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洪水灾害课件.ppt

    • 资源ID:11413652       资源大小:4.07M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洪水灾害课件.ppt

    1、洪水灾害,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是由于特大的地表径流河槽不能容纳,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或海面突然上升海水侵陆而泛滥成灾。洪水灾害时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不仅发生的频率高、范围广,而且影响比较深远。洪水往往分布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的洪水灾害也较严重。,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泛的国家之一。我国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河流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我国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

    2、共造成农作物受灾1080.7万公顷,受灾人口10169.2万人,死亡人口2140人,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我国洪水灾害在20世纪末是一个高峰,本世纪2002年又是一个小高峰。,一、洪涝灾害概述,(一)洪涝灾害定义 洪水一般来源于流域之外,由客水大量涌入造成地面严重积水并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称为洪灾;而流域范围之内的降雨所引起的地面积水并造成人们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称为涝灾。前者的水量和损失要大于后者,但二者一般是同时发生的。,(二)洪水分类,1.洪水按成因不同分类河流洪水:因降雨、下雪或融雪、融冰引发河流暴涨形成的洪水。湖泊洪水:湖泊因降雨、下雪或融雪、融冰引起溢流形成的洪水。风

    3、暴潮洪水:因台风引起的涨潮巨浪,淹没沿岸地区形成的洪水。,2.洪水按成因和地理位置不同分类暴雨洪水: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山洪: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冰凌潮洪水:冰凌形成冰坝引起的洪水。溃坝洪水: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造成下游地区灾害。海岸洪水:台风或热带气旋伴随着大暴雨登临海岸上空并引发海岸洪水;或海底地震或近海域火山爆发,使海洋水体扰动引起重力波,在近海岸或海湾波峰拥高,由此产生洪水。,雨 量 的 定 义,雨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作用,而以积聚的

    4、深度来确定的。我国规定以毫米为深度的单位。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雨滴清晰可辩,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中雨:降雨量在10-25mm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大雨:降雨量在25-50mm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暴雨:降雨量在50-100mm之间,马路积水。降雨量100-200mm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

    5、200mm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三)洪水灾害的危害,(1)农业减产洪涝灾害主要危害,往往使夏粮严重减产或绝收;(2)工业交通部门损失严重 工厂、道路被淹,企业停产、交通中断;(3)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农田淹没,农田淹没,机关、工厂、道路被淹,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二、洪水的发生基础,洪水的形成受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制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气象气候因素、海洋水文因素和下垫面因素。,1.气象气候因素它是影响径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中尤以降水和蒸发最为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径流量和损失量的大小。2.海洋水文因素海洋水文因素中影响洪水的主要有波浪和潮汐。3.下垫面因素它主要包括地质地貌

    6、、土壤植被及流域形态等,它们一方面直接影响径流汇集的大小和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气象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径流。,(一)自然因素,1.气象气候因素,降雨的时空分布对径流的影响极为明显,在相同降雨量的情况下,降雨越集中(如暴雨),则径流量越大,径流过程线的现状越陡;反之,降雨历时越长(如霪雨),则径流量越小,径流过程线的现状越缓。若降雨集中在流域的下游,径流起涨往往较快,且涨洪历时短,洪峰流量大。,2.海洋水文因素,潮汐现象中天文大潮对洪水的影响较为明显,大潮可造成海水入侵,高潮位也使江河下游水面比降减小,造成洪水宣泄不畅,甚至出现潮流的上溯倒灌和泛滥。,3.下垫面因素,地貌因素土壤与基岩岩性因素 有深厚

    7、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地表,由于透水能力强,一部分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再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补给河流,从而减缓河流径流的变化。,植被因素 森林对降水能进行一系列再分配,以一定比率分配给林地的不同部位,减少江河洪水水量。植物的枝叶树干能截留雨水,这部分雨水在雨后耗于蒸发而不形成径流,截留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的性质、植物的种类和覆盖度的高低。植被可以增加地面糙度,枯枝落叶层、生草层可改变土壤结构,同时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持水性。森林枝叶和地被物的挡雨,根系固土,减少水土流失,使入河泥沙减少,从而减轻洪水危害。湖泊因素河流形状和面积因素,(二)社会因素,(1)破坏植被,水土流失。(2)围湖造田,与水争

