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药标准规范标准详.docx

    • 资源ID:11505320       资源大小:24.6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药标准规范标准详.docx

    1、中医药标准规范标准详中医药相关标准规一、中药制剂操作规1、汤剂(1)制备处方调剂药味复核编号下罐(砂罐)加水超过药面 3-5厘米浸泡(20-30 分钟或更长)加热煎煮过滤去渣(一般)合并滤液(或浓缩至需要量)装瓶。(2) 注意事项:加水量、煎煮时间,均视药材质地而适当掌握。特殊药可作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单煎、烊化、冲服、包煎、另煎、兑服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备规。2、煎膏剂(1)制备配料(与药料处理)复核药味煎煮(2-3 次合并滤液)浓液(不断搅拌)收膏(标准:在桑皮纸无渗润水迹或挑起片状)。(2)注意事项:煎取总次数与时间,视药材性质而定。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经炒,一般不超过油膏的三倍。如需加入药

    2、物细粉,待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3、散剂(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芳香药料不能高温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2)注意事项:药粉要求:一般散剂应通过6号筛,煮散应通过2号筛,儿科及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如含有毒、剧药和贵重药时,应采用等容积递增配研法,混合均匀并过筛。用于深部组织创伤及溃疡面的外用散剂,应在清洁避菌环境下配制。含挥发性或易吸潮性药密封贮藏。4、丸剂水丸(1)制备配料复核干燥粉碎起模盖面干燥过筛包衣打光质检分装。(2)注意事项:药粉除另有规定外,应过6号或5号筛。干燥温度一般不能超过80,含挥发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应在60以下进行干燥。

    3、蜜丸(1)制备备料干燥、粉碎、混合和药制丸粒包衣及包装。(2)注意事项:所有蜜老嫩程度视药性、气候条件而定。除另有规定外,用搓丸法制备大小蜜丸时,炼蜜趁热加入药粉中混匀,对含树脂、胶类及具有挥发性的药物,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时,炼蜜应加开水稀释后使用。5、冲剂(1)制备配料(复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装。(2)注意事项:所有辅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应符合药典规定,加辅料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5 倍。清膏要达到规定的相对密度。成品应干燥,色泽一致,无吸软化现象。挥发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6、糊剂(1)制备复核、普通药煎取药液浓缩液配料细料药分别研至极细混匀混匀调匀。(2)注意事项

    4、:煎取药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两次浓缩至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气味走失。成品应为均匀的糊状物。7、酒剂(1)制备配料(按要求进行炮制)称量、复核浸渍(30 分钟)取液(上清液和煮渣合并)矫味静置(14 分钟)滤清、灌装。(2)注意事项:浸渍时,要加规定量白酒密闭。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药物要切碎以增加溶出率。8、软膏剂(1)制备配料(分别单称、复核、基质)固体药料研细过部过6号筛混合(挑匀)分装。(2)注意事项:基质要符合药典规定,包装材料不得同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成品药应均匀、细腻、无酸败、异臭、变色和不良刺激。易涂布而不溶化,但能软化。9、糖浆剂(1)制备配料(复核)提

    5、取(芳香水另提,一般药煎取 2 次)滤过浓缩取按比例糖水混合煮沸放凉、加入附加剂搅匀分装。(2)注意事项:除方中的成分(芳香药提取液)外,其它附加成份的选用,均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不低于60。应在避菌的环境下配置,及时灌装于灭菌的干燥器中。成品应澄清,贮存长期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规沉淀。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它变质现象。10、丹剂(1)制备配料(复核)粉碎成粗粉坐胎混匀封口烧炼收丹去火毒。(2)注意事项:材料的提取比例不得任意调整或估量配料。细度要求要掌握。成品性状应为黑色湿润细粉末状。成品合格标准是发热温度60左右,持续时间在 16小时以上。二、中药各工种技术操作规

