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选修1高考知识点.docx

    • 资源ID:1129199       资源大小:31.63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选修1高考知识点.docx

    1、历史选修1高考知识点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一)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必然性)1、经济:社会经济发展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关系变动)2、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分封制 宗法制破坏3、军事(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二)各国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春秋、战国)1春秋: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2战国: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三)秦国需要改革并具备条件(具体背景)改革可能性(1)内部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2)外部机

    2、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3)直接原因:秦孝公发奋图强、任用商鞅变法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经济-以农求富(富国)(1)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2、军事-强兵(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以上措施最直接打击贵族特权)3、政治(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2)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3)制定秦律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质:文化高压政策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5、风俗习惯-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

    3、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四、评价商鞅变法(性质、积极影响、局限性)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局限性:(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2)加重剥削与压迫(3)改革不完全彻底五、商鞅变法的特点:1核心内容:农战,法治.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

    4、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3是实行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前提: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2、改革的有利条件:拓跋珪的汉化改革3、改革的必要性:(1)阶级矛盾尖锐(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压迫)(3)统治面临危机(人民起义,社会动荡)4、改革的可能性: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均田制(开创性)三长制;租调制。2、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是汉化。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5、、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1、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缓和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基础四、改革的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成功的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民族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 冗官, 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6、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免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7、失败主要原因)五、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4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1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2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4结果:商:成功 王:失败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 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农民骚动)2、经济上: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

    8、 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根本原因3、思想上: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4、军事上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853-1856)-直接原因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二一九法令)直接目的 :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根本目的 :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1、 政治: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利2、 经济: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3、 组织:加强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三、评价进步性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作用 : 1、促进了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改革

    9、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2、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C地位: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局限性 1、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保留大量封建残余)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份地赎金高于实际价格二三倍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与奴役、影响:废除农奴制,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1、经济近代化:废除农奴制为资

    10、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存在问题: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发展不平衡)2、政治近代化:A政治体制: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 (局限性:结合100页插图“到西伯利亚”) B司法制度: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有利于法制化的发展3、军事近代化: 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4、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5、思想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法开始传入俄国,变

    11、革愿望越来越强烈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一) 德川幕府的统治1. 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2. 对外关系:闭关锁国-造成近代日本落后3.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冲击封建自然经济4. 社会关系: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大盐平八郎起义)(二) 黑船事件1.经过:(1)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打开日本国门(2)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2.影响:(1)西方列强纷纷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2)日本陷入半殖民地危机(3)日本国门被打开(三)倒幕运动1.背景:“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必须推翻幕府统治2.领导者:高杉晋作、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维新三杰

    12、)3.经过: (1)兴起: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武装倒幕开始(2)发展:大政奉还(1867) 目的:取消倒幕派讨伐借口,保存实力 (3)高潮:戊辰战争(1868)-鸟羽伏见战役4.结果:(1)彻底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成立,为明治维新提供前提 (2)1869年,迁都东京二、明治维新的内容(一)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二)特点: 破旧和立新(三)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藩置县:设3府72县,由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武士阶层特权。作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

    13、展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核心) (1)币制改革(2)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以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3)殖产兴业 A.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建样板企业。B.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 C. 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教:文明开化(1)了解西方文明:留学、译著。(2)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3)生活习俗方面:推进西化4. 军事-建立新军队 (1)实行义务兵役制(2)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3)引进新式武器,创办军工企业(4)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局限:效忠天皇,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

    14、的道路。三、明治维新的评价(一)明治维新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二)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1889年宪法)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地位: 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 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跻

    15、身世界强国行列 (三)明治维新的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藩阀势力(武士)掌握政权;忠君思想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行华族制度意味着新的不平等;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等)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侵略琉球与朝鲜,侵略中国,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1.内部条件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准备过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3)内容: 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比较19世新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

    16、同异: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推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同:时代相同:都处于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一、为什么要变?戊戌变法的背景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

    17、加深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变什么? (核心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封建君主制为君民共主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三、康、梁的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1.来源:早期的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代表:王韬、郑观应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未付诸实施认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18、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2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方式: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天演论创办报刊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开立学会 强学会 南学会 保国会进行论战 与顽固派 、洋务派论战3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维新思想-公车上书 政治运动宣传发动发动公车上书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办中外纪闻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与顽固派论战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应诏统筹全局折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组织保国会 全国性的救亡团体四、怎样变?(变法内容)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9月21日

    19、戊戌政变结束: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2)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内容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八股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西学的传播(4)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开明地主参与政治,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5)局限性: 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主张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五、变的结果如何?-无力回天戊戌政变: 1898年9

    20、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仅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主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其它原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于无权的皇帝身上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列强,脱离群众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六、维新时期的遗产1、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时期形成了。2、给沉沉闷的中国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开阔了界,前放了思想。3、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4、近代传媒的影响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人们认识空间扩大了。5、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六、维新时期的遗产-变法的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从变法内容看)2、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从变法背景看)3、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从维新思想的传播看)4、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5、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 6、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选修1高考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