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房颤指南解读.pptx

    • 资源ID:11264442       资源大小:254.25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房颤指南解读.pptx

    1、2014AHA/ACC房颤指南解读,梓潼县人民医院 冯朝勤,2014 AHA/ACC/HR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一、房颤的临床特点和评价,1、房颤定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出现不协调的心房激动并导致心房收缩无效。心 电图特征包括:R-R间期不规则,规则有序的P波消失,代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2、房颤的临床分类,以上房颤的临床分类以发作持续时间和一种简单的方案描述。植入式循环记录仪、起搏 器、植入式

    2、除颤器可能记录异常心房节律(包括房颤)的发作频率、心率、以及持续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3、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当结构和/或电生理异常使心房组织改变,从而促进异常激动的形成和/或传播,导致房 颤发生。这些异常是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引起,以致于房颤代表多种疾病途径和机制的最后 共同表现,但尚未完全清楚。心脏外因素(高血压、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甲亢、饮酒/药物)、炎症氧化应激、房性心动过速的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遗传变异(离子通道病、心肌病)引起心 房结构的异常,导致心房纤维化、扩张、缺血、浸润和肥大,促使房颤发作。房性心动过速的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3、活化、遗传变异(离子通道病、心肌病)、自主神经系统活化引起心房电异常,导致心房异质性增加、传导减慢、动作电位时程/不应期缩短、自律性增加以及异常的细胞内钙转运,同样促使房颤发作。,4、房颤的风险因素和相关的心脏病 多种临床因素、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以及生化结果异常导致房颤的风险增加。临床风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脉压增加、欧洲人后裔、家族史、遗传变异。心电图风险因素为:左室肥大。超声心动图风险因素为:左房增大、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室壁厚度增加。生化风险因素为:C反应蛋白

    4、和B型脑钠肽增高。,5、临床评价 I类推荐:推荐心电图记录以确立房颤的诊断(证据级别:C)。房颤患者最初的临床评价至少应包括:(1)症状和体格检查明确下列因素:房颤相关的症状表现和性质,房颤的临床类型(阵发、持续、持久),首次有症状房颤的发作或发现房颤的日期,房颤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以及触发和终止的模式,对使用药物的反应,任何潜在的心脏病或可逆性临床风险因素(如甲亢或饮酒量)。(2)心电图用于识别以下因素:心脏节律(验证房颤),左室肥大,P波间期和形态或颤动波,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既往心肌梗死,其他房性心律失常,测量和随访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相关的R-R间 期、QRS波、QT间期。(

    5、3)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识别下列临床情况:瓣膜性心脏病,左房和右房的大小,左室和右室的大小和功能,右室峰值压力(肺动脉高压),左室肥厚,左房血栓(低敏感性),心包疾病。,(4)甲状腺、肾功能和肝功能的血液检查:第一次房颤发作的患者,以及心室率难以控制时进行检查。(5)其他试验评价:对心室率控制是否充分不确定时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下列情况进行运动试验:心室率控制是否充分不确定,重现 运动诱发的房颤,部分患者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为排除心肌缺血。下列临床情况进行动态心电图或心律失常事件的监查:心律失常类型的诊断存在疑问时,或进行心室率控制 的评价。为确定左房血栓(左心耳)以及指导心脏复律需进行

    6、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为明确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机制,发现可诱发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寻找房颤消融治疗或房室传导消融阻滞/改良消融的靶点,应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当临床发现提 示肺部异常时,应进行X光胸片检查评价肺实质和肺血管病变。,二、血栓栓塞的风险和治疗,1、依据风险进行的抗栓治疗 I类推荐: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应该个体化,患者和医生对卒中和出血绝对和相对风险 进行充分讨论后,以及依据患者的治疗观点和偏爱,共同制定策略(证据级别:C)。抗栓 治疗的选择应该依据血栓栓塞的风险,不论房颤是阵发、持续还是永久性(证据级别:B)。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推荐CHA2DS2-VASc评分评估

    7、卒中的风险(证据级别:B)。机械瓣膜置换后的房颤患者,推荐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靶目标强度(2.0-3.0或2.5-3.5)应该依据人工瓣膜的类型和部位确定(证据级别:B)。既往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或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推荐口服抗凝剂,选择药物包括:华法林(INR2.0-3.0)(证据级别:A),达比加群酯(证据级别:B),利伐沙班(证据级别:B),或阿哌沙班(证据级别:B)。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在抗栓治疗的初期至少每周检验一次 INR,治疗稳定后(INR在治疗范围)至少每月检验一次INR(证据级别:A)。,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不能维持

