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题库三.docx

    • 资源ID:11411164       资源大小:59.10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题库三.docx

    1、考研题库三考研题库(三)【3-1】(清华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病毒是由_和_组成,只有一种_。 答案: 核酸 蛋白质外壳 核酸【3-2】(清华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亚病毒可分为类病毒、_、_。 答案: 拟病毒 朊病毒【3-3】(清华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生物有_、支原体、_ 答案: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3-4】(清华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噬菌体感染细菌的步骤为_、_、_、_ 答案: 吸附 侵入与脱壳 复制和合成 装配和释放【3-5】(清华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温和噬菌体 答案:指侵入宿主细胞后不会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特点是侵入宿主细胞后,噬菌体

    2、的核酸立即与核宿主细胞的核酸整合并进行同步复制,同时随着宿主细胞的分裂而带到子代的细胞中去,这一现象称为溶源现象。【3-6】(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判断题: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具有感染性。 答案: 对【3-7】(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判断题:朊病毒是一类仅含蛋白质的亚病毒。 答案: 对【3-8】(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判断题:类病毒是一类只含单连环状RNA分子,并进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答案: 对【3-9】(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判断题:病毒包涵体类似于干扰素,是病毒作用于寄主细胞后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病毒作用 答案: 对【3-10】(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

    3、题)判断题:诊断梅毒的康氏试验是一种絮状沉淀反应。 答案: 对【3-11】(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判断题:干扰素具有种属特异性,即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在人细胞中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 答案: 错,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在人细胞中能抑制病毒的增殖【3-12】(南京大学2001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自发裂解 答:自发裂解即含有温和性噬菌体的细菌,在自然条件下自发转变为烈性噬菌体发生裂解的过程。【3-13】(复旦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phage display library 答:噬菌体展示库,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源基因同丝状噬菌体fd或MB的外壳蛋白P8基因或P3基因融合后导入噬菌体基因

    4、组,表达产生的外源肽与外壳蛋白P8或P3形成融合蛋白,展示在噬菌体的表面。导入了各种各样的外源基因的一群噬菌体,就构成一个展示各种各样外源肽的噬菌体展示库。当用一个蛋白质去筛查一个噬菌体展示库时,就会选择性地同与其有相互作用的某个外源肽相结合,从而分离出展示库里的某个特定的噬菌体,研究该噬菌体所含外源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基于同一原理的另一种实验系统是将编码细菌表面的菌毛蛋白的基因,同外源基因融合,转入细菌细胞后表达,在细菌表面的菌毛中出现融合蛋白。当遇到能同外源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时就能选择性地与融合蛋白相结合。这样,也就起到展示库的作用,可以筛选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3-14】(复

    5、旦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克-雅氏病。 答:克雅氏病(CJD)是一种快速进展的、可致死的、有潜在传染性痴呆性病变,由朊病毒(是一种类蛋白质的传染性微粒,缺少DNA和RNA)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快速进展的痴呆、肌阵挛和无动行缄默症;脑电图典型的表现为在低电压活动的背景下周期性的高电压尖锐波。该病常有染色体家族遗传倾向,并且有一个新的克雅氏病的报道(该病与牛海绵状脑病有潜在的联系) 。此病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小脑和大脑皮层为主的海绵样变性和朊病毒的出现。【3-15】(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病毒入胞 答:病毒入胞指病毒颗粒吸附宿主细胞后发生的侵入,有的将核衣壳注入,有的

    6、将核酸直接注入,有的将病毒颗粒整体注入。【3-16】(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病毒因子 答:是病毒编码的,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因子或效应因子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它们可以刺激感染病原临近细胞的代谢、使其成为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促进病毒进一步繁殖。【3-17】(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分段基因组 答:指基因组不是由一个核酸分子构成的,而是由数个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彼此互不相同的核酸片段具有不同的遗传功能,能够表达产生不同的功能蛋白质。【3-18】(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核衣壳 答:病毒粒子的核心和衣壳合在一起称为核衣壳【3-19】(北京师范大学200

