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二轮地理 第1部分 专题4 地貌.docx

    • 资源ID:11340835       资源大小:322.9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二轮地理 第1部分 专题4 地貌.docx

    1、高考二轮地理 第1部分 专题4 地貌专题四 地貌知识结构互联(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1(2018全国卷T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1)A(2)A(3)D第(1)题,由

    2、材料可知,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下蚀作用明显;且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说明T0为河漫滩,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河漫滩出露地表,接受泥沙堆积,面积会扩大。第(2)题,河流流速越快,堆积的砾石颗粒越大。由材料可知T3时期砾石的平均砾径最大,说明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第(3)题,图中显示T3、T2、T1现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流阶地上,说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抬升作用。由图可知,每个时期的阶地面都较平坦,说明各个时期内地壳比较稳定,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2(2018全国卷T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

    3、此完成(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1)A(2)C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3

    4、(2017全国卷T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 C 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

    5、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1)C(2)B(3)B第(1)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第(3)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4(2016全国卷T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

    6、。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1)C(2)B(3)D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

    7、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5(2015全国卷T10)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

    8、定点。读图,完成下题。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D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6(2014大纲全国卷T6)下图中K

    9、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1内力作用与地貌。2外力作用与地貌。对应前面高考题T1(3)、T2(1)(2)、T6对应前面高考题T1(1)(2)、T3(1)(3)、T4(1)(2)(3)、T5(对应学生用书第28页)考查点1内力作用与地貌1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技巧(1)判断地壳运动的活

    10、跃地带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因此地球表面六大板块的交界处(分为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多为地壳运动活跃地带。(2)解释常见地理现象:解释大褶皱山脉(如安第斯山脉),裂谷(如东北大裂谷)、海洋(如大西洋)、岛屿(如日本列岛)等宏观地貌的形成与分布;解释地震、火山、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方法(1)分析判读地质构造。褶皱判断方法有二:一是通过岩层的弯曲形态进行判断;二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2)判读地貌形态。一般和地质构造联系在一起,可直接读取。背斜正地形形成山岭,逆地形形成谷地,向斜相反。断层常形成块状山地、高地、裂谷、陡崖、谷地或低地。3根

    11、据岩层新老关系分析地质构造特征(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3)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4)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

    12、代。刷题过关1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A处附近 B处附近C处附近 D处附近(2)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1)D(2)B第(1)题,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

    13、,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处附近,其他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第(2)题,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距今20百万年处移动到距今180百万年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距今180百万年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东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东南,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南东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先往东南再往东北(注意图中的指向标)。2

    14、(2018天津高考T34)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 间歇性抬升 B. 持续性抬升C. 间歇性沉降 D. 持续性沉降(1)D(2)A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地貌;在石灰岩地区

    15、,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第(2)题,乙地为河床沉积物,现出露地表,说明该地区为地壳抬升,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表明地壳的抬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间歇性抬升。3(2018海南高考T1415)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

    16、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1)D(2)C第(1)题,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第(2)题,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差异、地壳运动差异应相似或相同。考查点2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

    17、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

    18、、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典型地貌的判读(1)堆积地貌类型的判断方法地貌类型判断法:根据材料显示的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如下:a风力堆积地貌:沙漠、沙丘、黄土等。b流水堆积地貌: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中或河口沙岛、河流入海口处的沙坝等。根据地区不同进行判断:a在干旱地区:一般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b在湿润地区:一般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根据沉积岩层的特征判断:岩层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为水湿环境的堆积。(2)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刷题过

    19、关4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及里海水面海拔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题。(1)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面积不断增大泥沙沉积量变小向东南方向扩展面积增速先慢后快A BC D(2)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3)若在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水体盐度增加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1)C(2)B(3)B第(1)题,从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泥沙沉积量变大,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面积增长速度先快后慢。选C。第(2)题

