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德意志意识形态》讲解.ppt

    • 资源ID:11464986       资源大小:123.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德意志意识形态》讲解.ppt

    1、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马克思 恩格斯(1845-46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一、写作背景,1、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对象主要指1835年至1845年间的德国哲学和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流派。(1)黑格尔于1831年去世。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黑格尔哲学陷入危机。黑格尔学派内部分裂为:保守的老年黑格尔派,以辛里克斯为代表;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以施特劳斯、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2)1835年施特劳斯发表耶稣传,认为福音故事不是个人主观的“自我意识”的产

    2、物,而是某种精神实体(如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等)的产物,是无意识的集体创造的结果。,(3)1841年1842年,鲍威尔陆续出版三卷本复类福音作者的福音史批判,反驳施特劳斯,认为一切取决于“自我意识”,福音故事是个别人有意识地编造出来的。关于批判的对象。,(4)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基督教的本质,1843年又发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未来哲学原理,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指出黑格尔哲学是用理性言词包裹的神学。同时论述了唯物主义原理,直接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5)1845年,施蒂纳出版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鼓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指出鲍威尔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的“人”都不是最高

    3、的存在,只有“我”才是唯一真实的最高存在。,(6)“真正的社会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流行于德国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1844年,其代表人物赫斯(1812-1875)、格律恩(1817-1887)等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俱乐部”,大肆宣扬抽象的人性、人道主义,主要用超阶级的和平、博爱代替革命的阶级斗争,对当时的工人运动产生了有害的影响。,2、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来源,(1)意识形态(ideology),字面上的意思是“观念科学”。法国大革命时期由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1754-1836)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特拉西是改革君主政府的积极支持者。大革命恐怖时期被监禁,出狱后在

    4、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意识形态家”团体。特拉西开创的意识形态学说逐渐在法国学术界产生影响。1795年法兰西研究院成立,特拉西成为其伦理学和政治学学院的院士。,(2)意识形态的含义,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导致“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的关系就像照相机中一样是颠倒的。”他还指出统治阶级利用意识形态,一方面粉饰统治,一方面作为统治的手段。但是马克思除了在贬义上使用外,主要把它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一个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

    5、,(3)意识形态的特征,其一,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其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其三,伪普遍性和伪人民性。其四,伪永恒性和伪真理性。,二、中 心 思 想,德意志意识形态通过批判当时以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等为代表的、以唯心史观为特征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三、内 容 简 介,1、唯物史观的前提“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避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6、”(教材第18页),(1)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不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2)这些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3)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第23页)(1)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

    7、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由此还可以得出下述结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第37页),这里指明了考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唯物主义方法与唯心主义方法的对立,也特别指出了解决意识形态问题的方法原则。,3、作为物质生活条件的现实的自然界,作为社会历史基础、从而作为唯物史观出发点的,应当是伴随着人们的活动而不断变更“人化的自然界”,而不应

    8、当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存在的、始终如一的那种非人化的自然界。,4、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也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第41页),(1)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统治阶级既体现为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也体现为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既支配物质生产资料,也支配精神生产资料。(2)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是以思想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

    9、物质关系。,(3)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家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4)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开始时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有一定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或普遍性形式。,5、关于异化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分析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命题,超越了带有思辨和人本主义性质的“异化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清算了自己早期的异化理论。唯物史观确立后,异化概念已不再是马克思学说的出发点和基本范畴。不用或很少使用,即便用,也是作为描述特定现象的概念。异化概念是个旧哲学用语,具有某种抽象的思辨的性质,具有浓厚的空想色彩和人本主义烙印。马克思科学地说明了异化产生的根源和克服异

    10、化的途径。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6、要点概括,(一)探讨了社会意识产生的社会根源(二)阐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三)阐述了社会意识的阶级性和功能性(四)把意识形态纳入社会结构中,7、补充一: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在社会政治哲学的层面上,意识形态是一个上层建筑的范畴,而科学技术则归属于生产力。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科学是以客观地、正确地反映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为根本特征的,是与“虚假性”的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真理性认识。,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事实判断。爱因斯坦说:“科学只能断定是什么,而不能断定应该怎样。”“应该怎样”属于价值判断。

    11、科学可以说明人是怎样活着的,却不能回答“人活着为什么”这个人生观问题。,意识形态是为人类的思想和行动定向的价值体系,它引导人们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辨别善恶和美丑,提供人类活动的价值框架(规范),也提供人类追求的价值理想(信仰)。因此,意识形态的作用,是科学所不能代替的。当然,对某些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它可能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我们辨清这两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功能。,(2)二者的联系,科学与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与意识形态既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又不断地处于或明或暗的相互冲突之中,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加强或改变某一社会制度服务的。科学史的研究已经证明,科学理论的发现、检验、修改、发

    12、展、应用无不受意识形态(世界观、宗教、道德等)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伟大的科学发现则往往影响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科学成就也常常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利用,被用于论证和维护特定的政治制度。,8、补充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斗争,(1)意识形态斗争的新特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通过话语霸权和网络技术“于无声处”推广其文化和生活方式,这是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隐蔽新特点。,(2)对策:要区分规律性全球化与西方全球化模式。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应保持清醒认识,尤其是对依托于前沿技术的文化侵略与生活方式颠覆,应有有效的应对策略。,(3)意识形态建设要注意的问题,意识形态的转型问题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协调意识形态中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马列指导与学术争鸣的关系正确区分意识形态领域中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 怎样认识唯物史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 怎样理解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前提?3.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述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4 怎样理解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注意事项

    本文(《德意志意识形态》讲解.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