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答题框架.docx

    • 资源ID:11360055       资源大小:26.9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答题框架.docx

    1、高考答题框架高考答题框架(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政府(国家)基本类(1) 有利于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根本)(2)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具体)(3)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万能)民生类(4)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5)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6)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7) 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8)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9)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小康(10)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

    2、物质文化需求)(11)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12)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3)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环保类(14) 有利于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5) 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调节(16)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五个统筹)(17) 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8) 有利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9)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20) 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战

    3、略对外贸易类(21)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22) 有利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23) 有利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24) 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25) 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26)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企业(27) 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8)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29) 有利于改进技术(创新)加强管理,提高劳动所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0) 有利于诚实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31) 有利于面向市场进行产业,

    4、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效益、品牌(32) 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33) 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34)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35) 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36) 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7) 有利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名牌战略个人(38)居民:(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3)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39)消费者:(1)地位,权利与义务 (2)维权意识,途径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

    5、,绿色消费 艰苦奋斗,勤俭消费(40)劳动者:(1)地位权利与义务 (2)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 (3)合同与社保制度 (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41)投资人: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描述国内经济意义:(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6、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描述对外经济意义:(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必修二:政治生活公民:(1) 政治权利和自由(2) 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 基本

    7、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4) 主要内容(5) 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人大代表:(1) 国家性质:(国体)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 产生: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3) 地位: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4) 权利: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5) 义务: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

    8、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政府:(1) 国家性质:(国体)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 政府性质(3) 宗旨 为人民服务(4) 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5) 基本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6) 依法行政(7) 政府权力需要监督(8) 树立权威政府中共(1) 国家性质(国体)是由

    9、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 地位(3) 宗旨(4) 性质(5) 三个代表(6) 执政理念(7) 执政方式政治意义: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交往活动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

    10、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党的政治意义:(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修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

    11、证法:总特征:联系观:(1)普遍性、(2)客观性、(3)多样性、(4)条件性、(5)整体与部分、(6)系统优化的方法 发展观:(1)实质 (2)普遍性 (3)原因:内外因 (4)状态:量质变 (5)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含义(对立统一) (2)普遍性 (3)特殊性 (4)辩证关系 (5)主次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 (7)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本质:辩证否定观:(1)实质 (2)创新意识 (3)作用必修四:文化生活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国家)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3)文化创新

    1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我们的中华文化 (2)我们的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思想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高考政治答题模板2:(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国家这样做的意义。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

    13、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

    14、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对外贸易的作用。4、(哲学)国际关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三)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建设;“三个代表

    15、”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国的政党制度。(四)企业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

    16、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三大原则:坚持公民在

    17、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监督。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

    18、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

    19、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

    20、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及加强党的建设角度回答;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辩证唯物论】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

    21、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

    22、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

    23、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24、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认识论6.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25、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8.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 真理的

    26、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9.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10.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27、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11.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12.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

    28、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3.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

    29、认识。发展观14. 发展的观点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15.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16.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

    30、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方法论 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17.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矛盾观18. 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方法论 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19.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答题框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