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docx

    • 资源ID:11507622       资源大小:29.2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docx

    1、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三者彼此制约又互相促进,是人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中,也毫不例外地显现出这三者交互作用的实现过程。第一节 艺术知觉 艺术知觉基于一般知觉。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艺术知觉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艺术知觉产生于情感,也表现于情感。因而,具有情感特征的艺术知觉便有了自己的独特性。 一、唤情结构 同一般的知觉一样,艺术知觉也是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对象

    2、的。但它所把握的是一个特殊的整体包含着与某种情感相关的众多因素的整体,我们将之称为唤情结构。这一结构在组织过程中便是伴随着某种情感或者干脆就是按照某种情感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唤情结构体现着艺术知觉的整体性。对于这种结构的知觉组织,便构成了对于艺术形式的整体把握。 唤情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 1静态唤情结构。 艺术心理学认为,色彩、线条、块面、声音等因素与人的某种情绪、情感密切关联在一起,或者它们就是艺术家某种情绪与情感的外观,故有人称之为感情的材料。包含一定情感和情绪的形式因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就有了静态的唤情结构。 2动态唤情结构。 有机体的情绪或情感往往关联着明显

    3、的躯体变化,我们将之称为表情动作。 以表情动作为核心的动态因素依据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动态的唤情结构。它实现于动态,但却未必是一个历时的动态过程。例如:雕塑就是十分典型的以动态结构为其形式依据的艺术。但它表现的不是一个动作过程,而只是一个动作的最佳点雕塑家们称之为动作的“黄金点”。绘画、摄影要捕捉的也是这么一个“黄金点” 3两种唤情结构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艺术对象的复杂整体。 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构成艺术整体的静态唤情结构和动态唤情结构。前者是可以独立地构成艺术形式的,即人们通常所谓的“形式艺术”、“装饰艺术”等。后者则需依前者而存在,无法直接构成艺术形式。 对于大多数艺术对象来说,两种唤情

    4、结构常常是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艺术对象的复杂整体。 二、知觉对唤情结构的捕捉 1艺术知觉的选择性 2艺术知觉的造型 三、艺术知觉中的情感变形 心理学实验表明:感官脱离事物的那一瞬间,该事物在人脑中原来的印象便立即开始泛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丰富性和鲜明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的过滤。又由于新表象的辉映、烘染和浸润,因而该事物在人脑中的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即表象的某些部分可能被削弱、冲淡甚至被遗忘了,而另一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而突出出来。客观刺激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心灵后都会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变形。 引起变形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看主

    5、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 2主观原因。变形的心理形式很多也很复杂,它在知觉中可以发生,在表象记忆中,在想象中可以发生,在意象中也可以发生,但这一切变形都是以知觉的情感变形为基础。尤其在创作中没有知觉的情感变形作依据,艺术想象中的情感变形就不会那样大胆和自信,没有知觉变形的切身感受,艺术家的创作也就很难成功。 情感变形是人在知觉对象时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艺术知觉最易干浸染上情感的色彩,因而这种情感变形的现象也就是最经常、大量地发生着,并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1一般知觉的情感变形,是情感压倒了理智的情感变形。艺术知觉中的情感变形则是更多地依赖于理智的分析与指导,是某

    6、种变形规律的刻意追求。 2艺术知觉的情感变形需要借助日常的知觉变形经验,因此,它也必须进行一定的情感体验。 四、艺术知觉的相对稳定与调节 艺术知觉的恒常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常常表现为对一般知觉恒常性的否定上,它是以对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或变形规律的恒常追求体现出来的,体现为艺术知觉的相对稳定性。 艺术知觉中,知觉主体并非被动地接受外来的刺激信息,而总是表现出自己的选择与偏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知觉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的知觉是相对稳定的。艺术趣味的稳定性对主体的艺术活动的影响表现为正向与负向两个方面: 1正向影响。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来说,知觉趣味的稳定性有助于创作经验的定向积累、创作潜力的

    7、充分发挥和创作风格的形成。此外,艺术趣味还影响着创作主体对纷繁复杂的创作材料的独特观察、感受和汲取。2负向影响。已经形成的知觉趣味常常会导致艺术创作活动的排他性与狭隘性,其主要原因在于艺术趣味的相对稳定性使艺术家的知觉活动形成了一种定势, 要想克服艺术知觉趣味稳定性的负面作用,就需要注意发挥其自身的调节性作用。艺术知觉趣味的调节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不同的年龄阶段,主体的艺术知觉趣味有着明显的差异。无忧无虑的儿童很少喜欢悲剧,但当他成年之后却很可能是最优秀的悲剧艺术家。 2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艺术知觉趣味的变化。战乱年代,艺术家的知觉趣味多指向于战事以及战斗中的人,而时政安定、经济繁荣的

