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docx

    • 资源ID:11268493       资源大小:936.5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docx

    1、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材料二: 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材料三: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李鸿章(1)材料一反

    2、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3)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我们该怎样去应对?【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财政收入;粮食产量。(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3)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中央的

    3、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就是财政收入、粮食产量,故材料反应的是经济重心南移。(2)根据材料中“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将占城稻推广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材料中反应的原因是: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也就是说,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还要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评价一“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明)朱舜水朱舜水集评价二“

    4、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清高宗(乾隆帝)实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答案】(1)原因: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2)评价: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3)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2)

    5、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标题可以是:我眼中的袁崇焕。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点睛】(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3阅读

    6、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材料二: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材料三: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他采取了哪些办法来改善民族关系? (4)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答案】(

    7、1)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 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2)以民为本;重视农业。(3)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4)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要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的措施有: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 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 ;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

    8、:以民为本;唐太宗为此采取的措施是重视农业。(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民族平等,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他采取改善民族关系的办法是: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顺从唐朝的少数民族贵族,加强和他们的联系。(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的效果是: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二 从贞观年间开始,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

    9、迁。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新浪网博客(1)结合课本与你的课外知识,写出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2)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

    10、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有关的三位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杨玉环(杨贵妃)、杨国忠。(2)结合材料二“就任用蕃将节度方镇,边疆安定,夷狄归附,边将大多入朝为相。李林甫为防止边将入朝,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十四年不得升迁。杨国忠又与安禄山交恶,遂引发安史之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怠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佞误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唐玄宗后期的政策失误,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集权受到削弱。(3)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学生能够从史实出发,结合史实总结教训和启示,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例如从唐朝

    11、的由盛转衰中得到的启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加强权力监督,防止专权乱政。5读谚习史谚语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阅读下面三则谚语,并回答问题。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渭南文集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明)李釜源地图综要(1)结合所学,归纳“苏湖熟,天下足”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2)“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12、增加劳动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宋代,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3)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 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到宋朝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苏州、湖州都在太湖流域。(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说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超过了北方。6唐

    13、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材料一: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初期,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颇有作为,他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如任用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忠臣。在唐玄宗统治期内,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材料四: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

    14、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3)材料三中描写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列举一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4)材料四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答案】(1)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百姓的重要性;减少百姓服役天数,允许用实物代替劳役,以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15、。(3)开元盛世;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4)安史之乱;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勤于政事,以民为本,发展生产等。【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图”反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该制度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有利于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根据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了百姓的重要性。唐太宗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的教训是要以民为本,要虚心纳谏。在经济上减少百姓服役天数,允许用实物代替劳役,以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根据材料三“在唐玄宗统治期内,中国封建社会呈现

    16、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改革的措施有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4)根据材料四“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朝中腐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勤于政事,以民为本,发展生产等。7某历史博物馆准备做一个“对中国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展”,请你给下面这个历史人物写一个人物简介

    17、。(要求写出:朝代、主要贡献、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60字左右,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答案】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为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解析】【详解】根据图片“毕昇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为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

    18、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材料二: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本地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

    19、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请回答:(1)材料一叙述了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叙述?(2)材料二中叙述“行省划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是什么?这样划分有何意义?【答案】(1)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2)目的:中央军事控制。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行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如在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行省几无任官和诠调权;在财政

    20、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行省还有义务遵照朝廷的命令,额外提供钱谷,以弥补中央财赋支出的不足;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掌握在中央的枢密院;在司法方面,朝廷也对行省制定了严格的规则典制,不能逾越”可知,行省制的最大特点是,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从人事权方面、财政方面、军事方面、司法方面四个方面做了说明。(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可知,行省区划的目的是中央进行军事控制;基本方法是犬牙交错。这样就加强了中

    21、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点睛】材料一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行省的特点。准确掌握“行省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这一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图(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名称:南端 现在是 ,北端 现在是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材料二 唐朝诗人皮日休这样评价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3)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据材料二你怎样评价他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答案】(1)余杭(今杭州),涿郡(今北京)。(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隋炀帝;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

    22、济、政治、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可知,大运河南到余杭(今杭州),北起涿郡(今北京)。(2)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和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四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和所学可知,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10宋代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高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

    23、未有的发展。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改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兴盛的宋代手工业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制瓷业造船业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别举出来代制瓷业和造船业的主要成就(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

    24、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哪些重要表现?【答案】(1)优良品种、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2)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使用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3)宋代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解析】【详解】(1)由材料“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

    25、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可知,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有:占城稻是优良品种、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等。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使用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3)分析图片可知,三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宋代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宋朝经

    26、济发展状况。1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列举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3)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2)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3)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解析】【详解】(1)依据题干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27、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是: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3)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从上述历史中得到启示是: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8、12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图片所示为我国宋代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较小到的破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抵御灾害的作用材料四:朝 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 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 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 宋

    29、1124076062.9%662429637.1%(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说出两宋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的地区在什么流域?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四,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发生这种变化是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古代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答案】(1)手工业、农业、商业。(2)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3)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原因有: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不仅增加了劳动力,还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政府(统治者)重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或南方气候温暖湿

    30、润)。(4)经济发展要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优秀人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国家要重视经济发展。【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景德镇瓷器”“秧马”“交子”分析可知,宋代经济繁荣。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两宋时期,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出现新的拔秧工具秧马。宋代的商业繁荣,北宋前期,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2)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31、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3)依据关键信息“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及材料三、四分析可知,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可见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北方战乱频繁,为了躲避战乱,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经济的发展。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南方土壤肥沃、气候较热、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加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和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南方经济超过北方。(4)依据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发展要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优秀人才;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国家要重视经济发展等。13材料论述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