    8、INR于治疗范围,推荐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达比 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证据级别:C)。推荐定期进行抗栓治疗需求和选择的再 评价,再评价卒中和出血的风险(证据级别:C)。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后房颤的患者,进行 介入治疗需要中断华法林治疗,推荐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桥接治疗;有关桥接治疗的 决策应该权衡卒中和出血的风险(证据级别:C)。房颤无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因介 入过程需中断华法林或新型抗凝剂治疗,有关桥接治疗(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的决策应 该权衡卒中和出血的风险以及患者停用抗凝治疗持续的时间(证据级别:C)。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之前应进行肾功能评

    9、价,以及每当临床需要和每年均应进行一 次肾功能的再评价(证据级别:B)。房扑患者,按照与房颤同样的风险模式,推荐抗栓治疗(证据级别:C)。,IIa类推荐:CHA2DS2-VASc评分为零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进行抗栓治疗是合理的(证据级别:B)。CHA2DS2-VASc评分2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患终末期慢性肾脏病(CKD)(肌酐清除率15Ml/min)或正在进行透析,用华法林(INR2.0-3.0)进行口服抗凝治疗是 合理的(证据级别:B)。IIb类推荐: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可以考虑不抗凝或用口服抗凝剂或阿司匹林治疗(证据级别:C)。CHA2DS2-VASc评

    10、分2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合并中重度CKD,可以考虑减低剂量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治疗(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但安全性和疗效未明确(证据级别:C)。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裸支架置入,以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的时间降至最短,介入治疗时可以中断抗凝治疗,以降低外周穿刺动脉部位的出血风险(证据级别:C)。房 颤患者冠脉血管重建(介入或外科手术)后,同时CHA2DS2-VASc2,使用氯吡格雷(75mg/d)和口服抗凝剂而非阿司匹林可能合理(证据级别:B),III类推荐:无益 终末期CKD或透析的房颤患者,不推荐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 酯或Xa因子抑制剂

    11、利伐沙班,由于缺乏权衡其风险和获益的临床试验证据(证据级别:C)。III类推荐:有害 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的房颤患者,不应使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证据级别:B)。,2、风险分层方案(CHADS2,CHA2DS2-VASc,and HAS-BLED)一项荟萃分析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缺血性卒中风险分层,使用CHADS2或 CHA2DS2-VASc风险分层评分。CHADS2风险评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 岁,糖尿病各计1分,既往卒中或TIA或血栓栓塞史计2分,最高计分6分,计6分时卒中的风险达18.2%。CHA2DS2-VASc风险评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各计1分,年龄75岁计

    12、2 分,糖尿病计1分,既往卒中或TIA或血栓栓塞史计2分,血管疾病(既往心肌梗死、周围动脉疾病、主动脉斑块)、年龄65-74、女性各计1分,最高计分9分,计9分时卒中的风险达15.20%。CHA2DS2-VASc评分优于CHADS2风险评分,尤其低风险患者。,房颤卒中风险评估-CHADS2和CHA2DS2-VASc两种评分系统,CHA2DS2-VASc取代CHADS2 CHA 2DS 2VASc分值=0分;不推荐抗栓治疗 CHA 2DS 2VASc分值=1分;推荐用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抗栓治疗,但最好用口服抗凝剂 CHA 2DS 2VASc 分值=2分;推荐口服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出血评估,H

    13、AS-BLED 分值3分,提示需要谨慎,推荐处方口服抗凝药并定期复查,出血风险评分可量化出血风险,包括HAS-BLED、RIETE、HEMORR2HAGES、ATRIA 评分系统。RIETE是从静脉血栓栓塞症人群开发的出血评分系统。HAS-BLED较HEMORR2HAGES和ATRIA评分系统能够更好地判别出血风险,但也只有中等适用性能和较差的预测精度,而且用于具体建议的证据并不充分。HAS-BLED评分系统为:高血压(收缩 压160 mmHg)、肝肾功能异常(各计1分)、卒中史、出血病史或体质、INR不稳定、高龄(年龄65岁)、服用易导致出血的药物或过量饮酒(各计1分)均计1分,最高计9分。