    8、时代,艺术家的知觉趣味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艺术熏陶对于知觉趣味的影响尤为明显。例如我国十几年前对交响乐感兴趣的人还不多,但近几年通过多渠道音乐欣赏的熏陶,舆论的倡导,人们对交响乐的兴趣普遍提高了。第二节 艺术观察 观察,就一般性而言,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艺术观察是在人的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过程中所必备的一种心理品格。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观察是一种全身心的体察,需要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它凝结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因素,受制于主体的心理结构,并因此而表现出了巨大的个性

    9、差异。一、艺术观察的基本特征 与一般观察相比,艺术观察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情感性 2、主观差异性 3整体性 4理解性 二、艺术观察力的提高 艺术想象力的提高有赖于许多条件和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二点: 1主动积极地观察。 2观察中要善于思考,敏于发现。 三、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家对艺术观察的研究 活跃于艺术创作领域的艺术家们对艺术观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分析,概括起来看他们的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虚构与艺术观察 以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反对机械地复制客观事物式的观察,主张用艺术观察的奇趣去反映和表现艺术家内心炽热的情感。他们偏重于从主观世界的内部出发对待艺术观察。 法国的

    10、象征主义诗人和文艺理论家瓦莱里认为:纯诗事实上是从观察中推断出来的一种虚构的东西。他所谓的虚构即严密的创作构思,而艺术观察则是达到这种虚构的准备阶段。 法国的表现主义文学家埃德施米特也极力反对在艺术观察中复制客观对象,单纯以艺术感知为满足,他主张应以情感的扩张来观察。在以上这些艺术家看来,从艺术观察中推断出来的艺术虚构,应该用情感的无限扩张来表达艺术家的心理。 2自由与艺术观察该派也偏重于主体的内心体验,认为艺术观察是自由的,它所要发现的是生命的简单运动。在他们看来生命的意向是通过若干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简单运动或者说是将若干线条组合起来并赋予其意义的运动。艺术观察就是要捕捉这种运动,但这种捕捉是

    11、通过一种共鸣把自己纳入到对象的运动中。因而他们否认艺术观察必须尊重客观事物。 3自我与艺术观察 弗洛依德认为,许多心理小说中作品主人公的典型特征是从内部来描写的,即作者仿佛是坐在主人公的大脑里对其余的人物从外部进行观察的。作家用自我观察的方法将他的“自我”分裂成许多“部分的自我”。这样,就使得他自己的在精神生活冲突中的思想在几个主角身上得到体现。而在这些作品中,“自我”则以旁观者的身份得到满足。弗洛伊德所强调的自我观察其实就是艺术家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忆与体验。 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也认为:一篇文学作品的全部素材都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把这些素材聚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部恢复失去的时间的作品

    12、,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要经常观察别人所不注意的东西,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东西,这样,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动作等就会完全符合生活的真实,就如同出自解剖学家的科学观察一般。因此,在这种理论看来,艺术观察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观。西方现代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这些艺术观察理论的产生,大多是出于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不满。他们注重探求心灵的自我分析和暴露,追求意识的流动和显现,通过对艺术观察的内部向发展,创造了现代派艺术复杂的和多层次的表现方法。他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使艺术观察发展为更深刻意蕴的虚构。这就使得艺术观察从获得艺术感知和表象的具体形象走向了艺术创作中的印象、憧憬和意象等更深层的心理结构。第三节 艺

    13、术想象 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个对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加工改造过程,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物的影响下发生的。因此,虽然想象出来的结果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乍看起来好像是超现实的,但是组成这些“虚无”之物的原材料在现实中是能够找到的。任何想象都不是无中生有,即使最虚幻离奇的形象也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丰富、发展想象力的基本功就在于经常大量地感知形象和深入地体验,从而在大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想象力的充分活跃提供营养。 与其他心理过程相比,想象是一种受到限制较少,因而也更为自由的心理活动方式。因为艺术创作是一种“由无生有”的精神创造,它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有超出

    14、一般人的想象力。因此,艺术家历来被视为是一些耽于想象、善于想象的“疯子”。中外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也都极其推崇想象的“神力”,把它视为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黑格尔就把想象力称作“最杰出的艺术本领”。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艺术创作的根本要义就是想象。 一、艺术想象的构成系统 从艺术想象的活动态势上,我们可以把它分成静态与动态两大系统。 (一)艺术想象的静态系统 同一般的想象活动一样,艺术活动中没有单一不变的“想象”,而是表现为一个复杂的想象系统,该系统的基本构成如下: 接近联想 类比联想 联想 对比联想 创造想象 因果联想 有意想象 自由联想 幻想 再造想象 创作想象 接近联想 类比联想