    20、,从里海水面海拔变化趋势图可以看出,2000年里海水面海拔为27米左右,大致与19201940年的变化范围符合,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乙处。选B。第(3)题,若在伏尔加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同时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会增加,B对;水库具有调节河流水量的作用,河口及附近水域水位季节变化减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水量减少,会使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选B。5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涸洼地的底部,在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称为岩漠。读岩漠的地貌结构示意

    21、图,完成(1)(2)题。(1)岩漠地貌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堆积作用 B风化、侵蚀作用C搬运、堆积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2)图中干盐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降水量小,蒸发量大B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C地势低洼,酸雨严重D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1)C(2)A第(1)题,干旱地区的岩石受物理风化作用可崩解破碎成尖角石块和砾石,但题目中的岩漠只分布于区域内地势低洼之处,应为从基岩剥离后被外力(如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选C。第(2)题,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的盐分被流水带到地势低洼处积累,水分蒸发后盐分析出,形成干盐湖。选A。瞄准第卷规范练高分| 与外力

    22、作用相关的2个设问方向(对应学生用书第29页)高考分析考查多维角度外力作用不断雕塑着地球,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与风力)及其形成的地貌是近几年高考主观题命题的热点之一。近几年高考设问主要表现在以下设问方式上:真题示例设问展示设问分析2015全国卷T37(1)(2)(1)判断河套的地势特点,并简述原因。(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分析流水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特征2014全国卷T36(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分析风力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真题再练感悟考法考向1(2015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

    23、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第(2)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2(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解析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

    25、(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思维建模规范答题思路设问方向1分析流水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思维线索地貌:从地势(高、低),主要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堆积物颗粒大小排列等方面分析。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泥沙沉积。答题术语地貌:地势高低,自向倾斜;地形以为主,主要分布在地区,堆积物颗粒从向,由粗变细。流水的沉积作用:中上游流水侵蚀,河流泥沙含量大,中下游(河口)流速降低,海水顶托,泥沙沉积。设问方向2分析风力的搬运与堆积作用思维线索搬运:自然原因有沙源(河流或湖泊沉积,水位下降、海浪沉积)、风力(盛行风、狭管效应等

    26、);人为原因为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影响沙源和风力。堆积:风力减弱,泥沙堆积。答题术语搬运:自然原因: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水位下降,泥沙裸露;季盛风,峡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一致(狭管效应);风力的搬运作用明显。人为原因:人口增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破坏植被,使河流泥沙增多,(若沿海地区)海风增强。堆积:受阻挡,风力携带泥沙沉积。纵横演练高考类题集训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分布状况,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 mm,冬季盛行偏北风。(1)说出PQ、QR两段河谷地形的差异,并指出产生差异的因素。(2)说明QR河段沙洲形成过

    27、程。(3)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4)有人提议在R处筑坝发电,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图中PQ段河谷狭窄,为峡谷地形;QR段河谷较宽阔,为宽谷地形。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硬度与河流流速。第(2)题,沙洲的形成过程主要从沙的来源以及流水的沉积作用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材料显示该处冬季盛行偏北风,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图中沙丘南侧为山地,受山地阻挡,风速减小,沙沉积形成沙丘。第(4)题,赞同,主要结合R处的位置分析建设的有利条件,如工程量、蓄水区域等;不赞同,主要结合该地降水量、电站建设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诱发地质灾害)等

    28、方面分析。答案(1)PQ为峡谷,QR为宽谷。岩石硬度;河流流速。(2)PQ段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力、搬运能力强,携带泥沙量大;QR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沙洲。(3)(甲处上风向河床宽阔,)冬季枯水期大片沙滩裸露,偏北风将沙搬运至甲处,因山地阻挡,风速减小,风力沉积形成沙丘。(4)赞同。理由:R处为峡谷,筑坝工程量小;上游为宽谷,有利于储水。不赞同。理由:水量小,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或:水量小,可能诱发地质灾害)。2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29、读图回答问题。(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第(2)题,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第(3)题,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导致玉石出露。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二轮地理 第1部分 专题4 地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