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3单元四年品社上二单元.docx

    • 资源ID:11334230       资源大小:28.1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3单元四年品社上二单元.docx

    1、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3单元四年品社上二单元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教 者王丽荣执教时间2010 年 9 月21 日 星期二版 本北师大出版社学 科品德与社会册 数四年级上册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课 时教学目标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3.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教学准备两课时1, 课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一些留有过去生活痕迹的票证等,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学生)让学生向家

    2、长介绍本课程,并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按小组有目的地去访问家长。(教师)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师:同学们,这一个单元我们一起搞一个“家乡人们生活变化史展览”,好不好?那么我们怎样来搞好这个展览呢?应该考虑到哪些情况呢?二、小组探究。2.师:让我们按学习小组来自由地讨论探究一下吧!3.分组: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4.小组讨论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台。5.小组分工。(写介绍、讲解、展示等到)6.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准备。三、教师小结并引导。1.肯定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注意把有特色、效果显著的小组的优点展示出来。2.提醒和要求

    3、学生们要尽心尽责,并且要抓紧时间完成必需的补充调查和搜集等。第二课时一、展示前的准备。各小组为展示准备三分钟,教师在此时间内与各小组商定展示的布置方式。如将教室的桌椅进行整理等。二、展示的发表。1.展台的布置:展示的物品可按教室的四面进行张贴和摆放。2.讲解:各小组的小讲解员依次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的展出物品。3.接受观众提问。三、评价1.学生评价。2.教师总评我们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人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的结果。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

    4、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 四、延伸。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最深的感受写成一句话,制作成“感想卡”。先在同学中间相互交流。然后带回家向家长作反馈。板书设计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巨大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教后随记学生在家乡人的吃、穿、住、行,方面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决心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教 者王丽荣执教时间2010 年 9 月 28 日 星期二版 本北师大出版社学 科品德与社会册 数四年级上册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2.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学

    5、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教学难点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一些反映学校新、旧面貌的图片或照片。2.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的学校,对学校有个比较完整、细致的了解。3.请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的情况。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组以前学校的图片。同学们,我们一

    6、起来看一下这些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地方?(学生观看图片)2对啊!这些就是我们以前学校的照片。有些同学可能很奇怪吧!我们学校的过去是怎样的?想去了解一下吗?好!今天我们就要穿越时空一起去老学校看一看。二、学习考察方法1为了更好地能感受现在与过去的变化,我们今天还要学习制作一张年表。2怎样做这张年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和妞妞是怎么观察自己学校历史变化的。她们发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1)两人一组自学书上第29到31页。(2)交流讨论研究方法:小文和妞妞搜集了哪些资料?小文和妞妞是怎样搜集资料的?(3)小结小文和妞妞的研究方法:小文和妞妞是先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学校是怎么样

    7、的,听长辈们谈小时候对学校的回忆,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三、探究我们的研究方法1讨论课前作业:对学校的历史变化了解多少?我们课前有个作业:研究我们学校的历史变化。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2小结作业:可以抓住某一方面进行对比。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许多的变化,有的同学说教室宽敞了,有的同学说桌椅变新了,还有的同学说以前的黑板是木的,现在是磁的这些都可以说明我们的学校在变化,很多同学都在运用一种对比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年表的重要方法。3小结调查方法:同学们这些资料的获得都是用了很多途径:有向父母、爷爷、奶奶了解的,有向老教师询问的四、学习制作年表讨论活动步骤:(1)了解并记录

    8、爸爸、妈妈小学时的学校条件。(2)将记录整理,模仿教科书的表格制作年表。(讨论表格中的横向中的项目:上课、下课,课桌椅,黑板,教科书,人数,电灯)(3)课后四人一组,完成设计自己的年表,比一比哪一组的年表最详细、最整洁大方。五、本课小结1学生小结本课收获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校的过去、现在,我们不禁在感叹:我们的学校变化真大呀!家乡在变化,我们的学校在变化,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家乡的变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 2、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上课、下课、课桌椅、黑板、教科书、人数、电灯、电视、电脑教后随记通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学校的过去、现