    8、地。(3)圩堤薄弱,标准偏低。(4)河道设障,影响行洪。,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纬22o53o之间,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大多数河流由西向东流入海洋,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是洪涝灾害多发区。其中,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雪和局部暴雨所形成;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台风、风暴潮、暴雨所形成。,我国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1、自然地理因素,2、气候水文因素,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季风气候(随季节更替而产生、而改变的盛行风)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长江以南地区汛期集中在58月;华北、东北地区雨季集中在6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

    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暴雨或洪涝灾害多集中在511月。,此外,厄尔尼诺现象(海面温度升高)使全球气候异常、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吸附截留=12001630nm红外线于地球表面所致)使我国青藏高原融雪量增大等因素,也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滥砍滥伐,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海平面上升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可能因气候变迁而灭顶的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2009年10月17日召开前所未有的海底内阁会议,呼吁世人重视海平面上升问题。若全球暖化持续恶化,本世纪末马尔代夫将因海平面上升而灭顶。马尔代夫是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国土的最高处距离海平面不过2.4 米。联合国估计,至本世纪末为止,全球海平面可能提高将近0.

    10、6米,马尔代夫将淹没一大半。,三、洪水灾害特点与我国洪水时空分布,(一)洪水灾害特点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1.范围广2.发生频繁3.突发性强4.损失大,(二)我国洪水灾害时空分布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洪水灾害易发生在下半年,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洪涝主要多发于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细胞干旱区虽偶有大雨、暴雨或融雪所引发的山洪,但发生频率极小。特别是西北干旱区,基本上没有洪涝灾害。,洪水灾害与降水时空分布及地形有关。世界上洪水灾

    11、害较重的地区多在大河两岸及沿海地区,对于我国来说,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一般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和山地少。,四、洪水的成灾机制,中国大部分地区以暴雨洪水为主,并以河流洪水的灾害最为严重。洪水破坏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涨幅、涨率、洪峰流量及泥沙含量。在其成灾过程中表现为以淹、冲、淤为主。,洪水的次生灾害非常有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引发水体和食品污染,有害生物滋生和传染病流行。

    12、,(一)洪水径流的形成过程,流域降水阶段流域蓄渗阶段坡地汇流过程河槽集流阶段,(二)洪涝灾害形成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消亡的整个演化过程都是天文圈(天体活动)、大气圈、生物圈、人类圈、岩石圈、水圈这六个圈层相互联系的过程,也是这六个圈层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现。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孕灾环境、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灾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特征的复杂体系,这就是洪水灾害系统。,1.自然因素(1)降雨强度大或降雨时间长(2)流域下垫面因素,2.人类社会因素 人类一方面是洪水灾害的承灾体

    13、,另一方面又通过自然环境中的气候、下垫面等因素影响洪峰流量及其变化。首先,人类通过耕作活动和各项建设,影响流域植被和地形、土壤、湖泊和沼泽的面积和蓄水能力,从而影响下垫面状况,间接影响洪峰流量及其变化。其次,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从而影响暴雨的发生,间接影响洪涝灾害的发生机会。第三,人类在洪泛区和河漫滩区的生存活动影响河道行洪。破坏森林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侵占河道。,1998年九江市发生大堤防洪墙决口事件,据专家诊断,除防洪墙施工时偷工减料,为典型的豆腐渣工程等因素外,诸多违章建筑造成水流不畅,形成漩涡也是原因之一。,3.防灾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能力受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

    14、平、社会制度、人口的数量和密度等因素的制约。,五、洪水的监测和预报,1、洪水的监测 洪水的监测主要由分布在各地的水文站来完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观测、接受、处理、传递本站点的洪水信息,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中央防汛总指挥部和邻近的水文站点。遇大洪时,并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洪水实时监控的所有数据监测及处理上报工作。,2、洪水的预报,洪水预报是指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利用历史的和实时的水文气象监测资料,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洪水情况进行预报。洪水预报主要类别为:河道洪水预报、流域洪水预报、水库洪水预报等三大预报。洪水预报主要项目为:最高洪峰水位(或流量)、洪峰出现时间、洪水涨落过程、洪水

    15、总量等。,洪水预报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简易估算、多种方案细算、实时校正。重要的洪水预报在发布前,都要组织会商和根据几种方法推算的预报数据进行预报数据的综合比较与分析,并参照历史上类似的暴雨洪水档案,分析比较得出将要出现的洪水趋势,然后再正式对外发布。,五、防灾减灾措施,(一)非工程防洪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主要是通过法律、行政管理、经济技术等手段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它旨在利用自然和社会的条件去适应洪水的特性,以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该措施主要包括:,1.洪灾风险评估2.洪水监测3.洪水灾害预报预警包括暴雨预警、水情预警、泥石流预警、风暴潮预警、灾情预警等。,洪涝灾害预警就是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

