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

    • 资源ID:11179553       资源大小:23.02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

    1、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窗体顶端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窗体底端一、 单选题 1. 世界观就是( A )A. 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D. 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2.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B )A. 间接经验B. 社会实践C. 人的意识D. 客观事物3.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D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科学的世界观D. 无产阶级世界观 4.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A )A. 学习书本知识B. 进行社会调查C. 参加社会实践D. 研究实

    2、际情况 5.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C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6. 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 C )A. 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B. 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C. 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 调和社会矛盾的机关 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基本的观点是 ( B )A. 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可知论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 8.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之意见定是非

    3、D. 以实践之效果定是非 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D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人和世界的问题C. 人和自然的问题D. 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11.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C )A. 白天和黑天的关系B. 闪电和雷鸣的关系C. 燃烧和灰烬的关系D. 阴电和阳电的关系 12.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是 ( D )A. 整体和部分的

    4、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C )A. 根本动力B. 直接动力C. 唯一动力D. 最终动力 14. 我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属于( A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辩证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 1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B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D.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6.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 B )A. 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 主体对客体的能

    5、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17. 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 产品的分配方式D. 商品的交换方式 18.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B )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D.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19.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C. 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D. 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20.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D )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

    6、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21.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B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2. 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B )A. 自然科学B. 哲学和宗教C. 政治思想D. 道德和艺术 2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A. 实践-认识-实践B. 感觉-知觉-表象C. 概念-判断-推理D.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4. 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C )A. 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 产品的分配形式C.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 人们在生产中的

    7、地位 25. 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是( B )A. 普遍矛盾B. 内部矛盾C. 主要矛盾D. 次要矛盾 26.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A. 是否显著、激烈B. 是否迅速明显C. 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 是否引起事物变化 27. 人脑是 ( C )A. 思维的机器B. 思维的源泉C. 思维的物质器官D. 思维的物质外表 28.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 ( C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9.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 C )A. 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 各种力量

    8、之和C. 各种知识之和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30. 辩正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本质是指( B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31.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一种( B )A. 形而上学观点B. 唯物辩证法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相对主义观点 3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 C )A. 任何历史时代B. 奴隶社会以后C. 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 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 33.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 辩证的否定的观

    9、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 34.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对立阶级之间( D )A. 在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B. 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对立C. 在社会心理上的根本对立D. 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35. 假象是指 ( B )A. 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36. 否定之否定规律 ( A )A. 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B.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C. 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D.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37.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

    10、因是( C )A. 生产关系的发展B. 生产力的发展C. 上层建筑的发展D. 经济基础的发展 38.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B. 一切知识的总汇C. 智慧D. 各门科学 39. 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 B )A. 不可改变的B. 可以改变的C. 可以任人创造的D. 完全与人无关的 40. 规律是( C )A.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41. 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

    11、认( C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精神的C. 世界是统一的D. 世界是发展的 42.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 ( A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3. 概念、判断、推理是 ( C )A.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 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 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44. 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C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12、方面的联系 45. 从起源上看,国家是 ( B )A. 调和阶级矛盾的产物和表现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C. 维护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D. 维护社会正义的产物和表现 46. 矛盾是反映 ( B )A. 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 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C.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D. 对立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畴 4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A. 客观规律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 48. 认识客体是指( C )A. 一切客观事物B. 自然界C. 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象D.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

    13、律 49.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A. 生产实践B. 科学实验C.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 以上都不是 50. 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 ( C )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B.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C.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D.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二、 多选题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D )A. 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 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 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 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14、 ACD )A.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 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 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 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3. 就哲学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指( ABD )A. 以人为目的的发展B. 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C. 质与量相统一的发展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基本适应的发展 4. 下列见解中,能引导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 ABCD )A.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 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D.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5.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 AB )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检验真

    15、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C.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的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6. 质与量的哲学意义在于( ACD )A. 区别质是认识量的前提B. 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C. 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D. 做任何事季要有质的要求,精益求精,好字为先,又要有量的要求,心中有数 7.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BCD )A.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 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的观点C.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 AB )A. 立足必然性,防止和预防偶然事件的发生

    16、,增强对偶然性事件的预见性B. 抓住偶然性,由偶然性入手研究必然性C. 以必然性客服偶然性D. 以偶然性修正必然性,补充必然性 9.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BCD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0.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BC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17、11.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BCD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2. 与旧的氏族组织比较,国家的显著特征有( BCD )A. 按地域划分居民B.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C. 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D. 维护社会秩序 13.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BCD )A. 国家政权B. 人口因素C. 地理环境D. 生产方式 14.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CD )A. 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

    18、性认识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5. 一切哲学都是( ABD )A.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16.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BC )A.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 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 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17. 交往的社会作用包括( ABCD )A. 交往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 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18.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认识

    19、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 ABCD )A. 认识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 认识是一个过程 19.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AD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BCD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2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AC )A.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20、. 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的各类要素之中C. 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D.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22. 矛盾同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AD )A.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活得发展B.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 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D. 矛盾双方完全同一,没有对立也没有差别 23. 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有( AD )A. 渔猎社会B. 原始社会C. 农业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

    21、24.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CD )A. 感觉B. 概念C. 判断D. 推理 25.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BCD )A.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B.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C.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 它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26.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有( BD )A. 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认为英雄创造历史C. 承认人的自觉活动有重要作用D. 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 27.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BC )A. 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 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 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 它决定自

    22、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28.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BCD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 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29. 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CD )A. 存在就是被感知B. 物是感觉的集合C. 理在事先D. 心外无物 30. 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B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 交往是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D. 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31.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

    23、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C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32. 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有( ABD )A. 工人在工厂织布B. 警察追捕逃犯C. 运动员在赛场比赛D. 教师在教室讲课 33.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 ABC )A. 沉舟側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34. 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AC )A. 渔猎社会B. 原始社会C. 农业社

    24、会D. 资本主义社会 3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ABC )A. 黑格尔的辩证法B.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C. 康德的认识论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36. 社会存在包括( AB )A. 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 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 经济关系D. 全部社会关系 37.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BCD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 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8.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 BCD )A. 真理和谬误没

    25、有确定的界线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39.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ABCD )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 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 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40.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BCD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三、 判断题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A2. 无论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不具有重复性。B3. 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B4. 矛盾就是事物的斗争,因此不存在同一性。A5.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它不是社会的产物。A6. 从阶级属性和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A7.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B8.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9.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发展观。B10.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B


    注意事项

    本文(南开大学14秋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