    9、在,不禁在感叹:我们的学校变化真大呀!家乡在变化,学校在变化,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家乡的变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教 者王丽荣执教时间2010 年 10 月12 日 星期二版 本北师大出版社学 科品德与社会册 数四年级上册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3. 生活中的智慧新-课-标-第-一-网课 时教学目标1.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3.认识简单的实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学习制作简单的年表。教学重点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教学难点通过体验

    10、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ww w.x k b1.co m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暖被子用的汤壶、捅炉子用的火筷子、蒲扇、水瓢等。准备一两种供小组体验活动时使用的旧式生活用品。如大盆、搓板等。 2.学生搜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询问家长,教科书上呈现的东西和自己搜集的旧物品,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历史年代,有什么用途。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把调查、访谈时的对话做记录或进行录音。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 导入 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 2.读后发表意见: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 3.

    11、导语:这些旧式生活用品记录着过去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况,反映了过去人们生活中的智慧,通过对旧物品的回顾和体验,我们会对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二 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 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 2.教师展示自己找到的旧物品。 介绍旧东西的名称,说明它的用途和长处。 3.教师提问:当时,这些东西为什么被人们所喜爱和利用?现在哪些东西已经被淘汰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 4.教师总结。 这些生活用品的发明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后来人们不断在生活中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代替了原来旧有的东西,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 三、体验活动

    1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用具,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用途,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 一组用搓板洗小件衣服。一组用算盘计算几个同学的家庭消费帐目。 一组用蒲扇扇一扇。 四、学看年表 1.引导学生看年表。 2.说一说:每一横排中的内容是什么?(同一类用品)最上面的小标题说明什么?(不同时期)这张年表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洗衣用具、照明用具、纳凉用具、熨衣用具经历的不同时期的变化。) 五、讨论 你刚才使用了什么用具,有什么体验?结合年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生活用品今天用起来可能觉得不是很方便,甚至有些笨拙,但是在当时确是很了不起的发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年表还告诉我们,在这些用品之前是

    13、更加笨拙、更加不方便的用具。) 板书设计3. 生活中的智慧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 教后随记学生知道了生活用品的发明给当时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后来人们不断在生活中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代替了原来旧有的东西,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用品不断更新换代。 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也要学习发明创造。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教 者王丽荣执教时间2010 年 10 月 19 日 星期二版 本北师大出版社学 科品德与社会册 数四年级上册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主题二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1.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课 时教学目标1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2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

    14、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3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教学难点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一课时教师准备:课前尽可能多地搜集年代久远一些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同时准备几张写好分类名称的图书卡片。学生准备:课前让他们搜集一些年代久远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尽可能保证每两名学生能够拿到一册。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 导入1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36页的文字和照片。2教师提问“这些学生在欣赏什么?从他们搜集

    15、到的这些东西中你们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进入新的主题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样,从家里找一些长辈们过去用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通过了解、研究这些东西的用处来历等,进一步了解历史。3请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旧小人书摆放在课桌上,请一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人书,看过没有,是否喜欢。新课|标第|一|网 二、 体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挑选一本别的同学带来的、自己从前没有看过的小人书来阅读,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待全班学生都看过后,互相讲一讲书中的故事,或给同桌介绍书中精彩的片断。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小人书摆放在一起,并任选一本,要爱护书,不争不抢

    16、。(2)请学生看一看,小人书属于哪一类,看一看书的扉页和版权页,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这本书是哪一年出的,作者是谁,价钱是多少)。(3)请学生默读自己选好的小人书,并思考,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是否喜欢,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准备介绍给其他同学。教师在学生读书时,根据他们手中小人书的种类进行板书,如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电影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图书各类的名称。(4)小组汇报。简要介绍自己阅读的小人书,讲一讲自己的读书体会。(5)将小人书进行分类。教师将图书各类卡片放到不同的桌子上,然后请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小人书分类放置。教师提示学生:“你们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X-k-b-1.-c-o-m(到图书

    17、馆看书,也需要先按分类查阅目录。家里的书多了,最好分类放置,以便于查找。)三、 全班讨论1对今天的体验活动有什么感想?这些“古老”的小人书和你们今天读的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过去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小人书,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过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家里一般没有电视,电影也属于高档或比较稀罕的消费,小人书就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2最好找到一两种家乡或和家乡历史有关的书,介绍给同学,并以书中的故事为例,告诉大家一些家乡过去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变迁。四、 总结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乐乐的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人书虽小,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五、 课后延伸1