    15、联想 对比联想 创造想象 因果联想艺术想象 自由联想 无意想象 幻想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欣赏想象 无意想象 从大的范围看,艺术想象主要包括创作想象和欣赏想象。 (二)艺术想象的动态系统从动态过程来看,艺术想象也是以记忆中的感性材料为基础,表现出了与一般想象的一致性。但因为艺术想象是以表象为特殊的媒介材料,以艺术形象的创造为其最终目的,因此它的整个活动过程的构成和具体环节中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整个活动过程为: 感知觉 记忆 表象 意象 艺术形象s 从上面这个简图可以看出,艺术想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表象运动过程中的选择性和变异性。 2在由表象到艺术形象的完成过程中,艺术想象表现

    16、出了一个复杂的多种方式参与的表象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表象的分解、综合及变形。而且每一种表象的运动方式中又可再分解如下: 强调 分解 选择 比喻 象征 表象运动 综合 组接 粘合 夸张 变形 典型 二、艺术想象的动力系统 艺术想象机制的启动与运行,有赖于艺术家特定的心理功能。创作中,虽然这种心理功能是复杂的,但概括起来看主要包括情感与理性两大部分,因而使艺术想象运作的力量也根源于这两者。情感动力体现为艺术家由情感出发展开想象,理性动力则体现为艺术家从某种观念出发展开想象。无论是情感动力还是理性的动力,其各自本身又都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两部分,作为内在的情感动力和理性动力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本能性

    17、的和社会性的。现在将这一体系表解如下: 本能性情感动力 情感动力 社会性情感动力 内在动力 本能性理性动力艺术想象动力 理性动力 社会性理性动力 外在动力 情感动力 三、艺术想象的暗合规律性 艺术想象是自由的,创作的充分自由体现在想象的自由之中。艺术想象中,人和物可以相伍,情和景可以共生,时间和空间可以倒错,幻想和现实可以并列。表面看来,艺术想象具有极强的主观随意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艺术想象也和其他创作心理一样要受制于各种规律的。正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想象是“自由”的,但又是“合规律性的”。这既表现在艺术想象要符合艺术形象自身的规律,符合创作主体人格结构的活动规律,更重要的则是要符合生活现实的

    18、客观规律。 1艺术想象要符合艺术形象自身的规律。 2艺术想象要符合艺术家人格结构的运行规律。 3艺术想象要符合生活现实的客观规律。 四、梦与艺术创作 想象从其目的性的角度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是梦。 虽然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梦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关心,例如,在周公梦蝶、黄梁一梦、梦笔生花、江郎才尽等,但真正对梦的科学系统的研究,却只是近百年的事。在此一百年的研究中又可分为两个阶段,本世纪前50年为第一个阶级,此时对梦的研究以弗洛依德的理论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从50年代迄今,这一阶段对梦的研究以实验室的观察研究为主。 弗洛依德关于梦的理论要义为:“在人的潜意识层面中,平常存在着一些

    19、被压抑的与性有关的冲动或欲望。因为此等冲动或欲望不为当事人意识所接受,不容其表露于外,只有在睡眠时,意识层面的压力放松之际,才会乘机外逸,并以伪装的方式形成不为当事人所能了解的潜性梦境。”因此,在弗洛依德看来做梦在整个无意识过程中,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弗氏的理论虽然不无偏颇之处,但其中的许多合理成分已被当今的科学研究所证明。 现代心理科学对梦的研究表明,梦是进入睡眠后必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人的睡眠大致可以分为无梦或少梦睡眠阶段和有梦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和做梦期是基本一致的,是梦的一个标志。此时脑电波呈现低压高频活动,眼球每分钟移动60-70次,如果在这个阶段末叫醒被试者,则会报告出

    20、历历在目的梦境。由于梦是在熟睡后与外部世界暂时隔离的情况下发生的,梦中的表象并非预定地发生的,而是变化多端,所以梦吃者常常进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奇幻世界。在这种梦境中,大多缺乏有意识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控制,各种表象联系成为一种离奇的图像,而且这种图像由于缺少知觉的配合一艘呈现为视觉形象,有如身临其境,颇象无声电影一般。 梦不是一种消极想象的结果,而是在无意想象中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积极的想象方式,具有奇特性和逼真性,它不仅有助于调节人的心理平衡,消除不愉快感。对于创造者来说,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常常能为其创造活动的成功提供契机、启示或是直接结果。 梦不仅能够直接参与艺术创作,而且也经常出现在艺术品中,例