    6、1、净制:根据药材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水选、风选、筛选、刮削、剔除、刷、擦等使达质量标准。2、切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泡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按药材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候、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开后及时干燥,测定水价含量,使达药品标准。常见的规格如下:片:极薄片0.5毫米以下,薄片1-2毫米,厚片2-4毫米。段:长度为10-15毫米。块:8-12毫米的方块。条:皮类为宽2-3毫米,叶类为宽5-10毫米。3、炮制(1)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用文火炒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放凉;需炒碳者,用武火炒至表面

    7、焦黑色,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放凉。(2)麸炒:取麸皮撒至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除另有规定外,药材与麸皮比例为10:1)(3)烫:取沙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武火炒热后,放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酥泡或规定程度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4)煅:明煅:取净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时,取出,放凉,碾碎。煅淬: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酥(如不酥,则需反复煅至淬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碾粉。(5)蒸:取净药材,照该品炮制的各项规定,加入液体辅

    8、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当的容器,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6)煮: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至液体全部吸尽或切(辅料用量照该炮制品规定加注)开无白心时,取出,干燥。(7)掸: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冷干。(种子类药材,需掸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浸泡,除去。种皮,干燥)(8)酒制:包括酒蒸、酒炙、除另有规定外,用黄酒。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搅匀,闷透,置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药与黄酒比例为 10:1)(9)醋制:包括醋蒸、醋煮、醋炙。一般用米醋或酵醋。醋炙:取净药材,醋拌匀,闷透,置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

    9、凉。(40,除另有规定外,药与醋比例为10:2,必要时加水适量稀释)(10)盐炙:洗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个别药材先入锅,边搅拌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药与盐比例为100:2,加适量水溶解后拌匀药物)(11)汁炙:将生洗净,捣烂,加入适量,压榨取汁,汁再加水适量重压一次,合并汁液(即为汁)。如为干,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取汁。取净药材,加汁拌匀,置锅,用文火炒至。(除另有规定外,每 100 公斤汁被尽吸置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净药材,用生 10 公斤或干 3 公斤)三、针灸操作技术规1、掌握好各种手法的操作,熟练提插、捻转的基本功。2、选择正确的

    10、体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觉舒服,防止发生意外。3、针具必须高压消毒,仔细检查针具,坚持一针一穴,用于某些传染病患者的针具,必须另外放置,严密消毒,预防交叉感染。4、施术部位规消毒,医生的手指应在施术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净。5、施术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举止文明。6、注意针刺的各个环节,如进针、留针、行针、出行等,出针后要检查针具、针数,防止遗漏。7、防止意外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针、血肿、气胸等发生,一旦发生应及时、准确处理,如情况危急应报告有关部门。8、施灸或拔罐时,不要烧伤病人的肌肤及衣物,防止火灾的发生。9、运用电器时,如电针、红外

    11、线、TDP、瘫痪治疗仪等要保障用电安全,用后要立即切断电源。10、治疗过程中,医生应集中精力,不能左顾右盼,与人交谈,接待客人。四、梅花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 57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 2030cm 长的针杆一端制成)、无菌镊子、弯盘。(2)体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受凉为宜。(3)操作方法:暴露叩刺部位,以 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肤。术者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住针柄前端,运用腕关节上下弹力进行由轻到重叩击。叩刺时要求针尖与皮肤呈垂直点,针尖触及皮肤即迅速弹起,动作连续,一般每分钟约 6080 次。根据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时间,一

    12、般每次 515 分钟。叩刺完毕,再用酒精棉球消毒叩刺部位。将梅花针用棉球擦净,泡入消毒液中。(4)护理:叩刺前应检查梅花针有无倒刺或不平整现象,有则不宜使用。 叩刺时用力须均匀、稳准,切忌拖刺、斜刺。根据病情可分轻、中、重三种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疗宜轻刺,即皮肤经叩刺后呈潮红状,不出血为度。中叩刺即以皮肤潮红有丘疹为度。对某些顽固病症,如神经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局部皮肤有外伤、溃烂者,禁用此法。叩刺后,局部皮肤偶有搔痒,嘱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肤。五、耳针(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清、无菌棉签、胶布、镊子、无 、探测仪或圆头压棍。菌针盒(盛无菌揿针或王不

