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x

    • 资源ID:11260095       资源大小:117.6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x

    1、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LT碍,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随着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因素很快就会超过资本主义因素。这就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结果,既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又不会长时间的停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而会很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构想 (1)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新民主主义建设要经历相当长的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工业化。 (2)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力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行

    2、私营企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3)关于过渡的方式和步骤,设想在条件具备的时候,由国家发布一道命令,宣布对私营企业实行国有化,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和平的有代价的一举消灭的办法。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2年,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从而为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条件的时候,毛泽东基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开始酝酿和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进行了正式讨论,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次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述,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

    3、。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纲。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一方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要求成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

    4、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决定意义的领导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把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4、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1)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发展生产,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

    5、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封锁,朝鲜战争的停战等)。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它的两翼。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消灭剥削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当时的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工业布局不合理;教育科技文化落后)只有

    6、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技术来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才能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才能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据当时的估计,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

    7、比重是: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为19.1%;社会主义或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为1.5%;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为0.7%;私人资本主义为6.9%;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为71.8%。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两重性。它在增加社会产品,促进商品流通,接建设资金,培养建设人才,解决一部分人就业等方面具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但资本主义经济的惟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的本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决定它必然具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五反是最典型的)(3)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手工业和整个社会生产

    8、力的迫切需要。小农经济是一种狭小和落后的经济,其低下的生产水平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对商品粮食、工业原料、建设资金和市场日益增大的需求。同时,小农经济极其脆弱,很不稳定,是十字路口的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贫富分化。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经营分散,规模小,资金少,设备旧,劳动生产率低下。总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连用了两个“逐步”,说明了当时的基本精神是要稳妥慎重,在建设、改造和稳定的三者关系上,基本思路是以改造促建设发展,以建设发展巩固和创造新的稳定,以稳定保证改造和建设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

    9、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土改后,农村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毛泽东认为解决的唯一办法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依靠广大贫下中农的社会主义革命热情和积极性,发展互作合作运动,使广大农民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极为分散落后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个体农业根本适应不了国家工业化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也没有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来装备农业,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农业根本走不通“先机械化”的道路,而是要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另一方面,农业的互助合作确实能够通过协作产生新的生产力,

    10、使农业以集体化的力量较好地适应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需要。(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而决不能用强迫命令和剥夺农民的手段,要防止盲目急躁的冒险主义。(3)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阶级政策。对富农经济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4 )创造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互助组:农民各自占有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进行独立经营。在个体经营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劳动和对某些农具进行共同使用。具有某些社会主义的萌芽。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实行一定程度的按劳分配。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社:主

    11、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一亿一千七百八十二万九千户占总农户的96.3%。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手工业的商品生产的特点,党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步骤,把个体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十万个,参加的人数达509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91.7%,基本上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方

    12、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基本依据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设想过无产阶级掌权后用和平赎买方式变革所有制对无产阶级的有益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马克思设想以和平的手段迫使资本家屈服于工人阶级,恩格斯认为如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但他们没有机会实现这种设想;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过赎买政策的方案和轮廓,但因俄国资本家不合作而未能实现。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划分理论。毛泽东将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

    13、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则具有两面性。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分别对它们采取没收和赎买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最富有特色,最富创造性的内容,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最富实质性的发展内容之一。 现实依据:我国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政治上提供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的保证。我们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割断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联系。从经济上提供了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保证。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既在

    14、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同时,又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也表现出两面性,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作为剥削制生产方式有害国计民生的一面。因此,必须利用它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限制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改造民族资本家为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即国家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地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在利润分配方面,从实行四马分肥(即企业的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

    15、红利四份,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但也给资方20%的红利)发展到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定息(即把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息率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当时国家决定付息7年,后又延长3年,共计10年)的办法,这就使这些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2)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一阶段是在1953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天,除继续发展初级形式外,开始实行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阶段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

    16、段。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除按规定领取带有剥削性质的定息外,整个企业已经归国家所有,实际上是国营企业了。(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逐步把资本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此我

    17、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基本确立;(2)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3)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4)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

    18、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