    16、规律,利用过去和现时的水文气象资料,结合降水,预报、预测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洪水情况。主要预警项目有最高洪水位、洪流过程、洪水总量等。通常情报收集系统通过卫星云图、雷达测雨站、地面雨量站、水文站及各级气象部门获取可靠的雨量、水情、气象预报和情报。,(二)工程防洪措施1.水库工程2.堤防工程3.苏俊与整治河道4.蓄滞洪区与洪泛区划定与管理,大坝泄洪,1.水库工程重力坝:使用混凝土或浆石修筑的大体积的挡水建筑物。,拱坝:在平面上是凸向上游的拱形坝,整个拱坝是一个空间壳体结构。,土石坝:是用土料、石料或土石混合料堆筑而成,是最古老的一种坝型,也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坝型。,2.堤防工程,依照作用不同分为

    17、遥堤、缕 堤、格堤、越堤和月堤等。,3.苏俊与整治河道,(1)护岸建筑物:目的是提高堤岸的抗冲刷能力,它不改变水流的运动情况,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护岸措施。(2)丁坝:从河岸伸向河槽、坝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或斜交的坝型建筑物。,4.蓄滞洪区与洪泛区划定与管理,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殃及的地区,可划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我国1998年特大洪水案例分析,1、发生过程 1998年7月份长江中下游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干堤在九江大堤处发生决口。农作物受灾1080.7万公顷,绝收251.5万公顷;受灾人口10169.2万人,死亡人21

    18、40人,伤病人口152万人,紧急转移1044.7万人;倒塌房屋35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450.9亿元。,受灾情景,九江决口,人墙堵口,2、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 自1998年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3次持续大范围强降雨过程。第1次是6月12日至27日:江南大部分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第2次是7月4日至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第3次是7月末至8月末: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比常年偏多2至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自1954

    19、年以来第二次全流域大洪水。,(2)人为原因,长期以来,长江中上游地区不注意水土保持,滥砍滥伐森林树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水土严重流失,导致长江中下游河床、水位均明显增高、引起洪水泛滥。这也是大自然对人类违背自然规律、过分索取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惩罚。,河床增高,3、此次防洪中采取的有效措施,(1)及时准确预报雨情、水情、灾情 1998年3月份气象科技部门就作出了1998年长江流域可能发生1954年型特大洪水的预报,为及早部署防汛抗洪争取了时间。入汛以后,又准确监测预测了长江8次洪峰。从而为抗洪抢险、转移灾民和政府抗洪救灾决策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依靠专家制定正确的防洪预案和抗洪应急

    20、方案,荆江是否分洪,关系江汉平原近80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和水文专家们准确的预报分析,为中央作出不分洪的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当大庆、胜利油田和大庆市面临巨大威胁时,水利专家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及时提出了“上堵、下泄、中护”的最佳方案,从而确保大庆市及胜利油田的安全。,(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查险、溃口截流、管涌 堵漏,运用飞机遥感监测技术及时跟踪监测长江防洪重点地区洞庭湖、鄱阳湖灾情,每隔3小时上报一次新数据,供国家防总决策。首次利用地质雷达诊断堤坝3米以内的险情,结合专家判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对大堤变形和位移进行准确监测;地下管线探测仪、水下

    21、摄像机对堤坝底层进行重点探测。九江大堤45号闸门决口的成功封堵,采用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汉川市民乐闸门变形,洪水狂泻,险情发生后,沉船4艘、抛入农用车80多辆,石块2000多立米未能堵住决口,危急关头急调参加过三峡工程截流的专家,采用葛洲坝大江截流技术,成功地排除了险情。,(4)科学监控灾区疫情、防病防疫工作卓有成效,卫生部等十几个有关部门组织医务科技人员,科学监控灾区疫情,研究制定各种疫病防治手段。先后向灾区派出22728支医疗防疫队,为灾区和抗洪队伍进行医疗服务达681万多人次,加上各地药品和人力物力的支援,使洪水灾区没有出现大的疫情,确保大灾过后无大疫。,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

