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重庆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doc

    • 资源ID:1117255       资源大小:4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doc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的“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经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协商,决定共同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并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协议。一、合作宗旨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统筹城乡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把重庆建成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重庆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贡献。二、合作目标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城乡、区域教

    2、育发展更加协调,教育机会更加平等,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一)健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改革试验,重点在改革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评价模式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通过改革试验,重点在加快实现“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提供全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示范和借鉴。通过改革试验

    3、,重点在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水平提升,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探索新路。三、合作内容(一)推进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改革。重庆市根据城镇化建设进程做好城镇人口增长、城区教育容量需求研究;统筹规划城乡、区域和各类教育的布局,合理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同时配套修建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努力在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难题、解决城镇教育容量不足、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教育部支持重庆市开展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试点;指导重庆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给予重

    4、庆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重大建设项目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二)推进城乡基础教育改革。重庆市制定和完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并全面实施,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距;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探索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监测、评估检查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学前教育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幼儿园规范建设,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保障机制。教育部支持重庆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政策和业务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对重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和一定的资金支持;支持重

    5、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框架下,加强课程内容与当地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的结合。(三)推进城乡职业教育改革。重庆市探索职业教育管理新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城校互动、园校互动和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改革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培训模式,完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教育部支持重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支持重庆建设30所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15个三峡库区移民职教培训基地、10个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职教实训基地;支持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四)推进高等教育

    6、改革。重庆市探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机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尽快使重庆普通高校生均综合定额达到部属高校水平。重庆市和教育部共同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教育部支持重庆市重点建设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对重庆市属高校新增博士授权单位和在渝高校发展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给予支持;支持重庆高等学校设置和布局结构调整;对重庆市属高校设置目录外本科专业给予政策倾斜;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高校科技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国际交流等项目安排上对重庆给予倾斜;支持重庆建设

    7、成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西部示范区并在相关项目上予以倾斜。(五)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重庆市探索建立教师编制宏观调控、监测机制,提高农村学校编制标准;统筹配置城乡师资,促进城乡教师基本均衡;实施市级农村教师全员免费培训、职教“双师型”师资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设、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等计划,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城乡教师职称结构,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中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比例;创新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机制;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津补贴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教育部支持重庆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对重庆以农村师资培训为重点的培训项目给予支持;支持重庆补充边远地区农村教

    8、师实行定点招生、定点招聘。(六)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重庆市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新模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深化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教育考试行为;从普通高职高专计划中切块定向招收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学生,提高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教育部对重庆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给予指导和支持;在普通高等学校各类招生计划安排中给予重庆重点支持和倾斜。(七)推进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重庆探索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加大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资源三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强

    9、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校园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班班通,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部加大对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对重庆给予政策倾斜;支持重庆高校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支持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实验区。(八)推进教育帮扶机制改革。重庆市探索建立“一小时经济圈”对口支援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城乡学校“百校牵手”、“捆绑发展”等对口帮扶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健全企业、社团、个人援助农村教育新机制,扶持农村教育发展。教育部组织经济发达省市对口支援重

    10、庆三峡库区教育发展;安排部分部属高校对口支援重庆市属本科院校;协调重庆与其他省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九)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重庆市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继续执行教育经费占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政策,在2012年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积极拓展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探索教育税费征收减免政策。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制定地震受灾学校建设标准和项目实施计划,设立地震受灾学校恢复重建专项资金。今后五年,全市累计

    11、投入500亿元用于本协议合作项目。教育部加强对重庆改革的指导和支持,在安排项目和资金时对重庆予以倾斜;支持重庆探索“挂帐停息”等方式尽早解决高校贷款问题;争取中央有关部委对重庆地震受灾学校恢复重建给予政策倾斜和专项资金支持。四、合作机制(一)成立部、市战略合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部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共同担任,副组长由教育部一位副部长和重庆市一位副市长担任,教育部相关司局和重庆市有关委办局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合作活动,审议、决定重大相关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有关人员组成,日常事务主要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承担。(二)建立部市战略合作协商制

    12、度。每年召开一次专题研究重庆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高层协商会议。双方职能部门要加强经常性联系,做好有关工作。(三)建立干部交流制度。根据工作及干部队伍建设需要,教育部与重庆市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本协议时限第一阶段为2008年至2012年。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自签署之日起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重庆市人民政府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统筹城乡教

    13、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为动力,把教育摆在统筹城乡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城乡教育改革,加快城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谐,提升教育总体水平。以教育领先,带动人才领先,以人才领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把重庆建成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二)目标任务。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到201

    14、2年,初步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普及学前一年教育,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70%;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5%;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到2020年,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5%;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达标率达90%;高水平、高质量

    15、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比例均达到9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继续教育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建成比较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以上。(三)工作重点。基础教育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科学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努力发展特殊教育,增强城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职业教育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行业需求、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

    16、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推进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推进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改革。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做好城镇人口增长、城区教育容量需求研究;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规划行政区域内基础教育学校布局,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好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新建和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积极发展单设高中,推动高初中分离;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规模适当的区域性初级中学、乡镇寄宿制小学和中心幼儿园,积极

    17、探索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乡镇闲置校产主要用于举办农村寄宿制小学、成人学校、社区幼儿园。结合重庆支柱产业布局和行业需求,推进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建好区县(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打造主城和区域中心城市职业教育基地。推进农牧、能源化工和体育艺术类高校建设,加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举办高职学院。(二)推进城乡基础教育改革。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有效解决城镇学校容量不足、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不配套、农村学校条件简陋等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基本建设步伐,稳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切实解决农村学

    18、校体育、卫生、艺术、劳动教育等设备设施不齐和教学仪器陈旧的问题。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的结合。(三)推进城乡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后勤保障水平。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探索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的办学路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完善城乡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长江上游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形成服务城乡统筹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完善高校布局结构,推进高等教