    7、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包膜 答: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其核衣壳外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3-20】(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感染复数 答:每一敏感细胞所能吸附的噬菌体说的数量,就叫感染复数【3-21】(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末端重复 答:末端重复指线状噬菌体的双螺旋DNA分子两端具有相同的基因排列或碱基排列的现象【3-22】(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噬菌体展示 答:噬菌体展示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的技术。【3-23】(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卫星R

    8、NA 答:卫星RNA是指一些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且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明显的同源性。【3-24】(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RNA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吗?为什么? 答: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RNA可以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遗传给后代,且后代表型与亲代相似,可以通过TMV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证实。【3-25】(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HIV病毒粒子中的逆转录酶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答:该蛋白有两种活性:利用病毒RNA基因组作为模板来合成DNA;一种DNA-RNA杂合体的分解。【3-26】(北京师范大学20

    9、04年考研试题)SASR病毒粒子及其基因组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SARS病毒为新型的冠状病毒,为正链的单链RNA病毒,其复制不经过DNA中间体,使用标准密码子,主要蛋白质有RNA聚合酶蛋白(聚合酶1a,1b)、S蛋白(spike protein)、E蛋白(small membrane protein)、N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等。【3-27】(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性? 答:溶源性细菌特性如下: (1)自发裂解(原因是由于少数细胞中原来处于整合态的前噬菌体转变成营养态的裂解性噬菌体)。 (2)诱导,溶源菌在外界理化因子的作用下,发生高频率

    10、裂解的现象,称为诱导。射线紫外线、以及某些合成的抑制剂(丝裂酶素、氮芥等)等都有诱导作用。 (3)免疫性,任何溶源菌对已感染的噬菌体以外的其他噬菌体即超感染噬菌体(不管是温和的或烈性的)都具有抵制能力,这就是免疫性,也称超感染免疫性、前噬菌体免疫性或溶源性免疫性。 (4)复愈,在溶源性细菌群体的增殖过程中,一般有的个体丧失其前噬菌体,并成为非溶源性的细菌,这一过程称为复愈或非溶源化,复愈后的细胞其免疫性也随之丧失。 (5)溶源转变,指少数溶源菌由于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前噬菌体而使自己产生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表型的现象。【3-28】(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病毒

    11、粒子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 答:对称形式:二十面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 结构类型:有包膜和无包膜二十面体对称,有包膜和无包膜螺旋对称,有包膜和无包膜复合对称。【3-29】(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该曲线中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答:指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潜伏期:指噬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故整段潜伏期中没有一个成熟的噬菌体粒子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主要是病毒核酸和核衣壳合成。 裂解期:紧接在潜伏期后的一段宿主细胞迅速裂解、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 平稳期:指感染后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效

    12、价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溶液中病毒粒子达最大且稳定。【3-30】(厦门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干扰素抗病毒机制主要通过AVP降解( ) A.病毒的蛋白质 B.病毒的DNA C.病毒的mRNA D.病毒的tRNA 答案: C【3-31】(厦门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包涵体 答: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3-32】(厦门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噬斑测定 答:在生长的宿主表面,铺上细菌或动物病毒,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的噬斑,可以认为由单个病毒增殖产生的,由此可以通过噬斑形成单位来计算单位体积样品中病毒的数量。【3-33】(

    13、厦门大学2005、2007年考研试题)一步生长曲线试验设计主要是想解决那些问题,请拟出主要步骤。 答:一步生长曲线实验可解决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问题,它可反映噬菌体的三个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 主要步骤: (1)用噬菌体的稀释液去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保证每个细胞所吸附的噬菌体至多只有一个。 (2)经数分钟吸附后,在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相应抗血清。借以中和尚未吸附的噬菌体。 (3)用保温的培养液稀释此混合物,同时终止抗血清的作用,随即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4)每隔数分钟取样,连续测定其效价,再把结果绘制成图即可。【3-34】(厦门大学2006、2007年考研试题)双重溶源

