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药师初级基础知识微生物学讲义.docx

    • 资源ID:11364536       资源大小:1.83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药师初级基础知识微生物学讲义.docx

    1、药师初级基础知识微生物学讲义微生物学绪论考纲:绪论要点(1)概述(2)医学(病原)微生物学1.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1)微生物:分布广、形体小、数量多 最低等生物。(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特点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3)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2.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对学习感染

    2、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用于鉴别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考纲: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要点(1)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直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梭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肽聚糖结构少,其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共同构成外膜。维持菌体外形;维持渗透压;决定细菌的抗原性细胞膜位于细胞壁的内侧,是一层半透性薄膜,柔软致密有弹性。主要化学成分为脂类、蛋白质及少量多糖。渗透

    3、和运输作用;细胞呼吸作用;生物合成作用;参与细菌分裂。胞质为细胞膜内侧的胶状物质,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核酸、蛋白和脂类。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质无定形核,没有核膜、核仁等完整结构,称为核质或拟核。细菌的核质由一条双股环状的DNA分子组成。遗传物质3.细菌的特殊结构特点功能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圆形小体。休眠状态。鉴别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菌毛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短而直硬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参与F质粒的接合传递。鞭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伸出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有

    4、抗原性。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细菌的增殖与代谢考纲:细菌的增殖与代谢要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新陈代谢(3)细菌的人工培养1.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主要有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pH7.27.6)、温度(37)、气体等。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兼性厌氧菌(多数病原菌)、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四大类;(2)生长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法繁殖。(3)细菌的群体的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

    5、标,可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2.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能量代谢合成代谢:是将简单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大分子成分和酶,同时耗能。分解代谢:是将营养物质或胞内物质降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称为发酵;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称为呼吸,其中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是有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的是厌氧呼吸。(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检测细菌的分解代谢包括对糖、蛋白质的分解。由于细菌产生酶的不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其代谢产物,以此鉴别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分解产物及检测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蛋白质分解产物及检测吲哚试验、硫化氢

    6、试验、尿素分解试验(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热原质极微量注如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可引起发热反应。耐高温,不被高压蒸汽灭菌所破坏。因此临床用药液需无热原质。制备使用注射药品、严格无菌操作毒素和侵袭性酶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毒素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侵袭性酶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浆凝固酶续表色素水溶性色素(绿脓杆菌绿色)、脂溶性色素(金葡菌金黄色)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病原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主要由放线菌、真菌产生细菌素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维生素如大肠埃希菌:B6、B12、K2等可被人体利用3.细菌的人工培养(1)

    7、培养基是由适合细菌生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经灭菌后方可使用。其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合成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等。按其性状不同,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液体培养基上,细菌生长后,大多数细菌呈均匀混浊状态,少数出现沉淀和菌膜;半固体培养基上,有鞭毛的细菌生长后出现混浊,无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生长,主要用于检测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固体培养基上,单个细胞生长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叫菌落,不同的细菌其菌落大小、形态、颜色不同,可用来鉴定细菌。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噬菌体考纲:噬菌体要点噬菌体的基本概念及生

    8、物特性1.噬菌体的概念:是侵袭细菌、真菌的病毒,或称为细菌病毒。2.特点:(1)大小以nm计算,须用电镜观察;(2)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3)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4)基本形态:有三种,即蝌蚪形,微球形,细杆状。细菌的遗传变异考纲:细菌的遗传变异要点(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的机理(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实际意义)1.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的机制(1)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染色体:是环状双螺旋DNA,其功能是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特性。质粒:是独立存在于多种细菌内能自主复制的染色体以外的双股环状DNA。可随细菌的

    9、分裂传入子代细菌,也可整合在细菌的染色体上改变细菌的遗传性状。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其基因可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相当于遗传物质,控制细菌的某种性状。(2)遗传与变异原理细菌的变异现象常见的有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等。细菌变异的机制2.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1)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L型变异)(2)预防耐药菌株扩散。(药敏试验)(3)制备疫苗。(减毒活疫苗)(4)检测致癌物。(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5)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质粒、噬菌体载体目的基因受体菌消毒与灭菌考纲:消毒与灭菌要点(1)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2)物理消毒灭菌法(3)

    10、化学消毒灭菌法1.基本概念(1)消毒:指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3)无菌:不存在任何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4)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例如外科手术操作,均为无菌操作。无菌并不单指没有活的细菌,还包括没有活的病毒、真菌等微生物。2.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160180,2h巴氏消毒法:牛奶、酒61,30 min71.7,15-30sec煮沸消毒