    14、评 分3分提示出血高风险的可能,需要严密监查不良风险、INR、或选择不同剂量的口服抗凝剂或阿司匹林。,3、抗凝剂的选择 对CKD患者,新型抗凝剂需要调整剂量;但严重或终末期CKD的患者,华法林仍然是可选择抗凝剂,因为对这些患者无资料或资料非常有限。对透析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出血风险可以接受。肌酐清除率(CrCl)应该用Crockoft-Gault 公式计算。P-糖蛋白诱导剂或抑制剂与达比加群酯合用,双联P糖蛋白和强烈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与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合用,尤其在CKD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避免同时合用。如果下列临床特征出现任意两项,哌沙班剂量改为2.5mg每日两次:血清肌酐1.5 m

    15、g/dL、年 龄80 岁、体重60 kg。严重肝损害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哌沙班。Modeling研究提示,对CrCl 1530mL/min的患者达比加群酯75mg每日二次可能安全,但未在前瞻性人群研究中证实。某些国家达比加群酯用量为110 mg每日二次。,表1:CKD合并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抗凝剂剂量的选择,表示剂量调整的法林曾经被使用,但有关其安全性和疗效的观察性研究结果不一致。#无研究支持某种剂量用于该程度的肾功能。终末期CKD血液透析稳定的患者,处方信息资料提示阿哌沙班5 mg每日二次;如果患者年 龄80岁或体重60 kg,剂量减为2.5 mg每日二次。,4、心脏外科手术左心耳(LAA)封堵

    16、/切除术 b类推荐: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LAA切除(证据级别:C)。,三、心室率控制,I类推荐:阵发、持续、永久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证据级别:B)。无预激的急性期房颤患者,推荐静脉使用-阻滞剂或非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以减慢心室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需要电复律治疗(证据 级别:B)。活动时出现房颤相关症状的患者,应该进行运动时心室率控制评价,按需要调整药物治疗以维持心室率在生理范围(证据级别:C)。a类推荐:对房颤症状的管理治疗,心率控制(静息心率80次/分)策略是合理的(证 据级别:B)。无预激的危重患者,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室率控制可能

    17、有用(证据级别:B)。当药物治疗不能充分控制心室率以及节律控制又无法实现时,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性心室起搏治疗可合理控制心室率(证据级别:B)。IIb类推荐:只要患者保持无症状以及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宽松的心室率控制策略(静 息心率110次/分)可能合理(证据级别:B)。当其他措施失败或禁忌时,口服胺碘酮对心室率控制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III类推荐:有害:以前未曾尝试用药物进行心室率控制时,不应进行房室结消融联合永久心室起搏而改善心室率控制(证据级别:C)。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应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由于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进一步恶化(证据级别:C)。房颤合并预激的患者,禁用地

    18、高辛、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或静推胺碘酮,由于其可能增加心室反应,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证据级别:B)。永久性房颤患者,不应使用决奈达隆控制心室率,由于其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全身性栓塞或心血管死亡联合终点的风险(证据级别:B)。,表2:房颤心室率控制常用药物的剂量,四、心脏节律控制,1、血栓栓塞预防 I类推荐:房扑或房颤持续48小时或以上患者,或房颤持续时间不清者,无论CHA2DS2-VASc评分几分和复律使用何种方法(电复律或药物复律),至少在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推荐用华法林抗凝(INR2.0-3.0)(证据级别:B)。房扑或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 或持续时间不清患者,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

    19、立即复律,除非禁忌否则应尽快启动抗凝治疗并至少持续至复律后4周(证据级别:C)。房扑或房颤持续不足48小时但合并卒中高危因素者,心脏复律前尽快以及复律后立即给予静脉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使用一种Xa因子 抑制剂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随后长期抗凝治疗(证据级别:C)。无论房颤持续任何时间,复律后有关抗凝治疗的决策应该根据血栓栓塞的风险(证据级别:C)。,a类推荐:房扑或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或持续时间不清患者,之前3周内未进行抗凝治疗,合理的建议是复律前进行经食道超声检查(TEE),如果左房无血栓(包括左心耳),以及只要TEE前进行抗凝治疗以及复律后维持至少4周,就可以进行心脏复律(证据级别:B)。房

    20、扑或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或持续时间不清患者,至少在复律前3周和复律后4周内用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抗凝治疗是合理的(证据级别:C)。b类推荐:房扑或房颤持续不足48小时以及处于血栓栓塞低危的患者,复律时可以考虑抗凝治疗(静脉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或一种新型口服抗凝剂)或不考虑抗栓治疗,无需复律后口服抗凝治疗(证据级别:C)。,2、直流电复律 I类推荐:节律控制策略中,房扑或房颤患者推荐心脏电复律为转复窦性心律的一种方 法;如果复律未成功,调整电极位置或对电极加压后,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可以进行再次直流电复律尝试(证据级别:B)。快速心室率的房扑或房颤,药物治疗不能即刻起效以及导致心