    14、菌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双重溶源菌是高频转到的先决条件? 答:当营养缺陷型受体菌用高感染复数的低频转导裂解物进行感染时,凡感染有部分缺陷噬菌体的细胞几乎都同时感染正常的噬菌体,这时部分缺陷噬菌体和正常噬菌体同时整合在一个 受体菌的核染色体上,使它形成双重溶源菌。 当双重溶源菌被紫外线等诱导时,其中的正常噬菌体的基因可补偿所缺失的部分基因功能缺陷噬菌体的不足,因而两种噬菌体就同时获得复制的机会。由双重溶源菌所产生的裂解物中,含有等量的正常噬菌体和部分缺陷噬菌体的粒子,而具有了高频转导功能。所以双重溶源菌是高频转导的先决条件。【3-35】(厦门大学2007年考研试题)现有一谷氨酸菌发酵液,怀疑为烈

    15、性噬菌体感染,请设计试验加以证明;并计算该发酵液中噬菌体的效价。 答:取少量发酵液与指示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合后倒一个平板。由于烈性噬菌体感染指示菌后,就会进入裂解性循环,然后以此细胞为中心,释放出的烈性噬菌体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茬上形成无色透明的噬菌斑。由此可证明谷氨酸发酵液被烈性噬菌体感染。 可用双层平板法计算噬菌体的效价:计数 底层平板(2%琼脂培养基78ml) 37 双层平板法 上层培养基(1.0%琼脂培养基3ml) 10余h 上层平板 宿主菌悬液(对数期菌液0.2ml) 混匀 噬菌体试样(合适稀释液0.1ml)【3-36】(厦门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试

    16、分析温和噬菌体进入裂解性循环和溶源性循环的机制。 答:温和性噬菌体侵染宿主后,进入裂解性循环或溶源性循环。若进入裂解性循环,进入增殖期,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装配,产生大量的子代噬菌体,最后宿主裂解,子代噬菌体裂解细胞释放出来。若进入溶源性循环,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结合,随宿主DNA复制而复制。【3-37】(厦门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哪些特征参数,如何计算裂解量? 答:一步生长曲线实验可解决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问题,它可反映噬菌体的三个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和裂解量。裂解量为每个受感染细胞产生的噬菌体总数,即噬菌体总数/被侵

    17、染的细胞数。【3-38】(厦门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试列表比较LFT和HFT的异同点。 答:如表3-1所示:LFTHFT相同点最初侵染噬菌体温和噬菌体转导子产生部分缺陷噬菌体的侵染感染复数以低感染复数侵染产生转导子不同点转导子数量产生极少的局限转导子产生大量的局限转导子裂解菌溶源菌双重溶源菌局限转导噬菌体产生少量局限转导噬菌体产生50%左右局限转导噬菌体辅助噬菌体无有【3-39】(厦门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试述利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主要步骤及其优点。答:步骤如下所示: 计数 底层平板(2%琼脂培养基78ml) 37 双层平板法 上层培养基(1.0%琼脂培养基3ml) 10余h 上层

    18、平板 宿主菌悬液(对数期菌液0.2ml) 混匀 噬菌体试样(合适稀释液0.1ml) 双层平板法主要以下几个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使原来底面不平的玻璃皿的缺陷得到了弥补;所形成全部噬菌体斑都接近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不仅每一噬菌斑的大小接近、边缘清晰,而且不致发生上下噬菌斑的重叠现象;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形成的噬菌斑较大,更有利于计数。【3-40】(厦门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亚病毒主要有几种类型,简述各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 亚病毒的主要类型列举如下: 类病毒是当今所知道的最小、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 寄生的分子生物。特点:个体很小,分子量小,具有裸露的RNA分子,在90下仍存