    11、法:高压蒸气灭菌法:最有效1.05kg/cm2(121.3),15-20min(2)辐射灭菌法:紫外线、微波、电离辐射等。(3)滤过除菌法:常用于不耐高温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及药液等的除菌。3.化学消毒灭菌法(1)定义:用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具有杀菌作用的称为消毒剂;具有抑菌作用的称为防腐剂。(2)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促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的,如酚类、醇类、醛类等;干扰细菌酶系统和代谢、破坏菌体蛋白与核酸基因的,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等;损伤菌体细胞膜的,如酚类(低浓度)、脂溶剂等。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考纲: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要点(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

    12、机理)(2)机体的抗菌免疫(抗感染免疫)(3)细菌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机理)(1)定义:细菌在宿主体内寄生、增殖引起疾病的性质。(2)致病机制:感染:微生物进入宿主体内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生物学现象。传染: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致病物质主要是:其一为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其二为细菌进入宿主体内所产生的毒素。侵袭力包括细菌的黏附与定植、侵入、繁殖与扩散。使细菌在体内定居的结构:菌毛增强抗吞噬作用的结构:荚膜细菌胞外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毒素外毒素

    13、内毒素来源G+菌与部分G-G-菌种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较弱,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脱毒形成类毒素弱2.抗细菌感染的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组织屏障皮肤、黏膜屏障内部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作用分类:一类是小吞噬细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另一类是大吞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趋化作用吞入病原菌杀死病原菌。NK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和肿瘤细胞,在早期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监视中起重要作用。体液因素主要包括补体、溶菌酶和防御素。补体是存在于正常机体中的一组球

    14、蛋白,被激活后发挥趋化、调理、溶菌及溶细胞作用;溶菌酶为一种碱性蛋白,使菌体裂解;防御素主要作用于胞外菌,其杀伤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溶解死亡。(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定义: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受病原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的,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和记忆性,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可使免疫效应增强,在抗感染免疫中占重要地位。分类:体液免疫机体受病原微生物刺激后,可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抗体的抗感染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病原体的黏附作用、调理吞噬作用、中和细菌外毒素作用和对细菌溶解作用等方面。细胞免疫其主要的效应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Th1细胞。CTL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

    15、杀伤靶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对胞内寄生的微生物的杀灭作用。3.细菌感染(1)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由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所引起;内源性感染:由自身体内或体表的病原体所引起。(2)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经粘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创伤感染虫媒感染(3)感染的类型带菌状态:在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后致病菌未被及时消灭而是在机体内继续存在。隐性感染:机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轻微,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显性感染:机体的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机体组织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16、者。临床上常见的全身感染有菌血症、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4)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其发生、发展和结局主要取决于病原细菌的数量、毒力的强弱和侵入的途径以及宿主的抵抗力的强弱,其结局不同。有的呈隐性感染、有的呈显性感染、有的仅限于局部、有的呈现全身症状等。病毒学概述考纲:病毒学概述要点(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繁殖方式(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病毒的形态与结构(1)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体是具有传染性的、结构完整的病毒。体积微小可通过滤菌器,测量单位为nm。(2)病毒的结构基本结构核心:仅由裸露的核酸构成。衣壳:为

    17、包绕核酸的蛋白质外壳,称衣壳。衣壳与核酸在一起称为核衣壳。辅助结构包膜:包绕在核衣壳外,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病毒的结构完整性。2.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缺乏增殖所需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以独特方式(复制)进行增殖。一个复制周期共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子代病毒,六个步骤。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中和病毒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真菌概述考纲:真菌概述要点(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2)真菌在药学领域的应用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1)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单细胞真菌:圆形或椭圆形,以芽生方式繁殖。多细胞真菌:

    18、由菌丝和孢子两大基本结构组成,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2)真菌的培养对营养要求不高,温度为2228,最适pH为4.06.0。(3)真菌的致病性主要致病真菌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皮肤癣病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 白色念珠菌:新生儿和幼儿鹅口疮的病原体 新生隐球菌 曲霉、毛霉 卡氏肺胞菌白色念珠菌条件致病菌:引起皮肤粘膜(鹅口疮)2.真菌与药学之间的关系生产多种抗生素。其他微生物考纲:其他微生物要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多形性,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肺炎支原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立克次体专性活细胞寄生。普氏立克次体引起流行性

    19、斑疹伤寒,恙虫热立克次体引起恙虫病。衣原体专性活细胞寄生,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并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原体和始体)。常见的有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病与泌尿道感染等。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常见的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可引起梅毒;钩端螺旋体,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支原体的油煎蛋样菌落免疫学基础考纲:免疫学基础要点(1)抗原、抗体的概念(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1.抗原、抗体的概念(1)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