    21、肌缺血、低血压或心力衰竭,推荐心脏电复律(证据级别:C)。房扑或房颤合并预激的患者,当心动过速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推荐电复律(证据级别:C)。IIa类推荐:只要在两次复律之间,可以使窦性心律维持一段有临床意义的间期,反复电复律是合理的;准备进行一项需要反复电复律的治疗方案时,应该考虑房颤症状的严重性和患者的喜好(证据级别:C)。,3、药物复律 I类推荐:氟卡尼、多非利特、普罗帕酮、以及静脉用伊布利特对房扑或房颤复律有用,只要无药物禁忌证(证据级别:A)。a类推荐:口服胺碘酮是房颤药物复律的一种合理选择(证据级别:A)。除-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外,普罗帕酮、氟卡尼(临时服药方法“

    22、pill-in-the-pocket”)对院外终止房颤是合理的,只要在监控下观察到该治疗对某些有选择性的患者安全(证据级 别:B)。III类推荐:有害:多非利特治疗不应在院外启动,由于过度QT间期延长的风险,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证据级别:B)。,4、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I类推荐:为维持窦性心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推荐治疗房颤的诱因或可逆性原因(证据级别:C)。依据内在的心脏病和伴发病,房颤患者推荐选择下列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证据级别:A):胺碘酮、多非利特、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使用每种药物治疗前,应该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风险,包括致心律失常

    23、作用(证 据级别:C)。由于胺碘酮的潜在毒性,只有权衡了其风险后和其他药物无效或禁忌后,方才使用(证据级别:C)。,a类推荐:房颤患者,对治疗心动过速诱发的心肌病,用药物进行的节律控制策略可能有用(证据级别:C)。IIb类推荐:当药物治疗可减少房颤发作的频率或减轻房颤症状时,以及房颤发作不频繁并能良好耐受时,合理的建议是继续使用目前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证据级别:C)。III类推荐:有害:当房颤变为永久性时,不应继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节律控制(证 据级别:C),包括决奈达隆(证据级别:B)。决奈达隆不应用于纽约心功能III和IV级心衰的房颤患者或4周内发作失代偿性心衰的房颤患者(证据级

    24、别:B)。,表3: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5、上游治疗 a类推荐: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心衰患者,对预防新发房颤的一级预防,使用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药物治疗是合理的(证据级别:B)。IIb类推荐:高血压患者,对预防新发房颤的一级预防,可以考虑用一种ACEI或ARB药 物治疗(证据级别:B)。冠脉移植术后,对预防新发房颤的一级预防,他汀治疗是合理的(证据级别:A)。III类推荐:无益: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房颤的一级预防,ACEI、ARB、或他汀治疗无益(证据级别:B)。,6、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维持窦性心律 I类推荐:有症状阵

    25、发性房颤患者对至少一种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难以起效或不能耐受,并期望节律控制策略时,则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有用(证据级别:A)。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前,推荐评价个体患者相关的介入过程风险和预后(证据级别:C)。a类推荐:某些有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对至少一种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难以起效或不能耐受,则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是合理的(证据级别:A)。有症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患者,权衡药物和消融治疗的风险和预后后,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试验之前,导管消融是最初节律控制策略的合理选择之一(证据级别:B)。b类推荐:有症状长期(12个月)持续性房颤患者,对至少一种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难以起

    26、效或不能耐受,并期望节律控制策略时,可以考虑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证 据级别:B)。有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期望节律控制策略时,在启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之前,可以考虑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证据级别:C)。,III类推荐:有害:消融治疗过程和之后不能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不应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证据级别:C)。单一意图为避免抗凝治疗的需求,不应进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恢复窦性心律(证据级别:C)。,图 1:阵发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策略*,*导管消融治疗仅将阵发性房颤患者推荐为一线治疗(a 类推荐)在经验丰富的中心进行,依据患者的喜好 严重左室肥厚不推荐使用(室壁厚度1.5cm)#应该谨慎用于

    27、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风险的患者 应该联合应用房室结传导阻滞药物,7、外科迷宫手术 IIa类推荐:某些房颤患者,由于其他适应证进行心脏手术时,房颤外科消融手术是合理的(证据级别:C)。IIb类推荐:某些患者房颤症状严重,其他方法治疗不佳,单纯房颤外科消融手术可能合理(证据级别:B)。,五、特殊人群患者和心房颤动,1、肥厚型心肌病(HCM)I类推荐:抗凝治疗适应于合并房颤的HCM患者,与CHA2DS2-VASc评分无关(证据级 别:B)。IIa类推荐:为防止HCM患者房颤复发,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能有用;胺碘酮、或双异丙吡胺联合一种-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是合理的治疗选择(证据级别:

