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

    • 资源ID:11215997       资源大小:94.8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

    1、教案讲稿 肺心病2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教 案系部临床医学系教研室 教研室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内科学 授课班级 班授课时间200 -200 学年第 学期课程名称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课程说明对教师的要求教材选用 学 主编 李家邦 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1、新编中医学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理论课教案(范例) 授课章节 第九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四学年 第一学期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二、了解慢性肺心病的病因、流行病学情况、预后、预防。三、熟悉慢性肺心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及

    2、防治措施。四、掌握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x线、心电图、血气检查、并发症、诊断治疗原则。难点:发病机制、并发症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临床病例讨论法、问题导向学习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挂图授课提纲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1、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2、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概述及流行病学情况2、病因(一)支气管、肺疾病(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三)肺血管疾病(四)其他三、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2.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

    3、素3. 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四、临床表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1. 症状2. 体征(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1. 呼吸衰竭 (1)症状 (2) 体征2. 右心衰竭 (1)症状 (2) 体征5、辅助检查(1)X线表现(2)心电图检查(3)超声心动图检查(4)血气分析(5)血液检查(6)其他6、诊断7、鉴别诊断(1)冠心病(2)风心病(3)原发性心肌病外语词汇要求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参考书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4、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思考题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是什么?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x线胸片及心电图特点是什么?讲 授 内 容注解 第九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第一节 肺动脉分压1、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CTEPH及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高压都属于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特征为mPAP25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或左心室舒张

    5、末压15mmHg。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可根据静息状态下mPAP水平分为“轻”(26 35mmHg)、“中 ”(36 45mmHg)、“重”(45mmHg)三度。2、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方法 以往将肺动脉高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肺动脉高压的分类也在不断完善。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届肺动脉高压会议重新修订了肺动脉高压分类,共分为5大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未明多因素机制所致肺动脉高压(见课本表2-11-1)。该分类考虑了病因或发病机制、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特点,对于制订患者的治

    6、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讲 授 内 容注解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概述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 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 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急性肺心病常见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详见本篇第十 章。本节重点论述慢性肺心病。二、流行病学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数继发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尤其是慢阻肺,因此本节重点讨论的是慢阻肺所致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心病。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

    7、8%。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农村调查102 230例居民的慢性肺心病患病率为4. 4%,其中1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6. 7%。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髙于南方地区,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三、病因 按原发病的不同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阻肺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

    8、致肺功能受损。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 讲 授 内 容注解(三)肺血管疾病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小动脉炎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慢性肺心病。(四)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均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四、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不同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不完全一样,这里主要讨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尤其是慢阻肺所致肺动脉髙压的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1.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肺血管收缩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9、中起着关键作用。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其中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如白三烯、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II、血小板 活化因子(PAF)等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 因子(EDCF)的平衡失调,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也起一定作用。 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2+含量增高,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 高碳酸血症时,由于H+产生过多,使血管对缺氧的收缩敏感性增强,致肺动脉压增高。2.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解剖学因素系指肺血管

    10、解剖结构的变化,形成肺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主要原因是:讲 授 内 容注解(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阻肺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2)肺气肿导致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肺泡壁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超过70%时肺循环阻力增大。(3)肺血管重构:慢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同时缺氧时肺内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多肽生长因子),可直接刺激管壁平滑肌细胞、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4)血栓形成:尸检发现,部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多发性肺

    11、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加重肺动脉高压。3. 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导致水、钠潴留;缺氧又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可导致肺动脉压升高。(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以克服升高的肺动脉阻力而发生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偿,舒张末期压仍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右心室的代偿能力,右心失代偿,右心排出量下降,右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增加,舒张末期压增高,促使

    12、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讲 授 内 容注解慢性肺心病除发现右心室改变外,也有少数可见左心室肥厚。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相对血流量增多等因素,使左心负荷加重。如病情进展,则可发生左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左心衰竭。(三)其他重要脏器的损害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影响心脏外,尚导致其他重要脏器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 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详见本篇第十五章。五、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支气管、肺和胸廓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脏器功能损害的征象。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一)肺、心功能代偿期1. 症状 咳嗽、咳痰

    13、、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感染可使上 述症状加重。少有胸痛或咯血。2. 体征 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原发肺脏疾病体征,如肺气肿体征,干、湿性啰音,P2A2, 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部分患者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甚至怒张,或使横膈下降致肝界下移。(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1. 呼吸衰竭(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讲 授 内 容注解(2)体征:发绀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盘水肿等颅内