    22、的影响,(一)洪涝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1.水稻各生育期的耐涝性 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试验研究,苗期淹水2-6天,排除水后数天即能恢复生长,只有部分叶片干枯;淹水8-10天,叶片均干枯,但出水后秧苗还可恢复生长;分蘖期淹水2-4天,排水后能逐渐恢复生长;淹水6-10天,地上部分全部干枯,但分蘖芽和茎的生长点尚未死亡,故排水偶尚能发生新叶分蘖。,幼穗分化期淹水10天,颖花分化受抑制,幼穗不能抽出,以后发生高节位分支,能抽穗,但不结实(主要是抽穗太迟的缘故);孕穗期淹水,抑制了幼穗发育,形成畸形穗、颖花退化等现象,淹水6天以上,大部分都不能抽穗,以后形成的高节位分支,部分抽穗而不结实;抽穗

    23、开花期淹水2-4天,出水后稻穗下部分小花尚能开花,部分可结实,淹水6天以上,因花粉、花药破坏,虽能开花而不能授粉,不久穗子即干枯,乳熟期受淹,影响谷粒灌浆,千粒重减低。,2.淹水时间长短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受淹后,淹水的时间越长,损害的程度越大,减产越重。其重量损失准要表现在茎叶遭受破坏,幼穗死亡增加,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增多,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由于水稻受淹后,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同化作用受阻,生理机能遭到破坏所致。,3.淹水深浅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在淹水天数相同的情况下,淹水越深,受害越重。,4.水温的高低对水稻的影响淹水的温度愈高,对水稻的危害愈大。,5.淹水的水质和流速快慢对水稻的影响 发生

    24、洪涝灾害后,水的流速快,水质浑浊,常夹带大量泥沙,对水稻机械损伤较大,造成稻株压沙死亡或茎叶、稻穗粘土,影响光合作用和开花结实,损失较重。稻田受涝后,水质较清,流速较慢,对稻株机械损伤较小。,(二)洪涝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1.生长减慢,植株较弱2.叶片发黄,茎秆变红3.根系发黑、腐烂,(三)洪涝灾害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1.内涝积水对甘蔗的危害2.地下水位高低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四)洪涝灾害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也比较怕涝。由于雨水过多,排水不良,植物发生到伏,茎叶重叠贴伏地面,同化作用减弱,异化作用增强,消耗养分增加,降低了养分积累。洪涝灾害对不同生育期的花生的影响

    25、是不同的,在开花前后,主要表现为根系生长不良,根瘤少,固氮能力弱,植株矮小发黄。在结荚期,易出现茎叶徒长,结荚减少,造成倒伏。植株倒伏后,妨碍营养物质积累和运输,并使通风透光不良;结荚期以后,遇到雨多寡照天气,锈病、叶斑病也易于盛发流行;到成熟期,主要是引起荚果发芽或腐烂而造成损失。,农业生产中的水涝害,水涝害,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由于降水过多,农田土壤过湿、淹水或洪水泛滥而造成的自然灾害。,类型,水涝害可分为湿害、涝害和洪水害 3类。连阴雨或积雪融化,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因缺氧而生长滞缓,产量降低,称湿害。雨水过于集中,排泄不畅,田间积水,为害根系,引起植物萎蔫、落花、落果、

    26、空壳、瘪粒以至倒伏、霉烂,称涝害。大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作物,危害林木,冲毁农田、畜舍和农业设施,称洪水害。涝害又可按季节分为春涝、春夏涝、夏涝、夏秋涝、秋涝等。,影响因素,降水。降水过多、过于集中是发生水涝害的直接原因。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比例,雨季的长短、早晚是水涝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而一年中季风的进退、雨带的活动等则是其天气背景。在季风气候区域,夏季暖湿的气流向北推进与北方冷空气交汇,锋面附近形成雨带,并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而逐渐北移。如大气环流发生异常,雨带在某一个地区停留过久,就会因雨水过多而发生水涝害。台风和气旋活动常带来暴雨和大雨,在它们经过的地方,也

    27、易出现涝害。,影响因素,地理、土壤和排水状况。可影响水涝害的程度。如汇水面积大的江河下游,易受洪涝灾害。湿害在渗水快的沙土地不易发生;而在粘土和有不渗水层的土壤,雨水稍多时就生湿害。坡地不易发生涝害;但洼地因排水困难,常大面积受涝。,作物特性。水涝害发生还与当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其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过湿和积水的适应能力不同。小麦、油菜、棉花等旱田作物在70以上的土壤孔隙充满水分时开始受害。水分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越重,表现为烂根、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棉花蕾铃脱落、铃重减轻等;并常诱发病虫害流行。,大豆需水较多,但在幼苗期淹水12天就会落叶;三叶期水淹过顶,