    13、留行药籽)(2)操作方法:根据病情,在耳壳相应部位用探测仪或压棍测定反应点(一般局部可见变色、凹陷、小丘疹或压痛明显者),并作标记。用棉签蘸75%酒精消毒耳壳针刺部位皮肤。以无菌镊子夹取揿针的针圈,将针尖对准穴位或反应点垂直揿入,用小块胶布固定针圈。若用王不留行药籽,可将药籽放入小块胶布中间,以镊子夹取胶布,将药籽对准穴位,压紧即可。固定后以手指压迫穴位处,以疼痛明显为宜,留针期每日按压34 次(3)护理:耳壳结构菲薄,末梢血管不丰富,感染后较难愈合,故应注意无菌操作。 取穴以少而精为宜,应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留针期间,避免洗涤针处,若留针处出现剧痛或发热不适时,应及时取出并局部予

    14、以消炎处理。留针时间一般 37 天,夏季出汗较多,可减少留针时间,以免感染。六、短波治疗操作规1、目的:使用波电场中心作用到人体之治疗部位。2、操作要领:(1)治疗部位要处于电场之中心;(2)剂量之分级要掌握准确。3、操作方法:(1)除去电场作用围之金属物,取合适体位;(2)按医嘱选好电极、部位、剂量;(3)检查机器旋钮是否处于零位,异线不可交叉、打圈、碰触机器和接触地面,然后接通电源,待灯丝加热1-3分钟后,方可接通高压进行治疗;(4)治疗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安表指针,并经检波器对照;(5)治疗为无热、微热三种应准确掌握;(6)治疗时间15-20分钟,每日一次,10-20次为一疗程。4

    15、、注意事项:治疗床椅必须木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禁接触金属物品。六、颈椎牵引治疗操作规1、目的:使牵引力落在颈椎体后缘。2、操作要领:(1)牵引体位以颈椎前屈20为宜;(2)牵引重量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3、操作方法:(1)向初诊者讲清注意事项,然后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枕颌牵引;(2)牵引体位以颈椎前20为宜,如症状不减可根据病员自觉症状得到改善而定,不必强求某一特定位置;(3)一般初次牵引重量2.5-4.5kg 体重确定牵引重量开展,可根据病情逐渐增加,但一般不超过体重的七分之一为宜。4、注意事项:治疗中要严密观察病员反应,如有不适暂停治疗,并及时处理,嘱严重患者到临床科室进一步检查。七、拔罐

    16、操作规程1、术前准备认真检查和询问病人,以确定是否是适应证,有无禁忌证,根据病情拟定治疗方案;检查所需药品、器材、罐具是否齐全,同时进行消毒,做好施术前的一切准备;对病人讲明施术过程中注意事项,争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2、选择体位拔罐体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体位有如下几种。(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前额、胸腹、上下肢前侧及手足部的穴位。(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侧的穴位。(3)侧卧位:适用于头侧、面侧、肩侧、胸侧、下肢外侧等,除与床接触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17、(4)俯伏坐位:适用于头后部、颈项、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5)仰靠坐位:适用于头前部、面颜、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3、罐具选择根据病人的体质、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积、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罐具和罐型。4、术前消毒确定治疗部位以后,用热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发,则必须剃光毛发,洗净擦干后再拔罐。5、罐具预热在秋冬季节或寒冷天气里拔罐,须将罐具用火烤或水烫进行预热,使罐具温度稍高于体温为宜。罐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皮肤。6、观察反应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断观察受术者的反应,询问感受,及时处

    18、理和调整不适。如吸拔力太大产生疼痛,应适当放气减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负压不够,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异常,头晕、恶心、心悸,或刺络拔罐出血过多,必须立即起罐检查处理。7、拔罐时间大型号罐具吸力强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钟;中型罐吸力较强,留罐1015分钟为宜;小型罐吸力较小,留罐 1520分钟为宜。8、拔罐次数常规治疗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为1 疗程;2疗程间隔35天。八、刮痧疗法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1、物品准备 治疗盘、铜钱或瓷匙、滑