    19、育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改革研究生教育,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改革本科教育,构建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新机制。改革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推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扩大学分制改革试点范围。提升高校制度创新的能力,选派专家指导新农村建设,建立在渝高校结对帮扶区县(自治县)发展长效机制。(五)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探索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制度改革,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同一标准,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中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比例。按规定配备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小教职工,完小及以上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应配备专职教师,增设

    20、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岗位,寄宿制学校配备生活管理、安全保卫、卫生保健等工作人员。加强农村缺编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师范类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乡镇学校工作。推进教师双向交流,引导城镇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缺编学校工作。市和区县(自治县)每年组织城镇教师下乡定期支教。探索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岗、特聘、特邀制度。高校专业教师实行特设岗位制度,大力引进优秀中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六)推进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指标到校与划片招生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高中生源,适时取消联招考试。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学习过程档案和综合面试“三结合”的高校招生录

    21、取办法,推进高校自主招生。建立教育考试机构,规范教育考试行为。从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切块定向招收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学生,提高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建立教育评估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教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和方法。设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和指导。(七)推进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加强城乡教育信息化硬件、远程教育、教育信息资源三大平台建设,推进城域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力争到2012年实现教育信息技术“班班通、室室用”

    22、。城乡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和交流教学过程与手段,改进和创新教育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资源的深度开发应用,多种形式服务“三农”,发挥其在促进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资源,开展村干部和农民培训,普及文化法律知识,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力开发现代工农业信息资源,搭建高校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城乡统筹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八)推进教育帮扶机制和学生资助体系改革。建立城乡教育帮扶制度和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机制,推动主城区对口支援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农村教育发展,实行城镇学校

    23、结对帮扶农村学校,不断创新和完善“捆绑发展”、“千校牵手”等帮扶形式及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办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女童、残疾儿童实行“零收费”;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资助政策;完善高校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俭学、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等制度。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年从学费总额中提取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鼓励企业、社团和个人捐资助学,帮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九)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城乡教育的保障支撑力

    24、度,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继续执行教育经费占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政策,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用于教育,力争到2012年前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4%以上。新增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农村。加大市级财政对区县(自治县)教育投入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建设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逐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标准,力争2012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拓展教育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教育发展公司,稳妥推进非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成立教育担保公司,促进民办学校发展;组建教育集团,

    2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对学校征收有关税费的减免政策,教育发展公司和教育集团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成立教育银行,发展公益性教育基金,争取发行教育彩票。完善高校建设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挂账停息”等方式帮助高校化解债务。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并规范教师绩效工资和政策性津补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和安居工程试点。三、实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一)实施优化城乡教育管理行动计划。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管理,完善教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教育督政职能。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强化教育行政部门执法责任。优化市级教育行政管理,实行教育政事分开,加强对区县(

    26、自治县)教育工作的管理。健全农村教育统筹管理机制,完善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接受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管理行政区域内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人学校等的制度,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农村教育的相应职责,落实乡镇教育管理中心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条件。健全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教育行政部门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业教育工作的体制。创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坚持管办分离,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开展校长职业化改革试点。(二)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科学选择新校校址,按需确定学

    27、校规模。学校用地、校舍建筑、设备设施、教职工配置达到规定标准。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区县(自治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和相关实施细则,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到2012年,全市新建农村寄宿制小学760所、农村初中380所,改造4000所小学和初中生活用房,新建特殊教育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2所。按照有关标准新建普通高中学校30所,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110所。(三)实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行动计划。坚持以流入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为主的原则,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

    28、学的问题。不断完善公共教育政策,确保每一个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指定学校入学。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和学校容量,增加城镇流动人口子女就读学校。流动人口子女升入高中阶段学校、高校的条件和标准与城市学生相同。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保障水平,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教育,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四)实施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探索“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和“城乡互动、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

    29、能专门人才培养。整合职教师资培训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高校中职学校企业”的师资培训新机制,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建设农民工学院、移民培训中心及职教培训基地。到2012年,建成3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7所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30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50所市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所农民工学院、15个三峡库区移民职教培训基地、10个区域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职教实训基地。(五)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大学城建设,实施“五个一体化”工程,实现高校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

    30、,加大支持市属高校进入国家重点高校的建设力度。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建设。开展学位授权单位试点,对学科优势明显的单科院校,在博士授权点方面给予支持。实施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成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西部示范区。(六)实施产学研一体化行动计划。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批国家、部级、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鼓励高校开展应用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高校人才、科研优势,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10个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10个产学研

    31、示范园区。支持校企联合建设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建设新学科。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高校与科技园、软件园、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交互的技术市场和网络平台,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建立市级产学研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环境。(七)实施继续教育行动计划。根据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要求,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构建以职业变动、需求联动、兴趣驱动、多元互动的城乡继续教育新体系。探索建立社区教育机构、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网络教育资源,构建继续教育新模式。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农村骨干教师和中小学校长业务培训、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教师业务培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

    32、实行免费。落实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学及管理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实习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农民工学院,面向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新增劳动力,开展高技能实用技术培养和培训。到2012年,全市创建继续教育示范区(县)20个、示范街道和示范乡镇500个。(八)实施民办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土地、建设、财税优惠政策,创建民办教育资本运作和投融资体制,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和取得合理回报机制,建立政府财政性经费扶持民办教育的制度,形成有利于完善民办教育师资队伍的保障机制,保障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享有同等权利,支持民办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鼓励民办高校提升办学层次,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开展股份制办学试点,探索非义务教育阶段校企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到2012年,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量的20%以上,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量的30%以上、民办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占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总量的70%以上,建成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优质民办学校。(九)实施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