    18、给家长讲一讲自己在课堂上看的是哪一本小人书,谁带来的,并问一问家长是否看过,是否喜欢。2向家长或成人了解他们童年时常玩的游戏,让他们谈一谈他们小时候与小人书的故事。3.将小人书在教室里保留一段时间,以便于学生在课间阅读。板书设计主题二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1.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教后随记本节课,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教 者王丽荣执教时间2010 年10 月 26 日 星期二版 本北师大出版社学 科品德与社会册 数四年级上册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2.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课 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

    19、验,发现过去游戏的特点. 2. 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3. 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体验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教学难点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 1.课前布置了解作业. 2.准备一些传统游戏玩时所需的用具,如:牛皮筋,沙包,滚铁环等. 3.按照小组数目印制传统游戏规则. 学生: 1.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一些传统游戏的玩法、规则. 2.准备好自己所玩游戏的用具. 3.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同学们,

    20、你们平时都玩些什游戏?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简单介绍一下) 2. 老师谈自己小时候的一些游戏. 3. 检查课前布置的了解作业: 请讲讲家长或成人们小时候爱玩的游戏,玩法及规则.二、阅读书本1. 阅读思考:1 说说大人们小时候都玩些什么游戏? 2 今天同学们玩的游戏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2. 小组讨论. 3. 汇报交流: 1 过去的游戏是简单的木棍、铁圈、玻璃弹子、沙子、橡皮筋就地取材,有什么玩什么。在那“空旷”的年代,有的是大片的空间和泥土。 2 过去的游戏,大都是集体参与的。 3 男孩的游戏雄赳赳气昂昂 充满火药味,非要决出胜负不可:滚铁环、抽陀螺、斗鸡、撞拐子、骑马打仗、打弹子 4 女孩的游

    21、戏充满技巧:丢沙包、跳格子、跳皮筋、过河、翻绳、剪纸、斗斗飞 5 男女不限:玩泥巴、吃野果子 三、体验活动 今天,请大家玩一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游戏需要一定的规则,我们一起先来学习规则! 1 简介规则. 2 学生分组,商量选定游戏,选出负责人. 3 分发游戏规则. 4 游戏开始.(注意安全,活动场所自定,时间25分钟左右.) 四、整理小结 1过去的游戏好玩吗? 2向家长介绍自己今天在学校玩的游戏,问问他们是不是也这样一来玩? 3把自己游戏中的体验及游戏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用日记记录下来. 五、课外延伸 1.去现在游戏的联系? 2.出新花样,对传统游戏进行改造,赋予传统游戏新的内容,使传统

    22、游戏有新的玩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玩了一两种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大家玩的很开心.下面请你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 交流活动1. 分小组交流.(注意不同于上节课,以利于交流广泛新鲜.) 2. 问题讨论: 1 过去的游戏与现在的游戏相比,有那些特点? 2 为什么那时候的孩子喜欢玩这些游戏? 3 哪些游戏我们现在不玩了,为什么? 4 哪些游戏我们现在还在玩?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5 你最喜欢的是哪些游戏,游戏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什么? 3. 汇报. 三、整理小结.a) 游戏特点:多在室外进行;不需要专门的用具,不需花太多的钱;需要身体运动,像跑和跳;很多游戏是要几个人

    23、一起玩,需要大家互相配合. 联系实际原因,那时的家庭居住面积小,室外活动空间大,兄弟姐妹多等. b) 小结: 游戏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内容的游戏.但过去的很多游戏至今还吸引着我们,并给我们带来快乐.健康活泼的游戏会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欢乐,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多一些交流,会使我们从中体验到伙伴之间的友谊和快乐. 四、课堂作业c) 完成书本40-41快乐的游戏体会. d) 同桌读读上次写的日记,互相点评. 五、课外延伸. ww w.x k b1.co m向其他班的同学介绍一两重好玩的游戏,和他们一起玩,体会快乐,增进友谊. 游戏规则资料 1. 教参

