含量,不要太直白。例如,学习透镜时可以给学生列出生活中不同的透镜仪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凸透镜或凹透镜。2、问题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3、适当加一些探究问题的细节,

    15、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评估反思的科学素养,逐步提高探究能力附件11、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2、小丽同学从如图所示的位置透过球形的玻璃钢欣赏水中游动的一条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 A、缩小了的金鱼虚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 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放大了的金鱼实像3、小黄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再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手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

    16、让眼睛离手稍远些附件2【课堂检测】1、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一些特点,错误的是(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4、下列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符的是( )A倒立 放大 虚像 B.倒立 缩小 虚像C. 正立 放大 虚像 D.倒立 缩小 实像附件3【作业思考题】 课下利用校园局部专业网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关照相机的使用,鼓励学生在课外参加摄影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一周后组织摄影展评比赛。


    注意事项

    本文(2589人教版物理人教版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案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