    19、润油。(香油、花生油、石蜡油均可)2、操作方法(1)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位。(2)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在背部沿脊柱两侧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再自大杼穴开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从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间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两侧各出现68条弧形斑纹。上腹部可从中脘、梁门穴进行上下刮动。颈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窝、腘窝处亦可行刮痧治疗。(3)刮痧毕,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裤,盖被卧床休息。3、护理与注意事项(1)行刮痧治疗前,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合作。(2)刮痧的器具边缘必须光滑、圆钝,

    20、若有破损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肤。(3)操作时,应取单向刮动,用力均匀,轻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时应注意不要过多暴露病人,以免受凉。(4)刮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面色、脉象、汗出等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5)刮痧后注意保暖,卧床休息,并观察病情有无好转,作好记录。(6)体弱病重,皮肤病患处,禁用此法。九、推拿操作规程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技术要点:均匀柔和持久有力。1、操作规: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八种手法(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

    21、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

    22、部和四肢等处。(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1、操作规: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七种手法(1)滚法:术者右手四指并拢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处接触推拿部位,以腕关节的连续外旋动作行推拿治疗。本法着力深透,多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部位。(2)推法:术者手掌贴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鱼际、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直线单向摩擦,或回旋动作,亦可双手同时向两边分向推动。本法适用于身体各部。(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贴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过腕部摆动或

    23、拇指屈伸作有节律的运动。本法要求操作时使病人有透热感或传导感,运用于人体各个部位。(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动,动作要求和缓,用力须由轻到重。本法适用于颈项、肩背、腹部和四肢等处。(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压。根据着力部位不同,轻重不一,可分按、点、压不同手法,统称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稳,轻重适宜。适用于人体各部位。(6)摩法:以术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贴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带动手掌作环形移动。此法要求动作快而有节奏,每分钟保持在 80120 次,使肌肤深层有感应,体表无不适感。多适用于胸腹部。(7)

    24、揉法:以术者手掌的大鱼际或掌根、拇指指腹,着力于推拿部位,以腕关节或拇指掌指关节作回旋动作,要求用力适度,缓急均匀,适用于全身,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2、注意事项(1)初次行推拿手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体质瘦弱者,手法宜轻。个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改用轻手法或改换推拿部位。(2)腰骶部、腹部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3)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肿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妇及妇女月经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3、在护理中的应用(1)失眠:体位: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操作手法:术者以右手食、中两指点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双拇指推法自印

    25、堂穴向两侧沿眉弓、前额、两太阳穴处推510分钟。重点推揉印堂、太阳、头维等穴;再以双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弓分别推至两侧太阳。余四指搓推脑后部,沿风池至颈部两侧。重复23次;点按百会、神门、足三里穴各2分钟。(2)纳差、脾胃不和:病人取仰卧位,先以拇指指腹轻推中脘穴,再以掌面摩法摩运上腹部、下腹部各3分钟;点按气海、天枢、足三里各3分钟。再让病人俯卧,沿第一胸椎至第二腰椎旁开5分处作揉法,重点揉脾俞、胃俞、肾俞穴。(3)便秘: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左掌压右手背,在病人脐部作摩运,顺时针、逆时针各摩5分钟。再取俯卧位,以两手拇指指腹推揉肾俞、大肠俞各3分钟。 病人坐起,点按支沟、足三里穴。(4)腹胀

    26、: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掌面摩法,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顺序推摩3分钟,再在脐部用环摩法摩运3分钟,点按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病人俯卧,点按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2、注意事项(1)推拿前术者要审证求因,明确诊断,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排除推拿禁忌证。(2)推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一旦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四肢冷汗、脉细数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推拿,采取休息、饮水等对症措施。(3)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肿胀较甚,瘀血甚者,宜选择远端穴位进行操作,当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局部操作。(4)为了避免推拿时过度刺激施术部位暴露的皮肤,可以选用一些皮肤润滑剂,如爽身粉、推拿按摩膏、凡士林油等,推拿时涂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然后进行推拿。(5)保持一定的室温和清洁肃静的环境,既不可过冷,也不可过热,以防患者感冒和影响推拿的效果。(6)患者过于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时,不宜立即进行推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药标准规范标准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