    24、79-81页. 2. 补充图片及资料. 1.滚铁环 热气腾腾的中午,滚铁圈的男孩子开始闹腾。 铁圈在石板路上赛跑:旧石板,比麻子脸还坑洼;铁环爬过,总要轻轻跳起,要用钩子稳住。 伙伴们边跑,边互相传授“秘诀”快跑、快跑,跑得快,铁环就不会倒!男孩子穿着胶底鞋,在满是青苔的石头上跑来跑去,没有人会担心摔倒! 2.玩泥巴 原料上来说,随处可见的黄泥巴自然等而下之,而须从农村池塘里,甚至河里挖出来的青泥才是上等原料。尤其是做枪,青泥做出来的实沉、结实、质地细密,据说放到火里烧能烧出玄铁的颜色,逼近真枪的手感,而黄泥做出来的,则质感疏松,掂在手里不仅没有沉甸甸的感觉,而且粘手.平常玩的都是黄泥,从院子

    25、哪个角落里挖出来,用水一和,在水泥地上使劲摔打折腾,等水分蒸发,便可塑造成型。包子、花卷、油条、饺子是常见的题材,坦克、大炮、碉堡则是另一不可缺少的题材 3打游击 打游击的第一场激烈战斗往往发生在推选谁做坏蛋的时候,那个被千夫所指公认是坏蛋最佳人选的小伙伴,总也无法面对现实,总要脸红脖子粗地争辩一番,若一时语塞,常常吼一声“我不跟你们玩了”,然后,委屈地掉头而去。此时,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扫兴之余,这群革命小战士只好对着远处的短墙、柴垛之类的虚拟目标发动进攻。或匍匐爬行,或急促小跑,不时隐藏于树后、水泥管里,这队人马虽然不会遇到阻击,但闪展腾挪一招一式却丝毫不会懈怠。二是,有人挺身而出,高

    26、喊一声:“咱们分伙打仗,开始点兵点将”。于是,孩子中孔武有力的两个人便进行“包袱、剪子、锤”,每次的赢家,就有权优先挑选“部将”,如此重复,直至双方各自拉起一支队伍 4画丁老头 一个丁老头,买了两鸡蛋,人家说三毛,他说是四毛这些元素在他的笔下拼凑出来,就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虚拟人:丁老头 5“贴大饼 所有人围成大饼状,两人一组前后站立,游戏从两个人追逃开始。逃的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贴”在一组人的前面,于是这个三人组最后的那个人就必须逃跑。如果还没“贴”上大饼就被逮到,就得反追别人新课标第一网 板书设计过去的游戏真有趣滚铁环 、玩泥巴 、打游击 、贴大饼教后随记学习本课,学生体验了参与性较强的集体游

    27、戏中的快乐,加深同学之间的友情. 比较过去和现在的游戏,感受儿童生活的变化。 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教 者王丽荣执教时间2010 年 11 月2 日 星期二版 本北师大出版社学 科品德与社会册 数四年级上册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3. 今非昔比的厨房课 时教学目标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2.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ww w.x k b1.co m教学重点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

    28、厨房在变化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教学难点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学准备一课时1.请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厨房现在的照片,以及学生自绘的景观图、平面图。2.农村学生可以在村子里看一看几家条件不同的厨房。3 .教师整理、编辑一些关于厨房变迁的资料供教学使用。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师生活动)教学重构(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的厨房。同学们对于自己家现在的厨房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过去的家庭厨房就不是很了解了。你对你们家过去的厨房了解多少呢?你知道你

    29、们家过去的厨房里有哪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用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一位老奶奶经历的三种不同的厨房。”二、深化扩展,进一步了解厨房里各种设施的作用,深入了解过去的厨房。1.你们想参观一下老奶奶家的厨房吗?现在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参观一下老奶奶小时候她家的厨房。课件出示那时的厨房照片。分组讨论: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为什么要拉风箱?为什么要烧柴草?2.课件出示老奶奶年轻时她家厨房的图片。 讨论:人们怎么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么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炉子做饭还有哪此令人不满意的地方?3.课件出示老奶奶家现在的厨房。欣赏并自由讨论。三、紧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1.看看你们家的厨房里有什么?2.学生多媒体上展示自己家厨房的照片(景观图、平面图),边展示边说。3.讨论:你家的厨房有哪些便利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四、课外延伸:1、进厨房帮助妈妈做一次饭。2、向家长或其他人了解自己家乡街巷、古树、古迹等的来历。五、总结“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简单的概括。板书设计今非昔比的厨房教后随记龙凤区第五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编 写 者王丽荣执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3单元四年品社上二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