    20、抗原。抗原具有三大性质,即异物性、特异性和大分子性。常见的抗原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2)抗体:抗原进入体内后,体内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根据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不同,常见的有五类,即IgG、IgA、IgM、IgE、IgD。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其对多种抗原物质都有防御功能,而不是对专一抗原有作用,故称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和组织的免疫成分组成的。(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与抗原物质相互作

    21、用,产生免疫应答后,才获得的一种免疫防御功能,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完成的。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针对性强,只对引发免疫的相同抗原有作用,对其他种类抗原无效,故称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两种,其一为细胞免疫,主要是抗原进入机体后通过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来完成的;其二为体液免疫,主要是抗原进入机体后通过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多种作用来完成的。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当某种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损伤了机体,称为变态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过敏原或变应原。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应答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机制机体再次接触抗原物质,导

    22、致肥大细胞等脱颗粒释放过敏介质抗原物质进入体内,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其结果导致靶细胞的破坏,最终发生织损伤抗原再次进入体内,与相应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或使血小板汇集损伤组织器官,形成免疫损伤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引发细胞免疫而损伤组织所致疾病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哮喘输血反应、血细胞减少、新生儿溶血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接触性皮炎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1)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把减毒或无毒的但具有抗原性的病原体(细菌或病毒)经过一定工艺制成菌苗或疫苗,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灭活疫苗百日咳灭活疫苗、霍乱灭活菌、伤寒灭活菌减毒活疫苗卡介苗

    23、、鼠疫减毒活菌苗、布鲁氏菌活菌苗、炭疽活菌苗联合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输入含有特异性抗体免疫血清或制备好的免疫细胞,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的过程。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应急预防和治疗。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 抗毒素:破伤风、白喉、肉毒、炭疽; 细胞免疫制剂:细胞因子; 胎盘丙种球蛋白和血清丙种球蛋白。5.免疫学诊断的概念一般采用血清学反应的方法,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主要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性质,用已知的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未知抗体,来诊断患者是否患某种传染病,也可用已知的抗体测定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原,来诊断疾病。各论部分病原性球菌考纲:病原性球菌要点(1)葡萄球

    24、菌属(2)链球菌属(3)脑膜炎球菌1.葡萄球菌属生物学性状菌体呈球形,排列成堆,呈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染色阳性。最主要的抗原物质是葡萄球菌A蛋白(SPA),具有抗吞噬作用,用于免疫学快速诊断。致病性主要的毒力因子是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毒素、杀白细胞素和肠毒素。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和葡萄球菌性肠炎。患病恢复后获得免疫力不强,可多次感染。葡萄球菌的电镜扫描照片2.链球菌属(1)A群链球菌生物学性状根据其溶血现象不同分为三类: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溶血;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溶血;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现象。致病性细胞壁成分,如脂磷壁酸、M蛋白等;侵袭性酶类;

    25、外毒素:致热外毒素、溶血毒素等。所致疾病有化脓性感染、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病)等。链球菌电镜扫描照片(2)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G+,多呈双或短链排列,有荚膜。致病性荚膜、溶血素、神经氨酸酶等 所致疾病大叶性肺炎3.脑膜炎球菌生物学性状G-,营养要求较高,专性需氧致病性荚膜、菌毛和内毒素所致疾病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细菌突破血脑屏障侵犯脑脊髓膜,引起流行性脑膜炎肠道杆菌考纲:肠道杆菌要点(1)大肠杆菌(2)伤寒杆菌(3)痢疾杆菌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形状相似的G-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不致病,但在宿主抵抗力低下或肠道外

    26、组织可引起感染,故称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肠道致病菌: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等。1.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杆菌,鞭毛,菌毛,对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多数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可用于细菌鉴别。致病性黏附素,使大肠杆菌黏附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内毒素;外毒素(肠毒素)所致疾病主要是肠道外感染,如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胆囊炎等;还能引起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大肠杆菌2.伤寒杆菌生物学性状多数不引起人类疾病,只有少数具有致病性。如引起肠热症的伤寒沙门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抵抗力较差,其抗原构造复杂,最主要的是O抗原、H抗原和菌体表面的Vi抗原。致病性内毒素和侵袭力。所致疾病主要是肠热症,包括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病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3.痢疾杆菌生物学性状G-,生化特性为能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致病性侵袭力和内毒素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厌氧性杆菌考纲:厌氧性杆菌要点(1)厌氧芽孢杆菌(2)无芽孢厌氧菌1.厌氧芽孢杆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菌体细长呈杆状,有周身鞭毛,形成芽孢,芽孢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使菌体呈鼓槌状。致病性破伤风痉挛毒素 (外毒素)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所致疾病破伤风(2)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的次极端,使细菌呈球拍状 致病性肉毒毒素(外毒素)阻碍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所致疾病食物中毒(胃肠道


    注意事项

    本文(药师初级基础知识微生物学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