    28、C)。HCM患者,期望节律控制策略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时,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可 能有益(证据级别:B)。IIb类推荐:HCM患者,可能考虑索他洛尔、多非利特、和决奈达隆用于节律控制策略(证据级别:C)。,2、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房颤患者 I类推荐:血流动力学障碍、持续缺血、或心室率控制不佳患者,推荐ACS临床背景下紧急直流电除颤转复新发房颤(证据级别:C)。无心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支气管痉挛表现的ACS患者,推荐静脉使用-阻滞剂减慢房颤的快速心室率(证据级别:C)。ACS合 并CHA2DS2-VASc评分2的房颤患者,除非禁忌,否则推荐华法林抗凝治疗(证据级别:C)。I

    29、Ib类推荐:ACS合并房颤患者,出现严重左室功能障碍和心衰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以考虑使用胺碘酮或地高辛,以减慢快速的心室率(证据级别:C)。ACS合并房颤患者,仅仅在无明显心衰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才可能考虑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从而减慢快速的心室率(证据级别:C)。,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I类推荐:除非禁忌,房颤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推荐使用-阻滞剂控制心室率(证 据级别:C)。不能使用-阻滞剂时,推荐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控制心室率(证据级 别:C)。4、肺疾病 I类推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房颤患者,推荐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控制心室率(证据级别:C)。肺病患者由于新发房颤出现

    30、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该尝试直流电心脏电 复律(证据级别:C)。,5、WPW和预激综合征 I类推荐:房颤合并WPW患者,出现快速心室率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推荐立即直流电复律(证据级别:C)。合并预激波的房颤患者,发作快速的心室率但无血流动力学障碍,推荐静脉用普鲁卡因胺或伊布利特以恢复窦律或减慢心室率(证据级别:C)。房颤合并预激并有症状的患者,尤其旁路不应期短可导致快速的前向传导时,推荐导管消融旁路(证据 级别:C)。III类推荐:有害:WPW综合征出现预激波房颤患者,静脉用胺碘酮、腺苷、地高辛(口服或静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口服或静推)可能有害,由于这些治疗可使心室率加快(证据级别

    31、:B)。,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6、心力衰竭 I类推荐:射血分数保留(HF-pEF)的代偿性心衰患者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推荐使用-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控制静息心率(证据级别:B)。房颤不合并预激时,急性期推荐静脉用-阻滞剂(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推荐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以减慢房颤的快速心室率,但明显充血、低

    32、血压或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需谨慎(证据级别:B)。心衰患者不合并预激时,推荐静推地高辛或胺碘酮快速控制心室率(证 据级别:B)。运动时评价心率的控制情况并调整药物治疗,保持心率在生理范围,对活动时有症状的患者有用(证据级别:C)。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对控制静息心室率地高辛有效(证据级别:C)。,IIa类推荐:房颤患者,地高辛联合-阻滞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联合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对控制静息和运动心率是合理的(证据级别:B)。当药物治疗不理想或不能耐受时,房室结消融联合心室起搏对控制心率是合理的(证据级别:B)。房颤患者,其他治疗措施不成功或禁忌时,静脉用胺碘酮对控制心率可

    33、能有用(证据级别:C)。房颤快速心室率,导致或疑似导致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患者,通过房室结阻断或节律控制策略对实现心率控制是合理的(证据级别:B)。慢性心衰患者,既使用心率控制策略但仍有房颤症状,使用节律控制策略是合理的(证据级别:C)。,b类推荐:使用-阻滞剂(或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或地高辛,单用或联合不能满意控制静息和运动心率时,可以考虑口服胺碘酮(证据级别:C)。当心率不能被控制以及怀疑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时,可以考虑房室结消融(证据级 别:C)。III类推荐:有害:未行药物试验实现心室率控制时,不应进行房室结消融(证据级别:C)。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应静脉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静脉使用-阻滞剂和决奈达隆控制心率(证据级别:C)。,7、家族性(遗传)心房颤动 b类推荐:房颤患者和多代同家族房颤成员,可以考虑转诊于三级医疗中心进行遗传学方面的


    注意事项

    本文(房颤指南解读.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