    19、活,可通过种子传播。 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可认为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特点:仅含有裸露的RNA或DNA,分子量很小,复制需要真病毒的协助,寄生于多种动植物。 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特点:呈淀粉样颗粒,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3-41】(南开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分离到一种噬菌体DNA,分析后发现其分子中的碱基A与T、C与G含量都不相等,证明这是一种_噬菌体。 答案:单链DNA噬菌体【3-42】(南开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反转录病毒在反转录过程中形成长末端重复序列,这一结构不但提供了_必须的末端,而

    20、且提供了_和_的信号。 答案:整合 转录 转录后加工【3-43】(南开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根据转导噬菌体的内涵,能引起普遍性转导的噬菌体称为_,能引起局限性转导的噬菌体称为_。 答案:完全缺陷噬菌体 部分缺陷噬菌体【3-44】(南开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判断题:1.74和T4噬菌体单链DNA的复制过程中,合成引物的机制相同。 答案:错。合成引物的机制不相同,1.74用引发体,而T4噬菌体用引发酶【3-45】(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判断题:虽然,M13和G4噬菌体的单链DNA复制机制不同,但都是利用寄主的RNA聚合酶合成引物。 答案:错。M13是用寄主的RNA聚合酶,而G4用引发酶【

    21、3-46】(南开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Prophage 答:即原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3-47】(南开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CPE 答: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细胞病变甚至死亡的现象。【3-48】(南开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病毒吸附蛋白 答:指能够特异识别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粒子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3-49】(南开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负链核酸 答:指能够与病毒m RNA反义(或互补)的RNA链或DNA链。【3-50】(南开大学2003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Campbell Model

    22、答:即坎贝尔模型,指说明噬菌体DNA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中和脱出机制的模型。即把噬菌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和噬菌体的DNA与已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中的原噬菌体DNA进行比较的模型。【3-51】(南开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噬菌体侵入寄主后哪些因素决定其进行裂解生长?为什么? 答:噬菌体侵入寄主后是否进行裂解生长是由CI和Cro蛋白控制的。因为CI蛋白对Cro基因的转录起负控制,对自身基因既有正控制又有负控制。Cro蛋白对CI基因和自身基因都有负控制作用。当溶原化途径时,噬菌体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只有CI基因表达,产物CI蛋白与Or和O2结合,阻止PR和PL的启动,也抑制了基因的转录,不利于裂解。当溶原

    23、菌受到外界因素作用时,由于DNA损伤,RecA切割CI蛋白,于是RNA聚合酶有机会与Cro基因启动子结合表达Cro蛋白,阻止CI基因表达,这时CI劣势,噬菌体进入裂解循环。【3-52】(南开大学2006年考研试题)将一种E.coli的温和性噬菌体与E.coli混合,浓度均为1109/ml,给予合适的感染吸附条件后,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再涂平板计数存活的E.coli细胞数,结果是7.5108CFU/ml。请解释这一实验体系中的E.coli如何幸免于被裂解的?并验证你的解释。 答:温和噬菌体可以整合到E.coli的染色体上,与E.coli的染色体的复制一同复制繁殖,不发生裂解性增殖,所以E.coli

    24、不发生裂解。适当改变菌体的生存条件可以诱导裂解的发生,可用紫外照射,如果E.coli存活数明显下降了,说明紫外诱导噬菌体进入裂解期,则证明此解释成立。【3-53】(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试题)比较Transduction和Lysogenic conversion。 答:两者的区别: 转导的噬菌体是缺陷的,而溶源转变是一种不携带任何外源 基因的正常噬菌体。转导是供菌体的基因提供了宿主的新 性状。转导产生的新性状的经遗传重组形成的稳定转导子,溶源转变产生的新性状是细胞溶原话的表型。溶源转变获得的性状可以随噬菌体的消失而消失,而转导则不会。 两者的相同点: 都有噬菌体的介导和参与,都有基因重组、整合