    28、会影响腋芽分化,使分枝和花都大为减少;灌浆后期田间积水也会引起烂根。水稻较耐涝,但长时间淹水会影响光合作用,孕穗期淹水会使小穗停止生长,出现烂穗、畸形穗或白穗,穗粒数减少,空瘪粒增多等。深水稻能耐涝,可在 1米左右甚至更深的水中生长。,发生规律,中国近500年来,水涝害频发时期和少发时期交替出现,有准周期的特点。不同纬度带水涝害发生的频次也不同,北纬2530发生的频次较多。涝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其次是东南沿海,松花江及辽河中下游。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水涝害较轻;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极少发生。,从季节看,春涝和春夏涝主要发生在华南及长江

    29、中下游;黄淮平原、东南沿海、四川盆地及东北地区发生夏涝的频率较高;夏秋涝和秋涝多发生在西南地区和陕西中南部,其次是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危害,水涝害是许多国家农业生产上的重大灾害。1973年,美国密西西比河洪水泛滥成灾,其严重程度之猛为 129年来所未见。印度的特里普拉邦暴雨成灾,20万以上的人无家可归;克什米尔地区有近800个村庄为洪水隔绝,70万人流离失所。孟加拉国几乎被洪水席卷,仅在库米拉等四个县,就有100多万人遭灾,农作物被大面积毁坏冲走。1974年,巴西发生严重水灾,10个州灾民超过 300万,5000余人死亡。是年孟加拉国又大雨成灾,淹没了 1/4以上的土地,受灾人口近2000万。

    30、缅甸314个市镇中,有133个受灾,共毁庄稼约45万公顷,136万人受灾,40万人失去家园。,中国早在纪元前就有关于黄河泛滥成灾的记载。从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的2000多年间,有记载的水涝害达1029次,常出现平地行舟,禾谷尽没,灾民四出逃荒的悲惨景象。1949年后,经兴修水利、综合治理,水涝灾害已有减轻,但仍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一个重大障碍。1954年、1963年和1981年大范围的涝害,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防御途径,掌握水涝害规律,加强预报工作。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兴修水库,蓄洪防涝。开挖沟渠,形成排水体系,以排除地表积水、减轻湿害。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

    31、产。如在低洼易涝地区发展水稻,减少旱田作物面积;滨湖地区应发展水产养殖,实行多种经营等。,湿害,蔬菜湿害湿害是土壤过湿造成蔬菜作物的危害。湿害发生的主要特征是蔬菜作物生育期,尤其是幼苗期多雨,地下水位高,土壤处于水分饱和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湿害多发生在气温较低的春季。,湿害使蔬菜根系活动受到抑制导致衰亡,并造成土壤产生有毒物质,如硫化氢、甲烷等毒害菜苗;菜田渍湿板结,蔬菜长势减弱、发黄、腐烂,不仅使冬播叶菜提早衰老,缩短上市供应期,也影响春播瓜豆生长发育,推迟上市期。春季阴雨多,空气湿度大,菜田渍湿,往往诱发各类蔬菜病害盛发,从而影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小麦湿害,小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

    32、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淮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湿害,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受害,苗期受害造成种苗霉烂,成苗率低,分蘖延迟,根系不发达,苗小叶黄;拔节抽穗期受害上部的三片功能叶分别较健株短20%、30%、36%,有效穗减少40%;扬花灌浆期受害 功能叶早衰,穗粒数少,千粒重降低,出现高温高湿早熟,严重的青枯死亡。生产上中后期发生的湿害较前期重,其中拔节孕穗期发生湿害损失最重,此间受害有效穗少,

    33、每穗粒数减少,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在淮北麦区,湿害发生率虽然不是很高但为害不容忽视。近44年来,徐州地区有13年发生不同程度湿害,占29.5%,可近10年涝渍为害增加,尤其是1989、1990、1991年连续3年出现连阴雨,且雨量较大,导致小麦大面积倒伏,粒重下降,霉烂发芽,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96年秋播后,连阴雨持续10天,降雨量达104.4mm,使铜山县大部分小麦遭受湿害,损失严重。,小麦湿害病因 一是冬春阴雨连绵,日照时数不足,田间湿度大,地温低,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如江苏铜山县1997年受湿害面积20万亩,过分集中的降水是形成这次湿害的主要原因。9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近10天降雨量104mm,比常年同期增加79.7mm,比1997年同期增加90.8mm,雨水过多造成耕作层含水量过高,耕作层水分饱和,氧气缺乏,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呼吸受抑,活力衰退,吸收水、


    注意事项

    本文(2洪水灾害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