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docx

    • 资源ID:11405950       资源大小:20.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docx

    1、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近年来,面对众多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社会各界的慈善义举纷纷涌现,社会慈善氛围日益浓厚,但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滞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伦理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支持1。慈善伦理成为了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慈善基础理论研究、宗教慈善伦理、传统文化与慈善伦理、西方慈善伦理、中西慈善伦理比较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然而,任何学理的分析必须回归现实生活,笔者认为慈善伦理精神的发展离不开慈善教育的普及。本文以中小学为视角,对影响中小学慈善伦理观形成的因素、中小学加强慈善伦理教育的重要

    2、性及路径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 一、慈善伦理教育概述 我国早已有之慈善的观念。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思想。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是基于自愿的原则,慈善主体(个体或者群体)秉承着仁爱之心,通过多种形式无偿向社会和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行为。当慈善由个体行为发展到社会行为时,慈善便具有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2所谓慈善伦理是慈善活动中各种道德意识、行为、心理的综合体现,是在慈善活动中用来调节慈善行为主体和客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3慈善伦理作为社会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倡导富有同情心和仁爱之心,扶弱济贫、关爱弱者,对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等方

    3、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把这种准则和规范贯彻到社会中去,成为每个人的价值追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其主要途径在于进行慈善伦理教育,慈善伦理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为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进行慈善伦理观念、意识和规范等方面的灌输或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慈善伦理教育的主体,学术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政府、企业、学校和媒体等群体;二是公民个人。慈善伦理教育的客体,可以是社会群体,也可以是个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慈善伦理观念的灌输,慈善伦理意识的培养,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培养感恩意识、培养同情心和爱心、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教育目的在于能够使受

    4、教育者具有慈善伦理的价值追求,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追求境界。 二、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的困境分析 慈善伦理教育需要从学生抓起,周中之教授曾指出,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4。其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塑造青少年的道德人格,是创新德育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小学进行慈善伦理教育存在着现实困境,笔者认为中小学生的慈善观念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 首先来自于家庭环境影响,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目前,以90后和00后为主要构成的中小学生,其多数是独生子女,6加1的家

    5、庭结构模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生活中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二胎政策出台以后,宁波晚报作了一个调查,幼儿园很多孩子不希望妈妈再生担心父母对自己的爱被弟弟妹妹分走6。其中特别提到,一个班有32名小朋友,有一半不希望再有弟弟妹妹,担心分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见,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任性、骄纵、以自我为中心等特质,对培养其主动关心他人、关爱弱者的慈善之心起着负面影响。另外,有的家长也缺乏慈善意识,缺乏对慈善的全面理解,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集中在学习上,多关注孩子的成绩、特长学习、升学等,忽略了其品德的塑造。对于留守家庭的学

    6、生,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进行直接的情感互动有限4。父母对其思想品德的塑造更是过于疏忽了。其实,对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要培养的就是其慈善之心,引导他们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在助人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自豪感和愉悦感,引导他们怀有关爱、关怀他人的品质。 (二)学校因素 首先是学校德育教育中,慈善内容缺乏。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一般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等为主要内容,慈善方面的内容较为缺乏。慈善读本等教材的出现,是近两年才开始局部性地进校园。因此,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对慈善接触较少。其次是评价体系的影响,升学率往往被认为是上级教育管理部

    7、门评价学校的主要因素。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也是社会评价学校优劣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大氛围下,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重视学生成绩和分数,表现出明显的教育功利心,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同样,学生也只关注成绩和学业,追求高分和排名,对周围人的关注度减少,甚至把同学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如2015年7月,河南商报报道周口高考生与同学发生矛盾,篡改其志愿。新华社报道山西一学生因与同学有矛盾,篡改其高考志愿。可见教育的功利化遮蔽了学生的包容之心、利他之心和慈善之心。再次是教师缺乏对慈善全面理解。一般教师对慈善的理解还停留在慈善的低层次上,有灾害发生时捐款捐物,或者贫困地区助学等,教师对慈善的理解是影响学生慈善

    8、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小学生看来,教师是具有很高地位的,崇拜自己的老师,教师的行为具有模仿、示范作用。最后,在学校组织的慈善活动中,理论讲座方面,有的过于脱离了学生实际;实践活动方面,像“义工”劳动、“雷锋周”活动,以走过场的居多,缺乏常态化,不利于学生慈善行为的日常化培养。 (三)社会环境 首先是社会价值观念影响,虽然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社会慈善氛围并不浓厚,慈善伦理精神发展滞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领域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暴力文化等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近年来校园暴力不断升级,群殴、扒衣服羞辱以及烫烟头等事件频发,这一方面折射出社会的

    9、法治氛围欠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学校德育的短板,特别是伦理教育。因此,既需要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也需要在全社会进行伦理文化教育,要强化学校共同体的伦理同一性,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富有关怀之心。其次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在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迷失在财富金钱之中,靠不正当手段致富,缺乏仁慈之心去助人,网上炫富、拼爹等现象反映了这部分人的心理状态。这种文化氛围对正在成长的中小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再次,虽然我国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但现代慈善事业却发展缓慢,慈善组织公信力缺乏,宣传力度不够大,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程度。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