    14、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2. 右心衰竭(1)症状:明显气促,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2)体征:发绀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六、辅助检查(一)X线检査图2-11-1慢性肺心病X线 胸片正位右下肺动脉干增宽(a),肺动脉 段凸出(b),心尖上凸(c)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有肺动脉高压征(图2-11-1)。X线诊断标准如下:右下肺动脉干

    15、扩张,其横径=15mm或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 07,或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2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多3mm;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形成“残根”征;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其高度=7mm;右心室增大。具有上述任一条均可诊断。讲 授 内 容注解(二)心电图检査 心电图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60.1%?88.2%。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如下:额面平均电轴+90;V1 R/S=1;重度顺钟向转位(V5 R/S=1);RV1+SV5 =1.05mV;aVR R/S或R/Q=1 ;V1?V3呈QS、Qr或qr(酷似心肌梗死,应注意鉴别);肺型P波。具有一条

    16、即可诊断。典型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见下图。 慢性肺心病的心电图改变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肺性P波,V1导联QRS波群呈qR,V5 R/S30mm;右心室内径20mm;右心室前壁厚度5mm或前壁搏动幅度增强;左、右心室内径比值18mm或肺动脉干20mm;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1.4;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A2、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有肺动脉增宽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可以作出诊断。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慢性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

    17、有两病共存。冠心病多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 糖尿病史,则更有助鉴别。体检、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可资讲 授 内 容注解鉴别。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二)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三尖瓣疾患,应与慢性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三)原发性心肌病 本病多为全心增大,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

    18、史,无肺动脉髙压的X线表现等(详见第三篇第六章心肌疾病)。八、治疗(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延缓基础支气管、肺疾病的进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加强康复锻炼和营养,需要时长期家庭氧疗或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继发于慢阻肺者,具体方法参阅本篇第三章。(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治疗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治并发症。1. 控制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是引起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致肺、心功能失代偿的常见原因,需积极控制感染。抗生素选用参阅本篇第三章。2. 控制呼吸

    19、衰竭 给予扩张支气管、祛痰等治疗,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合理氧疗纠正缺氧。需要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具体参见本篇第三章慢阻肺的治疗和第十五章呼吸衰竭的治疗。讲 授 内 容注解3. 控制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患者尿量增多,水肿消退,不需常规使用利尿药和正性肌力药。但对经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可适当选用利尿药、正性肌力药或扩血管药物。(1)利尿药:通过抑制肾脏钠、水重吸收而增加尿量,消除水肿,减少血容量,减轻右心前负荷的作用。但是利尿药应用后易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痰液黏稠不

    20、易排痰和血液浓缩,应注意预防。因此,原则上宜选用作用温和的利尿药,联合保钾利尿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如氢氯噻嗪25mg,l?3次/日,联用螺内酯20?40mg,l?2次/日。(2)正性肌力药: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易致中毒,出现心律失常。因此,是否应用应持慎重态度,应用指征有: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治疗后右心功能无改善者;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室率 100次/分)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原则上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洋地黄类药物,小剂量(常规剂量的1/2或2/3)静脉给药,

    21、 常用毒毛花苷K 0. 125?0. 25mg,或毛花苷丙0. 2?0. 4mg加入10%葡萄糖液内静脉缓慢注射。 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防治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低氧血症、感染等均可使心率增快,故不宜以心率作为衡量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和疗效考核指征。讲 授 内 容注解(3)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剂、一氧化氮(NO)、川芎嗉等有一定的降低肺动脉压效果,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并不像治疗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具体药物和方法可参阅第三篇第二章。血管扩张药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动脉,往往造成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产生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不良反应,因而限

    22、制了血管扩张药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应用。4. 防治并发症(1)肺性脑病: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常继发于慢阻肺。诊断肺性脑病必须除外脑血管疾病、感染中毒性脑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参见本篇第十五章呼吸衰竭。(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常合并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性酸中毒以通畅气道,纠正缺氧和解除二氧化碳潴留为主。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通常需要补碱治疗,尤其当PH50包/年。入院查体:体温37.9,血压120/85mmHg,双肺呼吸减低,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P2A2。血气分析示型呼衰。肺功能示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阴性。胸部CT示双下肺散在斑片状阴影;肺动脉主干增宽,右房、右室扩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问题 1. 该患者的诊断是什么? 2. 需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 如何治疗?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讲 授 内 容注解


    注意事项

    本文(教案讲稿 肺心病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