    21、如,杜甫写过梦李白,李白写过梦游天姥吟留别,鲁迅的野草中有九篇都是写梦的。世界文学史上有三部以梦著称名著:红楼梦(中国)、神曲(意大利)和浮士德(德国),它们都是以梦的形式展开艺术想象,寄托作者的情感与理想。 现代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美学也主张从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中,自由地运用梦境的象征形象和梦的综合分析,以激起诗和艺术的审美效果。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梦境和幻境的想象中,才能摆脱一切意识的束缚,从而表现出人的纯洁性。例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在他的醒前刹那间的梦、内战的预感、追忆往事的少年的半身像中,就是集中了无意想象的审美因素,将梦境的主观世界转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世界。画家把战争的恐怖

    22、感,战火中人的肢体分离的悲惨景象用一幅奇异的画面表现出来,并在各局部结构上突出了色彩的明丽和造型的真实,使人更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恶梦真实感。 这种追求表现非自觉性的梦境的作品,是企图排斥理性意识,排斥有意想象的艺术,有偏向极端之弊,并不值得提倡。但我们不能就此否认梦在创作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梦不是有意加工的结果,艺术家即使表现梦境或受启示于梦境,其作品的最终完成必是在经历了严密审慎的意识思考之后,其中若完全离开了有意想象的指导,其作品恐怕就很难被世人理喻而接受了。但是,梦确实具有创造性功能。世界文学三大梦以及其它表现梦的艺术品的成就,说明了梦作为一种无意想象,不但具有美的特征,而且具有组合表

    23、象材料的逻辑特征。艺术创作中,可以利用和应用梦的表象组合方式,创造美的艺术形象。第四节 艺术思维 思维,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天然联系。所有的思维形式都具有这种特征,艺术思维也不例外。相比之下,艺术思维中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为复杂,艺术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兼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因此,艺术思维是综合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一、艺术思维的主要特征 1形象思维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思维过程包含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两个重要的思维形式,而且这两者常常是

    24、互相交织地渗透在一起的,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基础与辅助,并会对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2艺术思维始终伴随着明显可感的情感活动。 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太阳,是艺术心理的核心。艺术思维区别于科学的理性思维的一个明显特征就在于它不是以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形式作为研究、思维的起点,而始终是起始于个别的事物或个人的独特情感,即使面对着具有普遍特性的事物和事件,如环境污染、人的物欲膨胀所导致的诸种丑恶现象,抑或是爱情、自然风景等,优秀的艺术家也总是会以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观察角度。 情感对于艺术思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影响着艺术家审视生活的方向 情感影响着艺术家的构思过

    25、程 情感是艺术家创作思维的基调 3多元整体性艺术型和思想型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艺术家是完整地、全面地从整体上去把握现实,力求不分割和分解现实。这样也就意味着艺术创作需要多种思维形式共同参与和协同活动,创作中单凭一种思维形式是难以奏效的。 事实上,艺术创作的思维中不仅含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而且还包括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灵感思维、模糊思维及直觉等,这些思维方式在创作中彼此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协同一致,共同受制于艺术家的创作主旨。因此,创作思维是一个多元而又协调的整体思维活动过程。(辐合思维: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聚合起来,寻找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形式。又称求同思维。当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或只有一个最

    26、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发生辐合思维。与辐合思维相对应的是发散思维。) 二、艺术思维的几种特殊类型 概览艺术思维的全部展开过程,可以发现,除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等思维类型以外,艺术思维中还有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交叉地或并列地呈现于艺术创造活动中,它们是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 (一)灵感思维 灵感的产生机制是十分复杂的,至今尚无一个完全确定的统一认识。目前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是: 1、美国心理学家HA塞蒙认为灵感是记忆系统的瞬时激活,局部的迅速分化,点上的急剧改组。 2、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在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之外的抑制区也能完成我们意想不到的分析综合活动,即灵感活动。他认为,有

    27、时一个问题的解决,除依靠大脑皮层优势兴奋区本身的联系外,还需要邻近抑制区中某些联系的接通。当大脑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时,兴奋区和抑制区的联系是彼此阻隔的,而一旦紧张的工作有所松驰,大脑皮层兴奋区周围区域的抑制得到减弱或解除,所有的线路全部接通,于是头脑中便会大放光明。这就是灵感的诞生。 3、对于灵感的生理机制的解释,更多的人倾向于运用弗洛依德的无意识学说。即当人们的自觉意识的紧张工作暂时停下来之后,像地下的潜流那样存在于心理结构底层的无意识仍在继续活动,当它一旦受到某些因素的作用,就可能升华到显意识层而成为可以知觉到的灵感。 根据上述学者及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灵感是表象潜意识活动的结果在意识控制减弱的情况下于意识中的实现。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往往具有以下的明显特征:1、突如其来,偶然得之。 2、思如泉涌,情感激越。3、稍纵即逝,失不复得。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深知创作灵感的珍贵,也深知灵感思维的上述特点,因而都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灵感思维的能力,注重诱导这种思维境界的出现。一般说来,与灵感思维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


    注意事项

    本文(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