    25、过程。【3-54】(武汉大学2010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provirus 答:原病毒,是把前噬菌体的概念扩大到其他病毒而提出的概念,具体指插入寄主细胞染色体并随细胞分裂分配到子代细胞中,而不损伤细胞状态的病毒。【3-55】(武汉大学2010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virion。 答:病毒粒子,或称病毒体,是指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其结构包括:衣壳粒(cap-somere),构成病毒粒子的最小单位,是由16个相同多肽分子折叠缠绕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衣壳(capsid),又称壳体,由衣壳粒以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成杆状、球状、20面体或其他形状,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具有保护病毒核

    26、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因子的破坏、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病毒的抗原性等重要作用。核衣壳(nucleocapsid),又称核壳体,病毒蛋白质衣壳和衣壳中心包含的病毒核酸的合称。囊膜(envelope),又称被膜。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层包裹着的一层构造比较复杂的包膜,由脂类和多糖组成。表面有刺突(spike)或称囊膜突起。囊膜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病毒核酸可起保护作用。【3-56】(武汉大学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2003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朊病毒。 答:朊病毒,即为蛋白质病毒,是指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朊病毒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3-57】(武汉大学2

    27、002年、上海交通大学2007考研试题)名词解释:lysogenic conversion 答:即为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由前噬菌体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的状态称为溶原性转换。【3-58】(吉林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真病毒 答:病毒分为真病毒(Euvirus,简称病毒)和亚病毒(Subvirus,包括假病毒、朊病毒)。一种细胞有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在增殖过程中,一种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壳,这就是真病毒,是这种病毒的应有“面目”;如果一种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编码的外壳,则称为假病毒,

    28、此时一种病毒的本来性质,被另一种病毒的性质所掩盖。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真病毒的特点:形体及其微小、超显微,20200nm,一般过细菌滤器,电镜观察;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专性活细胞寄生;靠宿主代谢系统的协助来复制、合成,进行增殖;在离体条件下,是无生命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3-59】(吉林大学2005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噬菌体 答: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细菌病毒的总称,作为病毒的一种,噬菌体具有病毒特有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不

    29、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只含有单一核酸。噬菌体基因组含有许多个基因,但所有已知的噬菌体都是在细菌细胞中利用细菌的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时所需的各种因子、各种氨基酸和能量产生系统来实现其自身的生长和繁殖。一旦离开了宿主细胞,噬菌体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复制。 噬菌体颗粒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一般可分成三种类型,即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和现状体,迄今已知的噬菌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3-60】(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人免疫缺陷病毒型属于( ) A.DNA病毒 B.RNA病毒 C.DNA与RNA逆转录病毒 答案: B【3-61】(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

    30、)前病毒是( )所固有的 A.所有的病毒 B.逆转录病毒 C.DNA病毒 答案: B【3-62】(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判断题:病毒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之一是病毒能感染宿主细胞表现出致病作用。 答案: 错【3-63】(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判断题:病毒可以以颗粒形式存在于细胞体外,此时具有感染性,又可以进行复制和增殖。 答案: 错【3-64】(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判断题:羊瘙痒病是由prion引起的。 答案: 对【3-65】(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判断题: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裂解作用没有特异性,即一种噬菌

    31、体可感染和裂解多种细菌。 答案: 错【3-66】(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Viralattachment protein 答:病毒吸附蛋白是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3-67】(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 答:缺陷性干扰颗粒:基因有缺陷的病毒突变株,易感细胞被感染后只产生少量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而大量病毒粒子的基因组不完全,通常无感染性,但能干扰亲代病毒的复制。【3-68】(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名词解释:Single nucleocapsid polyhedrosis virus(SNPV) 答:即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是指在一个囊膜内只含有一个核衣壳的多角体病毒。【3-69】(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4年考研试题)病毒的核酸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功能。 答:病毒的核酸及其功能如表3-2所示。 表3-2核酸类型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题库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