    10、,很多青少年也会通过各种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来获取信息,其中包括很多虚假信息,这对于价值观尚未成型的中小学生,其对真假信息的分辨能力是不足的。如借助网络炒作的郭美美炫富案,中小学生极容易被灌输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和金钱观,也会对和慈善相关的红十字会产生不信任感。可见,只有每个人都把慈善行为自觉当作一种习惯,才会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围。 三、中小学进行慈善伦理教育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对中小学进行慈善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正视面临的困境,构建适合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的架构,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慈善的理念,做好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的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坚持慈善伦

    11、理教育家庭化 家庭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当下的家庭结构特点影响,多数独生子女只知被宠爱,缺乏和他人互相帮助的内心体验。笔者以为,中小学生慈善伦理教育首先应从家庭的日常生活开始,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为切入点。首先,培养孩子正确的慈善观念,贯穿于家庭的日常生活实践之中。家长不应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慈善的概念很广泛,涉及的慈善活动形式也很多,可以捐钱、捐物、捐时间等,但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捐助,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培养孩子的感恩、仁爱、关怀他人的这种心理8。让孩子知道,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一般人也享有慈善的权利,公益无界限。其次,发挥家

    12、长榜样示范作用,家长自觉参与慈善实践。如深圳宝安日报报道的带女儿一起做慈善一文,作者分享了参与慈善活动的感受,特别谈到了对女儿的影响:“这些年我参加的慈善活动不少,有时候还会带女儿一起参加,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女儿已经从被爱心事迹感动的小姑娘,成长为积极参与、践行慈善公益事业的行动者。”9再如,父母对待身边的老人、对待身边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有助于孩子仁爱之心的培养。因此,家长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慈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会影响学生品德的养成。 (二)坚持慈善伦理教育学校化 慈善观念的养成离不开教育。学校是进行慈善伦理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生从入学起,大部分时

    13、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通过学校的慈善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获得系统的慈善知识,接受慈善理念教育,形成慈善品德。首先,我们应当发挥学校德育课主阵地的作用,把慈善伦理教育作为德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提高目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慈善伦理教育应与目前中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结合起来,小学阶段可以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的独特作用;中学阶段,可以把慈善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之中,比如高一思想政治学科模块一经济生活,其中就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观,与慈善伦理的内容高度契合。其次,慈善教育重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熏陶。通过众多的慈善活动,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心,并能力所能及地做慈善小事,

    14、班级里有困难的同学需要帮助,邻居中有孤老需要关心。慈善伦理实践首先在于要有一颗慈善的心。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将慈善伦理付诸行动。学校慈善教育应当落实在各种慈善实践活动中,包括主题班会、慈善讲座、励志演讲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大力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在活动中强化慈善情感教育,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获得慈善体验,体验慈善带给人们的愉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坚持慈善伦理教育社会化 在发达国家,由于具有悠久的慈善传统和成熟的教育机制,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民慈善的良好氛围。我国慈善事业虽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慈善文化发展滞后。因此对中小学进行慈善伦理教育,首先

    15、应倡导全民慈善,加强慈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慈善氛围。因为在慈善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会将慈善感受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并以此为指导,外化为积极自愿地参与社会慈善活动。目前我国在慈善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理论研究薄弱,需要进一步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慈善文化,借鉴国外慈善经验和优秀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理论研究,为慈善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政府需要完善法律政策将慈善进行立法,增强公信力。要建立必要的慈善道德激励机制,倡导全民慈善,宣传慈善榜样,特别是普通人士的慈善行为要加大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在约束机制上,对于慈善组织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其次,发挥其

    16、他主体(如企业、社区、公益组织等)的积极作用。要发展慈善公益组织,鼓励其规范有效地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在社区中宣传慈善理念,营造社区的慈善氛围,塑造正确的慈善观。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媒体的覆盖广、速度快的优势,调动民众慈善热情。在慈善捐助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使得慈善组织和机构的运行更透明化。 四、结语 慈善是一种社会美德,也是一种公民素质,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被广泛认同和崇尚。它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使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自觉自愿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沉溺于物质欲望中的人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精神快乐10,实现社会的和谐。在中小学的基

    17、础教育中实施慈善理念渗透推广,是促使整个慈善事业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慈善的理念也是一项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众多主体的综合作用,而且要注重慈善伦理教育常态化,要拒绝走过场、作秀等表面工作,让中小学生从力所能及的爱心行动开始,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因此,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我们的社会,慈善伦理教育不能松懈。 参考文献: 1 汪志真.慈善伦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8:2. 2 代小芳.慈善伦理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12. 3 汪志真.慈善伦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8:8. 4 周中之.慈善伦

    18、理教育:德育新的生长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1(17):38-43. 5 刘於清.从家庭视角探讨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路径J.少年儿童研究,2013(1):15-18. 6 成良田. 担心父母的爱被弟弟妹妹分走 幼儿园很多孩子不希望妈妈再生N.宁波晚报,2014-12-19(A08). 7 刘於清.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现状及对策探讨以湖南省道县英豪学校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6):45-48. 8 顾佳妮.小学生慈善心的形成机制与教育建构D.江南大学,2014:28-29. 9 紫蝶.带女儿一起做慈善N.宝安日报,2014-03-28(A07). 10 郑恩同,邱开金,何秉欣.慈善与中小学慈善教育以温州为例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54-6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学慈善伦理教育及其路径选择.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